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承包

民法承包

發布時間: 2022-01-06 20:56:32

民法典承包合同是否可以隨時解除

《民法典》規定的承包合同是不可以隨時解除的。解除合同只可以通過協議解除或法定解除或約定解除。協議解除是指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合同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出現法定解除事由時,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請,請求法院判決解除合同;約定解除是解除條件成就時,合同解除。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條
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發生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續履行的債務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是應當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Ⅱ 民法典中沒有合同承包關系的情形有哪些

(1)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承包方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6條第1項的規定,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權利,有權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這就是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基本內容。(2)發包方非法變更、解除合同。承包合同依法成立後即具有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必須認真履行,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變更、解除合同。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6條和第27條的規定,家庭承包的,在承包期內,非發生法律規定的事由,並經過法定程序,發包方不得收回和調整承包地,這是該法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的核心內容。同時發包方不得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3)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是在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條件下,以市場的方式配置農用地資源,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一個好辦法。但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必須是在尊重農民的意願的基礎上,由承包方自願進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10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願、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第34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承包方在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時,除以轉讓方式流轉須經發包方同意外,其他流轉的方式,發包方一律無權干涉。(4)發包方未依合同約定交付承包標的。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應依合同約定的時間或條件將標的物交付給承包方經營使用,否則,即構成違約。

Ⅲ 民法通則關於承包荒山到期財產賠償問題適用哪一條

民法通則並沒有關於承包荒山到期財產賠償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對於承包合同到期的問題,當事人可以依法協商確定,如果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可以依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條規定解決糾紛。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五十一條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
當事人不願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Ⅳ 民法典承包合同需要具備哪些內容

《民法典》規定承包合同需要具備的內容應該有:承包合同的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承包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承包合同的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承包合同的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Ⅳ 民法典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怎麼規定

土地承包權可以轉讓。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條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Ⅵ 民法通則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范圍

民法通則(現已被民法典替代)的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定義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從事商品經營,以戶的形式獨立為民事法律行為的特殊民事主體。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十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從事家庭承包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三百三十一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Ⅶ 民法典耕地的承包期是多少年

耕地承包期限是30年《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二條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前款規定的承包期限屆滿,由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的法律規定繼續承包。

Ⅷ 民法通則第八十條中的承包雙方指的是國家與經營戶嗎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這兩個概念的區別。回我們國家,土地所有權屬於國答家和集體所有,其他一切組織和個人只享有土地使用權。你上述所說的抵押、買賣等行為,針對的對象是土地的所有權和特定是土地使用權。至於說你理解的蔬菜、花卉等用地的出租,當然是國家許可的,因為它是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性質的情況下,進行的。
比如說,什麼樣情況下不允許出租、買賣呢?就是原來是集體的耕地,在未經劃撥等程序的情況,你將集體的耕地使用權變更是企業商業用地或者作為商品房用地,就是違法的,因為這一行為改變了土地使用權性質!

Ⅸ 民法承包合同中的發包方是什麼意思

首先,關於善意取得散見於民法通則,且僅適用於動產的善意取得,諸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第89條指出:「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其次,關於不動產不適用善意取得,由於沒有法律規定適用,所以不適用,原則上的依據就是《物權法》,但要找具體法律條文,由於我國目前沒有該制度,故找不到相關條文。

最後,關於不動產的取得,根據物權法規定,以登記為生效要件,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以村委會作為發包方的發包記錄、登記檔案、承包合同等為依據。

所以,有關問題屬於法理問題,沒有具體條文。

Ⅹ 民法典中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怎麼規定的

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規定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於農業的土地,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第三百三十一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第三百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登記機構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等證書,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熱點內容
西南法律碩士就業 發布:2025-08-14 18:56:09 瀏覽:664
維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4 18:46:09 瀏覽:112
律師晚上加班 發布:2025-08-14 18:13:38 瀏覽:494
法律民事責任分類 發布:2025-08-14 18:13:37 瀏覽:214
企業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963
南海區律師 發布:2025-08-14 18:11:30 瀏覽:103
經濟法試題老張 發布:2025-08-14 17:26:48 瀏覽:707
公職人員法治檔案 發布:2025-08-14 17:20:38 瀏覽:34
勞動法工傷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發布:2025-08-14 17:19:35 瀏覽:940
勞動法第四十五 發布:2025-08-14 17:11:19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