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司法模式
A. 互聯網+法律服務的商業模式
借鑒之前具有普適性的新美大平台等的O2O服務為典型特徵的電商服務平台的發內展路徑,可以大致猜想出容互聯網法律服務平台未來的商業價值:
1.形成線上壟斷後實施會員收費服務的定價權;
2.形成線上壟斷入口地位後,以此為依託進行傳統法律服務行業的規劃化整合,包括服務主體的律師等、服務主體的機構、服務的內容等等的整合,進行行業的整體化升級改造;
3.形成線上平台對於線下服務主體資源的吸聚,並且挖掘這些律師等專業人士的邊際價值,諸如與跨界產業的結合等等。所有的模式無非圍繞資源和入口兩個關鍵詞展開。
然而由於法律服務行業的非標准化,非剛需不高頻,直接導致其實現平台流量的絕對壟斷道路十分漫長,實現最後更大商業價值變現的路途也無比艱難,當然,實現存量收入的保底或許並不是難事兒。
B. 目前互聯網法院已經實現互聯網化了嗎
目前,互聯網法院已經實現互聯網化,訴訟過程全程在線,當事人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但大數據仍然沉澱在那裡,離人工智慧化審理還有很大差距。「如果強大的資料庫再加上雲計算的配合,那互聯網法院的數據就「跑」起來,實現自我更新。」章浩期待著計算機領域的專家能為人工智慧審判出謀劃策。
杭州互聯網法院院長杜前在會上表示,法院期待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在提煉互聯網治理領域新規則、打造互聯網司法審判新標桿、描繪互聯網法院新發展三方面共同探索。
C. 互聯網法院主要范圍是什麼
根據《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版所在市的轄區內應當由基層權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規定》立足互聯網法院職能定位,圍繞人民群眾對互聯網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細化明確了互聯網法院的案件管轄范圍:
(一)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簽訂或者履行網路購物合同而產生的糾紛;
(二)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網路服務合同糾紛;
(三) 簽訂、履行行為均在互聯網上完成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小額借款合同糾紛;
(四)在互聯網上首次發表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權屬糾紛;
(五)在互聯網上侵害在線發表或者傳播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而產生的糾紛;
(六)互聯網域名權屬、侵權及合同糾紛;
(七)在互聯網上侵害他人人身權、財產權等民事權益而產生的糾紛;
(八)通過電子商務平台購買的產品,因存在產品缺陷,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而產生的產品責任糾紛;
(九)檢察機關提起的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
(十)因行政機關作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互聯網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管理等行政行為而產生的行政糾紛;
(十一)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D. 互聯網法院給傳統的法院審判模式帶來什麼變化
就當前而言,純屬自找麻煩。
E. 最高法發布全球首部互聯網司法白皮書,代表著什麼
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白皮書,同步發布互聯網司法典型案例。體現了國內互聯網司法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規模效應初步形成、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其中,「電子簽名」和「區塊鏈電子存證」,分別作為「創新互聯網司法便民利民機制」和「完善互聯網司法在線訴訟機制」的典型案例之一,被直接點名。
當前,互聯網司法的總體發展呈現4大特點:
應用領域由司法公開向全流程全方位拓展
平台載體由單一維度向多元化系統化延伸
訴訟模式由線性封閉向集成開放智能轉變
工作重心由機制創新向推動依法治網演進
在上述要點的詳細內容中,裁判文書網、司法信息化、電子證據、區塊鏈、互聯網法院等與電子簽名強相關的內容均被提及。
電子合同作為電子證據的典型載體,目前在司法信息化的大風潮下,已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互聯網業務風險由於其具有無形性、隱蔽性、強破壞性、范圍廣、影響人數多等特點,至今缺乏行之有效的風險化解和糾紛解決方式。
經過多年的累積,互聯網業務風險已成為一個不容小覷的問題,在各行業已爆發出的風險所造成的影響、破壞可見一斑。然而,把傳統線下司法處置直接搬到線上的機械化模式,已無法真正應對互聯網上日益增加的民事糾紛。
系統化地對司法處置方式進行技術改造以適用於互聯網生態系統,已成為現階段互聯網法律系統實現自身價值的當務之急。
「實槌」保全系統在我平台電子合同系統的基礎上,完成了在線司法處置通道的塑造,在司法服務的垂直領域中,為互聯網業務糾紛提供集成化的解決方案,在合規范圍內,為用戶提供最高效的電子證據保全和司法處置服務。
F. 究竟什麼是互聯網法院
何為互聯網法院?簡言之就是「互聯網+法院」或「互聯網+審判」。它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通過網路審理案件;二是審理的案件大多與網路糾紛有關,如電子商務交易糾紛、網路支付糾紛、網路金融借款糾紛、網路著作權糾紛等。
司法審判乘上「互聯網+」的東風,其好處顯而易見:一是降低了維權成本,為網路維權插上了翅膀,路途遙遠、時間漫長不再成為阻礙,網路維權將像網購一樣方便;二是降低了司法審判成本,不僅有利於節約司法資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審判效率。這兩個好處加起來,還會促成另一個更大的好處:網路維權步伐加快,將倒逼商家和網民規范網上行為,促進互聯網健康生態的形成,讓互聯網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G. 互聯網法院的性質是什麼
互聯網法院復作為一個新的製法院模式,現處於開始運行和摸索階段,目前只管轄特定類型的互聯網案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糾紛:互聯網購物、服務合同糾紛;互聯網金融借款、小額借款合同糾紛、互聯網著作權權屬和侵權糾紛;互聯網域名糾紛;互聯網侵權責任糾紛;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糾紛;互聯網公益訴訟案件;因互聯網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其他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
H. 「互聯網法院」與普通法院有何區別
北京互聯網法院的籌建工作有進一步消息。8月16日上午,來自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的任命消回息顯示,張答雯任北京互聯網法院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目前50歲的張雯為北京市豐台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根據北京高院此前發布的消息,北京互聯網法院也將集中管轄全市轄區內特定類型涉互聯網第一審案件,探索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推動起訴、調解、立案、庭審、判決、執行等訴訟環節全程網路化。
來源:新浪新聞
I. 為什麼要設立互聯網法院
8月18日,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在這里,起訴、立案、送達、舉證、開庭、裁判,每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訴訟參與人的任何訴訟步驟即時連續記錄留痕,當事人可以「零在途時間」「零差旅費用支出」完成訴訟。
據了解,英國曾動議成立「線上法院」,醞釀了2年,至今沒有實現。因此,杭州互聯網法院不僅在全國是第一家,在世界范圍看也是首創。
比如,北京的網友因網購糾紛狀告淘寶公司,可以不用到杭州起訴,淘寶公司也不用派人到北京應訴。雙方可以自願選擇由杭州互聯網法院在網上審理。以前,此類案件,雙方幾乎都要提出管轄權異議,希望案件在自己所在地法院審理,以節省訴訟成本,這耗費了雙方和法院很多精力。現在,在網上就可以直接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