死因不明司法鑒定不能
Ⅰ 怎麼理解《刑事訴訟法》129條 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僅從邏輯上講,不能,邏輯上不成立。實際上,解剖的作用也不止是明確死因。
Ⅱ 死因不明,如何處理申訴投案
鑒定死因的時候難道沒有化驗心臟么?..那還鑒定什麼啊?
他們說東西是你們弄壞的要你們賠,叫他們拿證據出來.如果東西確實是你們弄壞的,那麼按照法律也是由你們賠償;如果不是你們弄壞,是他們誣陷於你們,那麼他們也拿不出什麼證據來.
既然死者已經火葬.取證這條路你們很難走下去了,申訴也會遇到許多險阻.希望你們下次碰到這種事要學會維護自己權利.不要等事後再談這些,沒有用的,沒有證據一切都不好辦.
Ⅲ 老人無辜的去世已經五個月了,一直認為老人的死因不明,要求驗屍查明,但是領導工作忙問題沒有得處理…
如果你認為老人的去世死因不明,可以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公安機關立案後,就會根據案件的情況,決定是否開棺驗屍,查明老人的死因,還老人一個公道。你自己請的法醫是沒有證據力的。 公安機關內部有刑事技術室,由他們進行法醫鑒定,刑事案件不需要家屬承擔檢驗費。
Ⅳ 在工作期間死亡但死因不明怎麼辦,影響工傷認定嗎
勞動者在工作期間死亡但死因不明,是不影響工傷認定的,勞動者屬於工亡,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工亡期間的各種賠償。
一、工亡待遇: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二、如果該單位未繳納工傷保險,也不支付工亡待遇,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Ⅳ 對死因不明的公安機關可不可以交給治安對處理
一、刑偵、治安,不過是公安機關內部的分工而已。二者都有刑事偵查權;
二、對於死因不明的,按理最好是帖刑偵介入;如果內部分案由治安處理也是可以的。事實上,治安警與刑偵警也是經常調動的,人,還是那些人,關系不大;
關鍵是案由,公安認定是他殺還是自殺?這是家屬需要關注的焦點,任何一個結論的做出,都必須有相應的依據與證據支撐,對結論不服的,作為家屬可以申請復核,也可以直接向檢察機關反映,要求檢察介入進行立案監督。
Ⅵ 死亡不明半年以上法醫能鑒定死因嗎,屍體已腐爛
只能說有可能。即使只剩下骨頭也是有可能鑒定出死因的,但也只是可能。最終能否鑒定出死因和死因的常見程度、醫學水平、鑒定人員的能力、設備的先進程度等多種因素都有關系。實踐中法醫的鑒定能力比影視作品中表現的水平有很大差距。
Ⅶ 司法鑒定死因未出結果可以開死亡證明嗎
如果死在醫院,由醫院出具死亡證明;如果是意外死亡,首先是報警,由警方介入排除是他殺,警察會對死亡原因作出結論,這中間由公安機關的司法鑒定科來解剖屍體查明死因。
Ⅷ 法醫鑒定書有效期是多長時間也就是從鑒定那天開始多長時間會失效
鑒定期限是指決定受理委託鑒定之日起,到發出鑒定文書之日止的時間。 一般的司法鑒定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疑難的司法鑒定應當在60個工作日內完成。
司法鑒定從受理之日起一般應當在15日內出具司法鑒定文書。如確需延長的,經向委託人說明理由,可延長至30日。復雜、疑難案件的鑒定時限確需延長的,經司法鑒定機構負責人批准,並徵得委託人同意,可再適當延長。延長期不得超過60日。
法醫精神病鑒定及司法會計鑒定的時限可適當延長,一般應在受理之日起60日內完成。鑒定過程中需要補充鑒定材料所需時間,不計入鑒定時限。
(8)死因不明司法鑒定不能擴展閱讀:
申請法醫鑒定應注意以下幾點:
1、當事人應與鑒定人員積極配合,主動提供相關的傷情資料、物證和檢材,如實接受鑒定人員的詢問、調查和檢驗。
2、在鑒定過程中不得弄虛作假、提供偽證,如提供偽證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3、當事人不得私自更改法醫的內容,否則該鑒定書無效。
4、如果對法醫鑒定的結論不服,可以申請由雙方共同認可或公安、司法機關依法指定的鑒定部門重新進行鑒定。
5、鑒定結束後,當事人應對返還的有關材料、物證、檢材妥善保管,以備後用。
Ⅸ 交通事故受害方出院後四個月死亡,沒有屍檢死亡原因不明,是否承擔死亡賠償金的賠償
不需要承擔死亡賠償金的賠償。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9)死因不明司法鑒定不能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五條醫療機構對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應當及時搶救,不得因搶救費用未及時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車輛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支付搶救費用。
搶救費用超過責任限額的,未參加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或者肇事後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先行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搶救費用,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
第七十六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一)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雙方都有過錯的,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
(二)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
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故意碰撞機動車造成的,機動車一方不承擔賠償責任。
Ⅹ 如果患者被醫生治死。且法醫屍檢報告結果為患者死因與該醫生治療手段和醫療操作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
新出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死因有異議的屍檢時限、承擔屍檢的機構和人員資質、拒絕屍檢的責任作了規定。根據條例規定,醫患雙方當事人不能確定患者死因或者對死因有異議,應在患者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屍檢;具備屍體凍存條件的,可以延長至7日。屍檢應經死者近親屬同意並簽字;屍檢應由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資格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承擔屍檢任務的機構和病理解剖專業技術人員有進行屍檢的義務。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可以請法醫病理學人員參加屍檢,也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屍檢過程。拒絕或者拖延屍檢,超過規定時間,影響對死因判定的,由拒絕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擔責任。 條例中所說的屍檢即屍體解剖。屍檢對於解決死因不明或對死因有異議而發生的醫療事故爭議具有獨特的無法替代的作用。根據衛生部有關規定,屍體解剖分為普通解剖、法醫解剖、病理解剖。為解決醫療事故爭議進行的屍檢屬於病理解剖范疇,其主要目的是闡述及研究機體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的規律。當今很多疾病可以憑借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診斷和治療,但仍有相當一部分疾病在患者生前不能得到准確的診斷,需要通過病理解剖查明死因,明確診斷。這可以為正確解決由於患者病因不明死亡而引起的醫療事故爭議找到有說服力的事實根據。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當患者死亡原因難以確定或醫患雙方對死亡原因有異議的,醫療機構和死者近親屬均可以提出進行屍檢的要求。根據民法通則,屍體的處置權屬於死者近親屬,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處置。因此,必須經死者近親屬同意並簽字後方可進行屍檢。 屍檢應在患者死亡後48小時內進行,這是由屍體現象所產生的一系列變化所決定的。根據解剖學原理,所謂屍體現象是指人死後,機體內各組織、器官和細胞的生命活動停止,在內外因素(如生物、物理、化學和細菌等)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化學、物理學的形態學變化。因為在48小時內,屍體雖然發生了一些物理、化學與形態學變化,還不至於影響屍檢結果的可靠性。如果超過了上述時限,屍體的組織細胞就會發生嚴重的自溶與腐敗,使屍檢結果失去可靠性。 當具備屍體凍存條件時,屍檢時間可延長至7日。屍體凍存條件是指能夠持續低溫冷凍保存,保持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至零下18攝氏度,這時可以保證屍體在一定時間內不發生屍體腐敗。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進行屍體冷凍保存:死者生前患有胰腺炎、腸炎等感染性疾病;死者生前做了開顱、開胸和剖腹探查手術的。 承擔屍檢任務的機構須具備相應條件,取得相應資格,如法定的司法鑒定機構、醫療機構病理科和醫學院校病理教研室、法醫教研室等。從事屍檢工作的人員也要具備相應的資格,如病理專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醫師、相當於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法醫等。 法醫是具備屍檢資格的人員,醫患雙方均可以提出請法醫參加屍檢的要求。如果屍檢時雙方當事人不能到場,醫患雙方均可以委派代表觀察屍檢的全過程,對屍檢進行監督。 由於患者死亡原因不明或醫患雙方對死因有異議影響對醫療事故的判定時,醫患雙方均應當及時提出屍檢的要求,否則,無論哪一方拒絕或拖延屍檢,影響對死因的正確判定的,責任將由拒絕或拖延的一方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