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剃頭刑法

剃頭刑法

發布時間: 2021-12-23 05:19:16

① 在古代,剃光頭對犯人是一種刑法,叫做空刑,而現在的犯人在服刑期間為什麼也要被剃光頭呢

1990年司法部發布的《罪犯改造行為規范》第二十一條規定:除一個回月內出監的罪犯外,答一律留寸發或光頭,不準留胡須、長指甲;除有特殊生活習慣的少數民族罪犯外,女犯一律留齊耳短發,不得過頸,不準燙發、染發、戴假發、塗指甲、抹口紅、戴首飾等。
司法部發布了《監獄服刑人員行為規范》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第十條規定,保持個人衛生,按時洗澡、理發、剃須、剪指甲,衣服、被褥定期換洗。
這樣說來,強制剃光頭就沒有法律依據。

② 在古代,剃發居然是刑罰

愛卿們,來說說唄

你們留過最酷炫的發型是神馬?

------------------

【其他賬號轉載請註明來源「朕說」。否則版權後果自負!】

朕說:年輕人的趣味閱讀,讓你有姿勢地漲知識。

③ 刑事拘留要剃光頭嗎.

刑事拘留要剃頭這是約定成俗的,我國法律並沒有強制性規定。我的理解是,可以剃發,也可以不剃,應當尊重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拘留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看守所留所執行刑罰罪犯管理辦法》未見犯罪嫌疑人或者罪犯進看守所(拘留所)和監獄必須剃光頭發的條款,也未見任何法或者條例授予看守所和監獄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力。倒是明確規定:「保護被拘留人的合法權益」、「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縱觀現代我國的法律法規,均無明文規定嫌疑人或犯人必須剃光頭,這好象是約定成俗,各看守所、監獄及勞改農場里都普遍將犯人剃成了光頭。我國加入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第七條規定:任何人均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第十條規定:所有被剝奪自由的人應給予人道及尊重其固有的人格尊嚴的待遇。
刑事訴訟中的拘留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刑事拘留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拘留的對象是現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現行犯是指正在實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證據證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緊急情形之一。對於何謂緊急情形,刑事訴訟法第80條和第163條對於公安機關的拘留和人民檢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規定

④ 古代剃頭的刑罰是什麼

髡刑,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kūn xíng,是中國上古五刑之一,為將人頭發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罰,是一種恥辱刑,主要流行於中國古代夏商周到東漢。
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對犯者所實施的懲罰,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對他的一種羞辱。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流行;因為佛教徒是剃光頭的,而且又不結婚,世俗社會認為是大不孝行為,所以當時的人蔑稱他們為「髡人」。
髡刑源於周,王族中犯宮刑者,以髡代宮,即斷長發為短發。至秦時,失去了這一性質,成為一種剃除受刑者須發的刑罰。蓄發留須是中國古代男子的正常狀態,此類刑罰採取的是將罪犯的發須強行剃除,使罪犯處於一種明顯的非正常狀態,並因此感受到痛苦。

⑤ 進拘留所剃頭嗎 就是拘留十幾天 有沒有案底

行政拘留的話不會。刑事拘留一般會剃頭便於管理,但也是視情況而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印發的《關於建立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的意見》的通知規定,案底:是指某人犯罪行為的記錄。又稱犯罪人員犯罪記錄制度,在我國法律中一般指有過刑事犯罪前科的檔案記錄,而該犯罪檔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門保存。

1、「案底」一詞不是法律術語,是俗稱。從行政法角度講可以稱為不良紀錄,從刑法角度講是犯罪記錄。

2、受拘留等行政處罰的,相關的案卷、信息肯定會留存在公安機關,但這種信息不會上網的。也就是說,只要不是涉及到其它案件,其它人是調取不出來的,所以基本不會影響生活,包括考學、招工等。

3、犯罪記錄就要嚴重一些了,有專門的系統記錄。有了這種記錄會影響今後的生活,也就是說當事人不能再從公安機關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了。

(5)剃頭刑法擴展閱讀

拘留的程序

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註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經部門領導審核,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簽發《拘留證》。

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檢察長決定,再送交公安機關執行;對於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由於我國法律規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

因此,對於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應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並宣布對其實行拘留。然後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絕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的,執行人員應在拘留證上註明。

參考資料

網路:拘留所

⑥ 古代剃頭的酷刑是什麼

在封建社會的時候,人們對孝道特別的重視,他們認為身體每一部分都是父母給的,頭發自然也不例外。要是隨隨便便就把頭發剪了,跟自砍手腳是一個性質,屬於嚴重不孝。爹媽會非常生氣,街坊鄰居也會罵你。而且古人很迷信,他們看頭發會不斷長長,就以為頭發代表著延續生命,只要咔嚓一剪,自己很有可能少活幾年,所以古人很少會剪頭發,都是當個寶貝一樣,就連在打仗拚命的時候都要先把頭發紮起來,一點都不嫌麻煩。既然頭發這么重要,那麼剪頭發對他們來說,一定很恐怖對吧?沒錯!有一種刑罰叫「髡(kun) 刑」,就是把你的頭發剃光,或者剃到三寸左右,在古時候這可是算作酷刑的。
大家肯定覺得奇怪,酷刑一般不都是千刀萬剮之類的?剪個頭發算什麼酷刑啊,一剪子下去不痛不癢的,血都見不著一滴。但是古人並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髡刑是魔法傷害,雖然沒有受皮肉之苦,但折壽是妥妥的,也是在剝奪生命,當然算作酷刑啊!另外一方面,受過髡刑的人發型肯定與眾不同,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犯過事兒,走到哪裡都會被圍觀嘲諷,就跟古人在囚犯臉上刺字是一個理。就算你能經得起嘲諷,一回到家爹媽看你頭發沒了肯定大罵「不孝子」,到時候一腳把你踹出家門,你心態能不爆炸嗎?在我們眼裡犯了法還能免費蹭一次剪頭發,實在有失公正,但是在古人心中剪頭發也就比砍頭好一點了。
因為年代太久遠已經查不到發明者,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那時候就開始罰人剪頭發了,當年秦始皇抓了好多的苦力,帶到荒郊野嶺來修長城。被抓幹活肯定心不甘情不願的,大家都是能偷懶就偷懶,秦始皇作為包工頭最不喜歡的就是延誤工期,於是他抓了些偷懶的人都砍掉腦袋示眾。剛開始這殺雞儆猴的辦法還不錯,但沒過多久大家又繼續偷懶了,因為長城太難造了,不偷點懶就要活活累死,橫豎都是一死,還不如歇著等死。秦始皇也沒轍,又不能每次都殺人,殺光了這些苦力,就沒人建長城了。於是他決定用剪頭發來代替砍腦袋,除了像小編之前說的那樣會對人產生心靈暴擊,還方便了秦始皇的手下來監工,只要重點照顧短頭發的就行。
沒想到這個辦法出奇的好用,那些不願幹活的人天天被監工盯著,工作進度自然加快了不少,長城這個大工程也如期驗收了。完工是完工了,但這樣逼著人家干苦力,累死的人成千上萬,老百姓打心底記恨秦始皇,他掛掉沒多久農民們就起義推翻了秦朝。後來到了漢朝,皇帝總結了秦朝翻車的經驗,決定對老百姓好一點,但唯獨大臣們不在優待名單上了。如果有什麼大臣,犯了很嚴重的錯誤,一般都是給處以宮刑,說得通俗點就是「閹了」讓你變成真正的殘廢。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國流行子承父業,家裡的東西都是要傳給下一輩的,要是給他們這些大臣斷子絕孫了,這么大的家族產業誰來繼承?
況且在古人的觀念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要是某大臣丟了命根子,爹媽一定會氣得暈死過去。於是大臣們就跟皇帝商量,犯了錯肯定要懲罰,但我還年青還沒有當過爹啊,你不能讓我絕後對不對?皇帝一想也對,要是整天喊著切人命根子,那以後天下的爹媽都不會願意送兒子考公務員,朝廷就沒人才可用了。於是皇帝和大臣就商量出一個折中方案,用剪頭發代替閹割,雖然說不疼不癢,但傷害也還是很高。能當大臣的人一般都飽讀經書,讀書人就要面子,天天頂著個寸頭上班肯定被同事笑話,估計沒幾天就受不了,自己告老還鄉了。雖然說丟臉是丟臉,但玩久了之後,人們發現剪了頭發也可能長壽,長發也可能暴死,好像頭發跟生命值沒啥關系。
所以到了三國時期,剪頭發已經算不上什麼刑罰了,但頭發對古人來說,仍然非常重要。就比方曹操在一次行軍打仗的時候,他下令所有人和馬都不能踩到莊稼,否則斬首示眾。但結果他的馬兒直接秒打臉,跑出去把麥子給踩到了,身為領導人怎麼能說話不算話?但是他死了誰帶人打仗?於是他就決定把自己的頭發剪掉一截,用剪頭發來代替砍頭,雖然看起來這像是隨便找了一個借口,但是也說明頭發對古代的人而言,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身體器官。

⑦ 誰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要剃光頭,穿號服。不過古代有種刑罰,叫髡刑,就是剃光頭。還有在臉上刺字,割掉鼻子

在看守所裡面犯罪嫌疑人要穿號服的,為了好識別。現在規定在法庭上面被告人可以不穿號服,剃光頭的。

⑧ 為什麼犯人要剃頭

男性罪犯一入獄,監獄就給其剃光頭發――這不僅是一種慣例,而且似乎還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必須要做的事,所以我從小到大所看到的那麼多的男性罪犯,無一例外都被剃了大光頭。對此,筆者也是司空見慣了,直到有一天,我的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個問號:監獄有權強行給罪犯剃光頭嗎?

前幾天,我目睹一群被押送轉移的男性罪犯,個個都是大光頭,和周圍人群精心梳理的時髦發型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當時我的心咯噔一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罪犯為啥個個都剃了光頭?是出於自願,還是出於被迫?自願恐怕不可能,盡管留光頭也是一種另類時尚,但不會人人都喜歡;要是被迫,那麼監獄有強行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利嗎?

翻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未見罪犯進監獄必須剃光頭發的條款,也未見該法授予監獄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力。該法倒是明確規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而強行剃光罪犯的頭發,顯然是對罪犯的一種侮辱。在現代法治社會,對私權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監獄強行剃光罪犯的頭發,並沒有法律依據,往輕里說是不妥,往重里說則是侵犯了罪犯的權利。

怎麼理發,應是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擁有的權利,是一種天賦人權。無論在我國,還是在外國,頭發都非同小可。有些人以「發」明志,如我國清末時,男人們以剪掉大辮子表示對舊時代的決裂。有些人以「發」彰顯一種生活態度,如我國古代有的詩人,留一種高高的特殊發型,以示自己與眾不同,志向高潔。更多的人將頭發當成美的載體,精心梳理,作為對美的追求。頭發甚至關乎人的生死,明末清兵入關時,「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當時許多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寧可死也要留住自己的頭發。由此可見,頭發的極端重要。

罪犯也是人,也有愛美之心。一方面,他們對美的追求,是對心靈的凈化;另一方面,美對他們來說,也是促其好好生活、重新做人的一種感召和力量。

罪犯犯罪入獄,當然要失去一部分權利,包括一定程度的自由,接受法律的懲處,以此洗刷罪行,警示世人。但罪犯並沒有完全喪失自己所有的權利。筆者以為,監獄不應強行給罪犯剃光頭,罪犯完全有留自己喜歡發型的權利(只要這種發型不妨礙他人,不影響服刑,不妨礙監獄的工作)。

司法機關抓罪犯入獄,並不僅僅著眼於對罪犯的懲罰,更重要的是對罪犯的改造。《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一章總則第三條明確規定:「監獄對罪犯實行懲罰和改造相結合、教育和勞動相結合的原則,將罪犯改造成為守法公民。」改造罪犯,盡管方法很多,但無論如何不能讓美缺席,要對罪犯進行美的教育,要時時刻刻讓罪犯感受到美,讓美對罪犯進行充分的熏陶,不僅要讓罪犯看到周圍環境的美、先進人物心靈的美,也要盡量使其自己在不被限定的范圍內美起來,對美有所追求,比如留個自己喜歡的發型。而這,在罪犯向守法公民的改造過程中,是極其重要的。假如監獄弄得罪犯連愛美之心都沒有了,監獄的工作便是失敗的,而罪犯也是斷然不會改造好的。

罪犯關於自己頭發的權利,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其實並不盡然。假如每一個權力機關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能合理運用公權,都能充分尊重公民應有的權利,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法治國家的進程才能加快。我們欣慰地看到,這些年來,司法機關對罪犯的應有權利越來越尊重了,對罪犯的管理越來越依法辦事了,越來越人性化了,只要法律沒有禁止的,都盡量滿足罪犯的要求。如重慶市黔江區21歲男青年蔡孟林被槍決前要求與家人合影被允許,成為我國第一個刑前能與家人合影的死刑犯(2003年4月12日東方網)。再比如,2003年1月8日,服刑期間的張要輝向永州市看守所寫了一個要求請假結婚的書面報告,最後公安部作出了同意結婚的批復,張要輝由此成為全國首位被允許結婚的服刑罪犯(2003年5月16日新華網)。

筆者覺得,在現代法治社會,所有人的應有權利都應得到尊重與維護,因為只有這樣,每個人的權利才能得到尊重與維護。筆者之所以追問罪犯關於頭發的權利,用意也正在於此。

⑨ 現在刑法是不是不能給犯人強制剃頭這一條

1990年司法部發布的《罪犯改造行為規范》第二十一條規定:除一個月內出監回的罪犯外,答一律留寸發或光頭,不準留胡須、長指甲;除有特殊生活習慣的少數民族罪犯外,女犯一律留齊耳短發,不得過頸,不準燙發、染發、戴假發、塗指甲、抹口紅、戴首飾等。
司法部發布了《監獄服刑人員行為規范》2004年5月1日起實施,第十條規定,保持個人衛生,按時洗澡、理發、剃須、剪指甲,衣服、被褥定期換洗。
這樣說來,強制剃光頭就沒有法律依據。

熱點內容
抵押回執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6 21:31:24 瀏覽:434
新勞動法裁員賠償 發布:2025-08-16 21:29:58 瀏覽:328
我國現行的經濟法法律制度 發布:2025-08-16 21:29:54 瀏覽:866
企業法律服務產品有形 發布:2025-08-16 21:28:15 瀏覽:960
合同到期是不是就沒法律效力了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668
行政訴訟法先予執行 發布:2025-08-16 21:20:32 瀏覽:868
經濟法主體的義務 發布:2025-08-16 21:15:17 瀏覽:963
法學論文哪個方向好寫 發布:2025-08-16 21:13:12 瀏覽:725
華亭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16 20:53:16 瀏覽:674
最高人民法院海事文書樣式 發布:2025-08-16 20:45:54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