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法考題

刑法法考題

發布時間: 2022-01-08 11:14:25

① 一道刑法司法考試題

1、以故復意殺人罪分別起訴甲制、乙二人。二人行為性質相同。
2、甲、乙二人均有殺人的故意,並實施了犯罪行為(二人分別投毒)。丙的死亡與二人的犯罪行為有直接因果關系,故不論理論上的結果如何,二人行為的性質是不變的,只有在量刑時才會有所區別。
3、甲、乙犯罪,無合謀情節,故不存在主、從犯。

② 司法考試刑法題目

1:BD 2:ABC 3:ABCDE 4:ABCDE 5:BC
1:B 2:B 3:C 4:C

③ 司法考試中一個刑法題!~

很明確的說這里A有救助B的義務
理由如下:
先行行為必須是在客觀上違反義務的,具有違法性,但不必是有責的。一般而言,一個合法的先行行為即使產生某種危險,也不構成不作為犯罪。比如某甲持刀殺乙,乙為保護自己的生命,反而將甲砍成重傷,乙眼見甲傷重流血不止,但不予送醫院進行救治。這種情況下,乙的行為系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的權利行使行為,是合法的,乙的正當防衛行為並不引起其作為(積極救治)的義務,盡管其行為包含著使甲死亡的現實危險性。只是在少數情況下,雖然先行行為具有違法阻卻事由,但對於因其行為而致他人於危險狀態時,仍具有作為義務。這主要發生在緊急避險的情形中。盡管法律認為行為人所保全的利益明顯優越於他人所犧牲的利益時的行為是合法的,但由於第三者因合法利益受損害而產生的救助需求乃行為人(避險人)的行為所致,避險人有義務排除第三者受損利益的繼續擴大。比如某丙駕車為避免與迎面而來的卡車相撞,不得已沖入人行道將行人丁撞傷,這時某丙撞傷丁的行為雖然不被認為是違法的,但其仍有義務將丁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如果丙不加救治,則可以構成不作為的故意傷害罪。如果丁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的,則其對丁之死亡仍然要負刑事責任。

④ 司考題 刑法

第一題
法理上的依據:首先,故意傷人罪的構成要件,主觀上,要求犯罪嫌疑人有殺人故意,故意分兩種,一種為直接故意,一種為間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明知行為會發生危害後果而積極追求該後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行為會產生危害後果而放任其發生。本題中,該行人被撞倒後,題干並沒有交代其傷勢如何,某甲將其抬上車後拋棄的行為屬於明知該被害人被拋棄在荒野會導致其死亡而放任,最終導致該被害人死亡之結果,構成故意殺人罪。至於為什麼沒與交通肇事罪並罰是因為有法律上的依據,即最高法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屬於法條競合。本案由於造成被害人死亡後果,因而適用故意殺人罪。(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第二題。
看似與第一題一樣,其實有本質區別,甲的行為更為惡劣,肇事後,甲發現乙甚至清醒,再起犯意,行故意殺人之犯罪,應與交通肇事罪並罰。此種情形並不屬於最高法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六條之情形。該第六條規定的法條競合的情形是 「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而本案中甲實行的是再次碾軋乙的行為,同時先觸犯了交通肇事罪後又故意殺人,應當並罰。
希望我解釋明白了。。

⑤ 一道刑法司法考試題目

  1. 酒後駕駛造成受害人重傷,構成交通肇事罪;張某與王某為共犯;

  2. 逃逸的目的內是什麼,就是逃避容法律追究,雖然已打120使被害人得到救助,但二人還是畏罪潛逃,構成交通肇事後逃逸;除非報警後在現場等待警察的到來,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構成交通肇事的自首情節。

    望採納!

⑥ 司法考試題刑法部分

司法考復試真題制分科目分題型整理2002-2009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691500100nuwn.html

⑦ 一道刑法司考題。。。。

甲並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為甲沒有殺人的故意,其動機只是「要嚇他一下」,內不希望、也容不追求、更不放任他人的死亡,所以不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
再者,甲之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根據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釋,甲應當負一半責任以上,且發生了1人死亡、1人重傷的客觀後果。對於此罪,主觀上應當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因為,甲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司機,應當預見到超車可能會發生意外的後果,但是卻沒有預見到。
至於a、c,就不解釋了。

⑧ 刑法司法考試題

一、張某酒後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被害人馮某殘疾,其行為構成交通回肇事罪,應當答承擔刑事責任;王某隻是在案發當時給張某提供了一系列處理意見,並未明確表示讓張某逃逸,其行為不應當認定為教唆。
二、張某不構成「交通肇事後逃逸」。首先,在事故發生後,張某並沒有立即逃離事故現場,而是撥打120,對被害人馮某進行積極的救助;其次,馮某被抬上救護車後,可以認定其已經獲得有效的救助,這個時候張某離開事故現場不會對馮某的生命安全產生不利影響;最後,法律關於「交通肇事後逃逸」的規定,其精神旨在懲罰肇事後對被害人負有救助義務,能夠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行為。本案中,張某在案發當時已經積極對被害人馮某實施救助,履行了其所負有的救助義務。綜上,張某的行為不構成「交通肇事後逃逸」,但應當承擔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

⑨ 法考刑法案例題

盜竊罪。這道題是我們之前北京市模擬法庭大賽的題目,也是一道真實案例,盜竊的是真實房主的對房屋的財產權益。

熱點內容
學習經濟法的重要性1000字論文 發布:2025-08-12 06:00:44 瀏覽:409
執行法官可怕投訴 發布:2025-08-12 05:59:17 瀏覽:89
慈溪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2 05:57:46 瀏覽:560
經濟法中許可設立制度 發布:2025-08-12 05:41:23 瀏覽:626
2016湖南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8-12 05:25:02 瀏覽:88
行政法好繁瑣 發布:2025-08-12 05:23:30 瀏覽:751
法院扣劃後 發布:2025-08-12 05:22:47 瀏覽:611
戶籍刑法 發布:2025-08-12 05:17:49 瀏覽:795
2017初級經濟法電子版 發布:2025-08-12 04:55:12 瀏覽:603
上海法院竇 發布:2025-08-12 04:52:47 瀏覽: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