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見義勇為
1. 將見義勇為免責寫入民法典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見義勇為免責,主在免除救人者的後顧之憂。救人反被訛,受傷無人管,網路大炒作,對簿公堂上……面對著被人誤解的風險、救人成本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對見義勇為望而卻步、避而遠之。民法典對見義勇為的規定中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規定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法律對匡扶正義的支持,是司法對解圍紓困的肯定。民法典讓見義勇為者更有底氣、更有安全感,但切實消除見義勇為者的顧慮,不僅需要用法律溫暖救人者的心,還需要法官、檢察官在司法實踐中對證據材料的把握,對法律規則的適用,對公平正義的堅守,才能讓善行善舉在社會中得以弘揚。
見義勇為免責,旨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見義勇為者的身上,總有一種力量和精神,在鼓舞和感染著我們。將見義勇為免責寫入民法典,則是明確了法律對於道德的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離不開司法的力量,因此,法院在面對這樣的糾紛時,案件判決要基於法律法規、基於公序良俗、基於世道人心,為肯定見義勇為精神、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價值導向。民法典有序分攤了侵權人、受益人的各方責任,對行善者責任豁免,讓行善者的權利保障得以制度化、常態化。司法實踐中基於此作出的判決,對於鼓勵社會公眾見義勇為,傳遞社會正能量,弘揚和諧、文明、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民法典為見義勇為的英雄撐腰了
日常生活中,見義勇為的事件時有發生,但也有些人在見義勇為的過程中,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甚至救人不成反成了被告。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第一百八十一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典》關於見義勇為的有關規定,告訴人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請伸出援手、放心地幫助他們,民法典會給見義勇為的人撐腰。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3. 見義勇為民法典怎麼規定的
見義勇為民法典的規定是: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4. 結合民法典說一說見義勇為應採取什麼方式
先看法律規定: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內己受到損害的,由容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法典關於見義勇為的有關規定,就是要扭轉那種「見義勇為可能產生不良後果」的刻板印象,告訴人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請伸出援手、放心地幫助他們,民法典會給見義勇為的人「撐腰」,讓英雄無需再因自己的熱心施救行為而擔驚受怕,做好事再無後顧之憂。當然,人們在見義勇為尤其是實施緊急救助行為時,還是應該注意救助的方式方法,盡量給自己和他人減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