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的撤銷權期

民法中的撤銷權期

發布時間: 2021-12-23 00:25:18

A. 債權人的撤銷權的期限是多少時間

債權人的撤銷權期限的規定是:債權人撤銷權行使期限為一年,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計算。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條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受讓他人財產或者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債務人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第五百四十一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B. 民法總則撤銷權時效是多久

您好!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回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答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因重大誤解導致民事行為被撤銷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內未主張撤銷的,撤銷權消滅。當事人受脅迫, 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對司法考試的影響——可撤銷民事行為中,撤銷權的除斥期間不再是統一的,區分重大誤解和受脅迫。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C. 民法上的撤銷權的概念是什麼

一、民法上的撤銷權的概念是什麼?
撤銷權又稱「否認權」。破產財產的管理人對破產人在破產宣告前法定期間內進行的損害破產債權人共同利益的行為,有否認其效力,申請法院予以撤銷,恢復原狀,並追回轉讓財產的權利。撤銷權設立的宗旨在於防止債權人共同利益因破產人在破產宣告前對財產的不當處分行為而受損害。被否認的行為在破產宣告前本是有效的,破產宣告後因有損債權人共同利益而又可能恢復原狀或追回財產才被否認撤銷。一些國家的破產法將得行使撤銷權的情況分為無償否認、故意否認、危機否認等數種。
二、撤銷權的成立要件
1、客觀要件
(一)須有債務人的行為。依《合同法》第74條第1款規定,債權人可以撤銷的債務人的行為,一是放棄到期債權的行為;二是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三是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的行為。另外,依《合同法解釋(二)》第18條規定,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券或者放棄債權擔保,或者惡意延長到期債權大地的履行期的行為,債權人可以撤銷。依《合同法解釋(二)》第19條規定,對於《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人民法院應當以交易當地一般經營者的判斷,並參考交易當時當地的物價部門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結合其他相關因素綜合考慮予以確認。轉讓價格達不到交易時交易地的指導價或者市場交易價格70%的,一般可視為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對轉讓價格高於當地指導價或市場交易價30%的,一般可視為明顯不合理的高價。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收購他人財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參照《合同法》第74條的規定予以撤銷。
(二)債務人的行為必須以財產為標的。
(三)債務人的行為有害債權(《合同法》第74條第1款)
2、主觀要件
(一)債務人的惡意。惡意有意思主義與觀念主義的界定分歧。按意思主義,債務人在行為時須有詐害的意思。按觀念主義,債務人須明知有損債權人的權利,以知其行為可能引起或增加其無資歷狀態為已足。
(二)受益人的惡意。受益人,《合同法》中稱為「受讓人」(第74條第1款後段),在《合同法解釋(一)》中稱為「受益人或者受讓人」(第24條),是指基於債務人的行為而取得利益的人。受益人的惡意是指受益人在取得一定財產或者取得一定財產利益時,已經知道債務人所為的行為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也就是說已經認識到了該行為對債權損害的事實。至於受益人是否具有故意損害債權人的意圖,或者是否曾與債務人惡意串通,不再考慮之列。
(三)轉得人的惡意。在有些立法例上,定有轉得人。所謂轉得人,指由受益人取得權利的人。
從提出破產到法院宣告破產並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除非申請破產的企業沒有告知債權人,否則債權人不會等到已經宣告破產了才來主張自己的債權。有些企業在准備申請破產之前就把公司現有的財產通過一些隱蔽的方法全部都轉移了出去,已經嚴重傷害了債權人的利益。
延伸閱讀:
債權人撤銷權構成要件有哪些
擔保人能否行使撤銷權?
撤銷權適用訴訟中止嗎?

D. 民法總則擁有撤銷權的時效是多久

民法總則撤銷權時效是多久?

在債權債務關系中,為了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賦予了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當債務人作出對債權人的債權不利的行為,如將自己的財產無償轉讓給他人等等,這時,債權人就可以行使撤銷權要求撤銷債務人的行為,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民法總則撤銷權時效是多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因重大誤解導致民事行為被撤銷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內未主張撤銷的,撤銷權消滅。當事人受脅迫, 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對司法考試的影響——可撤銷民事行為中,撤銷權的除斥期間不再是統一的,區分重大誤解和受脅迫。

二、撤銷權行使的構成要件

撤銷權的行使必須符合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

所謂客觀要件,是指債務人實施了一定的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的行為,才能使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換言之,債務人實施了一定的處分財產的行為,此處所說的處分是指法律上的處分。具體包括:

第一,放棄到期債權。也就是說,債權到期後明確表示免除債務人的債務。

第二,無償轉讓財產,如將財產贈與給他人。

第三,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如將價值100萬元的房屋故意以1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他人。

需要指出的是,債務人的處分行為必須已經成立或生效,其財產將要或已經發生了移轉,債權人才能行使撤銷權。同時,債務人處分財產的行為將明顯有害於債權,債權人才能行使撤銷權。所謂明顯有害,是指債務人在實施處分財產行為後,已不具有足夠的資產清償對債權人的債務。如果債務人仍然有一定的資產清償債務,不能認為債務人的行為有害於債權。

所謂主觀要件,是指債務人與第三人具有惡意。一方面,債務人必須具有惡意。所謂惡意是指債務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處分財產的行為將導致其無資產清償債務,從而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而仍然實施該行為。一般來說,認定債務人的惡意應以其實施行為之時為准。

民法總則撤銷權時效為當事人知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的一年內,但如果債務人實施的行為已經五年,債權人仍不知道的,該撤銷權消滅。撤銷權在債權債務關系中可以有效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但它的行使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首先,債務人的侵權行為已實施,其次,債權人實施行為是有主觀故意的,符合以上兩點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

E. 法定撤銷權行使期限的規定

我國法律規定的撤銷權的行使時間是90天、1年、5年,這三者是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的規定:如果所訂立的合同存在撤銷的事由,而且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撤銷事由,當事人要主張撤銷合同的,則應該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F. 民法總則撤銷權幾年有效,消滅的情況有哪些

一、撤銷權的定義
1、撤銷權為實體法上的權利;撤銷權為附屬於債權的示意權利;撤銷權是一種綜合性權利,具有形成權和請求權的性質。
2、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並無直接支配的權利,只能對債務人請求給付,債務人得自由支配其財產。但當債務人與他人實施某種行為,使其作為債權擔保的責任財產不當減少,因而害及債權人的利益,致使債權有不能實現的危險情形時,債權人可申請法院撤銷債務人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恢復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使債權得到確保。
二、撤銷權消滅的情況和具體時間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因重大誤解導致民事行為被撤銷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內未主張撤銷的,撤銷權消滅。當事人受脅迫, 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對司法考試的影響——可撤銷民事行為中,撤銷權的除斥期間不再是統一的,區分重大誤解和受脅迫。
三、撤銷權人如何行使撤銷權
1、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必須向法院起訴。根據法律規定,債權人的撤銷權是指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所以行使撤銷權必須向法院起訴。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四條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G. 民法中的撤銷權

1、受害方的撤銷權,是指權利人即受欺詐、脅迫方以及被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乘人之危方的撤銷權。 《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二)顯失公平的。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2、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是指效力待定合同的權利人即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利。 《合同法》第四十七、第四十八條均有規定。如第四十八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贈與人的撤銷權,是指在贈與法律關系中權利人即贈與人的撤銷權利。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4、破產撤銷權,是指在破產程序開始後,權利人即清算組請求人民法院對破產債務人在破產程序開始前,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實施的,有害於債權人整體利益的行為予以撤銷,並將該行為產生的財產利益回歸到破產財產的權利。 5、婚姻受脅迫方的撤銷權,是指在人身關系的法律范疇內權利人即婚姻受脅迫方的撤銷權利。 《婚姻法》第十一條規定:「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H. 據《民法典》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撤銷權行使的最長期間是多少

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一般情況下的撤銷權行使期間為知道或應該知道可撤銷行為發生之日起一年,在對方催告的情況下,一般不超過三個月,超過這個期間撤銷權一般就消滅了!

熱點內容
抵押回執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6 21:31:24 瀏覽:434
新勞動法裁員賠償 發布:2025-08-16 21:29:58 瀏覽:328
我國現行的經濟法法律制度 發布:2025-08-16 21:29:54 瀏覽:866
企業法律服務產品有形 發布:2025-08-16 21:28:15 瀏覽:960
合同到期是不是就沒法律效力了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668
行政訴訟法先予執行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868
經濟法主體的義務 發布:2025-08-16 21:15:17 瀏覽:963
法學論文哪個方向好寫 發布:2025-08-16 21:13:12 瀏覽:725
華亭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6 20:53:16 瀏覽:674
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文書樣式 發布:2025-08-16 20:45:54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