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要義

司法要義

發布時間: 2022-01-08 19:04:46

1. 司法解釋 急急急!!!多謝大家啦

干什麼用阿

【發布單位】最高人民法
【發布文號】法釋[2003]7號
【發布日期】2003-04-28
【生效日期】2003-04-28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文件來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3]7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3年3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67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二○○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為正確、及時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結合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第一條 本解釋所稱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統稱為出賣人)將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會銷售並轉移房屋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二條 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第三條 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規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並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第四條 出賣人通過認購、訂購、預訂等方式向買受人收受定金作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擔保的,如果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應當按照法律關於定金的規定處理;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未能訂立的,出賣人應當將定金返還買受人。

第五條 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訂等協議具備《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並且出賣人已經按照約定收受購房款的,該協議應當認定為商品房買賣合同。

第六條 當事人以商品房預售合同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由,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不予支持。

當事人約定以辦理登記備案手續為商品房預售合同生效條件的,從其約定,但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除外。

第七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按照所有權調換形式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明確約定拆遷人以位置、用途特定的房屋對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如果拆遷人將該補償安置房屋另行出賣給第三人,被拆遷人請求優先取得補償安置房屋的,應予支持。

被拆遷人請求解除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按照本解釋第八條的規定處理。

第八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無法取得房屋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未告知買受人又將該房屋抵押給第三人;

(二)商品房買賣合同訂立後,出賣人又將該房屋出賣給第三人。

第九條 出賣人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並可以請求出賣人承擔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一)故意隱瞞沒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事實或者提供虛假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

(二)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

(三)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或者為拆遷補償安置房屋的事實。

第十條 買受人以出賣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另行訂立商品房買賣合同並將房屋交付使用,導致其無法取得房屋為由,請求確認出賣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的,應予支持。

第十一條 對房屋的轉移佔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在交付使用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使用後由買受人承擔;買受人接到出賣人的書面交房通知,無正當理由拒絕接收的,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自書面交房通知確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二條 因房屋主體結構質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後,房屋主體結構質量經核驗確屬不合格,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因房屋質量問題嚴重影響正常居住使用,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出賣人應當承擔修復責任;出賣人拒絕修復或者在合理期限內拖延修復的,買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託他人修復。修復費用及修復期間造成的其他損失由出賣人承擔。

第十四條 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築面積或者建築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際面積小於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第十五條 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的規定,出賣人遲延交付房屋或者買受人遲延支付購房款,經催告後在三個月的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請求解除合同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經對方當事人催告後,解除權行使的合理期限為三個月。對方當事人沒有催告的,解除權應當在解除權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權消滅。

第十六條 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准適當減少;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為由請求增加的,應當以違約造成的損失確定違約金數額。

第十七條 商品房買賣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額可以參照以下標准確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購房款總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准計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間有關主管部門公布或者有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評定的同地段同類房屋租金標准確定。

第十八條 由於出賣人的原因,買受人在下列期限屆滿未能取得房屋權屬證書的,除當事人有特殊約定外,出賣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一)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的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的期限;

(二)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尚未建成房屋的,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

(三)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已竣工房屋的,自合同訂立之日起90日。

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或者損失數額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購房款總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准計算。

第十九條 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或者《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的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的期限屆滿後超過一年,由於出賣人的原因,導致買受人無法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條 出賣人與包銷人訂立商品房包銷合同,約定出賣人將其開發建設的房屋交由包銷人以出賣人的名義銷售的,包銷期滿未銷售的房屋,由包銷人按照合同約定的包銷價格購買,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條 出賣人自行銷售已經約定由包銷人包銷的房屋,包銷人請求出賣人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條 對於買受人因商品房買賣合同與出賣人發生的糾紛,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包銷人參加訴訟;出賣人、包銷人和買受人對各自的權利義務有明確約定的,按照約定的內容確定各方的訴訟地位。

第二十三條 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買受人以擔保貸款方式付款、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並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因不可歸責於當事人雙方的事由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並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出賣人應當將收受的購房款本金及其利息或者定金返還買受人。

第二十四條 因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致使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請求解除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應予支持。

第二十五條 以擔保貸款為付款方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當事人一方請求確認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或者撤銷、解除合同的,如果擔保權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提出訴訟請求,應當與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合並審理;未提出訴訟請求的,僅處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擔保權人就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糾紛另行起訴的,可以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合並審理。

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後,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也被解除的、出賣人應當將收受的購房貸款和購房款的本金及利息分別返還擔保權人和買受人。

第二十六條 買受人未按照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約定償還貸款,亦未與擔保權人辦理商品房抵押登記手續,擔保權人起訴買受人,請求處分商品房買賣合同項下買受人合同權利的,應當通知出賣人參加訴訟;擔保權人同時起訴出賣人時,如果出賣人為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提供保證的,應當列為共同被告。

第二十七條 買受人未按照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約定償還貸款,但是已經取得房屋權屬證書並與擔保權人辦理了商品房抵押登記手續,抵押權人請求買受人償還貸款或者就抵押的房屋優先受償的,不應當追加出賣人為當事人,但出賣人提供保證的除外。

第二十八條 本解釋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後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發生的糾紛案件,本解釋公布施行後尚在一審、二審階段的,適用本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後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發生的糾紛案件,在本解釋公布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不適用本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發生的商品房買賣行為,適用當時的法律、法規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

說明:本庫所有資料均來源於網路、報刊等公開媒體,本文僅供參考。如需引用,請以正式文件為准。
關於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報價 | 誠聘英才 | 法律

2. 司法的含義和原則是什麼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原則是:

(1)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司法機關處理一切案件,只能根據客觀事實,不能以主觀臆斷為根據;只能以國家法律為標准、為尺度。決不允許另立標准。

(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法律對於全體公民都是統一適用的;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年齡、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的不同,都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依法承擔平等的義務。在法律面前不得有凌架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存在。

(3)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有兩層含義:

一是法律規定,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

二是法律規定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時,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對於發揮司法機關的職能,維護法制的統一,正確適用法律,防止特權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2)司法要義擴展閱讀:

司法機關的作用:

1、是依法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社會的基本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構成了和諧社會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實現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過程。

2、依法調節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社會主義為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提供了制度條件,但個人與社會之間仍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突出表現為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系問題。

3、依法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包括了資源和環境兩個方面。和諧社會不可能建立在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的基礎上。和諧社會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尋求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最佳結合點。

4、促進思想道德和先進文化建設,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支持。社會的和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質。

3. 什麼是司法是干什麼的

1.官名。抄兩 漢 有決曹、賊曹掾,襲主刑法。歷代皆有。 唐 制在府曰法曹參軍,在州曰司法參軍。 宋 沿 唐 制,諸州置司法參軍。 元 廢。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十七》。
2.星官名。 清 惲敬 《文昌宮碑陰錄》:「《晉書·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四曰司祿、司中、司隸賞功進。』與《天官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不同。《星經》又曰『六曰司法』。」
3.現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
4.司法(Justice),又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對實現立法目的、發揮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由於「三權分立」,司法與行政、立法之間有嚴格界限和區分。

4. 堅持公正司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司法公正,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關心司法公正,評價司法公正與否,是任何文明社會公民的正當權利。這是對司法權利的一種制約。然而近年來,為司法的程序外監督不斷升級。程序外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司法不公現象。但是,由於程序外的監督大多是從普通的生活邏輯出發,主要關注的是實體結果的合乎正當,而司法的過程卻是嚴謹的和理性的,更注重的是審判過程的合乎正當性,這就使得司法人員與其他社會主體在法律思維方式上產生了差別,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監督司法與司法獨立的沖突和對立,損害了司法權威。因此,追求和維護司法公正,在任何國家,不可能也不應當僅僅是司法機關、法院和法官們自己的事情,維護司法公正應當成為全社會公民共同的任務。它不僅需要法院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不僅需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更需要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

樹立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要求法官只依照法律和良心辦案,法律體現一般的社會公共理念,是對法官權力的支持、限制與制約,良心是保證法官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的基本條件,良心是法官依據個人的理念對社會公共理念的理解和解釋,法官的良心是社會公共理念、個人良知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法官的個人理念:包括奪道德、政治、常識、哲學的價值選擇。

1、對於法官而言,職業道德比理念更重要。目前,法官的首要素質要求是道德素質的提高,其次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公正是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官司法理念的最本質要求,公正才能對良心精心守護,由此,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官。黃松有說過:「判決是經過法官道德過濾過的法律。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要恪守司法公正,不能背離公正這一主題。

2、司法獨立是現代法治國家的主要標志,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內容,揭示了現代法治的一般規律,因而已成為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現代社會中高度的司法獨立機制的法院制度、要求法官在具體審判過程中得獨立於一切主體包括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個人、其他法官與法院。香港法律所規定的每一位香港法官就任前都必須作出的「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維護法制,主持正義」的宣言,典型地體現了法官良心獨立的意蘊,即法官不受任何外部不當或無關因素的影響,僅僅依據法律和法律程序,按照自己的理性和良心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法院獨立與法官獨立是相輔相成的。現代社會關注法院的獨立性,其目的固然在於通過這種獨立適當分離法院與政治、社會以包括司法功能的良好發揮。這並不能排除由糾紛自然性質所決定的當事人意見之合法表達機制,也不能排斥與當事人厲害關系相關之利益集團以正常方式行使意見表達權,法院獨立也不排斥公民和新聞媒體的批評。事後的、公開的、言之成理的批評,不會侵犯法院之獨立性,而是現代民主社會日常生活的慣常現象。

3、司法的權威性,是指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由於司法機構是代表國家執行法律、裁決糾紛,司法具有權威性、實際上表明了法律的權威性。司法的權威性正是司法能夠有效運作,並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司法權是國家統治社會的重要公權力。在現代社會、司法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幾乎所有的法律領域,司法都可以介入,各類沖突和糾紛都可以通過訴訟依循一定的程序轉化為技術性的問題進行處理。正是由於司法作用的突出而使司法的權威得到加強。在我國,自新中國司法機構建立以來,司法歷來強調民主性,而司法的權威性問題並沒有得到高度重視。然而,由於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沿襲政審合一、司法從屬於行政的體制和觀念的影響,特別是由於長期集中型的管理體制決定的行政權力管理和支配全部的社會生活的特點,造成了我國法院一直受行政的制約,加上司法機構在人財物等方面都受各地政府的支配,因此,司法並不具有足夠的權威性。隨著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法院處理案件在數量和范圍上的不斷擴大,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也在提高,尤其是隨著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頒布,法院已經享有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的審查權,從而可以監督政府嚴重依法行政,這就使其權威性大大增強。另一方面,要樹立司法的權威性,必須要求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司法的權威性首先要依賴於司法的公正性,這就是說,只有當司法是高度公正的時候,人們才能對司法產生信賴和尊重。這所謂「惟公生明,惟廉則生威」。

人民法院的司法權是一種判斷權,它不同於國家其他機關的行政權,它是以特殊的方式為人民提供服務的。具體表現在:

第一,司法權從總體上看是一種以判斷為功能的服務方式。它既然是判斷權,所以原則上總是以被動性運行為人民提供服務。司法權是消極地而不是積極的去干預人民的生活,可是行政權的運行卻總是積極主動地干預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個人生活的。司法權以「不告不理」為原則,非因訴方、控方請求不作主動干預。在沒有人要求你作出判斷的時候,顯然是沒有判斷權的。否則其判斷結論在法律上屬於無效行為。

第二,司法權中立地為民提供服務。司法權在國家權力結構中的設計,特地讓它具有適度的超然性和中立性。「司法中立」原本是就司法者態度而言的,司法判決是依法作出的,行政決定是依行政政策作出的。兩者有著依法和依政策的界線和區別。行政權在它面臨的各種社會矛盾面前,其態度具有鮮明的傾向性,使行政人員是盡力根據公共利益找出最有利、最理想的答案。而司法權在社會矛盾面前,是處於中立位置,由司法人員盡力從法律規則和原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正如國外人士韋德解釋說「法官與行政人員的思想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法官的方法是客觀的,遵守著他的法律觀念;行政人員的方法是經驗式的,是權宜之計。」所以筆者認為:司法中立就是指法院以及法官的態度不受外部因素干擾,包括官員、網民、媒體等影響,至少在個案的判斷過程中不應當受這些非法律因素所左右。

堅持司法為民,確保司法公正,就是要使新時期人民司法的職業性與人民性得到統一。但是,人民性與職業性的結合須要通過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的司法職業倫理來實現。司法的倫理是職業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的體現。司法倫理是職業倫理,而不是大眾倫理或人文倫理,它結合司法官的職業性工作,是對其職業化工作的每一具體細節所作的要求。司法官如何既保持職業特點又為人民服務,都體現在司法倫理之中。

由於司法公正、司法為民正是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講政治、講正氣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思想在司法工作中的要求與體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平安中國、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各項社會事業要求與保證;是新時期司法工作的最高准則與價值追求。因此司法工作是為黨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服務的,在創建平安中國、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新時期的建設目標和中心任務面前,我們的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就要以此作為司法工作的目標任務與價值追求,必須做到公正司法、文明辦案、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效率,體現司法公平、正義與良知,將司法為民意識化作我們工作的熱情、信念與追求,最大限度地追求人民的滿意。

社會和諧離不開司法公正。司法的價值在於正義與秩序,而其價值的實現需要通過法院、法官的公正執法來實現,所以良法還須良治。沒有司法公正,良法就會成為惡法。沒有司法公正,就不能形成統一的、權威的社會規則與社會規范,社會糾紛就得不到解決、社會矛盾就得不到化解,社會關系就得不到調整,社會秩序就得不到維護。如果法律都沒有了權威,社會生產生活則不能正常進行,社會怎能和諧,怎能安定團結?因此平安中國離不開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離不開公正司法。而人民的滿意、人民的支持則要以我們的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作為前提,所以堅持司法為民,確保司法公正是我們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的價值追求和實現目標。

5. 司法正義結局

《司法正義》的結局是Ben被無罪釋放,但是Kapoor被控訴這件事無法解決,他除了明哲保身,什麼都做不了。

電視劇《司法正義》是由英國BBC公司出品的懸疑犯罪劇,該劇講述了男主Ben開著父親的車出去兜風,遇到了一個美女。對方坐上了他的車,兩個人來到了海邊,借著醉意有了一夜情。

但是當他在公寓醒來的時候,卻發現桌子上有一把帶血的刀,那名女子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急忙開車離去,但卻出了車禍。隨後警方趕來,在他的口袋裡發現了那把刀,甚至有目擊證人說他曾經出入過受害者女子的屋內,疑似想要銷毀物證。

最後他被警方給抓了起來,當時證據確鑿,所有人都認為他是殺人犯,只有律師律師Kapoor相信他,但這位律師被人控訴和Ben有不正當關系。還好警方在監控錄像裡面發現了一個有殺人前科的人,這才洗清了他的嫌疑。但是控訴人卻不想取消對律師Kapoor的控訴,Ben還受到這個人的警告,讓他不要輕舉妄動。

6. "司法"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呀

司法(Justice),又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對實現立法目的、發揮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由於"三權分立",司法與行政、立法之間有嚴格界限和區分。

我國的司法機關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從廣義上理解也可以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等負責刑事偵查的機構。

在歐美國家,"司法"一詞大都同時作為學理和法理上的概念和各國實定法上的用語而存在。依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司法有別於立法及行政,是"處罰犯罪或裁決私人爭訟"的權力,性質上屬於純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過是法律的傳聲筒,只能依三段論法精確地適用法律條文,不具有違憲審查權,甚至連解釋權亦嚴格受到限制。但從現代各國司法體制及司法機關的職權來看,孟氏對司法的定義方式顯然與現實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認為,司法的內容受各國傳統及時代因素影響,具有歷史的可變性,無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現代各國對"司法"概念的具體實踐,大體上,美日與德法堪稱兩類典型。

美國的司法概念,依其聯邦憲法第3條規定,以"事件及爭訟"(Cases and controversies)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審理案件時,附帶對有關法令進行違憲審查,這是司法的本質性義務。日本戰後對美國司法制度全盤照收,因此,在對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採取與美國相同的態度。

法國自1789年大革命以來,即將司法范圍限定於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務亦受嚴格限制,大革命時期的法律規定,法官干預立法權及執行權行使的,即構成瀆職罪。同時,法院"解釋"法律也被絕對禁止,相應地,法官僅能一板一眼適用法律。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憲法雖然引進違憲審查制度,但該制度與一般司法不同,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應法律條文的歸屬上:後者規定於第八篇"司法權威",而前者卻另外規定於第七篇"憲法院"。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傳統類似於法國,將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體系之外,現行基本法則另設"裁判"(Rechtsprechung)一語,做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統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財政法院、勞動法院、社會法院及具有抽象違憲審查權的憲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實質並不在於司法范圍的深廣,而在於"司法"之所以成其為"司法"的底線。我國司法體制本仿前蘇聯的模式而設置,在我們當年所著力效仿的蘇聯在解體之後,其原有的的司法體制亦分崩離析。現今的俄羅斯和獨聯體、東歐各國在司法體制上也業已全盤接收西方的"三權分立"學說,並已完成相應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國司法體制既面臨與原蘇聯舊體制的決裂,又礙於政治和穩定等因素及本土國情而無法斷然像俄羅斯等國一樣對司法制度進行徹底改造,"有中國特色的司法(政法)體制"一語便成為中國國家最高決策層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並為學界學者所著力維護。

7. 為什麼說司法正義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一般來說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司法的說法應該是成立的。因為公平內正義與否,是就人容為的事實而言,就社會發展的現象是否附合公平正義的思想而言,一個人或一部分人所導致的不公平或不正義的社會現象,如果想由一個人或一部分人來進行來糾正或制止,往往效果不理想或根本就沒有效果,但如果使用法律程序手段進行撥亂反正,往往就會事半功倍。但應該注意的是,除自然規律現象以外,一切事物現象結果,可以肯定的說大多都是人為的,就連法律條文規定也是由人來制定的,因此,如果說人文思想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也許更確切一些。

生活中難免出現一些不公平,司法機構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途徑,司法不能公平解決問題,社會上就會出現私自解決的現象,對社會造成危害,引起更大的不公平。只有公平才能和諧,所以司法是解決公平的最後一道防線。

8. 什麼是司法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類似的法諺在最近的十幾年間已逐漸為人們所耳熟能詳。「司法」也越來越多地成為法律職業者和普通人掛在嘴邊的名詞。然而,在面對諸如「究竟什麼是『司法』」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時,不但外行說不出什麼道道來,就連法律人自身,恐怕也無法說得明晰與透徹。

引人注目的是,我國憲法對「司法」的概念並未明文界定。在筆者看來,這種立法的缺失並非立法者的過失疏漏,實乃有意為之。留下「司法」的懸念一是立法者無法消彌學界關於「司法」概念的爭論,二是立法者自身亦對「司法」及其性質認識模糊。最重要的,憲法和法律有意疏漏「司法」的概念有助於國家決策層適時對「司法」作出調整。至於「司法」的實質意涵有無藉由理論加以建構的可能,在學界向來也備受質疑。

在西方,「司法」一詞大都同時作為學理上的概念和各國實定法上的用語而存在。依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司法有別於立法及行政,是「處罰犯罪或裁決私人爭訟」的權力,性質上屬於純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過是法律的傳聲筒,只能依三段論法精確地適用法律條文,不具有違憲審查權,甚至連解釋權亦嚴格受到限制。但從現代各國司法體制及司法機關的職權來看,孟氏對司法的定義方式顯然與現實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認為,司法的內容受各國傳統及時代因素影響,具有歷史的可變性,無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現代各國對「司法」概念的具體實踐,大體上,美日與德法堪稱兩類典型。

美國的司法概念,依其聯邦憲法第3條規定,以「事件及爭訟」(cases and controversies)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審理案件時,附帶對有關法令進行違憲審查,這是司法的本質性義務。日本戰後對美國司法制度全盤照收,因此,在對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採取與美國相同的態度。

法國自大革命以來,即將司法范圍限定於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務亦受嚴格限制,大革命時期的法律規定,法官干預立法權及執行權行使的,即構成瀆職罪。同時,法院「解釋」法律也被絕對禁止,相應地,法官僅能一板一眼適用法律。1958年法國第五共和憲法雖然引進違憲審查制度,但該制度與一般司法不同,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應法律條文的歸屬上:後者規定於第八篇「司法權威」,而前者卻另外規定於第七篇「憲法院」。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傳統類似於法國,將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體系之外,現行基本法則另設「裁判」(Rechtsprechung)一語,做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統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財政法院、勞動法院、社會法院及具有抽象違憲審查權的憲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實質並不在於司法范圍的深廣,而在於「司法」之所以成其為「司法」的底線。我國司法體制本仿蘇聯而建制,在我們當年所著力效仿的蘇聯解體之後,其國原依存的司法體制亦分崩離析。現今的俄羅斯等國在司法體制上也業已全盤接收「三權分立」學說,並已完成相應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國司法體制既面臨與原蘇聯舊體制的決裂,又礙於政治因素及本土國情而無法斷然象俄羅斯等國一樣對司法制度進行徹底改造,「有中國特色的司法體制」一語便成為國家決策層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並為學界學者所著力維護。

如果有關「司法」概念的爭議僅僅存在於學界,倒也能讓我等百姓們圖個清靜:管他吵得天翻地覆呢,那是學者們的份內之事,犯不著讓普通人操心。然而正因為法律的缺席,不可避免地引來了與司法有些許聯系的機關或部門的攪局,他們在各自的權力范圍之內對司法指手劃腳,終至「司法」成為一張「普羅米修斯的臉」,變幻莫測。諸如國務院總理在人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大聲疾呼「深化司法改革,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諸如眾多將「公檢法司安」統歸「司法部門」而行文的黨內及政府紅頭文件,再諸如通常兼任公安部門領導人的政法委書記在個案上對檢察長、院長的指示,等等等等。「司法機關」終於淪落為「政法機關」的一個下位概念。

想想「司法機關」的可憐境況吧,一方面雖享有與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卻游離於國家權力的邊緣並深受政府越權之苦,而老百姓並不懂得這么多彎彎,「腐敗」的帽子決然要扣在「司法」的頭上。正因為「司法」背負了沉重的「最大的腐敗」之後,從而卻成功地掩蓋了在這背後隱藏著的比「最大」「更大」的「腐敗」。而這「更大」的「腐敗」才是真正的「腐敗」之源。

誠然,因各國歷史及國情各異,在司法一語上世界各國也各有特點,而絕無完全相同的兩套司法體系。然而,各國司法概念雖不盡相同,對司法獨立的強調及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遵循卻早已成為各國通例,這亦是「司法」之所以成其為「司法」,並能最終達成公正的前提與底線。1985年11月29日通過的聯合國《關於司法機關獨立的基本原則》同樣將「司法獨立」原則規定為對各國司法的最低限度要求。這一國際司法文獻特別強調:各國應保證司法機關的獨立,並將此原則正式載入其本國的憲法或法律之中。司法機關應不偏不倚、以事實為根據並依法律規定來裁決其所受理的案件,而不應有任何約束,也不應為任何直接間接不當影響、慫恿、壓力、威脅、或干涉所左右,不論其來自何方或出於何種理由。

可見,取得獨立地位並在國家最高權力體系占據話語權才是弄清楚「司法」是什麼的前提。

9. 公正的司法有什麼意義

公正司法,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回濟發展和社會答穩定的重要保證。
呼喚司法公正,評價司法公正與否,是任何文明社會公民的正當權利,堅持公正司法是對法權的一種制約,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
然而近年來,為司法的程序外監督不斷升級。程序外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司法不公現象。但是,由於程序外的監督大多是從普通的生活邏輯出發,主要關注的是實體結果的合乎正當,而司法的過程卻是嚴謹的和理性的,更注重的是審判過程的合乎正當性,這就使得司法人員與其他社會主體在法律思維方式上產生了差別,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監督司法與司法獨立的沖突和對立,損害了司法權威。
因此,追求和維護司法公正,在任何國家,不可能也不應當僅僅是司法機關、法院和法官們自己的事情,維護司法公正應當成為全社會公民共同的任務。它不僅需要法院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不僅需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更需要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

10. 司法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司法的真正意義?這句話好像沒什麼意義,你所指的可能是指:司法獨立的真正意義吧。

一、什麼是司法?

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在我國司法機關包括:審判機關、檢察機關。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這就是司法的意義!

二、司法獨立的含義

要給司法獨立下一個定義,其實並非易事。德國學者將獨立而不受干涉具體界定為八個方面:1.獨立於國家和社會間的各種勢力;2.獨立於上級官署;3.獨立於政府;4.獨立於議會;5.獨立於政黨;6.獨立於新聞輿論;7.獨立於國民時尚與時好;8.獨立於自我偏好,偏見與激情。

從中不難看出,司法獨立意味著一個社會中特定司法實體的法律自主性,而這種自主性以排除非理性干預為內容、為標志。

1、司法獨立的含義:經國家確權的中立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對沖突事實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排除任何非理性干預的法律自主性。

2、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3、從中外學者的基本觀點來看,司法獨立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含義就政治層面而言,司法獨立指司法權獨立,源於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二層含義是法院獨立,法院獨立是司法權獨立的制度表現,包括法院獨立於非法院機構和法院之間相互獨立;第三層含義是法官獨立,既獨立於其他職業的公民,又須特別強調法官與法官之間的自主性,法官獨立是司法獨立的最高形態。

法官個人獨立與法院獨立是司法獨立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法院獨立,單個法官無法履行其職責;同樣,如果法官不能免於其獨立審判可能會帶來的種種擔心,就不可能有獨立的審理與判決,也就不可能有司法獨立。法院獨立審判與法官個人獨立之間的關系就如同結構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好的結構,組成部分豪無根據,沒有組成部分,結構毫無意義。

三、司法獨立的真正意義

(一)司法獨立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條件。

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判斷則把水源弄壞了。

(二)司法獨立有利於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

司法真正獨立能夠緩解諸多矛盾,維持社會穩定;司法不獨立,導致的結果必然與我們希望和追求的效果背道而馳,南轅北轍。在司法不獨立的情況下,當事人只要不服法院的裁判,就可以不斷地通過上訪改變對其不利的裁判;允許當事人向司法機關以外的機關和部門申訴,其結果可能是使一方當事人暫時獲得他原來的期望的滿足,但是另外一方當事人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手段獲得自己願望的滿足,於是糾紛就這樣永無止境地進行下去,最後獲勝的絕不是掌握真理或代表正義的一方,而是在訴訟方面更有耐心和更有毅力的一方。這樣不僅無法解決矛盾,反而促使矛盾的激

化,長期惡化下去,法律在廣大群眾的心中,只會一紙空文。

(三)司法獨立則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產出,以滿足人們對效益的需要。

通過獨立公正的審判,迅速有效地解決社會糾紛的數量和質量就是審判效果,以盡量少的時間消耗和物質的投入,實現更大意義上的公正已成為現代司法一個綜合的理想要求。司法獨立,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消除了許多不合法的影響裁判的因素,節約了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降低了訴訟成本,並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保證裁判的公正和高效。

熱點內容
北京勞動法專業委員會主任 發布:2025-08-12 06:19:39 瀏覽:306
學習經濟法的重要性1000字論文 發布:2025-08-12 06:00:44 瀏覽:409
執行法官可怕投訴 發布:2025-08-12 05:59:17 瀏覽:89
慈溪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2 05:57:46 瀏覽:560
經濟法中許可設立制度 發布:2025-08-12 05:41:23 瀏覽:626
2016湖南大學法律碩士招生人數 發布:2025-08-12 05:25:02 瀏覽:88
行政法好繁瑣 發布:2025-08-12 05:23:30 瀏覽:751
法院扣劃後 發布:2025-08-12 05:22:47 瀏覽:611
戶籍刑法 發布:2025-08-12 05:17:49 瀏覽:795
2017初級經濟法電子版 發布:2025-08-12 04:55:12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