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刑法宮
『壹』 宮有多少種刑法圖片
以下是種類:
1。<剝 皮>
2。<腰 斬>
3。<車 裂>
4。<俱五刑>
5。<凌 遲>
6。<縊 首>
7。<烹 煮>
8。<宮 刑>
9。<刖 刑>
10。<插 針>
11。<活 埋>
12。<鴆 毒>
13。<棍 刑>
14。<鋸 割>
15。<斷 椎>
16。<灌 鉛>
17。<梳 洗>
參考資料:ke..com/view/146332.htm
『貳』 漢代以前官方規定的五刑是墨、劓、宮、刖、殺分別是什麼刑
有割鼻子,割足還有被淹,還有殺頭,還有估計是腰斬?
『叄』 古代5大刑法是什麼
1。<剝 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2。<腰 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3。<車 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4。<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5。<凌 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6。<縊 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7。<烹 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8。<宮 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9。<刖 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10。<插 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11。<活 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12。<鴆 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鳩」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鳩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13。<棍 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14。<鋸 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15。<斷 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16。<灌 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四度,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17。<梳 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肆』 五刑指古代的那五種刑罰
死刑中國古代的死刑種類很多,死刑不僅僅是剝奪犯罪人的生命,還包括了羞辱、報復等含義。有的是一種很殘忍的酷刑。其種類有:凌遲、斬首、絞、賜死、棄市、車裂、脯、戮、炮格、磔(音折)、烹、焚、梟首等。有的是法定刑,如斬首、棄市、凌遲、絞,其他的則是一些臨時設置或使用的酷刑。
凌遲這種刑罰開始於亂世五代。宋仁宗時開始使用,主要是處死那些重罪犯人,以示報應、懲罰。遼、金、元、明、清都有這種法定刑。執行方法很殘忍,先從非要害部位割肉,直至犯人慢慢死去,民間叫做千刀萬剮。
斬首又名斬,但執行方式在南北朝前後有所不同。南北朝前經常是腰斬,之後則一般是砍頭,嚴重的也斬腰。絞古代將人用帛、繩等勒死或弔死叫做絞,自周、秦出現後,成為一種死刑。因為絞刑可以保全屍體,在隋唐之後,是法定刑中是次於斬的一種死刑。
賜死這是對貴族和官員的處死方式,在唐朝定型,一般五品以上官員犯死罪,用這種方式處死,具體做法有自刎、上吊和服毒。
棄市在秦漢時期是用刀刃殺死,魏晉以後是用絞刑處死,但地點都是在人多的鬧市,而且暴屍三天,以表示為眾人所拋棄,是一種帶恥辱特徵的死刑。
車裂車裂即五馬分屍。脯脯是把人殺死後將屍體曬成肉乾。戮戮是先示眾羞辱,再處死(參考「殺和戮」)。
炮格炮格就是炮烙,下邊點火把銅器燒熱,讓人赤腳在上邊走,使人掉進火中燒燙而死。磔磔即張裂肢體,令其乾枯,有的解釋說磔就是車裂。烹俗稱成煮。焚即活活燒死,有的時候叫點天燈。
梟首梟首是把人斬首,然後將人頭掛在木桿上示眾,起到恐嚇作用,隋唐宋曾經廢除,但明清時對強盜還用。
五刑和肉刑中國古代的五刑是五種刑罰的統稱,可分為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隸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宮、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後通行。兩種五刑制只是對古代刑罰的一種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罰制度。
奴隸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種又叫做肉刑,因為這四種刑罰是對肉體的刑罰,而且受刑後無法復原。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後塗墨,傷好後留下深色的傷疤。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經過魏晉隋唐,都沒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復,遼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輕罪則刺胳膊。到清末光緒末期,徹底廢除。劓即割鼻子,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用笞三百代替,後來,又減少了笞數。此後,該刑不再出現。刖又叫|(音費),夏朝稱臏,周時稱刖。是指斬掉左腳、右腳或者斬雙腳。有的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秦朝稱為斬趾。宮又叫淫刑、腐刑、蠶室刑。開始是懲罰那些有***行為人,後來處此刑的人與***無關。宮刑是五刑中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東漢時曾經用這種刑罰來作為死罪減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廢除。
大辟大辟,即死刑。秦漢以前的死刑種類很多,如戮、烹、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頭後懸掛示眾)、棄市(鬧市斬首後暴屍於眾)、絞、陵遲(也寫作凌遲)等。
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前已經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為法定刑罰使用。笞是笞打,原來的刑具用小荊條擰成,到了清朝則用竹板做成。這種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輕重和行刑人有關,可以徇私舞弊。笞分為五種等級: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杖用粗荊條擰成,到隋朝時定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擊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時廢除。徒強制犯人勞役的刑罰。《唐律疏議》的《名例》篇解釋說:「徒者,奴也。」即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則加脊杖。流就是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準回鄉。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別勞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則各加一千里,但勞役時間減少,都是一年。死隋唐之後,死刑一般是兩種:絞和斬。宋元明清還加上了凌遲。明清加梟首。
殺和戮殺和戮都有殺死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一些區別。在古代,人們將戮刑視為奇恥大辱,所以,在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恥辱的含義。戮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將犯人示眾,然後再殺死。死戮是先將人殺死,然後再陳屍示眾,如果沒有被殺就已經死的,就陳屍示眾,有時為了泄憤,還要鞭屍。或者將屍骨故意弄得到處都是,叫做鞭屍揚灰,這不但是對死者的侮辱,還是對他在世的親屬的羞辱。
戮刑是對要受刑的人的一種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後,都注重人的尊嚴和榮譽,處死犯人時一般要秘密處死。
『伍』 刑法,宮是什麼意思
「宮」,即「丈夫割其勢,女子閉於宮」,就是閹割男子生殖器(註:是連同陰囊和陰莖一同割掉,避免以後再長出來,但是閹割是個技術活,割得太淺割不幹凈,割得太深小便就會分叉,所以古代的太監怕尿撒到身上就只能蹲著尿)、破壞男子生殖機能的一種肉刑。
宮刑又稱蠶室、腐刑、陰刑和椓刑,這些不同的名稱都反映出這一刑罰的殘酷。所謂蠶室,據唐人顏師古的解釋:「凡養蠶者欲其溫早成,故為蠶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須入密室(也許是最早的無菌室概念),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這就是說,一般人在受宮刑以後,因創口極易感染中風,若要苟全一命,須留在似蠶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見風與陽光的環境里蹲上百日,創口才能癒合。
宮刑又稱腐刑,這是因為,對受害者來說,不但肉體痛苦,而且心靈受辱,從此像一株腐朽之木,有桿但不能結實。另一種說法是,宮刑的人像腐朽的木頭不能開花一樣。
宮刑又稱陰刑,是指對男子或女子的陰處施刑。稱為椓刑,見於《尚書·呂刑篇》,「椓」據《說文》釋是以棍擊伐之意,據馬國翰《同耕帖》載,古有椓竅之法,謂用木棍敲擊女性下身,以破壞其生育機能。
宮刑是殘酷性僅次於大辟的一種肉刑,之所以如此,當然是因為當時的人們認為生殖器的價值僅次於頭顱。這種認識,即便在今天也是如此。中國史學之父司馬遷在觸怒漢武帝,被處以宮刑之後,在寫給朋友的信中便說:「故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所從來遠矣。」可以說,宮刑是比死還要難受的最恥辱的懲罰。
『陸』 中國刑法的墨、劓、宮、刖、大辟,它們分別是什麼
分別是:
1、墨:就是在面部、耳後、頸項、手臂上刺刻後塗以墨的刑罰,是最輕的刑罰。戰國時秦稱為黥刑,廣泛適用,並與其他刑罰相結合。漢文帝廢肉刑時,黥刑被廢。魏晉南北朝時期間或使用,到梁武帝時期再度被廢。隋唐無此制。五代後改稱刺字,並與流刑結合使用,稱為刺配,沿用至清。
2、劓:割掉鼻子的刑罰,重於墨刑。這個刑罰起源於夏,周代廣泛適用。戰國及秦時與其他刑罰結合使用。漢初亦沿用劓刑。漢文帝除肉刑,以笞刑代替劓刑。但直至南北朝時,劓刑尚間或使用。隋以後不見於刑典,只有金國早期對於犯重罪的贖刑者,仍要割掉鼻子或耳朵,以別於一般平民。
3、刖:就是斷足,也稱剕刑。重於劓刑。春秋戰國時普遍施用。齊國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現「屨賤踴貴」現象,踴就是刖足者穿的鞋。秦及漢初,罪重者斬右趾,罪輕者斬左趾。漢文帝時期改刖左趾為笞五百,刖右趾為棄市。至漢景帝時,又下令應棄市的犯人,如願意刖右趾,可以聽許,廢除的刖刑又被恢復。自魏晉以後,律典中已無刖刑的規定。
4、宮:就是破壞生殖器官。男始於夏代苗族的蒼刑,秦、漢時亦稱腐刑、蠶室刑、陰刑。男子割勢即割下男子生殖器。女子幽閉,古有兩說。一說為禁閉於宮,另一說為用棍棒椎擊女性胸腹,使胃腸下垂,壓抑子宮墮入膣道,以妨交接。宮刑最初用以懲罰淫罪,後來也適用於謀反、謀逆等罪,並擴大到連坐的犯人子女。
5、大辟:即死刑。其名稱和執行方式各代不盡相同。先秦時有炮烙、剖腹、醢、脯、戮、斬、焚、踣、罄、轘、辜等。戰國及秦有鑿顛、鑊烹、抽脅、車裂、囊撲、梟首、腰斬、棄市等。漢初以腰斬、棄市、梟首為主。北魏有轘、腰斬、殊死、棄市四等,後改為梟首、斬、絞三等。北齊、北周因襲不改。隋、唐定死刑為斬、絞兩等。
(6)五大刑法宮擴展閱讀
五刑是由五行相剋而產生的,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於西周時期寫入呂侯編著的《呂刑》,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五刑相關:「火能變金色,故墨以變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節;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宮以斷其淫;水能滅火,故大辟以絕其生命。」(《逸周書逸文》)
五刑包括墨,劓,剕(也作腓),宮,大辟,刵刑-割耳朵,劓刑-割鼻子,剕刑-砍雙腳,宮刑-剜掉性器,大辟-死刑,從夏代開始逐步確立,於西周時期寫入呂侯編著的《呂刑》,是一種野蠻的、不人道的、故意損傷受刑人肌體的刑罰。
進入封建社會後,奴隸制肉刑開始逐漸被廢除,從漢初的文景帝廢除肉刑開始,以自由刑為主的封建五刑產生了,封建五刑分別為笞、杖、徒、流、死,最初在隋《開皇律》中作為刑罰體系得以體現,隨後由唐朝律疏(《武德律》《永徽律》(唐律疏議))進一步完善,標志著中國刑罰制度的重大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墨刑-網路 劓刑-網路 宮刑—網路 刖刑-網路 大辟-網路
『柒』 五種刑罰是什麼
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有五種,分別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剝奪政治權利。主刑可以單獨適用,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但是對於驅逐出境僅限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犯罪。
『捌』 古時候五大刑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刑罰種類繁多,大致可以歸為五類。隋以前的五刑為;墨刑、劓刑、刖刑、宮刑、大辟,前四種為肉刑。漢文帝始議除肉刑,至隋文章制《開皇律》,基本上以五刑——笞刑、杖別、徒刑、流刑、死刑取代了舊五刑,以身體刑(又稱痛苦刑)取代了肉刑。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提到的五刑、身體刑,基本上屬於法律規定的正刑,而實際上法外施刑的情況非常普遍,施刑有著極大的隨意性,五花八門,十分殘酷。
l、湯鑊
例: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廉頗藺相如列傳》高中語文第一冊)
湯鑊:死刑的一種,也作「烹」,是把人放入大鼎或大鑊,用滾湯將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2、黥
例: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高中語文第一冊單元統習)
黥;又稱墨刑,其法是以刀刻鑿人面(體)再用墨塗在刀傷創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漢以前,墨刑主要施於犯人面、額之上,適用於較輕罪犯;以後,墨刑間或有之,主要用於選奴、竊盜和輔助刑。
3、斬
例:君既系獄,……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春秋三十有三。(《譚嗣同》高中語文第二冊)
斬:死刑的一種。古時分腰斬和斬首,腰斬用鐵鑕(今鍘刀),斬首用刀刃。隋以後新刑告皆指斬首之刑。此處即為斬首。
4、刖
例;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韓非子?和氏》高中語文第三冊單元練習)
刖;斷腳之刑。刖刑系以臏刑演變而來。臏刑是去掉犯人的膝蓋骨,犯人受臏刑後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斷足後,裝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刊輕於臏刑。
5、刺配
例;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高中語文第四冊)
刺配:臉上刺了字,發放送往遠地充軍。刺:即上文的黥刑,在罪犯額面或肌膚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顏色。配;流刑,發往遠地充軍。
6、笞
例:履至君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過秦論》高中語文第四冊)
笞:古代新五刑的一種,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自十至於五十下。敲撲,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這里指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
7、謫戍
例: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過泰論》高中語文第四冊)
謫戍:流刑,將有罪的人流放到邊遠地區防守。課本注為「被征發戍守邊遠地區」是不準確的。
8、菹醢
例: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涉江》高中語文第五冊)
菹醢: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泥,製成肉醬。
9、杖
例: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促織》高中語文第五冊)
杖;自隋起定為五刑之一。用大荊條、大竹板或棍棒抽擊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自五十至於一百下。
10、宮刑
宮刑;又稱腐刑,是僅次於死刑之刑。男子閹割生殖器,女子幽閉。因犯人閹割後畏風須暖,要在蓄火如蠶室之宮刑獄中將養百日,所以宮刑也叫做隱宮、下蠶室。大家熟悉的《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就曾因「李陵之禍」而遭受了宮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