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哪些行為違反了民法

哪些行為違反了民法

發布時間: 2021-12-21 04:42:05

Ⅰ 違法行為有哪些

違反民事法律規定,損害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其構成條件主要有兩條:(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2)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在表現形式上可分為作為和不作為。違法的作為是指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的不作為是指不實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為。它同其他違法行為相比,有以下特徵:(1)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法規定的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行為;(2)某些民事違法行為不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如從事高度危險作業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的,即使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也同樣構成民事違法行為;(3)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違法行為,本人雖不承擔民事責任,但要由其監護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4)某些情況下,違反國家民事政策和社會共公利益的行為也可構成民

Ⅱ 怎樣區分哪些是民事違法行為,哪些是行政違法行為

1、主體不同,行政違法行為一定要有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民事則沒有
2、內容不同,行政違法行為必須是行政執法許可權內的行為,超越則不算
3、追究方式不同,行政違法是行政訴訟,一個是民事訴訟
4、賠償主體不同,行政違法是由國家賠償,民事違法是侵權人賠償

Ⅲ 民事違法行為例子有哪些

1,違反合同的行為,即沒有合法理由而不履行合同的行為。

2,在合同以外,侵害他人民事回權力的行為。比答如:消費者被騙;在未知情況下,個人肖像、名譽被用於商業活動;被毆打或交通事故造成的人生健康受到侵害。等等

判斷一個違法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還是刑事違法行為,主要的是看違法行為的主體是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還是違反民事法律規定的或者是觸犯刑法行為的。

簡單來說,違法行為嚴重觸犯刑法,可能受到刑事制裁的,就屬於刑事違法行為;

輕微違法行為,尚達不到刑事處罰標準的,可以進行行政處罰(治安處罰),就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所謂的民事違法行為,只能說違法法律規定,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權利,需要進行賠償或承擔其他責任的行為。

例如:在網上傳某人緋聞或者隱私,侵犯他人名譽權的,是民事違法行為,應當賠償對方損失;如果在網上轉播危害公共安全的謠言,造成公眾恐慌的,但沒有嚴重後果的,就是行政違法,會受到治安處罰;在網上傳播企圖顛覆政府國家的謠言,危害國家安全的,就構成刑事違法,要受到刑事制裁。

Ⅳ 違反民法典屬於什麼行為

當然是違法行為了,如果後果比較嚴重的那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Ⅳ 老闆的行為違反了民法的哪種行為,對老闆的懲處說明了稅收的什麼特徵

老闆用假發票偷逃國家稅款屬於偷稅行為;對抗檢查,甚至打傷執法人員屬於抗稅行為。對老闆的懲處說明了稅收具有強制性特徵。
啟示:我們每個公民要樹立納稅人意識,自覺依法納稅,增強社會責任感,不得違反稅法。①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我國稅收的性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新型稅收。③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Ⅵ 哪些民事行為無效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Ⅶ 一般違法行為有哪些

一般違法行為是指根據社會危害程度可分為嚴重違法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的違法行為。一般違法是指違反其患者法律而非刑法。與刑事犯罪(犯罪)不同,一般犯罪危害性較小,情節較輕,尚未達到犯罪的程度。一般違法行為可分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
一、違法分類
根據其性質和危害程度,違法活動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犯罪是犯罪,是指違反刑事法律、法規,應當依法懲處的行為。犯罪對社會有害,所以是最嚴重的一種違法行為。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律法規)的行為。例如,不履行民事義務或無正當理由違反民事義務給對方造成一定損失。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法規的行為。具體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法人違反行政法規;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輕微違法違紀。民事和行政違法行為通常被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因為它們的危害較小。
二、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也稱為「無效行為」。一種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客觀違法行為不同的是,行為人實施行為時主觀上有過錯,從而侵犯了受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主觀過錯是指故意或者過失的主觀狀態。根據違法性質,違法行為可分為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經濟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等。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可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非法性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性是指違反現行法律法規的一切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是指嚴重違法但不構成犯罪的行為。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

Ⅷ 欺騙行為違反了《民法通則》的哪些條款

民法中沒有欺騙這個概念應該是欺詐,指的是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是可以撤消可變更的民事法律行為

Ⅸ 在我國民法中,哪些行為屬於無效民事行為

《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1款規定: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一)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二)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三)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四)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五) 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六)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但1999年公布的《合同法》對無效合同和可撤銷合同的規定,卻與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很大不同,其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⑴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⑵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⑶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其第53條又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⑴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⑵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即《合同法》沒有把主體資格不合格,以及欺詐、脅迫、乘人之危損害國家以外人的利益等合同置於無效,而是規定在可撤銷行為中。對於民法通則規定的屬於無效的「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行為」,《合同法》根本沒有提及,結合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的改革,這個條文基本已經失去其意義了。

經對民法通則與合同法對無效民事行為和無效合同規定的梳理歸納,無效民事行為的類型有:

(一)行為人不具有行為能力實施的民事行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因沒有意思能力,不發生法律行為之效果意思的效力。法人實施行為能力范圍以外的行為,特別是違反禁止性規定的行為,也不生效力。如:

1.17歲的少年設立的遺囑無效。

2.精神病人設立的遺囑無效。

3.15歲少年放棄接受遺贈的行為無效。

4.精神病人拋棄所有權的行為無效。

5.「間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確能證明是在發病期間實施的,應當認定無效。」(《民通意見》第67條第1款)

6.「行為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所實施的民事行為,應當認定為無效。」(《民通意見》第67條第2款)

7.其他行為。

(二)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為

意思的形成自由和意思表示自由是意思表示真實的前提。若在意思形成和表示過程中欠缺自由甚至完全不自由,按合同法的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訂立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則應屬無效,不能依照該意思表示的內容發生效力。

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為包括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行為。《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的行為是無效行為,而《合同法》第54條規定為可撤銷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要根據具體情況。比如因欺詐、脅迫設立遺囑,設立遺囑是單方行為,因此不能適用《合同法》的規定予以撤銷,而只能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確認為無效。

(三)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為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行為,是行為人雙方共同合謀進行的,以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為目的的民事行為。比如採取惡意串通的方式(投標人與招標人惡意串通或投標人之間惡意串通)中標,中標為無效。它須具備下列條件:

1.須表示與內心不一致。即外部表示與內心意思不一致,所表示的並不是行為人的真實意思,行為人內心中存在牟取不正當利益或損害他人的意思,但是卻故意製造某種進行民事法律行為的虛假現象。例如為逃避強制執行而假裝把財產贈與相對人,事實上當事人並沒有出贈和受贈的意思。

2.須有惡意通謀。即表意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不但表意人單方面了解自己的表示是虛偽的,而且相對人也了解這一情況。串通指他們之間有勾結,有意思聯絡。而惡意則指對於該串通是完全了解的,表意人自己了解其表示與意思的不一致,不一致是惡意造成的,而不是出於認識上的錯誤。

3.須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惡意串通的意思表示,必須具有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目的。串通人之所以惡意串通,必然有其損人利己的非法目的。

(四)偽裝行為

即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行為。是指以虛假的合法行為作表面行為,掩蓋非法的隱蔽行為的行為。偽裝行為,它由表面行為與掩藏行為互為表裡構成。其表面行為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無效,而隱藏行為則因為內容違法而無效。比如,簽訂虛假的租賃合同,將租金攤入成本以逃避稅收。

(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根本屬性之一在於意思表示內容的合法性。因此,意思表示如果違法,當然不屬於民事法律行為。所謂違法行為,不僅指違反民法規范,也包括違反其他部門法的規范,同時包括違反國家政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1.違反法律。

(1)概說。違反法律,是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強制性規定,又稱為強行性規范,是任意性規范的對稱。對強行性規范,當事人必須遵守,如果違反則導致行為無效;對任意性規范,當事人可以合意排除適用。

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法律中的強制性規范、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范,是確認合同效力的依據,不能以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作為否定合同效力的依據。

(2)對三種具體情況的規定:

①《合同法解釋(一)》第10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禁止經營的規定,屬於違反強制性規定。

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產後,在破產程序終結前經人民法院允許從事經營活動所簽合同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自2000年12月9日起施行)指出:「企業被人民法院宣告破產後,破產企業應當自人民法院宣告破產裁定之日起停止生產經營活動。但經清算組允許,破產企業可以在破產程序終結之前,以清算組的名義從事與清算工作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清算組應當將從事此種經營活動的情況報告人民法院。如果破產企業在此期間對外簽訂的合同,並非以清算組的名義,且與清算工作無關,應當認定為無效。」

③無效的免責條款。免責條款,是當事人在合同中確立的排除或者限制其未來責任的條款,包括格式免責條款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的免責條款。

《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人身安全權是不可轉讓、不可放棄的權利,也是法律重點保護的權利。因此不能允許當事人以免責條款的方式事先約定免除這種責任(這種責任通常表現為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對於財產權,不允許當事人預先約定免除一方因故意或因重大過失而給對方造成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否則會給一方當事人提供濫用權利的機會。

2.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當事人為追求自己利益而訂立的合同,其履行或履行結果危害國家利益的,或者為了損害國家利益而訂立的合同都是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比如,實施結果污染環境的合同、從事犯罪或者幫助犯罪的合同等等。損害社會利益的合同,當事人主觀上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過失。

Ⅹ 以下哪些行為是違法的

違法: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或公民,因違反法律的規定,致使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依法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違法:是指特定主體實施了與現行法相沖突的行為,引起相應的損害事實,法律對之進行否定性評價的狀態。 這是是作為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之一的違法。
違法,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企業事業單位、公民和社會團體,違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規)的規定,從而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
違法的構成要素包括:1.違法是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單純的思想意識活動不能構成違法。2.違法必須有被侵犯的客體,即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與社會秩序,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3.違法必須是行為者有故意或過失的行為,即行為人有主觀方面的過錯的行為。4.違法的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和具有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設置的法人。
違法按其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刑事違法即犯罪,它是指觸犯刑事法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對社會危害較大,因此它是違法中最嚴重的一種。民事違法是指違反民事法規(包括民法、勞動法等部門法規)的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而不履行民事義務或違反民事義務造成對方的某種損失等。行政違法是指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具體說,它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一是國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因其危害較小,通常稱為一般違法。
「違法」一詞可以作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廣義的違法,包括刑事違法(犯罪)、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等;狹義的違法則指犯罪以外的一般違法

熱點內容
來賓興賓區民法院 發布:2025-08-18 05:08:40 瀏覽:481
為什麼精神病不用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8 05:01:43 瀏覽:165
贈予與遺囑婚姻法 發布:2025-08-18 05:01:40 瀏覽:689
1980年婚姻法年齡 發布:2025-08-18 05:00:40 瀏覽:121
陳敏子律師 發布:2025-08-18 04:56:52 瀏覽:829
電子工資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8 04:38:40 瀏覽:862
法治安全徵文 發布:2025-08-18 04:34:20 瀏覽:837
國家司法部門 發布:2025-08-18 04:17:16 瀏覽:557
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實施 發布:2025-08-18 04:17:15 瀏覽:729
約束性辯論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 發布:2025-08-18 04:17:09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