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看刑法
Ⅰ 水滸傳中有許多打殺的情節,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情節
我國《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20年,情節較輕的,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我們不能學習這種行為。
Ⅱ 古代的刑法很殘酷,但在這樣的環境里居然存在「潛規則」,你知道古代牢獄有多少「潛規則」
不管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潛規則,只要可以進行利益交換,潛規則肯定是無法避免的,而且古代社會也沒有現在這么體制完善的反腐部門。一大家應該可以想像的到,古代的刑法也不是絕對公平公正的。
在古代社會,大多數人都是安分守己的,不會做什麼犯法的事情,都是忙於生活,養活一家老小。知法犯法的通常都是那些達官貴人們,只有他們才會每天閑著沒事干,做一些知法犯法的事情,但刑法又不會真的實施在他們身上,所以我覺得這應該是,古代社會最平常不過的潛規則了。
總的來說,我們不了解真正那個時候的人們是怎麼樣的,都是通過一些書籍來判斷,什麼事情也沒有絕對的可能,不一定是普遍現象。所以我們只能是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潛規則是沒有用的。
Ⅲ 從水滸傳世俗看封建社會的法律文化
一、《水滸傳》中的古代中國法律思想賞析
梁山好漢聚義的旗號「替天行道」蘊涵著古代中國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天」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范疇,對天帝的崇拜與對祖先的崇拜最終在儒家的政治學說中合而為一。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孔子提出「天道說」,他認為天是萬物之源,一切尊卑貴賤都是天定的,自然界的天道是有秩序的,人類生活也應是有條理的,這種條理既是「禮」,禮是區別人與動物的標志,禮是由天道而來,根源於天道,是順乎天意而必然存在的東西。在中國古代,禮被賦予了創生萬物的宇宙的本體意義,實質是在闡述禮是人類社會運行規律的客觀必然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階級分化和矛盾對立不斷出現,一些統治者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對禮進行了有目的地改造和加工,同時賦予它以神秘性,並以外在的國家強制力保障其實施,禮逐步成了強迫人民必須遵守的法律規范和制度性規定。在家國同構的宗法等級制度的古代中國,逐步形成了以「親親」「尊尊」為基本原則的禮治思想,形成了以孝為本,移孝作忠,以孝事君,以孝教民,從而實現治國平天下的一整套政治法律思想體系。{1}所謂宗法等級制度,就是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強調宗族內部關系,維護家長、族長的統治地位和世襲特權的制度或標准。它起源於氏族社會末期父系家長制的傳統習慣。{2} 「親親」即親其親者,指按血緣關系確定親疏長幼,要求父慈、子孝等,其核心是孝,把不孝、不友視為重罪,予以嚴懲。皇帝往往以兆庶父母自居,地方官員被稱為父母官,提倡孝,目的是移孝作忠,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尊尊」即尊其尊者,指按等級關系確定政治上的尊卑貴賤。要求臣對君、下級對上級、小宗對大宗要服從和尊重,凡犯上作亂者都被視為犯罪處以重刑。梁山好漢的身上體現著法上之法的正義精神,也就是最初的「天道」,如好漢們反對貪官惡霸,土豪劣紳,哪怕是宋江違背了天理,如第七十三回寫李逵誤認宋江搶劉太公的女兒,便砍倒「替天行道」的大旗,這代表了樸素的天理觀,即公道和正義,這也是很多讀者將梁山人事說成好漢、英雄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梁山好漢也是世俗社會中的人,他們的思想和意識形態也會受階級的局限性,受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影響,只反貪官污吏,不反朝廷,「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最終落的個招安的下場。
二、《水滸傳》中的古代中國刑事法律賞析
《水滸傳》中描述了很多起暴力犯罪事件,比如有反對皇帝罪、侵犯人身安全罪、侵奪官私財產罪、官吏職務犯罪等。在以儒家法律思想佔主導地位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統治下,違背了以「親親」「尊尊」為基本原則的法律制度,是需要受到法律的懲罰的。宋江組織、方臘組織等在當時是被看做是嚴重違背了法律中的「尊尊」原則,屬於犯上作亂,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被認為是謀反,即預謀推翻現存王朝統治的行為,歷來被列為十惡之首,量刑極重,基本上都是處以死刑。在侵犯人身安全罪方面,比較突出的就是殺人罪。《水滸傳》中描述了各種殺人罪的類型。有謀殺,即預謀殺人,如潘金蓮和西門慶共同預謀殺害武大郎的行為,武松為武大復仇而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的行為。有故殺,即事先雖無預謀,但情急之下已經有殺人的意念,如宋江殺閻婆惜的行為,林沖憤激之下殺死王倫的行為。有斗殺,即在斗毆中失手將人殺死,如魯達拳打鎮關西,本沒有殺人的想法,但鎮關西反抗,魯達不留意結束了鎮關西的性命。在侵奪官私財產罪方面,有搶劫、盜劫等具體犯罪行為,如晁蓋一夥搶劫「生辰綱」的行為,時遷偷徐寧金甲的行為。在官吏失職罪方面,典型的有楊志押送「生辰綱」被人搶走,在押運「花石綱」時失陷黃河的行為。
《水滸傳》中描述的很多梁山好漢不同程度的受到當時的刑罰處罰。典型的有杖刑、刺配、流刑、死刑等。杖刑是古代中國刑罰之一,是指用荊條或大竹板拷打犯人,但只在大腿和臀部之間,疼痛劇烈但不傷筋骨。宋朝的杖刑比照前朝有所改動,創制了折杖法,用決杖來代替笞、杖、徒、流四刑。宋江、林沖、盧俊義、武松等都因犯罪遭受杖刑的處罰。宋朝開始使用刺配刑,這是一種將杖刑、刺面、配役三刑同時施加於一人的刑罰。刺配集肉刑、勞役多種刑罰於一身,刑罰苛重,使用過濫,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負面效應。從《水滸傳》也可以看出,很多梁山好漢受過這種刑罰處罰,而且這種刑罰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斷絕了罪犯改過自新的機會。流刑是把犯人遣送到邊遠地方服勞役的一種刑罰。宋朝的流刑犯人,歸州符一級的駐軍管轄,單設一個牢營,所以犯人稱為配軍。《水滸傳》中的武松、林沖等受過流刑的處罰。《宋刑統》規定的法定死刑有絞、斬兩種,後來又增加了凌遲刑,也稱「千刀萬剮」,是以利刃零割碎剮、殘害肢體,再割喉管,使罪犯在痛苦中慢慢死去的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水滸傳》中宋江、戴宗用的即為斬刑,而王婆用的即為凌遲。
與前朝相比,宋朝的刑事立法雖然大部分沿襲唐朝的相關規定,但宋朝在刑罰執行方面明顯比唐朝殘酷,典型的如恢復了刺配刑,使用陵遲刑。宋朝在刑事立法方面對強盜、盜竊罪的處罰明顯加重。唐律中規定:「諸強盜,商人者較,殺人者斬。其持杖者,雖不得材,流三千里。」《宋刑統》所附敕文中規定,擒獲強盜,不論有贓無贓,並集眾決殺。持杖行劫,不問有贓無贓,並處死。其同行、同情、知情者都同罪。{3}宋朝又制定了《窩藏重法》《盜賊重法》,來劃定重法地和重法人,以非常嚴酷的刑罰來懲治賊盜犯罪。有些學者將《水滸傳》,當時的嚴刑酷罰並沒有起到維護正常中的梁山人事說成是一群強盜。不管怎麼說,從《水滸傳》中一個個單獨的小的犯罪集團最終集結為梁山聚義這個足以使朝廷為之害怕的大的犯罪集團來看的社會秩序的作用,反而對社會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三、《水滸傳》中的古代中國民事法律文賞析
《水滸傳》中對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權以及由此而
引發的爭議寫得非常生動、精彩。快活林酒店,如武松所說,是施恩花錢開設的(第二十九回),施恩是所有權人。所有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應該尋求法律上的救濟,但施恩卻不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權利,而是請來了武松,借武松的功夫,搶回酒店。這其中蘊含著深刻復雜的法律文化。
「所有權」這個術語。所有權的觀念起源於羅馬法,羅馬貴族習慣於侵略,每征服一地就將其轉化為殖民地,殖民地上財物便為私有財產,即是貴族對其擁有所有權。所有權一開始就由「權力」而發生。所有權設定之後,受政治權力的保護,而使事實上的權力關系變成法律上的權利關系。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法律是有階級性的,是統治階級維護自己統治的工具。只不過經過歷史長河的演進,現在的所有權變成了權利,漸漸失去了暴力色彩,而帶有神聖的性質。
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權問題。施恩是所有權人,施恩經營酒店不是依仗財力或頭腦等,而是依仗暴力,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施恩是施官營的兒子,而侵害酒店所有權的人是蔣門神,蔣門神背後也有權力的支撐,那是施官營的上司張團練。權力是有大小之分的,因而蔣門神依仗更大的權勢去奪取酒店,這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有些不理解,但在當時是有一定的邏輯可尋的。問題在於在法制文明的當代,所有權已經抹去了暴力的色彩,也已經很少受現在政治力的影響,《物權法》立法明確將其保護。在實際生活中不能任意侵犯私人所有權。但現實社會中,這種藉助權力侵犯私人所有權的事例還是存在的。法治的中國,服務型的政府,文明的人們,這不得不引起深思。
Ⅳ 在水滸傳中誰能逃脫這一刑法.
及時雨宋江
Ⅳ 今天看了《水滸傳》想問一下宋代的代表性刑罰是什麼
凌遲始於五代時的西遼。宋仁宗時使用凌遲刑,神宗後成為常刑。至南宋,在《慶元條法事類》中,正式作為法定死刑的一種。
刺配也是宋太祖時期復活的一種刑罰,是古代「黥」刑的復活,對後世刑罰制度影響極壞.
五馬分屍也叫車裂,到唐末基本上已經廢除干凈了。
Ⅵ 從水滸傳的道德方面看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枝奇葩。一個民族、國家,如果失去了孝,就像千年老樹失去了土壤和水分。一個社會,一個人如果逃離了孝道,必將成為被世人深惡痛絕之輩。孝,是無價親情,不能以任何地位和金錢標價。歷史上許許多多的英雄形象,但是最能感動人的,卻是梁山好漢李逵的「孝」。
讓我們來看看李逵的孝吧:那天,公孫勝因思念父母,下山探親,李逵也觸景生情,放聲大哭。盡管宋江擔心他下山後會惹事,李逵仍執意要去,宋江只得與他約法三章。在半路上,他遇到了打劫的人,這人利用李逵的威名「黑旋風」來嚇跑路人,以奪取銀兩。這人名叫李鬼,他本以為可以嚇跑李逵,沒想到來了真正的「黑旋風」,反而被制服了。情急之下,李鬼只好騙李逵說:「大爺啊,小人也不願攔路,只因家中有九十歲老母,無人養活,才不得不假冒爺爺之名嚇人,其實沒有殺過一個人。爺爺今天如果殺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餓死。」李逵是個忠孝之人,雖是殺人魔王,但也起了憐憫之心,給了李鬼十兩銀子,讓他去做些小本生意,李鬼便千恩萬謝的走了。當李逵得知李鬼是騙他的,怒火萬丈,直接割下了李鬼的頭,揚長而去。李逵母親的眼睛瞎了,他只好把母親放在背上,連夜背著母親去梁山,半路上,母親叫著要喝水,李逵把母親放在石板上,聽話的去找水了。李逵找到水回來一看,母親沒了,這可急壞了他,突然看到了地上有血跡,大吃一驚,忙順著血跡尋過去,發現了一個洞穴,進去一看,發現兩只小老虎正舔舐一條人腿,旁邊有一個人頭,正是他母親的,李逵又怒又悲,抄起朴刀,幾下殺了兩只小老虎,大吼:「你們吃俺老娘一個,老子殺你一窩!」這時,一隻大老虎沖進來,李逵根本沒放在眼裡,拿起刀,一刀便砍下了老虎的頭,哭著把老母親的屍體埋葬後,就回梁山去了……
李逵殺老虎為母親報仇,體現了對母親的孝,聽母親話,給母親找水,也體現了對母親的孝,在梁山,想到帶母親上樑山
享福,體現了他對母親的孝,他是背著母親上樑山的,可是在半路上,母親被老虎吃了,他怒殺老虎為母報仇更體現了對母親的孝。
黑旋風李逵,這個人留給不同的人不同的印象。他的事跡,堪稱孝敬父母的典範。
當然,我們絕不贊成:「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思想,也不提倡「卧冰」「沉淵」的愚昧之舉。今天的孝道,理應打上嶄新的時代烙印,那就是:孝不逆情,孝不悖理,孝不違法。
提倡孝道,勢在必行。「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早已為蒙童所知。孝道並非玄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並非難事,關鍵是身體力行。讓我們孝敬父母吧!不要像李逵一樣,留下終身遺憾。
Ⅶ 按照現行刑法,《水滸傳》犯罪後自首到底應該怎麼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怎麼判得看具體罪名是什麼,情節有多嚴重。從輕還是要在法定刑范圍內,減輕就可以低於法定刑了。
Ⅷ 水滸傳里, 一些英雄好漢最常受脊杖四十等,請問脊杖是什麼刑法
《宋刑統》
[作者:佚名 加入時間:2006-02-11 來自:網路
宋代的主要法典。宋初沿用五代時後周的《顯德刑統》(見五代法規),後因其「科條繁浩,或有未明」,詔工部尚書判大理寺竇儀等人重新編定,於建隆四年(963) 七月撰成,刊板印刷,頒行全國,即《宋刑統》。全書連目錄31卷,分213門,內有律12篇,502條,令格式□ 177條,起請32條,以及律疏。
《宋刑統》是就《顯德刑統》稍加修改而成,其在形式、編排上所作的修改有以下兩點:①從《顯德刑統》中刪除令式宣□109條,增入制□ 15條及臣等起請32條,又把律內余條准此條款共44條集中起來,附在名例的後面。②《顯德刑統》中的律疏不是唐律疏的全文,中有節略,《宋刑統》將律疏全部恢復。竇儀等又從刪除的令式宣□和後來繼續發布的□令中選出仍需行用的 106 條,編成4卷,名曰新編□,與刑統並行。
在內容上所作的修改有以下幾點:①變更了刑罰制度。《宋刑統》雖然沿用唐代的五刑制度,但除死刑外,對每一種刑都增設了臀杖或脊杖作為附加刑。它以臣等起請的方式規定:笞十、二十決臀杖七,笞三十、四十決臀杖八,笞五十決臀杖十;杖六十決臀杖十三,杖七十決臀杖十五,杖八十決臀杖十七,杖九十決臀杖十八,杖一百決臀杖二十;徒一年決脊杖十三,徒一年半決脊杖十五,徒二年決脊杖十七,徒二年半決脊杖十八,徒三年決脊杖二十;流二千里決脊杖十七、配役一年,流二千五百里決脊杖十八、配役一年,流三千里決脊杖二十、配役一年,加役流決脊杖二十、配役三年。徒刑先役後決,流刑先杖後役,是其執行程序上的不同之處。②增設了新的條目。如《宋刑統》卷12增加了「戶絕資產」 條。此條采自唐之《喪葬令》。該令規定:「諸身喪戶絕者,所有部曲、客女、奴婢、店宅、資財,並令近親轉易貨賣,將營葬事及量營功德之外,余財並與女,無女均入以次近親,無親戚者官為檢校。若亡人在日,自有遺囑處分,證驗分明者,不用此令。」《宋刑統》則刪去「部曲、客女、奴婢」字樣,這說明時部曲等已不能出賣,反映了部曲、客女、奴婢身份地位的提高。③刪去一些不必要或過時的文字。如《唐律疏議》每篇之首都有一段歷史淵源的敘述,《宋刑統》則概行刪去。又如衛禁律「宮門等冒名守衛」條,刪去「若朱雀等門」。朱雀門是唐代皇城的宮門,故刪去。此外,還由於避諱改動了一些文字,如為了避宋翼祖趙敬之諱,改「大不敬」為「大不恭」等。《宋刑統》雖是宋代的主要法典,但由於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政治經濟不斷發生變化,宋王朝多用皇帝隨時頒布的□令作為斷罪處刑的依據。但清沈家本指出:「《刑統》為有宋一代之法制,其後雖用編□之時多,而終以《刑統》為本」 (《沈寄□先生遺書》)。該書原刊本早已失傳,現在通行的是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國務院法制局刊印的重校范氏天一閣本。
Ⅸ 解密水滸傳:王婆所遭受的木驢究竟是怎樣一種刑法
騎木驢是古代懲治罪犯的刑法,在史料中為釘住犯人手腳(史料中為男性)的刑法。在小說中多用於勾結姦夫謀害親夫的女人所用。但小說中的說法既沒有歷史實物證明,也沒有嚴肅史料佐證。
清朝小說《狄公案》中的騎木驢是先在一根木頭驢車上豎起一根小木柱,把受刑的女子畢周氏吊起來,放在木柱頂端,使木柱戳入下體內,然後放開,讓該女身體遭受折磨,押赴刑場處決。
Ⅹ 《水滸傳》中出現了北宋的四大刑法,究竟是哪四大刑罰
《水滸傳》中,出現了北宋的四大刑罰,這四大刑罰分別是刺配、凌遲、仗刑和滅九族。滅九族也是北宋四種最嚴苛的刑法之一。它主要就是因為一個人犯的案子實在太大了,要把他的親戚和朋友全部殺死。當晁蓋等七人劫取生辰綱的時刻,當時的縣令就說,這樣的刑罰是要被滅九族的;從這里也證明在北宋的時候已經有了滅九族。 綜上所述,在北宋的刑法系統中,可以說刺配、杖刑、凌遲和夷滅九族是北宋最重的四種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