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民法典
㈠ 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解讀:
1、明確隱私定義,界定侵犯隱私權行為;
2、明確個人信息定義及范圍;
3、明確個人信息處理范圍、要求及原則,明確免責情形;
4、明確個人信息主體權利,規定信息處理者義務。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方可處理個人信息:
1、取得個人的同意;
2、為訂立、履行個人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和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所必需;
3、為履行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義務所必需;
4、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
5、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在合理的范圍內處理個人信息;
6、依照本法規定在合理的范圍內處理個人自行公開或者其他已經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個人信息處理者的義務:
1、安全保障義務;
2、合規審計義務;
3、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義務;
4、安全事件通知義務;
5、平台特殊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㈡ 2021年CPA教材會有哪些變動呢
會計:受疫情影響,國家出台了《疫情相關租金減讓會計處理的規定》,其內容可能出現在2021年《會計》教材第二十二章。此外,國家對政府會計及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出台了新的准則解釋,其內容可能出現在教材第三十章。
審計:在2020年1月,中注協發布了關於修訂五項審計准則問題的解答,涉及職業懷疑、函證、收入確認、關聯方、貨幣資金審計這5方面。這些內容並未出現在2020年《審計》教材中,預計在2021年教材中可能會有所體現。
稅法:由於《城建稅法》與《契稅法》的通過,其新增內容或將成為《稅法》科目的新考點。具體來說,這些內容可能會出現在2021年教材的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一章。
經濟法:隨著《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預計2021年《經濟法》教材第三章、第四章可能會有較大變動。另外,第七章、第十一章可能也會有較大變動。
財管:《財管》教材每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所以預計2021版教材也不會有什麼變化,可能會有一些細微調整。
戰略:如果2021年《戰略》教材沒有引入新內容及出現框架調整,預計會有5%左右的變動;反之,預計會有15%左右的變動。
㈢ 新民法總則是否規定了不能以審計為理由拒付工程款
民法通則對此沒有限定。在審計過程中,企業正常的經營支付仍然要進行,這個對審計沒有影響。
㈣ 建築工程審計程序有哪些要求
1、應在建設項目正式立項時,即將其納入審計視野,關注其各項前期准備工作。正式進點時間可安排在即將正式開工前。
2、審計組應在項目現場設立辦公場所,與被審計單位建立定期例會制度,參加被審計單位的重要例會,及時了解、掌握項目有關情況,提出審計意見,並且作好會議記錄。
3、對中標合同價進行控制,不允許施工現場隨意變更設計、增項、減項、擴大工程造價;對工程用料,隱蔽工程進行質量和數量監控,防止施工單位偷工減料或以次充好。
4、審計組成員應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掌握工程進展、變更等真實情況,了解工程建設中涉及的有關技術問題,熟悉工程計量規則及有關費用的測算辦法,並且作好相關記錄。
5、審計組應根據跟蹤審計實施方案的要求,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組規定的時間和方法報送工程結算資料,並及時確定審計結果。
6、審計組應建立《跟蹤審計項目台賬》,由主審人員負責及時登記審計時間、工作紀實。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八百條,勘察、設計的質量不符合要求或者未按照期限提交勘察、設計文件拖延工期,造成發包人損失的,勘察人、設計人應當繼續完善勘察、設計,減收或者免收勘察、設計費並賠償損失。
㈤ 甲乙雙方沒確定的變更價結算時怎麼認價
㈥ 審計企業資不抵債,是否應按現值而不是原值計量其法律依據是什麼
通過第三方審計企業資不抵債,企業應以《民法典》規定,約定俗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為依據。
㈦ 合同法約定不能以未審計而不於撥付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