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公民法時間
A. 羅馬萬民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私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私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一般說來,萬民法有下面兩種含義:第一,和自然法一樣,萬民法是普遍適用於所有文明社會和國家的法律。第二,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與羅馬公民法相比,萬民法具有以案例為 主、靈活方便的特點,適用范圍的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社會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從公元3世紀開始,羅馬境內出現了大規模的奴隸制危機,羅馬法學也開始走向衰落,統一法便逐漸取代了萬民法。
從羅馬法的歷史發展的幾個階段談起:
(1)早期階段:法律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恩格斯指出:「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的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羅馬在國家形成的初期,沒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為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之規則的習慣法。由於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而這種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後的古代又往往會導致法律規范的不精確,無形中就為法官故意壓迫平民,袒護貴族提供了方便。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羅馬共和國早期就曾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編纂成文法。公元前450—449年頒布的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就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十二銅表法》內容相當廣泛,包括公法與私法、刑法與民法、實體法與程序法、同態復仇與罰金、氏族繼承與遺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貴族的專橫和濫用權力作了限制。此後,隨著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繼續,羅馬進一步調整了公民內部的階級關系,也不斷促進國家立法工作的繼續進行。
(2)發展階段:從法律內容來看,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公民法存在明顯的缺陷,主要表現為:法律的主體范圍狹小,內容保守、形式主義色彩濃厚、保留大量氏族殘余等。隨著羅馬對外征服地區的擴大,羅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公民法不足以解決帝國疆域內出現的各種復雜的問題。在羅馬逐漸形成了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這就是有名的萬民法。
(3)完成階段: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之後,為了對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帝國前期的皇帝都非常重視法律的制定。同時許多著名的法學家從法理上對公民法和萬民法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大豐富和完善了羅馬法的內容。從3世紀開始,帝國內部自由民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消失,原先適用於不同法律主體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實際意義。羅馬法進入整理和提煉的階段。羅馬帝國的哈德良皇帝、戴克里先帝、東羅馬帝國的狄奧多西二世都曾組織人力進行過法典的整理和編纂工作。公元7世紀的查士丁尼皇帝勵精圖治,希望重振羅馬帝國的國威。他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律匯編》、《法學總論》、《法律匯編》、《新敕令》四種法律文獻在內的法律匯編,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這是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的標志。
B. 求羅馬法體系形成的時間軸(習慣法,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
1、習慣法:公元前至前6世紀的羅馬,稱為王政時期,此時的羅馬尚處於氏族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這一時期主要是古老氏族的習慣和社會通行的各種慣例,至王政後期國家最後形成時,它們逐漸演變成為習慣法。
2、成文法:於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於羅馬廣場。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為對前者的補充,構成了所謂的《十二表法》。
由於這些表法當時都是由青銅鑄成的,所以又稱《十二銅表法》,這是古代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羅馬法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3、公民法: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它是專門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羅馬法的主要內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側重於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個人財產關系等問題的私法規范則不夠完善。
公民法的實施,使平民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空前提高,從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他們愛國熱情與參政的積極性。
4、萬民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的增多,各種新的社會矛盾日益凸顯。於是共和國後期形成了適用於羅馬公民與外來人以及外來人與外來人之間關系的萬民法。
萬民法的產生,使羅馬私法出現兩個不同體系。但是市民法和萬民法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互為補充的。實際上,經過一段時期的適用與完善,萬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
萬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變得簡潔靈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調節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因而能適應帝國時期新的社會發展要求。
(2)羅馬公民法時間擴展閱讀:
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
公元前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帝國前期,法學家活動非常活躍,羅馬法學的發展也進入繁榮時期。許多法學家還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權,其解答成為法律的重要淵源。
法學家們著書立說,解釋法律,形成了不同的學派,主要有普羅庫爾學派和薩比努斯學派。其間出現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學家:蓋尤斯、伯比尼安、保羅、烏爾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學家的法學著作和法律解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概括羅馬法學家的活動和作用是:解答法律;參與訴訟;著書立說;編纂法典,參加立法活動。
C. 羅馬公民法出現的時間結束的時間 萬民法出現的時間結束的時間
萬民法在公民法的基礎上設立的,在萬民法完全沒出來前就還是有用到公民法的哦
D. 羅馬公民法的介紹
羅馬公民法這種法律制度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在共和國的最後幾個世紀,十二銅表法已被新條例新原則的發展所取代。
E. 羅馬法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是什麼時候
1、3世紀,帝國境內自由民內部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不復存在,萬民法成為適用於羅馬統治范版圍內一切自由民權的法律。(公民法與萬民法的區別:使用范圍不同)
2、萬民法產生的背景:
①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征服並統一了義大利半島,然後向地中海地區擴張。
②羅馬帝國建立至1世紀後期,羅馬帝國已經建立三十多個海外行省,控制歐、亞、非三大洲的廣闊疆域,統治了許多不同的民族。
③在征服過程中,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顯現出來。僅適用於羅馬內部的公民法己無法應對這些新變化。
F. 羅馬公民法是從什麼時候算起的是十二銅表法以後,還是王政時期,還是羅馬共和國建立時
羅馬公民法這種法律制度由公元前450年開始公布的"十二銅表法"逐漸演變而來。在共和國的最後幾個世紀,"十二銅表法"已被新條例新原則的發展所取代。這些新條例和新原則有不同的來源:有的來自習慣上的變化;有的來自斯多亞派教義;有的來自判決書,尤其是來自大法官的文告。羅馬大法官是有權維護和解釋特殊訴訟法和向陪審團發布判決案件指示的高級行政官。陪審團僅解決事實問題;全部法律爭端要由大法官裁決,一般說來,他的解釋就成了未來判決類似案件的先例。因此一系列司法程序的建立,同後來英國的習慣法有某些相似之處。
G. 羅馬實行公民法的時間
,沒有具體時間,只有一個大致的時間區間,而且都是後人研究出來的,歐洲的歷史向來如此。公民法適用於羅馬共和國中期的公民(前5世紀中期~前3世紀中期)。
H. 羅馬法從公民法到萬民法是什麼時候
【答案】C【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專,羅屬馬法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的主要是由於羅馬帝國版圖的擴大,同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新的社會出題相繼出現,所以原有的公民法已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萬民法應運而生,答案選C,A B D三項是羅馬法發展的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或動力。考點:羅馬法的發展歷程點評:羅馬法的發展經歷了復雜的過程。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再到《民法大全》,最終形成宏大的法律體系成為後世的憲法藍本和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的有力武器。但羅馬法是維護階級統治的工具,所以羅馬法本身的階級屬性也在不斷變化。
I. 求羅馬法發展階段的具體時間,如習慣法從何時到何時,最好細一點,公民法與萬民法也說一下,跪謝。
古羅馬 1政體演變來 一君主制---共和制源----元首制----帝制
相對應的2法律演變---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法律大全
《十二銅表法》之前的都叫習慣法(古羅馬成立後--公元前450)
公民法就是在共和制時期(BC510--BC28),而元首制實際是披著共和外衣的帝制,所以界限不太清晰,無法解答。西西
J. 羅馬法的公民法在什麼時期頒布的
事實上,公民法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包括早先頒布的十二銅表法和一系列通過平民的斗爭所爭取到的法律,如前367年《李錫尼托斯克圖法案》,前326年的《波提利阿法案》等,通常認為公民法大致存在於公元前3世紀,即羅馬共和國後期,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