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公司法
① 公司法的案例怎麼分析及法律依據
案情:2007年2月,甲乙丙丁戊五人共同出資設立北陵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陵公司)。公司章程規定: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持股比例各20%;甲、乙各以100萬元現金出資,丙以私有房屋出資,丁以專利權出資,戊以設備出資,各折價100萬元;甲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公司前五年若有利潤,甲得28%,其他四位股東各得18%,從第六年開始平均分配利潤。
至2010年9月,丙的房屋仍未過戶登記到公司名下,但事實上一直由公司佔有和使用。
公司成立後一個月,丁提出急需資金,向公司借款100萬元,公司為此召開臨時股東會議,作出決議如下:同意借給丁100萬元,借期六個月,每月利息一萬元。丁向公司出具了借條。雖至今丁一直未歸還借款,但每月均付給公司利息一萬元。
千山公司總經理王五系甲好友,千山公司向建設銀行借款1,000萬元,借期一年,王五請求北陵公司提供擔保。甲說:「公司章程規定我只有300萬元的擔保決定權,超過了要上股東會才行。」王五說:「你放心,我保證一年到期就歸還銀行,到時候與你公司無關,只是按銀行要求做個手續。」甲礙於情面,自己決定以公司名義給千山公司的貸款銀行出具了一份擔保函。
戊不幸於2008年5月地震中遇難,其13歲的兒子倖存下來。
北陵公司欲向農業銀行借款200萬元,以設備作為擔保,銀行同意,雙方簽訂了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但未辦理抵押登記。
2010年5月,乙提出欲將其股份全部轉讓給甲,甲願意受讓。
2010年7月,當地發生洪水災害,此時北陵公司的凈資產為120萬元,但尚欠萬水公司債務150萬元一直未還。北陵公司決定向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捐款100萬元,與其簽訂了捐贈合同,但尚未交付。
1.北陵公司章程規定的關於公司前五年利潤分配的內容是否有效?為什麼?
【答案】有效。公司法允許有限公司章程對利潤作出不按出資比例的分配方法。
【解析】《公司法》第35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可見,公司法允許有限公司章程對利潤作出不按出資比例的分配方法,故北陵公司章程規定的關於公司前五年利潤分配的內容有效。
2.丙作為出資的房屋未過戶到公司名下,對公司的設立產生怎樣的後果?在房屋已經由公司佔有和使用的情況下,丙是否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答案】不影響公司的有效設立。丙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解析】第26條第1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於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餘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公司法》第28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可見,出資不到位並不影響公司的設立,只是股東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並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3.丁向公司借款100萬元的行為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為什麼?
【答案】不構成。經過股東會決議,簽訂了借款合同,形成丁對公司的債務。
【解析】因為丁向公司借款100萬元已經過股東會決議,簽訂了借款合同,形成了丁對公司的債務,不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4.北陵公司於2010年8月請求丁歸還借款,其請求權是否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為什麼?
【答案】未超過。因為丁作為債務人一直在履行債務。
【解析】《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本題中,丁雖一直未歸還借款,但每月均付給公司利息一萬元的行為表明其認同借款合同的存在,其主觀上願意承擔還款義務,即同意履行,故訴訟時效中斷,北陵公司於2010年8月請求丁歸還借款,其請求權沒有超過訴訟時效。
5.北陵公司是否有權請求法院確認其向建設銀行出具的擔保函無效?為什麼?
【答案】無權。因保證合同是甲與銀行之間的合同。
【解析】《公司法》第149條第1款第(三)項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第149條第2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前款規定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第150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可見,《公司法》對此種行為只是規定了產生的利益歸於公司,由於此種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的,相應人員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而並未規定此行為無效,故北陵公司無權請求法院確認其向建設銀行出具的擔保函無效。
6.戊13歲的兒子能否繼承戊的股東資格而成為公司的股東?為什麼?
【答案】能夠。因為公司法並未要求股東為完全行為能力人。
【解析】《公司法》第76條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後,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可見,《公司法》並未對股東資格的繼承人作特殊限制性規定,公司法也並未要求股東為完全行為能力人,故戊13歲的兒子可以繼承戊的股東資格而成為公司的股東。
7.如北陵公司不能償還農業銀行的200萬元借款,銀行能否行使抵押權?為什麼?
【答案】能夠。設備抵押可以不辦理登記。
【解析】《物權法》第180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財產可以抵押:(一)建築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二)建設用地使用權;(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四)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五)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六)交通運輸工具;(七)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財產。抵押人可以將前款所列財產一並抵押。第188條規定,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六項規定的財產或者第五項規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可見,北陵公司以設備作為擔保,抵押權自抵押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只是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不影響抵押權的行使,銀行可以行使抵押權。
8.乙向甲轉讓股份時,其他股東是否享有優先受讓權?為什麼?
【答案】不享有。因為不是對外轉讓。
【解析】此處應將「股份」改為「股權」。《公司法》第7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可見,乙向股東甲轉讓股權不是對外轉讓,不需經其他股東同意,其他股東也不享有優先受讓權。
9.北陵公司與當地慈善機構的捐贈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萬水公司可否請求法院撤銷北陵公司的上述行為?為什麼?
【答案】有效。因為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可成立。萬水公司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北陵公司的捐贈行為,因其不履行債務而無償轉讓財產,損害了萬水公司的利益,符合合同法關於債的保全撤銷權的條件。
【解析】《合同法》第74條規定,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本題中,北陵公司尚欠萬水公司債務無力歸還的情況下決定向慈善機構捐款,損害了萬水公司的利益,符合不履行債務而無償轉讓財產的情況,故萬水公司可以請求法院撤銷北陵公司的捐贈行為。
② 捐贈的屬於資本公積
捐贈的屬於資本公積,這個說法不全面,原因是:
1、新會計准則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帳務處理》對"營業外收入"科目的規定,該科目下設置"捐贈利得"的明細科目,將企業接受捐贈資產的價值作為"捐贈利得"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
2、捐贈通常確認為當期損益,但是,企業接受控股股東、非控股股東直接或間接代為償債,經濟實質表明屬於資本性投入,相關利得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資本公積。
③ 如何完善我國公司法中的捐贈制度
我國《公司法》對於公司捐贈沒有做出具體規定,較為籠統的規定體現在《公司法》第5條。該條回規定:「公答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承擔社會責任。」
具體的關於捐贈制度的研究看下面論文
http://china.findlaw.cn/gongsifalv/gongsifalunwen/98689.html
④ 收到母公司的捐贈為什麼不計實收資本,而計資本公積
實收資本是投資者投入的資本,通俗講就是營業執照上的注冊資本。實收資本核算內容單一。
⑤ 接受捐贈,新會計准則
企業接受捐贈的非貨幣性資產:按接受捐贈時資產的公允價值確認捐贈收入,新准則下,計入營業外收入,原會計制度計入資本公積.現在一律記入營業外收入.
【例題1】某企業2009年10月接受捐贈設備一台,收到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價款100萬元,增值稅17萬元,企業另支付運輸費用1萬元.
應按受贈資產的公允價值(現在強調公允價值)入賬:
借:固定資產 101(100+1)
借:應交稅費_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2009年1月1日可抵扣)
貸:營業外收入 117
貸:銀行存款 1(企業另支付的運費,不考慮運費抵扣)
如果接受捐贈時的資產是二手設備,也要按公允價值入賬,這時可按中介機構評估的公允價值確認營業外收入.
【例題2】某企業2009年10月接受捐贈二手設備一台,七成新,經評估價款100萬元,企業另支付運輸費用1萬元.
借:固定資產 101
貸:營業外收入 100
貸:銀行存款 1
如果企業接收捐贈的是其他非貨幣資產,如原材料,無形資產等,處理原則同上,也是按公允價值入賬.
【題外話】上述捐贈收入,還要並入當期應納稅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受贈非貨幣資產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內容包括:受贈資產價值和由捐贈企業代為支付的增值稅,不包括由受贈企業另外支付或應付的相關稅費。如例1
應納稅所得額=117,應交企業所得稅=117*25%=29.25(萬元)
如果上述受贈資產金額很大,達到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50%,則可分5年計入應納稅所得額,這時會形成應納稅時間差異,情況變得很復雜.不是本提問討論的范圍了.
⑥ 接受捐贈的會計處理
新會計准則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帳務處理》對"營業外收入"科目的規定可以看出,該科目下設置了"捐贈利得"的明細科目,說明新會計准則規定將企業接受捐贈資產的價值作為"捐贈利得"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
接受貨幣資金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接受非貨幣資金,以公允價值入賬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6)捐贈公司法擴展閱讀:
資本公積從本質上講屬於投入資本的范疇,由於我國採用注冊資本制度等原因導致了資本公積的產生。《公司法》等法律規定,資本公積的用途主要是轉增資本,即增加實收資本(或股本)。
雖然資本公積轉增資本並不能導致所有者權益總額的增加,但資本公積轉增資本,一方面可以改變企業投入資本結構,體現企業穩健、持續發展的潛力;
另一方面,對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它會增加投資者持有的股份,從而增加公司的股票的流通量,進而激活股價,提高股票的交易量和資本的流動性。此外,對於債權人來說,實收資本是所有者權益最本質的體現,是其考慮投資風險的重要影響因素。
所以,將資本公積轉增資本不僅可以更好地反映投資者的權益,也會影響到債權人的信貸決策。
⑦ 公司的股份可以贈送給別人嗎
可以。
股權贈與合同的相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相關規定:版
第一百三十八條權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轉讓。
第一百三十九條股東轉讓其股份,應當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進行或者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
第一百四十條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轉讓後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於股東名冊。股東大會召開前二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進行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但是,法律對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⑧ 出資和投資是一個概念嗎還是出資與捐款是一個概念
中國造出出資人這個概念,主要是針對政府對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政資不分」的舊體制而提出來的,希望通過建立出資人制度而將政府作為公共管理者的身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的身份分開(政資分開)。所以,可以將中國的出資人理解為國有企業的投資者,將出資人權利理解為國有企業投資者的權利。按照《全民所有制企業法》注冊的國有獨資企業,或是按照《公司法》注冊的國有獨資公司、國有控股公司、國有參股公司,其出資人權利在具有不同法律形態的企業中是不一樣的。
投資人是指將款項、產權或實物投入某項目或組織,參與管理和分享利益的法人或自然人。
⑨ 為什麼說捐錢可以避稅,怎麼個避法呢 捐的錢如果計入成本不也是不上稅的嗎
捐款在收入的12%以內可以稅前扣除,這是所得稅的避稅
但是如果捐款是自產商品要視同銷售交稅,交增值稅,而且匯算清繳時候要視同銷售處理,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如果捐的是外購材料,要做進項稅轉出。
例:某傢具公司將自己生產的一批產品(課桌)500 套贈送給希望工程,市場價每套100 元,產品成本80 元。會計處理為:
借:營業外支出 48 500
貸:庫存商品 4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 500
可以看出對外捐贈的貨物:
1. 會計上按成本轉賬。
2. 增值稅上則視同銷售計算銷項稅額。
3. 企業所得稅在年終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要進行納稅調整,確認視同銷售收入50 000 元,視同銷售成本40 000 元。
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會計上計入「營業外支出」賬戶的捐贈支出48 500 元,要看其是否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如果沒有超過,可以在稅前扣除,此時會計和稅收處理一致,不需納稅調整;如果超過則超過部分不能稅前扣除,需納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