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5年民法熱點案例分析

2015年民法熱點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12-21 09:15:25

A. 求今年的熱點民法案例和詳細解析

法學家點評2010年熱點民事案件

民事權利保護差別就在毫釐之間
羅彩霞被冒名頂替案在和解聲中落幕,「嘴硬」的宋祖德在謝晉83歲遺孀面前低頭服軟,「海運女」裸照泄露告得網路賠錢又賠禮……
他們中,有名人,也有普通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給2010年中國民事審判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楊立新教授2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逐一點評了2010年發生的熱點民事案件。
楊立新說,民法的強制力就表現在保護民事主體民事權利的強制力上。研究2010年的熱點民事案件可以發現,對民事主體民事權利保護的正確與差誤,大概就在毫釐之間:向左偏一點可能是錯誤的;向右偏一點可能也是錯誤的。
羅彩霞被冒名頂替案
審案和受理一波三折
【案情】湖南省邵東縣的羅彩霞在2004年高考後沒有被任何高校錄取,而同學王佳俊卻用她的名字「考上」了貴州師范大學。羅彩霞不得已復讀一年後考取天津師范大學。王佳俊於2008年畢業,應當2009年畢業的羅彩霞卻因身份證被盜用而被取消了教師資格證書,還遭遇到其他一系列困難。王佳俊的父親王崢嶸是某縣公安局政委,利用關系為王佳俊侵害姓名權創造條件。羅彩霞向天津的法院起訴後,法院積極調解,歷時一年有餘終於調解成功,王佳俊和王崢嶸承擔侵權責任。現在羅彩霞已拿到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及教師資格證書。
【點評】羅彩霞案的受理和審理可謂一波三折。調解結果皆大歡喜,體現了和諧社會的基本精神,也符合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注重調解的原則。不過,此案也有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把這個案件就當作一個普通的民事爭議處理,受理和審理就不會有這些波折。
謝晉遺孀告贏「宋大嘴」
批評越界揭隱私屬侵權
【案情】導演謝晉在浙江上虞參加母校春暉中學的百年校慶活動時,在酒店突然辭世,被診斷為心源性猝死。謝晉去世後,宋祖德和劉信達在博客上發表誹謗謝晉的文章。謝晉的遺孀徐大雯將兩人告上法庭。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宋祖德和劉信達敗訴。宋、劉不服上訴。2010年2月1日,二審法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賠償徐大雯各類損失約29萬元並在報紙上公開道歉」的判決。5月19日,靜安區法院在《解放日報》刊登「執行公告」,限令宋祖德5月24日到庭履行判決。最終,宋祖德向徐大雯認錯。
【點評】應該說,本案的爭議不在於保護受害人的隱私權,而在於保護名譽權。怎樣區分兩種侵權行為的界限,在於毀壞的是權利人的評價,還是暴露權利人的隱私。徐大雯主張兩被告所「揭露」的不是事實,而是捏造,而被告一方對此也不能舉證證明所述的事實是真實的,因此,這就不是涉及隱私,而是涉及評價,侵害了謝晉的名譽權。
我也看過宋祖德寫的一些文章,敢怒敢言,無所顧忌。當時我還納悶,這些被暴露隱私的人怎麼就沒有出面維護權利的呢!依我看,在很多時候,他確實是在揭露他人隱私。進行社會批評應當遵守批評的規則,超越正當批評的界限而誹謗他人,或者揭露他人隱私,都構成侵權,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社會歡迎直言批評,但強烈譴責對他人名譽、隱私無所顧忌的惡行。應當特別肯定受訴法院在本案中的態度,是非分明,立場鮮明,並且最終使侵權人認識錯誤,認真執行生效判決。這樣的法律適用結果特別值得贊賞!

女記者訴黃健翔誹謗案
被告挨批背後值得體味
【案情】黃健翔在新浪網發文,披露某電視台女記者與中國國家足球隊前主教練的性丑聞。中央電視台女記者陸幽認為,黃健翔文中所指的女記者就是自己,侵犯了她的名譽權,請求法院判令黃健翔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撫慰金50萬元。一審法院駁回了陸幽的全部訴訟請求。二審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但確認,現有證據雖無法認定黃健翔涉案文章的相關內容特定的指向陸幽,但黃文對他人私生活的評論的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對黃的不當行為予以批評。
【點評】判決書是以原告證據不足為由而判決原告敗訴的。確定侵害隱私權或者名譽權責任有一個標准:當報道的內容沒有指明所報道人物的具體人格特徵時,只要原告能夠證明報道中的人物能夠基本鎖定為原告,就應當認為原告的舉證責任已經完成。令人意外的是,判決書對被告的行為沒有認定為侵權,但卻對被告的行為進行了譴責。就是說,法院認為被告的行為是違法的,只是由於證據還不夠充分,不能認定侵權。而在侵權責任與法院批評之間似乎隱藏著一些其他問題。
網傳「海運女」不雅照案
侵權與否尺度把握精準
【案情】殷小姐與朱某因感情不和分手,朱某便將大量涉及她隱私的圖片上傳至互聯網。殷小姐稱,至2009年6月2日,以網路為代表的搜索網站對上述圖片及其私人信息未進行任何處理,並在網路網站開設的「網路」欄目專設「海運女」詞條,嚴重侵犯其合法權益。網路公司辯稱,搜索引擎所起的是檢索作用,本身沒有刊登、發布、傳播涉訴照片,且在殷小姐投訴前已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斷鏈。法院認為,在網路中專設詞條,並且保存侵權信息,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構成侵權責任,判決網路敗訴。
【點評】網站侵權與不侵權的尺度應當十分精準,侵權責任法第36條明確規定了界限:網站侵權責任的確定,網路用戶和網路服務提供者在網站上實施侵權行為,要自己承擔侵權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於網路用戶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施的侵權行為,應當根據提示規則和明知規則確定承擔連帶責任。
提示規則,是被侵權人對網路用戶在網站上實施的侵權行為,有權向網路服務提供者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該侵權行為及時採取必要措施,沒有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失的擴大部分構成侵權連帶責任;如果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網路用戶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施侵權行為而不採取必要措施的,構成侵權連帶責任。
本案中,網路並不是直接的侵權人,但對網路用戶在自己的網站上實施的侵權行為未盡必要注意義務。特別是其對受害人專設網路詞條,文字說明該鏈接為「上海海運學院海運女艷照門最全照片合集」,顯然屬於明知。
法院判婚前債務誰借誰
還兼顧保護共同及個人財產
【案情】被告何某向原告張女士借了15萬元,因是朋友關系,沒有出具借條。2008年2月,何某與張女士登記結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明確15萬元是原告的婚前個人財產,債務仍然有效。張女士催何某還債,何某出具借條,承諾於2008年12月31日前還清。此後,何某在賺錢養家的同時,陸續歸還了張女士10萬元。但2009年10月,兩人因感情不和離婚,何某還差5萬余元沒還。發現何某不打算再繼續還錢後,張女士起訴。法院認為該款項並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何某應按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判決何某償還借款,同時按照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點評】在較長時間的婚姻立法司法實踐中,比較側重保護夫妻財產的共同性,而忽視夫妻財產的個人性。2002年婚姻法改變了這種做法,兼顧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的保護。
誠然,夫妻在婚前借的債,當然是婚前財產,並不因為雙方結婚而發生財產的混同。夫妻婚後共同生活不能改變婚前個人財產的性質。在婚姻存續期間債權人主張清償,也符合法律規定;離婚後,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承擔清償責任,依法當然應當准許。
不過,應當考慮到的是,雙方當事人為了婚前個人財產甚至是婚前相互之間的債務斤斤計較,可能會影響雙方感情。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本案正是這樣,兩個人糾結於相互之間婚前債務,因而結婚不到兩年就離婚。在感情和個人財產發生沖突時,當事人應當有一個正確選擇。
新京報訴浙江在線侵權
起訴一次還是一萬余次
【案情】新京報社於2008年將浙江在線網站訴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因該網站未經授權轉載原告大量作品,原告要求該網站賠償損失200萬元。杭州中院審理後認為,原告起訴的侵權事實共有7000餘篇作品還另有照片,需要分拆立案,分別起訴。新京報拒絕分拆起訴,因此,法院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新京報不服上訴。今年7月2日,二審判決維持一審關於分案起訴的裁定。
【點評】本案的問題在於,根本沒有掰扯實體法的問題,而僅僅是糾纏於程序——7000餘篇文章和2000多幅照片加在一起是一萬多個侵權行為,因此不能一起起訴,而應分別起訴。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有集團訴訟和代表訴訟,眾多標的相同的案件當事人不同的,都能夠為了方便當事人和方便法院審理而合並為一個案件起訴,新京報起訴的案件還不是集團訴訟或者代表訴訟,而是同一個原告和同一個被告,只是侵權的事實較多而已,這正是合並審理的正當理由。一次起訴與一萬次起訴,當事人完全相同,孰優孰劣,難道不分明嗎!
讀者訴中華書局索「挑錯獎」
兌賞「應當」「可以」截然不同
【案情】中華書局曾經公開承諾:對指出出版錯誤的讀者將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並且實施次品召回制度,真誠賠禮道歉。後原告白平為其出版發行的《於丹〈論語〉心得》一書挑錯形成的文字近30萬字;《康熙順天府志》一書,挑錯620多處。多次協商未果後,白平起訴,要求中華書局支付挑錯獎10萬元、召回涉訴圖書、賠禮道歉並將他評為「優秀讀者」或給予他其他精神獎勵。北京市豐台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明確承諾對指出出版物錯誤的讀者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應履行該承諾,但鑒於該承諾的獎勵內容並不明確,故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但原告嚴謹的學術態度及作為中華書局忠實讀者給予中華書局的關心,亦值得肯定。中華書局可以依據其慣例,給予原告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至於原告要求被告召回兩書的訴訟請求不屬於法院審查范圍。
【點評】本案被告的行為是內容不夠確定的懸賞廣告。出版商作為商家,最重要的是講誠信,守信用,重履約。可是在當下,誠信似乎已經不那麼受人尊崇了。

B. 2011年熱點民法案例分析

湖南省臨武縣人民法院
刑事判決書

(2011)臨刑初字第104號

公訴機關湖南省臨武縣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林江牛,曾用名「林煤牛」,男,1965年5月8日出生於湖南省臨武縣,漢族,小學文化,農民,住臨武縣廣宜鄉龍水鄺家村委會三組。因涉嫌犯搶劫罪,於2010年9月10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15日被逮捕,同年11月22日被臨武縣公安局依法予以監視居住,2011年7月22日被臨武縣檢察院取保候審,2011年8月4日被臨武縣人民法院取保候審。現在家。
湖南省臨武縣人民檢察院以湘臨檢刑訴[2011]84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林江牛犯搶劫罪,於2011年8月4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臨武縣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雷衛華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林江牛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湖南省臨武縣人民檢察院指控:2007年2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三)簡遠文來到鄰近的龍水鄺家村王順鳳家以撲克牌開吊形式參與賭博。開始輸了百多元,後來,簡遠文就提出由他坐莊,賭注為1至50元。半小時後,簡遠文便贏回數百元錢。當簡遠文騎摩托車准備離開時,被告人林江牛與黃石強、鄺建建(均在逃)等七、八人攔住,搶走簡遠文8120元現金。被告人林江牛將所搶得的8120元當場分給黃石強、鄺建建等人,被告人林江牛自己分得現金600元。
針對上述指控,公訴機關向法庭宣讀和出示了被告人林江牛的供述,被害人簡遠文的陳述,證人鄺丙賢、黃利英、王國發、王順鳳的證言,被告人林江牛的戶籍證明,收據,立案、強制措施等文書等證據。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林江牛的行為已構成搶劫罪。請依法懲處。
被告人林江牛對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和罪名均無異議。
經審理查明:2007年2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三)早上8時許,宜章縣迎春鎮大津村民簡遠文與其妻李遠娥來到臨武縣廣宜鄉元富村親戚家拜年時,簡遠文來到鄰近的龍水鄺家村王順鳳家以撲克牌開吊形式參與賭博。開始輸了百多元,簡遠文就提出由他坐莊,賭注為1至50元。半小時後,簡遠文便贏回數百元錢,恰巧其妻子打電話來催促其回家。當簡遠文騎摩托車准備離開時,被告人林江牛與黃石強、鄺建建(均在逃)等七、八人在村口一空坪處將簡遠文攔住,黃石強、鄺建建以簡遠文打牌出千使詐為由,將簡遠文和他的摩托車踢倒,並打了簡遠文幾拳,威脅其把錢拿出來,簡遠文就將身上的8120元現金拿給了被告人林江牛。被告人林江牛將所搶得的8120元當場分給黃石強、鄺建建等人,被告人林江牛自己分得現金600元。事後,被告人林江牛等人將所搶得的部分贓款5800元人民幣上交了村委會。
一審訴訟期間,被告人林江牛向本院退出犯罪所得贓款人民幣六百元。
上述事實,有經庭審舉證、質證和本院認證的下列證據予以證實:
⑴、被告人林江牛的供述證實,2007年正月初三中午12時許,我從家裡到我村的曾凡軍家去,看到有蠻多村民都圍在一張桌子上打一種「吊牌」,開庄的是個宜章仔,於是我也掏了100元錢開始買「吊」。打了一個小時左右,我身上400多元錢全都輸光了。後來我就回家了,回去不到半個小時,我又去了曾凡軍家,宜章仔他們已經沒有打牌了,聽到村民講宜章仔打牌耍手腳,每次到村子裡打牌都是贏錢,所以黃石強、鄺建建提出「要把那開庄的宜章仔身上的錢全都搞掉。不久,宜章仔便騎起摩托車出來了。在我村新學校的操坪處,鄺建建把宜章仔攔下來,這時黃石強氣凶凶的沖過來,對著宜章仔踢了一腳,宜章仔連車帶人一起倒在了地上。當宜章仔起來時,鄺建建也靠過去打了宜章仔幾拳,後來被我攔住了。我還和村民講,打人就不要打。被我攔住後,鄺江球、鄺建建、鄺獻軍等人就叫宜章仔把身上的錢都拿出來,宜章仔看到這種情況後,就把身上的錢從口袋裡掏出來了,我看見他掏了兩個口袋的錢,另還有一個紅包。有人提出把宜章仔的手機拿起,我就說一個爛手機就不要了。黃石強、鄺建建等人要我先接起宜章仔的錢,我們從宜章仔那裡一共搞到8120元錢,在學校操坪里當場就分掉了。我和鄺江球、黃石強、鄺建建、鄺利軍、鄺獻軍每人分了600元錢,剩下的錢也全都分完了,分給了蠻多人。過了十來天,我和鄺江球、黃石強等九人每人退了200元到村支書鄺本賢那裡,讓村委出面處理我們搶宜章仔的事。
⑵、被害人簡遠文的陳述證實,2007年正月初三早上,我和我老婆到廣宜鄉元富村表姐家裡拜年,聽說龍水村有人打牌,就一個人騎摩托車到了該材的小賣部。我看到小賣部里有七八個人在打「吊牌」,於是自己也掏錢出來買,大約一個小時,就輸掉了100多元錢。後來,我就說由我來坐莊,他們村的人都答應了。我坐莊半個小時左右,就把自己輸了的錢都贏回來了,加上我老婆叫我吃飯,於是我就騎摩托車回元富村吃飯。當我騎摩托車到龍水村村口空坪時,就聽見有人大叫一聲「停下來才」,於是我想把摩托車就地停下來,可摩托車還未停穩就突然被一個人沖過來蹬了一腳,正好蹬在我的左腰部,我連車帶人一並倒在了地上,這時又有7、8個人圍著我一頓拳打腳踢。我被打了2、3分鍾後,就有村民大聲說「不要打了,怕打出人命來」,這時他們才停下來。接著其中有個人要我把錢拿出來,於是我就把這個口袋裡的錢全都掏出來交給了他們。我被搶了8000元現金和一個120元的紅包,總共是8120元錢。後來我聽別人講,他們搶我錢是說我在打牌時出了老千。通過打聽,搶我錢的有龍水村的剛求、剛牛和所強(均為同音字)等人。
⑶、證人鄺丙賢的證言證實,2007年正月初三那天,我沒在村子裡。回村後聽村民反映,那個經常到我村打牌的宜章仔,今天到村裡打牌時出老千耍痞,贏了五、六千元錢,村民叫他換牌繼續打,宜章仔就不肯打了。村民因不服氣,就叫宜章仔把贏的錢全部退出來,宜章仔看到情況不對就把錢都拿出來了。當天晚上8時許,村委代主任鄺孝忠到我家裡,拿了5800元錢給我,說這5800元錢是村民今天到宜章仔處搞到的錢,村民將這些錢上交村委處理。我聽後把5800元錢接起了,並將錢作村委收入,入了村委賬本。後這些錢全都用完了。
⑷、證人黃利英的證言證實,我聽說林江牛等人從宜章仔處搞到有七八千塊錢,後來他們交了5800元到村委。
⑸、證人王國發的證言證實,聽村民講,我村村民林江牛等人搶了宜章仔的錢。
⑹、證人王順鳳的證言證實我在村裡開了個代銷店。有一年正月初三,一個宜章人很早便到我家了,他到我家買了二付撲克牌,然後他便坐莊開吊,當時村裡有很多人圍著賭桌,有人或放一元、十元、五十元下注。後來聽說這個宜章人打牌時耍了手段贏了錢,村裡人就把他的錢拿走了。
⑺、退贓繳款憑證證實,被告人林江牛已退繳犯罪所得贓款人民幣六百元。
⑻、收據證實,2007年3月24日,臨武縣廣宜鄉龍水村委會收到宜章罰款5800元。
⑼、被告人林江牛的戶籍證明證實,被告人林江牛實施犯罪行為時已達到刑事責任年齡。
本院認為,被告人林江牛與他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當場使用暴力並劫取他人現金人民幣8120元,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搶劫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林江牛所犯罪名成立。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林江牛起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減輕處罰。案發後,被告人林江牛認罪態度較好,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且積極退繳犯罪所得贓款,酌情從輕處罰。結合被告人林江牛的犯罪情節、認罪態度和悔罪表現,可對其適用緩刑。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第七十二條第一、三款,第七十三條第二、三款,第五十二條,第六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林江牛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已交納)。
(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二、已追繳的被告人林江牛犯罪所得贓款人民幣六百元,返還給被害人。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十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當提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三份。

審判長曹夏宣
人民陪審員袁國政
人民陪審員王昭文
二0一一年九月五日

書記員陳金麗

C. 民法案例分析

不能交給甲,但是乙也必須返還200元給甲。在本案中,乙13歲,屬於民法上的無民事行為能力專人,他與別人訂立屬的合同需要其監護人追認方可生效,乙的監護人乙母已明確表示拒絕追認,所以甲乙之間的訂立的合同無效,乙不應將文曲星交給甲,同時,須返還給甲200元人民幣。

D. 民法案例分析 急!!!!!!!!!!!!

1、如果五復個人都是惡意的制話,甲可以向其中任意一個主張返還原物,無法返還原物的用市價抵償。針對於丁是一個特殊情況,因為他對原物已經有了加工,而且價值遠高於原物,所以他是需要將原物的價值返還,而不是返還雕刻後的白馬。除此以外甲也不可以向庚要,因為人民幣佔有即所有,他是可以處分錢然後贈與的,而且這不是刑事案件,不屬於贓款,沒辦法追回。最終只能想乙丙丁戊討要。
2、如果都是善意的話,乙要理解為善意只能是他是為了給甲籌措醫葯費而行事的無權代理,如果事後追認的話,這件事就可以有效,乙只要將32萬現金給甲就可以了。另外的人,從丙開始就已經是善意取得了,甲不可以向丙丁戊要求返還。庚也是不可以的,理由和上面一樣。
如有幫助,請採納!

E. 民法案例分析

1、創作是來事實行為,不適用法律源行為中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即使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獨立完成了創作就能獲得著作權,享有著作權中的署名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
2、有效。已滿16歲並以自己的勞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張某在購買彩電時符合這個條件,買賣合同有效。之後喪失行為能力,不影響之前買賣合同的效力。
3、配偶。對限制、無行為能力人財產的保管由監護人進行,而監護人的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其他關系密切的朋友……。只有前一順序的監護人不能監護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時,才由後一順序的人監護。這里,周某的順序顯然在劉某兒子之前,而且沒有對劉某不利的地方。因此,應當由周某監護、保管財產。另外,小劉也不能起訴周某和劉某離婚,因為二人婚姻沒有無效的地方,小劉不能介入二者婚姻的存續問題。

F. 民法案例分析

幼兒園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未成年在教育機構受傷 教育機構有監管責任 這是無過錯責任
當然打人的孩子的家長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G. 民法案例分析

從法理學的角度分析,可以從法的價值角度分析。法的價值有自由,公平,秩序。自由是法最重要的價值。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大憲章。法律就是保護人民自由的。對於公民來說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但自由不是無止境的,必須在法律的范疇內,你的權利止於我的鼻尖。公民在行使自由時必須不得觸及他人的利益,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受到法律的調整。
本案中,李某與鄰居之間的法律關系為相鄰權的法律關系。相鄰權是法定的權利。物權法第84條——92條都是關於相鄰權的規定。李某可以主張鄰居侵害了其相鄰權。

H. 民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1.甲與乙的關系屬於委託代理關系,甲未盡代理人的職責,將葯材以低價形式賣與自己的專好友丙,並取得好屬處費。此處可以判斷為惡意串通。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應屬於無效的民事行為。乙有權向法院聲請撤銷甲與丙之間的交易行為並返還葯材或補足差價。
對於樓上說也可屬於效力待定的問題,我也查了一下,在學術上面,我們可以這樣討論,在實務上,我們仍然應當將惡意串通的民事行為歸於無效民事行為裡面。而且,即使是在學術上討論惡意串通的民事行為的效力待定問題,也是要進行區分的,惡意串通損害特定的第三人還是不特定的第三人。如果是前者則可適用效力待定,若是後者,則仍應適用無效民事行為。

2.乙在未得到甲的同意的情況下把甲的彩電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處分屬於典型的無權處分行為。原因在於,乙對彩電不享有所有權,本不具有所有權中的處分權能。但他將彩電以自己名義進行處分,且彩電的真正所有人並不知情,此行為構成無權處分。
附上說一句,如果丁是善意第三人,則可基於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彩電的所有權,而甲則需請求賠償損失。但如果丁是知情第三人,則不能取得彩電的所有權,甲得以基於物上請求權請求丁返還彩電。

I. 民法案例及其分析

1、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造成他人損害的,如何承擔民事責任
[案情]
原告李健,女67歲,家庭婦女。
被告丁建國,男,17歲,某鋼鐵廠徒工。
1986年7月9日晨,17歲的青年徒工丁建國騎自行車去上班,行至曙光飯館東側,將橫過馬路的李健撞倒,李當即昏迷,不省人事。醫院診斷為:急性閉合性顱腦損傷,顱內血腫,顱骨骨折。雖經搶救脫險,但其出院後,一直卧床不起,神智不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造成終身殘廢。李健的兩個兒子作為代理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丁建國賠償其母李健住院期間所花的住院費、醫葯費、營養費以及家屬請假護理的工資損失等,共計人民幣1300餘元,並要求其承擔今後的醫療費和護理費2000元。經法院審理查明,李健被撞傷確是丁建國騎車時違犯交通規則造成的,丁建國應承擔賠償李健經濟損失的責任。雖然丁建國尚未滿18周歲,但已接了父親的班,在某鋼鐵廠做徒工,其勞動收入除可以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之外,還稍有節余。經法院調解,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被告丁建國賠償原告1000元,在不影響其基本生活的情況下,每月從丁的工資中扣除15元,待丁建國轉正定級後每月給付20元,至付清為止。
[問題]
本案被告年滿17周歲,造成他人損害的責任是由基本人承擔還是應當其監護人承擔?
[簡析]民法通則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這里所說的「視為」就是「等同」的意思。這就是說,在能常情況下,只有年滿18周歲並且精神狀態、智力發育正常的公民才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才能獨立地進行民事活動,並且對自己的違法行為造成的損害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法律規定年滿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能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公民,也看作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是指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情況。具有這種情況的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本案被告丁建國已滿17周歲,除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且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之外,尚有少許節余,因而在法律上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他的違法行為致人損害產生的民事責任就應由自己承擔,不應由其監護人承擔。因此,法院確定由丁建國本人承擔賠償責任是正確的。
2、十周歲以上的未年人進行的民事活動必須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
[案情]
原告沈為,男,17歲,明光服裝廠合同工。
被告李乙,男,16歲,華夏職工學校學生。
原告沈為進明光服裝廠工作已有一年,每月工資和獎金所得,除生活開支外已積有300餘元人民幣。因上下班乘車不便,沈托鄰居李乙代買一輛自行車。被告李乙是學生,聽到沈為要買自行車,便想把父親李復給他買的一輛新車賣給沈為。兩人商定賣價為210元。李乙為了對其你隱瞞賣車的事實,要求沈為先付給他100元,自行車不要一下子拿去,每星期由沈為使用四天,李乙使用三天,三個月後李乙將車子移交給沈為,沈再將餘款110一次付清。二人即按此約定辦理。三個月期滿,沈為要求李乙把自行車交給他,李乙表示同意,但要沈為先將110元交付後再交車。沈將110元交給李乙後,李說第二天給車,但屆時又不給車,這樣拖了有半個月。沈為無奈,只得告訴李乙的父親李復,要求交車。李復聽後表示自行車不賣,至於沈為付的210元錢,他願意由他歸還一半,沈為不同意。為此,沈為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問題]
沈為與李乙買賣自行車的行為是否有效?為什麼?
本案應如何處理?
[簡析]
民事法律行為是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為首要的條件是行為人要有與其實施的行為相適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法律規定,完全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限制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民法通則明確規定:「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如何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認定,「可以從行為與本人生活相關聯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為,並預見相應的行為後果,以及行為標的數額等方面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三條)本案被告李乙只有16歲,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未徵得其父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出賣其父購置由他使用的自行車,這一行為顯然與他的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目前在我國,自行車是家庭財產中一項比較重要的財產,按照民法通則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精神來判斷,顯然,只具有限制行為能力的被告李乙進行自行車買賣活動,是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盡管根據本案的情況,原告沈為是已滿16周歲,有固定工資收入,中夠維持自己生活的服裝廠的合同工,依照民法通則的規定,可以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但固買賣民事行為是雙方民事法律行為,買賣雙方必須都具有獨立立進行民事活動的民事行為能力,此種買賣行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而本案買賣行為的另一方,即被告不具有獨立進行買賣自行車這項民事活動的民事主體資格,因此,該項買賣行為即應認定為無效民事行為。
至於本案的處理,應按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關於無效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後的民事責任的有關規定處理。原、被告之間買賣自行車的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受損失的一方。即被告李乙應將收取的210元人民幣返還給原告沈為。如果李乙將自行車價款210元全部或部分花掉了,而又無力償還,則應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由被告李乙的監護人承擔返還價款的民事責任。

3、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中的數人
[案情]
原告王翔,男,38歲,教師。
被告趙玉珍,女,40歲,工人。
法定代理人顧文敏,女,58歲,趙玉珍之母,工人。
法定代理人趙明成,男,60歲,趙玉珍之父,幹部。
趙玉珍從1965年起患精神分裂症,後經治療有所好轉,1970年5月與王翔結婚,婚後生育兩個女孩。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趙玉珍的精神病時有發作,王翔四處求醫,在生活上多方照顧。但趙玉珍的病情自1979年以後日趨嚴重。1983年12月,王翔以趙玉珍患有精神分裂症經多方治療未見好轉為由,向該縣人民法院起訴,堅決要求與趙玉珍離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趙玉珍長期患精神分裂症久治不愈,王翔又堅決要求離婚,事實證明夫妻關系已不能再維持下去。故於1985年3月判決王翔與趙玉珍離婚;兩個子婦由王翔撫養;趙玉珍的生活費、醫療費由其所在單位負擔;由趙明成(趙玉珍之父)、顧文敏(趙玉珍之母)擔任趙玉珍的監護人。趙明成以離婚不當和年老不能擔任監護人為由,代理被告上訴至地區中級人民法院。
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被告趙玉珍自1965年起就患有精神分裂症,1970年與王翔結婚後,雖經多方治療不愈,且病情日趨嚴重。經醫院診斷,趙患有衰退型精神分裂症,已喪失組織家庭的能力和工作能力。在趙玉珍患病期間,王翔對趙玉珍盡了到了夫妻間應盡的扶助義務。經反復向王翔做的好工作,王仍堅持離婚。鑒於趙玉珍父母身體健康,有監護能力,且趙玉珍父母及弟、妹與趙玉珍關系好,由其你趙明成和其母顧文敏擔任監護人,對於趙玉珍疾病的治療和生活都比較有利。原審法院判決並無不當。故於1886年3月判決,維持原審法院判決。
[問題]
被告的父母是否應當作為被告的監護人?人民法院判決被告父母同時做為監護人是否正確?
[簡析]
依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如果沒有上述法定監護人,由他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在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本案被告趙玉珍患有精神分裂症,其配偶王翔是提起離婚訴訟的當事人,當然不能提任被告的監護人。根據本案情況和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應由被告的父母承擔監護責任。被告父親有監護能力,拒絕擔任監護人,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法院判決其依法承擔監護責任,處理正確。監護人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同一順序監護人不宜承擔監護責任的情況下,法院判決被告父母同時承擔監護責任,對切實保護被告的合法權益更為有利,也是合理合法的。

J. 民法案例分析

1.宣告死亡是在法律上結束其與相關人或物的法律關系,變不確定的關系為確定的法律關系。
2.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視為公民自然死亡。
3.依據《民法通則》第二十五條和最高院關於適用《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條的規定,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組織應當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的,應當適當補償。該物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可不予返還。但依法取得原物的公民或組織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4.在此案例中,傢具和瓦房(價格合理)已為第三人合法擁有,無法請求返還原物,其妻應將適當補償陳某。存款應當予以返還陳某。
5.關於婚姻問題,最高院關於適用《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依據被宣告死亡的人與配偶的婚姻關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銷,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關系從撤銷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復;如果其配偶再婚後又離婚或者再婚後配偶又死亡的,則不得認定夫妻關系自行恢復。

熱點內容
來賓興賓區民法院 發布:2025-08-18 05:08:40 瀏覽:481
為什麼精神病不用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8 05:01:43 瀏覽:165
贈予與遺囑婚姻法 發布:2025-08-18 05:01:40 瀏覽:689
1980年婚姻法年齡 發布:2025-08-18 05:00:40 瀏覽:121
陳敏子律師 發布:2025-08-18 04:56:52 瀏覽:829
電子工資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8 04:38:40 瀏覽:862
法治安全徵文 發布:2025-08-18 04:34:20 瀏覽:837
國家司法部門 發布:2025-08-18 04:17:16 瀏覽:557
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實施 發布:2025-08-18 04:17:15 瀏覽:729
約束性辯論原則在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 發布:2025-08-18 04:17:09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