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多選題字母排版
① 商法題目2
10.ABD
11.ABC
12.ACD
13.AD
14.CD
15.AD
② 多選題 : 2. 我國目前商法的狀況是()。 A. 存在形式意義上的商法 B. 不存在形式意義上的商法 C. 實質意
答案:BC ACD BC ABCD
商法,是調整市場經濟關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商法可以分版為形式意義上的權商法和實質意義上的商法。
1、 形式意義上的商法是指民商分立的國家所制定的並冠以「商法典」之名的法律而言。我國採取的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沒有單獨頒布商法典,所以我國不存在形式意義上的商法。
實質意義上的商法,則指以商事為其規范對象所制定的各種法律規范,既包括以「商事」也包括不以「商事」命名的一切調整商事法律規范的總稱。任何國家都有實質意義上的商法,我國當然也有,如進口關稅條例等
2、沒啥好說的,書上有
3、商事個人身份具有多重性,責任具有無限性
4、沒啥好說的,書上有
③ 商法題目
1.AD
2.BCD
3.AB
4.BC
5.BCD
6.ACD
7.ACD
8.AC
9.BC
④ 商法 案例題
《商法案例分析》是2004年12月1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萬一。該書立足於中國的商法實踐,結合新法的理解與適用,對於一些典型的商法案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⑤ 商法案例選擇題,高分
(1)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對此案有管轄權,
依據是合同中的仲裁條款.
B.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時應適用中國
法律
C.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仲裁時應適用新
加坡法律
D.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在仲裁時應適用何
種法律由該委員會決定。
(2)不考慮茶葉串味的原因及責任人,則串味的這20噸茶葉的損失()。
A.確應由乙和丙承擔
B.應由甲、乙、丙三方分擔。因為正如我進出口公
司所言,CFR條件下當事人風險劃分以裝運港船
舷為界,故茶葉在運輸途中發生損失,應由三家
買方分擔
C.應由甲、乙、丙三方及我國進出口公司共同分
擔,這樣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則
D.應由我進出口公司承擔,因為在貨物運輸過程
中,合同項下的貨物尚未劃撥出來,即貨物尚未
特定化,因此不具備發生風險轉移的條件,航程
中的損失仍應由賣方即我進出口公司承擔
(3)對於新加坡進口商甲提出不能接受貨物這一事實,以下認定正確的有:()。
A.無市場需求並不能認定為不可抗力事件,所以如
不存在其他抗辯理由,甲仍有義務接受貨物。
B.茶葉運到新加坡後,市場行情變化這一情況確實
是當事人人力不可抗拒的,因而應認定為不可抗
力事件
C.其實甲可以接受這批貨物,然後根據他已投保的
一切險而就市場變化造成的貨損向丁保險公司索
賠
D.即使甲接受這批貨物,他也無權就這一市場需求
變化造成的貨損向丁保險公司索賠
C.其實甲可以接受這批貨物,然後根據他已投保的
一切險而就市場變化造成的貨損向丁保險公司索
賠
D.即使甲接受這批貨物,他也無權就這一市場需求
變化造成的貨損向丁保險公司索賠
答案:
1.C
2.B
3.A、D
⑥ 商法題目,求高手解決
1.7個發起人中有4個住所地在境外的發起人不符合法律規定。因為《公司法》要求,發起人應當有5人以上,其中須有過半數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本題設立中的公司7個發起人中只有3個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沒有超過半數。
2.公司的注冊資本是8000萬元,其中7個發起人認購2500萬元不符合法律規定。因為在募集設立的情況下,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35%,而本案中發起人認購2500萬元,沒有達到35%,的比例要求。
3.所有的出資必須是貨幣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除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
4.發起人決定成立專門小組,自己發行股份、自己收款是不符合法律規定。因為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時,必須委託證券公司承銷和委託銀行收款。
5.認股人在繳納股款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要求發起人返還股款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在公司不能設立時,認股人可以要求發起人返還所繳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6.創立大會可根據需要,結合市場情況由發起人決定召開的時間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因為《公司法》規定,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後,發起人應當在30日內主持召開公司創立大會。創立大會的時間並不是完全由發起人決定的,發起人要根據法律規定在股款募足後的30日內決定創立大會的召開時間。
7.如果公司不能設立,發起人和繳足股款的認股人會共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當公司不能設立,應由發起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認股人並不對此承擔責任。
[考點]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解析] 答案中已有詳細解釋,這里只列出相關法條:
《公司法》第75條: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五人以上為發起人,其中須有過半數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五人,但應當採取募集設立方式。
第77條: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必須經過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80條:發起人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對作為出資的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者土地使用權,必須進行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並摺合為股份。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土地使用權的評估作價,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發起人以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作價出資的金額不得超過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 20%。
第83條:以募集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不得少於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其餘股份應當向社會公開募集。
第84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時,必須向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遞交募股申請,並報送下列主要文件:
(1) 批准設立公司的文件;
(2) 公司章程;
(3) 經營估算書;
(4) 發起人姓名或者名稱,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出資種類及驗資證明;
(5) 招股說明書;
(6) 代收股款銀行的名稱及地址;
(7) 承銷機構名稱及有關的協議。
未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發起人不得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
第89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應當由依法設立的證券經營機構承銷,簽訂承銷協議。
第90條: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應當同銀行簽訂代收股款協議。
代收股款的銀行應當按照協議代收和保存股款,向繳納股款的認股人出具收款單據,並負有向有關部門出具收款證明的義務。
第91條: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後,必須經法定的驗資機構驗資並出具證明。發起人應當在三十日內主持召開公司創立大會。創立大會由認股人組成。
發行的股份超過招股說明書規定的截止期限尚未募足的,或者發行股份的股款繳足後,發起人在三十日內未召開創立大會的,認股人可以按照所繳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要求發起人返還。
第97條: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承擔下列責任:
(1) 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設立行為所產生的債務和費用負連帶責任;
(2) 公司不能成立時,對認股人已繳納的股款,負返還股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的連帶責任;
(3) 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於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⑦ 國際商法多選題目
11.CD
12.BC
13.BD
14.AB
15.AD
⑧ 商法問題
1,C 2,C 3,D 4,C 5,D
6,A 7,D 8,A 9,B 10,B
1,ABC 2,AD 3,AD 4,AC 5,BC
⑨ 有關商法的兩個問題{急!!!!在線等}
債權人得代為行使的債務人的權利,必須是非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權利不得為債權人代位行使。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2條的解釋,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債權,是指基於扶養關系、撫養關系、贍養關系、繼承關系產生的給付請求權和勞動報酬、退休金、養老金、撫恤金、安置費、人壽保險、人身傷害賠償請求權等權利。
所以第一題,應選ABCD
根據 《擔保法》 第九條 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
所以第二題應選ABD
請參考:
《擔保法》第7條規定:「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可以作為保證人。」
1. 法人。民法通則的規定,成為法人的條件有「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生產經營場所;能夠獨立承擔責任。需要說明的是,能夠成為保證人的,不僅僅局限在企業法人。因為《擔保法》並未明確把法人限制為企業法人,而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6條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如無其他導致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其所簽訂的保證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國家經貿委《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中也規定,經同級人民政府及政府指定部門審核批准設立並依法登記注冊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其法律形式可以是企業法人、事業法人、社團法人。
2. 其他組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明確了其他組織主要包括: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聯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經民政部門核准登記的社會團體;經核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3. 公民(自然人)。公民(自然人)成為保證人的條件,除了應當擁有足以承擔保證責任的財產外,還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即只有十八歲以上或者十六歲以上不滿十八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才可以作保證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即使擁有足夠的財產,也不能作保證人。
上述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只要其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就可以成為保證人。否則,就不能作保證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條規定:「不具有完全代償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以保證人身份訂立合同後,又以自己沒有代償能力要求免除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回答者: ouyangxin0311
以上回答,供你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