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倉促
㈠ 徐曉峰為什麼需要一部民法典 需要一部怎樣的民法典
5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就不斷呼籲和企盼我國制定和頒布民法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民法典至今未出台,成為我國法制史上的一大憾事。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制定民法典的條件已經具備,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也已經開始啟動。那麼,我國為什麼要制定民法典?我國應該制定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這是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話題。為此記者采訪了參與這部法典制定工作的著名法學家王利明教授,請他就此發表看法。目前,我國正開始著手制定一部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旨在全面調整市場經濟條件下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重要法律——民法典。為此,記者就這部法典的有關問題,采訪了著名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利明教授。
他認為,制定民法典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行依法治國戰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王利明對記者說,要理解民法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的重要性,就必須要了解民法的地位和作用。民法是深深植根於商品經濟、並作用於商品經濟關系的。在市場經濟生活條件下,民法的平等、等價、公平及誠實信用等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最基本的法律規則,而民法的各項基本制度,如民事主體、所有權、債和合同、代理、法律行為等都是規范市場經濟最基本的法律形式,市場經濟的成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法律特別是以民商法規則的健全程度為標志的。如果我們要確認我國的經濟是以平等、等價和自由競爭為內容,由市場引導生產要素自由流轉和組合的市場經濟,那麼就應加強民商法的作用,盡快制定民法典。如果沒有健全的民商法律制度,就不可能形成市場經濟賴以建立的條件,也不能形成成熟的市場經濟。民法的重要功能不僅僅體現在對市場經濟的調整和促進作用上,而且還表現在對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的充分保障方面。他認為,法治的基本精神,在於對權利的合理確認和對權利的充分保障。我國民法所確認的公民所享有的人身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都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民法在內容上不僅對各項民事主體的權利要實行平等的保護,而且對於公民的權利受到行政機關的不法侵害以後,也允許公民可基於侵權行為制度訴請賠償,這就可以防止行政專橫,有效地捍衛自身的權利。民法不僅通過民事權利的保障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價值以及生活的安定,同時還擴大到對憲法及其他法律所確認公民享有的各種經濟文化權利(如勞動權、自由權、環境權、受教育權、休息權等)的保障,當公民的這些權利受到侵害時,均可藉助法律獲得救濟。制定民法典,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王利明解釋說,我國在傳統上屬於大陸法系國家,法官的判例不能作為法律的淵源。法官並無制定法律的權力,而只能適用法律,以處理各項糾紛。就民事、經濟案件的裁判而言,法官所依據的基本規則就是民法。如果缺乏系統完備的民法典,必將會使法官在處理案件時,缺乏足夠的法律依據,從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有法可依」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說一部民法就能解決法官的全部法律適用問題。即使在已經頒布民法典的國家和地區,由於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也難免出現法律的滯後問題,法律調整漏洞的存在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立法機關對法典進行不斷修改,法官也可以依據民法的一些基本規則,採用類推或解釋等方法,填補法律漏洞。然而,如果沒有一部民法典,很多糾紛的解決缺乏法律依據,各種法律漏洞的填補方法也就難以運用。王利明指出,制定民法典,還可以為各類行政規章的制定提供依據,從而保障依法行政,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他說,由於沒有民法典,民法的規則極不健全和完善,因此很多重要民事關系的調整規則不能通過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留下了法律調整的空白。這些空白,在很多方面是通過國務院各部委的規章及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性規章予以填補的。僅以房地產制度而言,由於我國物權制度很不健全,建設部和各地政府頒布了大量的規定。例如關於房屋登記、期房買賣、登記備案、房屋租賃等,我們可以將這些現象稱為「規章調整」。「規章調整」與「法典調整」相比,存在許多缺陷。我們可以藉助民法典的制定,為各項規章的制定提供指導,使其合理化,凡是與民法典的規定相矛盾、相沖突的規章規定,都是無效的。據介紹,迄今為止,不僅一些主要的大陸法系國家都早已頒布了系統完備的民法典,而且一些受大陸法系傳統影響的第三世界國家,甚至像越南等經濟改革起步較晚的國家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頒行了民法典。俄羅斯在經濟改革開始以後,即著手開始民法典的制定工作,可見民法典也成為檢驗一個國家法制發展程度的標准。王利明說,從世界各國民法典制定所費時日來看,或長或短,情況不完全相同,考慮到民法典內容確實十分復雜,我們不應倉促頒行,但也無須用十年甚至數十年時間來解決。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各方面條件已經成熟,而且也因為現實經濟生活的急切呼喚,使我們無法長期等待。從國外的立法來看,法國民法典這樣一部前所未有、帶有藍本意義的民法典的制定,只用了15年。而蘇俄民法典的制定費時更短,僅用了5年時間。我們預計,從現在著手,到下世紀初,我國應該能夠完成民法典的制定工作。
制定民法典,無疑是我國法制建設中的一件大事。然而,我國應當制定一部什麼樣的民法典呢?王利明的觀點是,我國所制定的民法典,應當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21世紀的、科學而又先進的民法典,這就要求我們在民法典的內容和體系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首先是立法精神的確定。王利明認為,在立法精神的確定方面,應當十分注重對民事主體的權利的保護和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我國正處於一個新舊體制轉軌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機關直接干預民事關系現象並沒有消失,在很多方面,政府對民事關系的不適當的、甚至過度的干預仍然存在,當事人在從事交易活動方面的必要的自由仍受到限制,這與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盡量尊重當事人的自由,從而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能動性、發展市場經濟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當然,我們強調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並不是允許當事人享有絕對自由,甚至容忍其濫用民事權利,合理的、必要的國家干預仍然是需要的。除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以外,應充分確認和保障公民的民事權利,只有這樣,才能為行政權的行使確定必要的范圍,為法治社會的建立奠定基礎。其次是民法典的立法體系問題。王利明指出,民法典的立法體系,大致可區分為兩種:其一為羅馬式,又稱法學階梯式,為法國及受其影響的國家所採用;其二為德意志式,又稱潘德克吞式,為德國及其追隨者採用,其中最被人稱道的是後者。該種體系的最大特色,是設總則篇,規定民法的共同制度和規則,另有債權、物權、親屬、繼承篇。就我國民法典而言,民法典要體系化,必須有總則篇,從而使各項民事法律制度有共性的內容得以在總則中體現,也可以達到立法簡潔的目的,尤其是像法律行為制度,可用高度抽象的規則來填補合同法等法律調整的空白,這就嚴格區分了物權和債權,對於民法分則體系的完善也有必要。王利明強調,民法典的分則部分應包括傳統法典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制度,如人格權制度、侵權行為制度、知識產權制度等,對此人們的意見並不統一。關於人格權制度。王利明指出,傳統民法欠缺人格權的規定,各國關於人格權的法律,主要是由司法發展起來的。許多學者主張,盡管人格權法非常重要,但可以在主體制度和侵權行為制度中加以概括、規定。我認為這一觀點是不妥當的。人格權之所以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制度,是因為民法中兩類基本的權利,就是財產權和人身權(其中主要是人格權),這是民法的兩個支柱,既然財產權可以分為債權、物權等各項制度,人格權為何不能成為一項獨立存在的制度?否認人格權作為一項獨立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實際上還是受到了「重物輕人」的立法觀念的影響,是不可取的。關於侵權行為制度。王利明認為,侵權行為法應當從債法體系中分離出來,從而成為民法體系中獨立的一支。侵權行為法歸屬於債法並非天經地義,因特定的文化及法律因素作用所導致的英美法系侵權行為法的獨立模式,更具其合理性。而在國際法的債法體系中,侵權法並沒有找到適當的位置,債法體系主要是以合同法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債法主要是合同法,學者對債法性質的表述(如認為債法是交易法、任意法),完全不符合侵權法的性質。債的一般規則主要適用於合同之債,而不完全適用於侵權之債。將侵權法置於債法之中,極不利於侵權法的發展。所以,侵權行為法從債法中獨立,應是創建我國新的民法體系的組成部分。這種獨立並不否認債的概念及規則,而是使其更加合理和清晰,進而與其他法律規范共同構成科學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法體系。關於知識產權制度。王利明說,知識產權制度是否應包括在民法中,爭議很大。有些學者認為知識產權有其特殊性,並不完全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應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一觀點不夠妥當。我們不否認知識產權制度的特殊性,但歸根結底,知識產權仍然是一種民事權利,其本質屬性是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的結合,而且我國民法通則已在民事權利一章中專設知識產權一節。現行的合同法律制度,也對知識產權的轉讓和利用設有專門規定。這就說明,我國現行法已認為知識產權制度屬於民法的組成部分,因而,我國未來民法典中,應包含知識產權法的內容。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學者主張採用民商分立的體制,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時,還應制定商法典或者商法總則。王利明認為,民法與商法均有調整交易關系的內容,且進入交易活動以後,很多情況下是無法分清商事主體與民事主體、商事行為與民事行為。因此,民商分立的最大缺點就是立法上產生相互矛盾和重復,而民商合一的優點恰恰是能夠解決這種矛盾和重復,使交易規則統一化、國際化,有利於司法體系的內在協調。所以,我們應堅持民商合一體制,在制定民法典的同時另行制定商事法規,但不能也不必要單獨制定商法典和商法總則。盡管人們對民法典的內容和體系還存在著一些不同意見,但是這些都可以在不斷的研究和探討中逐漸形成共識。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一部有中國特色的先進的體系完整的民法典的問世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成為現實。如果說19世紀初法國民法典和20世紀初德國民法典的問世,成為世界民法發展史上的重要成果,那麼21世紀初中國民法典的出台,必將在民法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
㈡ 領結婚證都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結婚登記大致可分為申請、審查和登記三個環節。
(一)申請
1、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申請結婚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申請時,應當持下列證件和證明:
(1)戶口證明;
(2)居民身份證;
(3)所在單位、村民委員會或者居民委員會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
離過婚的,還應當持離婚證。離婚的當事人恢復夫妻關系的,必須雙方親自到一方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復婚登記。
在實行婚前檢查的地方,申請登記的當事人,必須到指定的醫療保健機構進行婚前健康檢查,向婚姻登記機關提交婚前檢查證明。申請復婚的,可以不再進行婚前檢查。
2、中國公民同外國人(包括常駐我國和臨時來華的外國人、外籍華人、定居我國的外國僑民)在中國境內申請結婚。男女雙方當事人必須共同到中國公民一方戶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登記。申請登記的中國公民和外國人須分別持有下列證件:
(1)中國公民須持有:①本人戶籍證明;②本人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機關、學校、事業、企業單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狀況(未婚、離婚、喪偶)、職業、工作性質、申請與何人結婚的證明。
(2)外國人須持有:①本人護照或其他身份、國籍證件;②公安機關簽發的《外國人居留證》,或外事部門頒發的身份證件,或臨時來華的入境、居留證件;③經本國外交部(或外交部授權機關)和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的由本國公證機關出具的婚姻狀況證明,或該國駐華使、領館出具的婚姻狀況的證明。
(3)外國僑民須持有:①本人護照或代替護照的身份、國籍證件(無國籍者免交);②公安機關簽發的《外國人居留證》;③本人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或工作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機關、學校、事業、企業單位出具的本人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婚姻狀況(未婚、離婚、喪偶)、職業、工作性質、申請與何人結婚的證明。
申請結婚的男女雙方,還必須提交婚姻登記機關指定醫院出具的婚前健康檢查證明。
凡證件齊全、符合法律規定的中國公民和外國人,可持證件和男女雙方照片,到婚姻登記機關提出申請。
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應當如實向婚姻登記機關提供規定的有關證件和證明,不得隱瞞真實情況。
(二)審查
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查明結婚申請是否符合結婚條件,不明之處,應當向當事人詢問,必要時,可要求當事人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三)登記
1、予以登記
婚姻登記機關對符合結婚條件的,應當即時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對離過婚的,應注銷其離婚證。但對中國公民和外國人的登記申請,應在收到申請後一個月內辦理登記手續,發給結婚證。涉外婚姻的結婚證須貼有男女雙方當事人照片,並加蓋辦理涉外婚姻登記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婚姻登記專用章。
申請結婚登記的當事人受單位或者他人干涉,不能獲得所需證明時,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查明確實符合結婚條件的,應當予以登記。
2.不予登記
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登記:
(1)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
(2)非自願的;
(3)已有配偶的;
(4)屬於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
(5)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
婚姻登記機關對當事人的婚姻登記申請不予登記的,應當以書面的形式說明理由。當事人認為符合婚姻登記條件而婚姻登記機關不予登記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提起行政訴訟。
㈢ 民法通則的部分問題
1、 出現民法通則這樣的法律是有歷史原因的。解放後我國對法律缺乏重視,實際上到80年代初,我國基本就沒有什麼真正可行的較為規范的民事實體法律,而統一的民法典由於牽涉到最基本又是最為廣泛的一系列社會法律關系,不可能是倉促可以訂立的。但是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又需要相應的較為規范和明確的民事法律,因此搞了這么一個從簡的面面俱到的帶有民法典性質的臨時法律文件。當時的目的就是在法律實踐中由司法解釋予以細化和補充,到時機成熟以後制定專門的法律或者就是統一民法典予以更替。現在法院在審判的時候已經要求法官在有相關法律的情況下,不再適用《民法通則》的條款。
2、侵權責任法對民法通則不是對應,而是對其第六章第三節的侵權部分內容予以更替。
3、物權法主要是對第五章第一節的更替。
4、喜歡金庸的小說嗎?《倚天屠龍記》描寫了這樣一個情節,郭靖、黃蓉在襄陽城破之日,為了將九陰真經流傳於世抗擊蒙古,便將其鑄入倚天劍中,但是考慮到(以下為小說原文)「『九陰真經』博大精深,本來不能速成,但黃女俠想到誅殺韃子元兇巨惡,事勢甚急,早一日成事,天下蒼生便早一日解了倒懸之苦,因之在倚天劍的秘笈之中,寫下了幾章速成的法門。可是辦成了大事之後,仍須按部就班的重紮根基,那速成的功夫只能用於一時,是黃女俠憑著絕頂聰明才智,所創出來的權宜之道,卻不是天下無敵的真正武學。」如果說煉《九陰真經》是編撰《民法典》的話,那麼編寫《民法通則》就好比練黃蓉想出來的速成的法門,說到底都是在急需又無法立即成功的情況下的權宜之計,只是出現的順序顛倒了一下而已。
㈣ 結婚一年可以離婚嗎
結婚一年一般是可以離婚的。離婚不受時間的限制,雙方可以隨時辦理離婚手續。如果雙方都同意離婚,可以辦理協議離婚;協議不成或者一方不同意離婚的,請求離婚的一方只能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由法院根據雙方情況進行判決。但是對於女方在懷孕期或哺乳期,法律規定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是女方提出離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㈤ 債權轉讓制度的立法意義
近代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繁榮使債權轉讓制度更加成熟完備,債權本身作為轉讓標的被廣泛地進行交易轉讓,資產證券化等交易方式的出現更進一步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和投資的興盛,在這種背景下,債權的無因性和流動性都被進一步強化,甚至多重轉讓,比如債券的流通。
目前,債權轉讓制度在各國立法中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德國民法典》在第四章作專章論述,條款從第398條到第413條;《義大利民法典》在第一章債的總論中第五節作專門論述,條款從第1260條至第1267條;《澳門民法典》在「債權及債務之移轉」一章中以第571條至第582條的篇幅做出規定。此外,《日本民法典》第460條至473條、《荷蘭民法典》第1065至1078條、《阿根廷民法典》第752至757條、《法國民法典》第1689條至1701條均對債權轉讓作了詳盡規定。同時,各國均規定債權轉讓的有效要件應包括債權有效存在、轉讓人與受讓人就債權轉讓達成協議、債權內容不得改變、轉讓的債權具有可轉讓性等。
我國在債權轉讓制度方面也經歷從嚴格管制到鼓勵放開的立法轉變,我國1981年的《經濟合同法》把當事人合意轉讓合同債權視為「買空賣空」、「轉包漁利」、「倒賣經濟合同」的行為而嚴加禁止。隨著80年代改革的推進和商品經濟的發展,1987年施行的《民法通則》允許在合同相對方同意的前提下,合同任何一方當事人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方,但不得謀利。《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並不得牟利。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國家批準的合同,需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後,思想進一步得到解放,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對債權自由轉讓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1999年頒布施行的《合同法》順應了這一要求,規定除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三種情形外,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且不再需要徵得債務人的同意,《合同法》第79條至第83條、第87條對債權轉讓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不能轉讓的情形、轉讓權利通知義務、從權利應一並轉讓、債務人享有抗辯權、抵銷權等內容作了粗略規定。比如第79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但是,《合同法》的債權轉讓通知義務與《民法通則》第91條規定的須經債務人同意相沖突。有關債權轉讓的限制條件,《民法通則》規定過於嚴格,不利於商品經濟發展,而《合同法》規定過於寬泛,不利於保護債務人和他人利益。
實踐中運用的不斷增多與立法粗疏甚至缺位的現狀、使一般債權質押、浮動擔保、讓與擔保等融資擔保制度獲得了實用性和立法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在「物盡其用」成為我國物權法孜孜以求的立法目標的大背景下,一般債權質押不能囿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擔保法倉促出台之時處於對「三角債」問題的懼怕而過於謹慎的立場,而應藉助相對成熟的理論准備,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在物權法上立足,以發揮債權財產化、價值化的應有效用。
㈥ 深證男子「喜當爹」2年,妻子被判賠精神損失費6萬,是不是太少了
深圳男子結婚兩年,才知道孩子並非自己的,這樣“喜當爹”了兩年時間,最終提出離婚,而妻子被判精神損失費6萬元,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近日,深圳市龍崗法院受理了一起離婚案件,深圳一名男子在結婚兩年後,妻子竟然告訴他在結婚期內的生的小孩,不是他親生的,這種出現在電視劇的劇情,既然真實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還發生在自己身上。隨後該名男子要求離婚,而這起離婚離婚糾紛案件也是深圳市龍崗法院適用《民法典》的首案。 龍崗法院審理認為這名女子與男子是經過自由戀愛結婚,雖然只認識了半年時間就倉促結婚,對彼此的了解不多,所以才會在婚後產生矛盾。他們本來應該逐漸培養起深厚的夫妻感情,相敬相愛的相處,如今卻造就了這樣的後果,本就還在建立的夫妻感情,因為這一事實的出現使得感情徹底失去了最後的支撐,雖然該名女子也主動要求離婚,這名男子也堅決要求離婚,雙方的婚姻早已名存實亡,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法院准予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