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國慶
① 國慶節可以領證嗎
您好!對於您提出的國慶節可以領證嗎?這一具體問題,我將為您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般來說,國慶期間為法定節假日,所以國慶節期間不可以領結婚證。要領結婚證,按照有關規定,國慶節民政局放假七天,十月一日至七日,民政局沒有上班辦理各項業務,十月八日正常上班,可以帶證件辦理結婚登記。
國慶當天早上部分地區可以領結婚證,一般是早上9:00-11:30。不過,凡是元旦、勞動節、國慶節3個節日以及每周六辦理婚姻登記的市民都需要提前預約,網上預約須提前1個自然日申請。
另外,國慶假期只有10月1日當天早上有結婚登記服務,離婚不辦理。10月2日之後就民政局就休息,直到假期結束正常恢復。
各地民政局都根據國家法定假日一起放假,若想登記領證,最好提前辦理。據小編了解,還有一些城市會有加班現象,因此如果非常想國慶當天領證的可以咨詢當地民政局十一期間是否有加班安排。如果有特殊日子加班的也通常是在早上,因此大家要盡早做好准備。
另外如果有想挑選個吉日吉時的,也最好提前算好國慶之外的其他時間,以免耽誤了結婚的整體進程。據悉每年的元旦、除夕、情人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等特殊日子的上午,婚姻登記照常辦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② 李國慶稱「30天離婚冷靜期不可怕」,他說出這話為何會遭到網友嘲諷
2021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將會在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這個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的熱議。
再說了,他在起訴離婚的期間,也真的算不上冷靜!2019年11月31日,兩人的離婚官司在北京第一次開庭審理,李國慶出現在現場的時候就十分激動,要求跟俞渝平分身家。更何況,今年4月26號的時候,李國慶還搶奪當當公司的公章,事情嚴重要還要報警!這又哪裡冷靜了!
他這話一出,一點都沒有能夠安撫網友,網友絲毫不買賬。反而引來網友嘲諷也是可想而知的。
③ 2002年12月23,我國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提請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首次審議。據此回答1-2題
1、A、提高立法的科學性。
2、D、為依法治國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民法典意義:
1、民法典草案全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原則。法典草案全部內容圍繞著人的權利書寫,每一款條文都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
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回應了人民的法治需求,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2、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與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產經營等等方面息息相關。它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保障書,是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
3、民法典草案體現鮮明的中國特色,反映新時代特點。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與其他國家民法相比,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攝民法典草案彰顯了鮮明中國特色。
4、與時俱進、反映人民意願成為民法典草案一大遵循。時代已經進入新時代,社會已經步入信息社會,脫貧攻堅戰將如期打贏,全面小康目標即將實現。要實現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目的,立法就必須與時俱進,提高民事法律制度針對性、適應性。
5、民法典草案審議通過後,必將成為一部支撐性法典。多年來,我國一直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民法典草案用法典化方式鞏固、確認和發展了民事法治建設成果,健全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④ 2021年民法典物業費減免政策
摘要 法律對空置房物業費沒有明確的規定。
⑤ 民法典中,比如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依照什麼規定,還是廢止的法規
這種屬於授權性規定或者說預留型條款,其他法律指的是除民法典以外,其他沒有失效廢止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甚至是部門規章,單行條例。這種兜底條款沒有限制死的具體數量的
⑥ 民法總則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抄法總則》第一百一襲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⑦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和一千二百四十六條為我們參與社會生活帶來那些啟示
民法典第111條和1246條,為什麼參與社會沒看過民法通則?也不知道是什麼內容,不敢亂說的有關法律方面的知識,好多都不懂,只有看過民法通則才能知道
⑧ 民法典勞動法國慶節後離職,公司不給法定假日工資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⑨ 請問侵權責任法第11、12條怎麼區分呢即累計因果關系和共同因果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侵權責任第十一條說的是累計因果關系,第十二條說的是共同因果關系。
區分累計因果關系和共同因果關系這二者的關鍵是看每一個行為能否單獨造成全部損害的發生:
1、任何一個行為都能造成損害結果的發生的話那就是第十一條所說的累計因果關系,就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2、單個行為不能造成全部損害的話那就是第十二條所說的共同因果關系,就應當要承擔按份責任。
因果關系是構成侵權的基礎要件,因果關系不成立,就不能要求行為人對損害後果承擔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條 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教唆、幫助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該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未盡到監護職責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第一千一百七十條 二人以上實施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其中一人或者數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能夠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侵權人承擔責任;不能確定具體侵權人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一千一百七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能夠確定責任大小的,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責任。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⑩ 今年刑法最新修正案十一和民法典對法律主體責任年齡劃分的規定的區別是什麼
民法: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周歲以上的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歲以上版的未成年人,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權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歲以下的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刑法:
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已滿16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對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8類犯罪負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對2類犯罪負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十二周歲以下的人為無刑事責任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