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94
合同法94條是民法典563條。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❷ 民法典第114條規定
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四條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❸ 民法總則94條的內容有哪些
第九十四條 【著作權】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權(版權),依法有署名、發表、出版、獲得報酬等權利。
❹ 如何理解民法典第六百四十三條第二款
民法典
第六百四十三條出賣人依據前條第一款的規定取回標的物 後,買受人在雙方約定或者出賣人指定的合理回贖期限內,消除出 賣人取回標的物的事由的,可以請求回贖標的物。
買受人在回贖期限內沒有回贖標的物,出賣人可以以合理價格 將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出賣所得價款扣除買受人未支付的價款以 及必要費用後仍有剩餘的,應當返還買受人;不足部分由買受人清 償。
條文要義
本條是對出賣人取回標的物後買受人回贖權的規定。
在買賣合同中,出現了出賣人享有取回權的事由的,出賣人取回買 賣標的物之後,買受人享有回贖權,可以在回贖期限內回贖買賣標的 物。其規則是:
1.回贖權的產生,是在出賣人依照民法典第642條第1款的規定取回 標的物之後,出賣人一旦取回買賣標的物,買受人即產生回贖權。
2.回贖期限,即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回贖期限,或者出賣人指定合 理的回贖期限。
3.回贖權的行使要件,是買受人消除出賣人取回標的物的事由,即 買受人支付了未按照約定支付的價款,或者買受人按照約定完成了特定 條件,或者買受人將出賣、出質或者作出其他不當處分的標的物收回。
在具備了上述三個要件之後,買受人可以要求回贖標的物,出賣人 應當將取回的標的物交付給買受人。
買受人取得了回贖權,但是在回贖期限內沒有回贖標的物的,出賣 人可以以合理價格將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出賣所得價款在扣除買受人 未支付的價款及必要費用後仍有剩餘的,應當返還買受人;不足部分由 買受人清償。
❺ 民法典的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頒布的重大意義
1、在國家政治生活上內
2、在社容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上
3、保障民生上
4、在文化凝聚上
二、重大法條及原則詳細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的94個要點如下。
(1)總則編
第一編「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第一編基本保持現行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將「附則」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後。
❻ 合同法第94條對應民法典哪一條
合同法第94條對應民法典第563條.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
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❼ 民法典草案第464條第二款: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
民法典第464條第二款,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條 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有關該身份關系的法律規定;沒有規定的,可以根據其性質參照適用本編規定。
(7)民法典94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三條 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
(一)喪失父母的孤兒;
(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
(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
第一千一百零二條 無配偶者收養異性子女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周歲以上。
❽ 民法典第1198條或1254條是什麼
民法典1254條
民法典禁止他人從建築物中向外拋擲物品。
相關住戶具有補償義務,但具有追償權。
物業公司具有安全保障義務,否則承擔賠償責任。
公安機關可以立案偵查,這是公安的調查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