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志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在這部七編,84章,1260條的民法典中,處處彰顯著對「人」的深層次關切。可以說,民法典中的每個條款都是民本情懷的生動映照,字里行間都書寫著「接地氣」的關懷,是一部彰顯「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格平等是關鍵。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平等」與「保護」貫穿法典始終。在體例上將人身關系置於財產關系之前,體現了「先人後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單列了人格權編,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在此基礎上,民法典明確「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權編則明確界定隱私以及侵犯隱私權的不法行為,規定個人信息收集、處理的基本原則以及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等,構成了規范國家權力、保護人民權利、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法律依據,為民事主體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民法典,守護「人民的利益」。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徵。相信隨著民法典的誕生和實施,必定更好地守護每一個公民利益,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
⑵ 民法典影響我們生活哪些方面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編、1260條,堪稱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在體例上共建立了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7編,尤其強調人格尊嚴、人身自由。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可參考的法律條例。民法典告訴我們有哪些自由,又應當受到哪些限制,讓我們在維護自己切身利益的同時能更好地協調與他人的利益。
二、民法典意味著什麼?
1
意味著民法之重要
新中國第一部法律是1950年5月1日實施的婚姻法,民法典又以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身份降生,足見民法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民法以平等、自由、公平、誠信為基本價值追求,通過主體制度、權利制度、行為制度和責任制度,為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確立基本准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2
意味著我國民事立法進入了新階段
民法典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民法體系化整理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民法典繼往開來,既繼承了世界源遠流長的民法傳統、博大精深的民法理論,又吸收了中國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改革開放的實踐積淀和學術養分,還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留有餘地;既回應中國的問題,也為世界民法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3
意味著我國法治建設踏上了新征程
法治是良法之治。民法典的出台,使得我國民事立法在科學性、明確性、統一性、公平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快速提高了我國民事立法質量,為市場經濟法治建設奠定了良好制度基礎,也為我國其他領域法律體系化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三、民法典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民法典的編纂全面總結了我國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實踐經驗,對現行民事單行法律進行系統「編訂纂修」。
⑶ 《民法典(草案)》出台,對我們的生活將產生哪些影響
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經得到正式通過會議表決通過,這就意味著,繼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後,如今《民法典》正式製作成功,並成功通過決議,即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生效,也就是說中國公民的社會生活網路全書至今已經正式誕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著《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和《侵權責任法》9部法律全部廢止,那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挑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來拋磚引玉地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