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的罪數形態

刑法中的罪數形態

發布時間: 2021-12-23 05:11:19

A. 罪數形態專題整理,罪數形態是什麼,一罪和數罪的

您好,
罪數形態,是表徵各種類型化犯罪的概念。犯罪有單復或個數的區別,罪數也有一罪和數罪之分。罪數形態理論在一罪和數罪的體系下,通常重點探討一罪的類型。罪數形態是一個看似簡單,實際上卻相當復雜的問題,因為它的核心在於「行為競合」。罪數形態在其理論問題,立法司法中的實踐問題上,歷來存在很多爭議。爭議點集中在罪數的劃分標准、罪數的分類和各種類型化犯罪的概念、界限和處罰原則上。
我國以犯罪構成要件標准為依據,將罪數分為一罪和數罪。一罪有單純的一罪、實質的一罪(包括結果加重犯、想像競合犯)、法定的一罪(包括慣犯和結合犯)和處斷的一罪(包括連續犯、吸收犯和牽連犯)之分。
一、罪數形態的具體分類如下:
吸收犯
所謂吸收犯,是指行為人實施了數個犯罪行為,但其中的一個犯罪行為能夠將其他犯罪行為吸收,最終只按吸收行為所構成的罪定罪處刑的情形。吸收犯具有以下特徵:
1、行為人事實上實施了數個犯罪行為。這是構成吸收犯的前提。該特徵表明,只有一個行為或者雖有數個行為,但其中只有一個行為構成犯罪的,都不成立吸收犯。
2、數個行為須觸犯不同罪名。如果數行為觸犯的是相同罪名,不成立吸收犯。
3、數行為之間具有吸收關系。這是成立吸收犯的關鍵。所謂吸收關系,是指數行為之間依附與被依附的關系,即事實上哪一個行為都不能獨立於其他行為而存在。如甲入室盜竊了乙的5萬元錢,這里甲既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為,又有盜竊的行為,而兩行為之間就具有吸收關系,因為「入室」是為了盜竊,而盜竊事實上也是通過「入室」實現的。
對於吸收犯,不能數罪並罰,而只能按照吸收之罪定罪處罰。具體按下列原則處理:(1)行為吸收輕行為,即以數行為中最重的行為定罪處刑,其餘行為被該行為吸收;(2)行為吸收從行為,即如果數行為有主次之分,就按其中的主行為定罪處罰;(3)實行行為吸收預備行為,即數行為中如果某一行為是為實施另一行為所進行的准備,則該行為被另一行為吸收,只按另一行為定罪處刑。
牽連犯
所謂牽連犯,是指以實施某一犯罪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為或者結果行為又觸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形。對於牽連犯,應當把握兩點:
1、牽連犯具有以下特徵:
(1)客觀上行為人必須實施了數個行為,且觸犯了數個不同的罪名。如行為人為詐騙他人財物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行為人既有詐騙的行為,又有偽造公文的行為,二者分別觸犯了詐騙罪和偽造公文罪,即屬於牽連犯。
(2)主觀上行為人須以實施某種犯罪為最終目的,即行為人最終追求的犯罪目的只有一個,其他行為都是為實現這一最終目的服務的。如行為人為詐騙他人財物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其最終目的是要騙取財物,偽造公文的行為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
(3)數行為之間必須有牽連關系。所謂牽連關系,是指數個行為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具體表現有兩種情況:一是目的行為與方法(手段)行為的牽連,如行為人為詐騙他人財物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二是目的行為與結果行為的牽連,如盜竊槍支防身,得手後又偽造持槍證的。
2、牽連犯的定罪對牽連犯,理論上和實踐中一般都主張按從一重罪處斷的原則定罪處刑,即按其中最重的一個罪定罪處罰。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刑法對某些情況下的牽連犯明確規定實行數罪並罰,例如,刑法第157條第2款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緝私的,以相應的走私罪和妨害公務罪數罪並罰;第198條第2款規定,為騙取保險金而故意毀壞保險標的或者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對這類情況的牽連犯,就應嚴格按刑法的規定,實行數罪並罰,而不能按從一重處斷的原則處理。
慣犯
所謂慣犯,是指以實施某種犯罪為業或者實施某種犯罪已成為習性,在較長時間內反復實施同種犯罪,刑法明確規定將其作為一罪處理的情形。其中,以實施某種犯罪為業的,理論上稱為常業慣犯;實施某種犯罪已成習性的,理論上稱為常習慣犯。我國1979年刑法共規定了慣竊、慣騙等6種慣犯,但現行刑法只在第303條規定了「以賭博為業」的賭博慣犯。慣犯具有以下特徵:
1、主觀上行為人具有長期反復實施同一種犯罪行為的故意。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無論是常慣犯,還是常習慣犯,行為人的主觀罪過都只能是故意,而且故意的內容必須同一;二是行人具有極為頑固、難以矯治的犯罪心理傾向,即行為人具有以某種犯罪所得為其揮霍或者生主要來源的心理定勢。這表明慣犯主觀惡性大,犯意堅定,屢教不改。
2、客觀上行為人在較長時間里反復多次實施同一種犯罪行為。這是慣犯最突出的特徵。只有次實施,而且是反復實施同一種犯罪行為,時間持續較長,才能表明犯罪的一貫性。
3、刑法明文規定作為一罪處理。作為刑法上以一罪處理的慣犯,以刑法有明文規定為限。
對於刑法未明確規定的,即使符合慣犯的前兩個特徵,也不能稱之為刑法意義上的慣犯。因此,定罪量刑中不能將所有形式上具有行為的長期反復性和多次觸犯同一罪名的犯罪都當作是慣。前文已提及,我國刑法目前規定的慣犯僅有「以賭博為業」一種。
由於刑法明確規定慣犯按一罪處理,因此,對慣犯只能按一罪定罪處罰,如以賭博為業的慣犯,無論實施多少次賭博犯罪,都只能以賭博罪一罪定罪處罰。
結合犯
所謂結合犯,是指兩個原本互相獨立的犯罪行為,根據刑法的規定形成一個新的獨立罪名的情形。結合犯具有以下特徵:
1、結合犯所結合的數罪,是刑法上原本獨立的數個犯罪。所謂獨立的犯罪,是指具有獨立的犯罪構成要件並具有特定罪名的犯罪。如果是本來不構成犯罪的行為,或者雖然構成犯罪但罪名相同的行為,均不能形成結合犯。
2、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結合成了一個新的罪名,即甲罪加乙罪形成丙罪,其中的丙罪即為結合犯。在此,被結合的原本獨立的犯罪,已經失去了原有獨立犯罪的意義,而被融合為一個新的整體,成為新罪的組成部分之一。
3、數個原本獨立的犯罪結合為另一個新罪,必須是基於刑法的規定,法無明文規定,不能成立結合犯。
由於結合犯是刑法將特定的數罪規定為一個新罪,故結合犯是符合新罪的犯罪構成的行為。
因此,對結合犯只能按結合成的新罪名定罪處罰,不存在數罪的問題。
結果加重犯
所謂結果加重犯,又稱加重結果犯,是指行為人實施的危害行為,在符合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基本構成全部要件的基礎上,由於發生了法定的更為嚴重的結果,刑法明確規定加重其法定刑的犯罪形態。如故意傷害致死、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人死亡等,就屬典型的結果加重犯。對於結果加重犯,注意下列兩點:
1、結果加重犯具有以下特徵:
(1)行為人實施的危害行為符合了某種犯罪基本構成的全部要件。這是構成結果加重犯的前。所謂犯罪基本構成,是指成立某種犯罪既遂所要求的構成要件。如故意傷害罪的基本構成是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行為人,故意加害於他人身體,致他人輕傷以上傷害,符合了這些要即成立故意傷害罪的既遂。
(2)行為人實施的危害行為引起了基本犯罪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此乃成立結果加重犯的關鍵。如前述故意傷害罪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即屬於產生了基本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就構結果加重犯。
(3)行為人對重結果具有罪過。如果行為人對重結果不具有罪過也不成其為結果加重犯。
這是成立結果加重犯的主觀條件。
(4)刑法對出現重結果的情形規定了重於符合基本構成要件情形的法定刑。如暴力干涉婚姻由罪未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刑是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結加重犯,其法定刑是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結果加重犯的定罪結果加重犯本身只有一個行為,只可能符合一個犯罪構成,只是因為產生了基本構成要件以外的重結果,刑法才規定對其加重處罰。因此,結果加重犯只能認定為一罪,直接適用刑法規的加重法定刑進行處罰。
持續犯
所謂持續犯,又稱繼續犯,是指犯罪行為既遂後,該犯罪行為及其所造成的不法狀態在一定時間內同時處於持續狀態的情形。如非法拘禁罪就是典型的持續犯,只要行為人將被害人關起來,其非法拘禁行為就已既遂,但由此開始至被害人重獲自由為止這段時間內,非法拘禁行為及其導致的被害人人身自由被剝奪的不法狀態,始終處於持續狀態。此外,重婚罪、虐待罪、非法持有毒品罪也是持續犯。對於持續犯,應當把握以下問題:1持續犯具有以下特徵:其一,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危害行為。這是成立持續犯的前提。持續犯行為持續的時間可長可短,但無論持續時間的長短,行為的個數始終是一個。
其二,犯罪既遂後犯罪行為和不法狀態同時繼續。這是持續犯和狀態犯的區別所在。所謂狀態犯,是指犯罪達到既遂狀態以後,犯罪行為本身即已終結,只是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不法狀態,在一定時間之內處於持續狀態的犯罪。例如,詐騙犯騙取財物之後,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的不法狀態就可能持續一定時間,即屬狀態犯。而持續犯不僅是不法狀態的持續,而且犯罪行為也處於繼續之中,如前述非法拘禁罪從將他人關起來的一刻起,非法拘禁行為和他人人身自由被非法剝奪的狀態就同時在持續,故屬持續犯。
其三,犯罪行為始終侵害的是同一對象,侵犯的是同一直接客體。如果行為針對的不是同一對象,行為的個數就有可能變成數個,也就可能構成數罪,而不是持續犯。
2、持續犯的定罪由於繼續犯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危害行為,因而無論其持續的時間有多長實際上都只可能符合一個犯罪構成,故只能認定為一罪,具體而言,應當直接按照刑法分則的有關條款定罪處罰,只是持續時間的長短在量刑時應當予以考慮。
法條競合犯
法條競合犯,是指一個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與被包容關系的不同罪名的情形,如利用信用卡騙取2000元錢,就同時觸犯了信用卡詐騙罪和詐騙罪,而其中詐騙罪能夠完全包容信用卡詐騙罪,因而屬於法條競合犯。對於法條競合犯,應注意下列問題:
1、法條競合犯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危害行為。這與想像競合犯的第一個特徵完全相同。
第二,一個危害行為同時符合數個條文規定的犯罪構成。如軍人叛逃,就既符合刑法第430條規定的軍人叛逃罪的構成,又符合第109條規定的叛逃罪的構成。
第三,同時符合的數個罪的犯罪構成之間具有包容關系。這種包容關系通常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全部包容,即一個罪的犯罪構成能夠被另一個罪的犯罪構成全部容納,如上述詐騙罪與信用卡詐騙罪之間就是全部包容關系;另一種是部分包容或者叫交叉關系,即一個罪的犯罪構成只有部分能夠被另一個罪所容納,如招搖撞騙罪就只有其中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騙取財物的部分能夠被詐騙罪包容,騙取其他非法利益的則不能。
2、法條競合犯的定罪法條競合犯由於只有一個行為,事實上不可能符合數罪的標准,因此只能與想像競合犯一樣定一罪,但具體的定罪原則與想像競合犯不同。一般情況下,法條競合犯應按照特別法條優於普通法條的原則定罪,如上述軍人叛逃的例子中,軍人叛逃罪相對叛逃罪而言就屬特別法條,故應以軍人叛逃罪定罪處罰。但特殊情況下可能採取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如刑法第149條第2款的規定就是如此。
想像競合犯
想像競合犯,亦稱想像的數罪,是指一個行為表面上觸犯了數個不具有包容關系的罪名的情形。如暴力妨害公務致人重傷的,行為人就同時觸犯了妨害公務罪和故意傷害罪,而這兩個罪之間不具有包容關系,因而屬於想像競合犯。對於想像競合犯,應注意把握兩點:1想像競合犯具有三個特徵:
其一,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危害行為。這是成立想像競合犯的前提。
其二,行為人所實施的一個危害行為表面上觸犯了數個不同的罪名。所謂觸犯數個不同罪名,是指從形式或者外觀上看行為人的行為既符合此種罪的構成特徵,又符合彼種罪的構成特徵。
其三,一個行為所觸犯的數個罪名中的任何一個罪名都不能包容其他罪名。例如前述例子中妨害公務罪和故意傷害罪相互之間,就不存在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如果一行為觸犯的數個不同罪名之間具有包容關系,就不屬於想像競合犯。
2、想像競合犯的定罪想像競合犯雖然形式上觸犯了數個罪名,但因為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危害行為,不可能同時符合數個罪的犯罪構成,不符合數罪的標准。因此,想像競合犯只能定一罪,而不能定數罪。
至於定所觸犯數罪中的哪個罪,理論上主張應採用「從一重處斷」的原則定罪,即按其行為同時觸犯的數罪名中處罰較重的罪名定罪。如前例暴力妨害公務致人重傷的,故意傷害罪的處罰較妨害公務罪重,因而應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此外,刑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也肯定了這一定罪原則,如刑法第329條第3款、《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上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第1、2、5項的規定都是如此。
二、判斷標准
1、行為標准說:認為犯罪的本質是行為,所以,以行為的個數為標准,實施了數個行為的為數罪。缺陷:不考慮結果,不考慮了主觀方面。
2、法益標准說:認為犯罪的本質是對法益的侵害,所以,以侵害法益或犯罪結果的個數為標准。人身權以人數計算,財產權以經營管理者的個數計算。缺陷:容易把一犯罪行為導致的數個結果當成數罪。
3、犯意標准說:犯罪行為是在人的主觀犯意支配下實施的,應以犯意為標准,行為人基於一個犯罪意思實施犯罪,成立一罪,基於數個犯意實施犯罪是數罪。單純強調主觀方面,容易導致主觀歸罪。
4、構成要件標准說:即以構成要件為標准。構成要件是主客觀的統一,克服了上述觀點的片面性。構成要件為我國刑法分別所規定的各種具體犯罪的犯罪構成,行為具備一個犯罪構成為一罪,具備數個犯罪構成為數罪。

B. 刑法中的罪數形態,347條走販運制毒品罪可以包容妨害公務罪,能包容襲警罪嗎

可以,347條中的第四個情節加重犯就包含了妨礙公務罪跟襲警罪

C. 故意殺人罪的罪數形態是結果犯還是狀態犯

您好!(一)結合犯與結果加重犯:所謂結果加重犯是指本已符合具體構成的一個犯罪行為,由於發生了法律規定的更為嚴重的結果而加重其刑的犯罪形態。結果加重犯與結合犯在法定性上是相同的,即該罪的構成以及加重對其處罰都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但結果加重犯不具有結合犯的獨立性,即結合犯是由數個獨立成罪的犯罪行為結合為一罪,而結果加重犯只是單獨的一罪。
(二)結合犯與轉化犯:轉化犯這一概念,為我國刑法學者所首創。所謂轉化犯是指行為人在實施某一較輕的故意犯罪過程中,由於行為人行為的變化,使其性質轉化為更為嚴重的犯罪,依照法律的規定,按重罪定罪處罰的犯罪形態。(註:王彥等著:《試論轉化犯的概念與基本特徵》,《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其特徵為:(1)轉化犯是罪與罪之間的轉化;(2)轉化犯是故意犯罪過程中,輕罪向重罪轉化;(3)轉化犯是法律明文規定的。在我國刑法中,除了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轉化為搶劫罪外,還有一些轉化犯,如第292條的聚眾斗毆罪,致人重傷、死亡的,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又如第247條刑訊逼供罪,致人傷殘、死亡的,也轉化為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
(三)結合犯與想像競合犯:所謂想像競合犯是指行為人基於一個(或數個)罪過,實施一個危害行為,而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
過意殺人罪屬於結果犯。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D. 刑法中間諜罪的罪數形態有哪些

行為人在實施間諜犯罪行為的過程中,又實施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其他犯罪行為的,如何處理回,我們答認為,在這幾情況下,一概以一罪或者數罪論、或者均以牽連犯論處的觀點值得研究。就間諜罪的三種行為方式而言,不管是哪種情形,只要是間諜行為與其他犯罪行為之間具有包容關系、競合關系、吸收關系或者牽連關系的,都應當分別按照刑法上處理法條競合、想像競合、吸收犯或者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處斷,如以泄露國家秘密的方式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成立泄露國家秘密罪和間諜罪的牽連關系;在間諜行為實施過程中,刺探我方情報、破壞我方財產等,則屬 於間諜罪的當然內容,從而僅僅成立間諜罪;實施間諜行為又觸犯背叛國家罪的,則成立想像競合犯,以一重罪論處;間諜行為完成以後的泄露國家秘密等,自然屬 於間諜的當然內容,也僅僅成立本罪。如果另行實施的其他犯罪行為與間諜行為之間不存在上述包容關系、競合關系、吸收關系或者牽連關系,如實施間諜行為以前殺害仇人、貪污公款的,間諜行為實施過程中強奸婦女、搶劫公私財物的,間諜行為實施以後販賣毒品、拐賣婦女兒童的,等等,恐怕不能以一罪論處,只能實行數罪並罰。

E. 罪數形態研究的任務和意義

罪數:指犯罪的單復或個數,刑法理論上指一罪與數罪。任務:探討確定罪數的科學標准,揭示一罪與數罪的區別。意義:有助於刑事審判中准確定罪和正確適用刑罰。

F. 罪數形態的概念 刑法的 哪位知道啊

罪數即同一行為人的多次舉動是一罪還是數罪的問題
實質的一罪 法定的專一罪 處斷的一罪
實質的一罪包括屬競合犯、結果加重犯和繼續犯
處斷的一罪包括連續犯、牽連犯和吸收犯
法定的一罪包括慣犯和結合犯
以上司法處斷原則都是從一重罪處斷

G. 犯罪的形態有哪些

犯罪的形態有4種,分完成和不完成狀態。

犯罪的完成形態

1、犯罪的完成形態——犯罪既遂。

犯罪的未完成形態

2、犯罪的未完成形態,包括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7)刑法中的罪數形態擴展閱讀:

犯罪形態與故意犯罪過程、階段的區別:

1、故意犯罪的過程是對犯罪在時間、空間上的發展持續所作的描述。是指故意犯罪在其發生、發展和完成的完成的程序、階段的總和與整體。它是故意犯罪運動、發展、變化的連續性在時間和空間的表現。

2、故意犯罪的階段也稱為故意犯罪的發展階段,是指故意犯罪發展過程中因主客觀具體內容的不同而人為劃分的段落。可分為犯意形成階段、預備階段、實行階段和行為後階段等。

3、故意犯罪過程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包含若干具體的故意犯罪階段,這些具有不同特徵的階段處在故意犯罪發展的總過程中,呈現出先後相互銜接、此起彼伏的遞進和發展變化關系。運動、變化和發展是故意犯罪過程和階段的屬性與特徵。

犯罪形態是指故意犯罪在其發生、發展和完成的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因主客觀原因而停止下來的各種犯罪形態。

從階段到形態理論上措辭的變化。本章是犯罪構成理論的補充,也可以說是修正的犯罪構成。盡管犯罪的未完成形態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構成要件,但因其行為本質上具有社會危害性,與此相反,排除犯罪性的行為表面上符合犯罪構成,但因其本質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故不認為是犯罪。

H. 罪數形態的類型是什麼

罪數形態的類型:
1、想像競合犯。想像競合犯是指一行為觸犯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
2、牽連犯。牽連犯是指以實施某一個犯罪為目的,但其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情況。
3、吸收犯。吸收犯是指一個犯罪行為為另外一個犯罪行為所吸收,而失去獨立存在的意義,僅以吸收的那個行為論罪,對被吸收的行為不再予以論罪的犯罪形態。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I. 間諜罪的罪數形態

行為人在實施間諜犯罪行為的過程中,又實施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其他犯罪行為的,如何處理,刑法學界存在著幾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就有可能實施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如進行暗殺、破壞等活動,如果這些活動是在間諜組織的指令范圍內,則以間諜罪一罪論處即可;如果超出了間諜組織的指令范圍,不屬間諜犯罪行為,則除了構成間諜罪以外,還應當根據具體行為構成的其他犯罪,實行數罪並罰;第二種觀點認為,這種情況屬於一種犯罪行為既觸犯間諜罪又觸犯其他罪,他們之間是法條競合關系,應當按照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處理;第三種觀點認為,這種情況構成數罪,應當實行並罰;第四種觀點認為,這種情況成立牽連犯,應當按照處理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處斷。我們認為,在這幾情況下,一概以一罪或者數罪論、或者均以牽連犯論處的觀點值得研究。就間諜罪的三種行為方式而言,不管是哪種情形,只要是間諜行為與其他犯罪行為之間具有包容關系、競合關系、吸收關系或者牽連關系的,都應當分別按照刑法上處理法條競合、想像競合、吸收犯或者牽連犯的原則從一重處斷,如以泄露國家秘密的方式為敵人指示轟擊目標的,成立泄露國家秘密罪和間諜罪的牽連關系;在間諜行為實施過程中,刺探我方情報、破壞我方財產等,則屬於間諜罪的當然內容,從而僅僅成立間諜罪;實施間諜行為又觸犯背叛國家罪的,則成立想像競合犯,以一重罪論處;間諜行為完成以後的泄露國家秘密等,自然屬於間諜的當然內容,也僅僅成立本罪。如果另行實施的其他犯罪行為與間諜行為之間不存在上述包容關系、競合關系、吸收關系或者牽連關系,如實施間諜行為以前殺害仇人、貪污公款的,間諜行為實施過程中強奸婦女、搶劫公私財物的,間諜行為實施以後販賣毒品、拐賣婦女兒童的,等等,恐怕不能以一罪論處,只能實行數罪並罰。

熱點內容
抵押回執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6 21:31:24 瀏覽:434
新勞動法裁員賠償 發布:2025-08-16 21:29:58 瀏覽:328
我國現行的經濟法法律制度 發布:2025-08-16 21:29:54 瀏覽:866
企業法律服務產品有形 發布:2025-08-16 21:28:15 瀏覽:960
合同到期是不是就沒法律效力了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668
行政訴訟法先予執行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868
經濟法主體的義務 發布:2025-08-16 21:15:17 瀏覽:963
法學論文哪個方向好寫 發布:2025-08-16 21:13:12 瀏覽:725
華亭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6 20:53:16 瀏覽:674
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文書樣式 發布:2025-08-16 20:45:54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