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16刑法體系圖

2016刑法體系圖

發布時間: 2022-01-01 18:42:41

❶ 簡述我國的刑罰體系和種類

一、刑罰的體系

1、所謂刑罰的體系,是指國家為充分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基於刑法明文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2、根據刑法的規定,我國的刑罰方法被區分為主刑與附加刑兩大類,這種分類實際上是依各刑種能否獨立適用而作出的劃分。根據刑法典第33條之規定,我國刑法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我國刑法典第34條規定了罰金、剝奪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第35條規定了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這是一種特殊的附加刑。

在刑法理論中也有根據具體刑種的不同性質,將其分為生命刑、自由刑、財產和資格刑四種。生命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如死刑,是最重的一種刑罰。自由刑,是剝奪或限制犯罪人人身自由的刑罰方法,包括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它是運用最廣的一種刑罰。財產刑,是剝奪犯罪人財產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沒收財產。資格刑,是指剝奪犯罪人行使某些權利和資格的刑罰方法,如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等。

二、主刑是指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的刑罰。一個罪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不能同時適用二個以上主刑。如前所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❷ 刑罰的體系和種類有哪些

刑罰是指刑法所規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對犯罪的人或者單位所適用的強制措施。刑罰體系是指刑法所規定的、人民法院必須遵循適用的、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種刑罰方法的有機整體。我國刑罰體系中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五種;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主刑只能獨立適用,附加刑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於主刑適用。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管制是指由人民法院判決,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機關管束和由人民群眾監督改造的刑罰方法。管制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

拘役是短期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就近強制實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拘役的刑期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有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人身自由,並強制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有期徒刑的刑期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無期徒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並強制進行勞動改造的刑罰方法。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它是一種最為嚴厲的刑罰方法。

罰金是人民法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罰金的數額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應當在指定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於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侯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如果遭受不能抗拒的災禍繳納確有困難的,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被剝奪的政治權利包括以下幾種:①選舉權和被選舉權;②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③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④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強制無償地收歸國有的刑罰方法。沒收全部財產的時侯,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撫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侯,不能沒收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應有的財產;沒收財產以前犯罪分子的正當債務,需要以沒收的財產償還的,經債權人請求,應當償還。

驅逐出境是強迫犯罪的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離開中國國境的刑罰方法。

❸ 刑法的體系

刑法的體系即是來指刑法源的組成和結構。我國修訂後的刑法典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分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刑法總則除第一章、第五章外,其餘三章下均設若干節;分則除了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兩章下設若干節外,其餘章下均未設節。附則是1979年刑法所沒有的,僅有一個條文,其具體規定:一是修訂後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修訂後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後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行刑法中有關刑事責任的內容之失效。

❹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體系的基本構成是什麼

刑法體系,是指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聯系、有機地排列,組成專統一的整體。各國刑屬法典,一般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個別還有附則。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從而構成一個科學的統一整體。

❺ 刑法的基本體系是什麼

廣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的各種淵源及其相互關系;狹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典的組成和結構。在我國,所說的刑法基本體系是指後者。
刑法典由兩編組成:第一編為總則,第二編為分則,此外還有一條附則。編下為章,總則共五章;分則共十章,分別規定了十類犯罪。章下為節,節(章)下是條,條下是款,款(條)下是項,以及但書。

❻ 中國刑法的體系

建立中國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是當前我國刑法學研究的重大課題,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刑法理論的發展表明,建立中國自己的刑法理論本系,又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建國初期,我國還沒有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當時不得不從學習蘇聯開始。五千年代後期,開始出現了我國自己的刑法學教科書。這些教科書所建立的刑法理論體系雖然在某些問題上反映了我國刑法實踐的特點,但從總的方面看,無論是基本內容還是體系結構,都非常明顯地打著蘇聯刑法理論體系的烙印,即一方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反映了社會主義刑法的本質;但另一方面又把犯罪構成提到不適當的高度,並似此為中心建立;刑法理論的體系。後一種做法存在許多缺陷。因為,研究犯罪構成本來是為了解決構成犯罪的標准問題,但是犯罪構成本身並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即使一個行為完全符合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也不能就此確定該行為構成犯罪,要確定該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還必須藉助對危害程度和罪過程度的判斷以及對應否受刑罰處罰的認定,如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正當防衛的,緊急避險的行為。相反,一個行為不完全具備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也不能確定該行為就不構成犯罪,如犯罪的預備等。並且,以犯罪構成為中心建立刑法理論體系,無法說明犯罪行為的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罪過程度與刑罰輕重的關系,不能指導刑罰的適用。因此,隨著刑法理論研究的深入,許多同志都提出了建立中國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的要求。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為我國刑法理論的研究帶來了光輝燦爛的春天,廣大刑法理論工作者積極探索我們自己的刑法理論體系,並且在許多問題的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盡管如此,我們還不能說我們已經建立了系統地反映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包括全國高等院校統編法學教材《刑法學》在內,我們的刑法理論體系還是以蘇聯40—50年代的犯罪構成理論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在一些基本原理上沒有突破蘇聯刑法理論的框框。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李光燦同志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刑法論》)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方面邁出了一大步。其主要表現是:
1.充分反映了我國刑法在體繫上的獨創性。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在總結我國建國以來刑事法制建設經驗教訓,批判地借鑒我國古代和外國的刑事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孕育而誕生的,在體繫上具有獨創性。例如,我國刑法明確規定了刑法的指導思想和制定根據,這是其他國家的刑法所沒有的。我國刑法在明確規定犯罪概念的同時,又明確規定了不負刑事責任的一些情況,還明確規定了「死緩」制度和減刑制度。這些在刑罰體繫上都是獨樹一幟的。在刑法分則體繫上,我國刑法根據公民個人利益同國家利益、社會利益相一致的原則,按照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主要方面,對犯罪進行分類,也具有獨到之處。我國刑法體繫上的這些創新,在《刑法論》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並在許多問題上還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了系統深刻的發揮。例如,在「犯罪」一章中用二萬多字展開論述刑法中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在「刑罰」一章中,對「死緩」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死緩」制度存廢的爭論、現行刑法關於「死緩」的規定等作了詳盡的論述。
2.認真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踐。《刑法論》在自己所研究的各個方面,都注意總結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踐,研究社會現實中各種犯罪的特點及其活動規律,探討同犯罪作斗爭的有效途徑。
《刑法論》在論述犯罪的本質和社會根源時,除了概括論述剝削階級社會犯罪的本質和根源外,著重分析了我國社會主義階段犯罪現象存在的原因和條件,從罪犯本身的特點、犯罪分子的社會聯繫到犯罪現象生存和持續的時間性等方面,深入研究了當前犯罪規律的特殊性,論證了對犯罪進行綜合治理的方針。
在關於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的概述中,《刑法論》除了論述該類犯罪的概念、特徵和構成外,還著重論證了同該類犯罪作斗爭的重要意義,研究了該類犯罪的規律及其在當前形勢下的特點,指出了同該類犯罪作斗爭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在研究故意殺人罪時,《刑法論》除了論述故意殺人罪的概念、特徵和處罰之外,還通過對大量材料的分析研究,論述了殺人罪的歷史根源,分別介紹了「文革」以前、「文革」期間以及當前故意殺人罪的基本情況,分析了這三個不同時期故意殺人罪的類別、原因和特點,提出了對故意殺人案件定罪量刑應當注意的問題。
所有這些,都使刑法理論研究緊密地與我國刑法實踐相結合,使它的研究成果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能夠直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服務。
3.放棄了以犯罪構成為中心建立刑法理論體系的傳統。《刑法論》雖然也堅持了犯罪構成理論但並沒有把它提到不適當的程度,沒有以此為中心建立我國的刑法理論體系。其最明顯的突破表現在犯罪論的體系和分則各章的論述之中。
1952年蘇聯司法部全蘇法律科學研究所集體編著的《蘇維埃刑法總則》[1]中的「犯罪論」體系是:第一章,犯罪的概念;第二章,犯罪構成;第三章,犯罪客體;第四章,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第五章,犯罪主體;第六章,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第七章,免除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情況;第八章,故意罪的發展階段;第九章,共同犯罪。
1982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我國高等學校法學統編教材《刑法學》中的「犯罪論」[2]體系是:第六章,犯罪概念,第七章,犯罪現象及其原因,第八章,犯罪構成,第九章,犯罪客體;第十章,犯罪客觀方面,第十一章,犯罪主體;第十二章,犯罪主觀方面;第十三章,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第十四章,故意犯罪的階段;第十五章,共同犯罪。[3]
而《刑法論》第二章所建立的「犯罪論」體系是:第一節,犯罪的階級性質和根源;第二節,犯罪和刑事責任;第三節,犯罪中的因果關系;第四節,刑事責任年齡;第五節,故意犯罪;第六節,過失犯罪;第七節,刑法中一些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第八節,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第九節,共同犯罪。
從上述比較清楚地看出,《刑法論》與《蘇維埃刑法總則》在「犯罪論」體繫上幾乎一致,與《刑法論》與《蘇維埃刑法總則》在「犯罪論」體繫上則完全不同。那麼,這種不同有何優點呢?
我們認為,《刑法論》把犯罪構成置於犯罪概念之中,有助於用犯罪概念所揭示的犯罪木質特徵統轄犯罪構成的各個要件,不再使人感到犯罪構成可以獨立於犯罪木質特徵之外而存在。把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作為犯罪的兩大類型重點進行研究,有助於全面認識故意犯罪與過失犯罪在主客觀方面的不同特點和各自的發展規律,從而克服過去把它們放在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進行研究所造成的人為局限,使刑法理論研究更能符合犯罪的客觀實在。把刑法總則中規定的各種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放在一起專門進行研究,能夠在區分罪與非罪的問題上給人以系統的認識,從而避免了傳統的犯罪論體系在這個問題上所造成的零碎現象。此外,《刑法論》在分則部分對各類犯罪的研究中,也不是以犯罪構成為中心,而是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有關問題的論述與我國關於該類犯罪的立法,把該類犯罪的法律特徵與歷史演變結合起來論述,從而使讀者能夠深刻把握各類犯罪的本質,獲得對各該類犯罪的木質和構成要件的一致認識。
《刑法論》在體繫上的這些創新,使我們感到,這是一部我國自己的刑法學。當然,《開J法論》在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方面,還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在理論體系的科學性方面,還有探討的餘地,在許多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是,它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的。
在《刑法論》的啟迪下,我們對如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產生了一些初步的想法。藉此機會,我們不揣冒昧地把它奉獻給讀者,祈望得到刑法學界同仁們的指教。
我們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是指充分反映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刑法意識,反映我國社會主義刑事法制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特點,能夠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刑法的基本要求的理論體系,它應當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刑法思想與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經驗相結合、把刑法的基本原理同中華民族新的刑法意識相融合的理論體系。因此,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刑法理論體系,除了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刑法思想為指導,保持我國刑法理論的社會主義方向之外,還應當著眼於以下幾點:
1.在刑法理論研究中反映我國刑法制定、施行的時代特點,為實現刑法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任務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在結束了長期存在的「左」的指導方針,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歷史條件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制之的。它的基本任務是運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罪和其他刑事犯罪作斗爭下,維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進行所必需的這些環境。我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日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的逐步加強和健全,在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下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涉及我國在

❼ 刑法體系的款

條下是款,款是設於某些條文之下的單位。有些條文表達的內容簡單,只有一段,因而沒有必要在條下設款。在條文所要表達的內容比較豐富,存在若干層次的情況下,需要在條下設款。我國刑法中的款採用另起一行的方法表示。例如,我國刑法第23條分為兩款,第一款規定的是犯罪未遂的概念,第二款規定的是未遂犯的處罰原則。
在款的內部還有段之分。在某些情況下,在同一款里還會包含有兩個甚至三個意思。在學理上,對同一款里包含的兩個意思,分別稱為前段與後段;對同一款里包含的三個意思,分別稱為前段、中段與後段。在具有這種結構的條款當中,如果用「但是」這個連接詞表示轉折關系的,則從「但是」開始的這段文字,在學理上稱之為但書。刑法中的但書所表示的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補充性但書,這種但書是前段的補充,使前段的意思更為明確。例如我國刑法第13條前段規定了犯罪的概念,後段規定:「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就是補充性但書的適例,它從反面使犯罪概念更加明確。(2)例外性但書,這種但書是前段的例外。在條款中,幾是以「但是……除外」這種句型出現的但書,都屬於例外性但書。例如我國刑法第65條前段規定了累犯的概念和處罰原則,後段規定:「但是過失犯罪除外」,這就是例外性但書的適例。因此,過失犯罪是累犯構成的排除性條件。(3)限制性但書,這種但書是對前段的限制。例如,我國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就是限制性但書的適例。

❽ 簡述我國的刑法體系

刑罰體系,共有五種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內同時規定了罰金、剝奪容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還有一種特殊的附加刑,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

《刑法》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8)2016刑法體系圖擴展閱讀

期限的區別

1)管制規定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3年;

2)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1年;

3) 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20年;無期徒刑的期限是終身,但以後根據條件可能獲得減刑、假釋。

所以刑罰的期限從短到長是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❾ 中國的刑法學體系是怎樣的

總的來說刑法體系分為犯罪論和刑罰論。一個是犯罪問題,一個是犯罪後果。具體包括犯罪構成(客體、客觀、主體、主觀)、各種特殊情況(排除社會危害行為-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犯罪停止形態-預備、未遂、中止、共同犯罪)等

❿ 刑法學的框架體系

刑法學分為刑法總論和刑法分則。
其中,刑法總論部分主要有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效專力范圍屬,犯罪的概念和構成,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正當行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共同犯罪,罪數形態,刑事責任,刑罰概說,刑罰的體系和種類,刑罰裁量,刑罰裁量制度,刑罰執行制度,刑罰的消滅。
分則部分包括概述,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熱點內容
廣元昭化區法院 發布:2025-08-15 12:13:48 瀏覽:89
推進法治國稅建設 發布:2025-08-15 12:12:25 瀏覽:812
治安條立法 發布:2025-08-15 11:58:06 瀏覽:601
西安法律咨詢網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580
刑法教授羅 發布:2025-08-15 11:57:19 瀏覽:801
行測行政法題 發布:2025-08-15 11:48:39 瀏覽:914
勞動法不按時間發工資 發布:2025-08-15 11:47:17 瀏覽:689
新城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5 11:46:33 瀏覽:307
公司駐外地辦事處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11:44:26 瀏覽:705
盤錦興隆台法院 發布:2025-08-15 11:34:34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