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幕布
1. 古羅馬和古希臘文明,對現代西方文化的影響
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大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摘要: 古希臘和古羅馬這兩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搖籃,是世界文化史上兩座永恆的豐碑,是西方人所津津樂道的光輝時代。勤勞的古希臘和羅馬人民用他們的智慧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留給我們一個無論是文化史上還是藝術史上的維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臘文化又是羅馬文化的源頭,羅馬文化在其基礎上不斷地發展創新,創造了許許多多獨樹一幟的文化,藝術構想和傑作。因此本文主要是討論了這兩個文化的異同,找出「原希臘」的東西,區分羅馬的創新,給西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一些粗淺的線索和脈絡。本文將分成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面進行探討。
經濟發展模式
讓我們回到地圖上,看看希臘和羅馬的地理位置。希臘是由本土半島和一些散落在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島組成的。它三面環海,只有北面與陸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屬於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它的農業難以發展,為了生存,希臘人學會了和其它地區進行農產品的交換,並逐漸形成了地中海地區繁榮的貿易往來。羅馬的環境和希臘類似,它地處今義大利半島,是一個多丘陵,多沼澤的地區。因此農業也不十分發達。但羅馬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像希臘一樣通過自由貿易,物物交換。它使用的是一種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擴張。為了滿足羅馬帝國日漸龐大的糧食、財富的需求,羅馬人選擇了不斷地侵略。依靠著強大的軍隊、武器,羅馬從昔日台伯河邊上一個卑微的小城一躍成為統治著200萬平方英里的帝國的中心。④每天碼頭,道路都有成百上千的船隻,車輛抵達羅馬,源源不斷地帶來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糧食穀物。同時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膨脹,使得對這些物資的消耗急劇增多,反過來這又導致了羅馬帝國的繼續擴張,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它由始至終都伴隨著羅馬帝國。相比而言,為了抵禦惡劣多變的海上環境,希臘發展起來的卻是一種互相合作的良性競爭模式。並且,後者己滲入當代西方人的精神領域。除此之外,希臘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商人進行的海外和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和本土的農民耕種。希臘城邦中的奴隸數量比羅馬少得多,羅馬經年累月的征戰,帶來財富的同時還有大批大批的奴隸,這些奴隸廣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產業,比如采礦,冶金,駕船,鋪路和大型建築的建造。可以這樣說,古羅馬的偉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隸創造的。
總的來說,希臘和羅馬的經濟發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這些思想的以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只要稍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後世西方各國基本上都經由了這兩個階段,比如歐洲新帝國對非洲,美洲的海外擴張,奴隸貿易,儼然是羅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時期廣泛存在於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卻又是希臘式的重現。
政治與民主
一談到民主,我們就會想到當代西方的「人權」社會,但民主這個字眼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希臘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給予幾百人或幾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剝奪了數以萬計的奴隸與自由民參與政事的權力。當時希臘民主的要義就是:多數人的統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生活自由。雖然此時的民主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只是對於公民的民主,但在幾千年前,這種觀點己遠遠超越了它的那個時代。相比我們這個時代的民主,我認為它們的內涵是一致的。雖然當代西方政界口口聲聲說的是「人人平等,維護人權」,可是這種民主真實存在嗎?比如美國,它的政治還是掌握在少數有錢有權的大資本家手中,體現在表象上是一個由其資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國總統。處於中,下層的公民在很多時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於「民主」的假象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民主和古希臘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羅馬早期的政治體制是仿照希臘的,後期從奧古斯都·凱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轉為君主專制,直到它的滅亡。羅馬人最大的貢獻便是立法。在貴族和貧民之間的激烈的矛盾和斗爭過程中,產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銅表法》,雖然此法律依舊維護的是貴族和上層階級的利益,在那個時期卻又是文明的一大進步。之後陸續產生的《萬民法》,《公民法》,《民權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體系的雛形。尤其是《民權大法》中規定的「公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成為後世西方法律中永恆的主題。
宗教與藝術
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這樣詠唱到:「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俘虜了野蠻的勝利者,文學藝術搬進了荒僻之地」。的確,早期羅馬的文化幾乎是對希臘的純粹的繼承與模仿,反映在神話與宗教上,譬如,在神話中羅馬的神幾乎是希臘神話的翻版。希臘的地母神德米德變成了羅馬的穀神塞利斯;萬神之王宙斯變成了朱庇特;天後赫拉變成了朱諾;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成了維納斯,①凡此種種,舉不勝舉。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外來的宗教在各地傳播開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大約公元40年出現在羅馬的基督教,從出現時起,基督教很快在整個羅馬帝國興起,而此時帝國的皇帝為了統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種精神輿論來束縛人民的思想,於是在最後一個皇帝狄奧西多時代,基督教被定為羅馬的國教,從此開辟了歐洲基督教時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廣大區域都以基督教為精神支柱團結在一起。
在教育方面,羅馬人發揚了希臘人的「學園」教育,創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體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各國教育的主體。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高等教育——當時稱為「學府」是近代大學的前身,它強調德育,指出「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同時也要在生活處世方面做學生的楷模 」②。這種教書育人德才兼備的思想為後世所承繼。
在藝術領域內,表現在建築,雕刻等凝固藝術,以及文學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上有較大不同。義大利建築師布魯諾·賽維在他的《建築空間論》中指出:「希臘式=優美的時代,象徵熱情激盪中的沉思安息;羅馬式=武力與豪華的時代。」如果說,欣賞希臘建築像聆聽著一首安寧唯美的小夜曲,處處啟發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像,那麼古羅馬建築更像是否一曲富麗堂皇的交響樂,如果說古希臘建築是精緻連續的展開,那麼古羅馬建築即是宏偉磅礴的匯聚。希臘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廟。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種石柱支撐,簡潔典雅,從流傳後世的帕特農神廟和雅典衛城的風格上可窺一斑。古羅馬的建築是從希臘風格上繼承和吸收並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初羅馬人的建築多採用圓拱圓頂的營造方式,他們的神廟建築更多地採用科林斯式的圓柱,如著名的羅馬萬神殿就是極其庄嚴,華美的巨大建築,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屋大維時代,整個廟身是一個巨大的鼓形建築式樣,上面有金光閃閃的圓頂,裡面則是琳琅滿目的浮雕,一樣比樣富麗堂皇,氣勢輝宏。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對後世的西方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效仿古典時期的浪潮。此時出現了大量的仿古風格的建築,比如:以古羅馬凱旋門為樣本的曼圖亞聖安德烈教堂;採用古典立柱式的魯切拉府邸;結合穹頂和立柱式的聖彼得大教堂等。③
除此之外,在文學、雕塑、自然科學等方面,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也為後世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活力。
以上只是對古希臘和古羅馬給後世影響的一些方面做了簡要的探討,我也只能用我粗鄙的文字去叩響西方古典時期那厚重的大門。但僅僅從這幾個方面我們就足以看出,古希臘和古羅馬對後世西方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多麼地深遠。也許從這種透入骨髓的深刻中我們能學會反思自己的文化,找到其中的精髓,重新合理地給自己定位,從而更有動力地前進。
2. 住房高度怎麼測量才符合國家標准
1、外牆牆身高度:斜(坡)屋面無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內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無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出檐寬度超過600㎜時,應按實砌高度計算;平屋面算至鋼筋混凝土屋面板底。
2、內牆牆身高度:位於屋架下弦者,其高度算至屋架底;無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有鋼筋混凝土樓板隔層者算至板底;有框架梁時,算至梁底。
3、內、外山牆,按其平均高度計算。
一、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單層建築物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建築面積。其建築面積牆承重的(包括垛)按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柱承重的(包括框架)按柱邊外包面積計算。單層建築物內帶有部分樓層且層高超過2.2m時,首層建築面積已包括在單層建築物內,二層及二層以上應計算建築面積。高低聯跨的單層建築物,需分別計算建築面積時,應以高跨結構外邊線為界分別計算。
2、多層建築物建築面積,按各層建築面積之和計算,其首層建築面積按外牆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亦按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3、同一建築物如結構、層數不同時,如需要可分別計算建築面積。
4、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車間、倉庫、商店、車站、地下指揮部等及相應的出入口建築面積,按其上口外牆(不包括採光井、防潮層及其保護牆)外圍水平面積計算。
5、坡地的建築物利用吊腳做架空層設計加以利用時,其層高超過2.2m的,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6、穿過建築物的通道,建築物的門廳、大廳,不論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層計算建築面積。門廳、大廳內設有迴廊時,按其自然層的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7、室內樓梯間、跨層的自動扶梯、電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自然層計算建築面積。
8、書庫、立體倉庫設有結構層時,按結構層計算建築面積。
9、有圍護結構的舞台燈光控制室,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乘以層數計算建築面積。
10、建築物內設備管道層、貯藏室且其層高超過2.2m的,應計算建築面積。
11、突出屋面有圍護結構且層高超過2.2m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等,按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坡屋頂內和場館看台下的建築空間,設計加以利用時,凈高超過2.1m的部位,按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2、建築物外有圍護結構的門斗、眺望間、觀望電梯間、高度大於2.2m的落地櫥窗、封閉式陽台、挑廊、走廊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
13、有柱的雨篷、車棚、貨棚、站台、屋頂涼亭等,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或按頂蓋投影面積的一半取大者計算建築面積;獨立的雨篷、有頂蓋無圍護結構的車棚、貨棚、站台、加油站等,按其頂蓋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懸挑雨篷挑出牆外2.1m以上的,按伸出牆外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4、建築物外有柱和頂蓋走廊、檐廊,按柱外邊線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有蓋和圍欄的挑走廊、檐廊按其頂蓋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凹陽台、半凹半挑陽台、挑陽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積一半計算建築面積。其中:凹陽台、半挑半凹陽台,從陽台外邊垂直進深深入室內超過1.5m的,其超過部分面積不予折算。挑陽台、挑外廊、檐廊的底層有地坪及圍欄的,可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建築物間有頂蓋的架空走廊,按其廊身結構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建築面積,架空通廊底層有地坪及圍欄的,按其圍欄外邊面積的一半計算建築面積。
15、室外樓梯,按自然層投影面積之和計算建築面積。
二、不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突出外牆的構件、配件、勒腳、台階、挑出寬度在2.1m以內的懸挑雨篷、牆面抹灰、鑲貼塊材、裝 飾面等。
2、用於檢修、消防等室外爬梯。
3、層高2.2m以內設備管道層、貯藏室、設計不利用的深基礎架空層及吊腳架空層。
4、建築物內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安裝箱或罐體平台;沒有圍護結構的屋頂水箱、花架、涼棚;無永久性頂蓋的場館看台、架空走廊、露台等。
5、獨立煙囪、煙道、地溝、油(水)罐、氣櫃、水塔、貯油(水)池、貯倉、棧橋、地下人防通道等構築物。
6、單層建築物內分隔單層房間,舞台及後台懸掛的幕布、布景天橋、挑台。
7、設計不利用或凈高在2.1m內的坡屋頂內和場館看台下的建築空間。
8、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的與建築物不相通的變形縫、廊道、不落地的櫥窗等。
三、其他
1、建築物與構築物連接成一體的,屬建築物部分按本規則有關規定計算。
2、本規則適用於地上、地下建築物的建築面積計算。
3. 你珍藏的最有意義的明星周邊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我是防彈的粉絲,我收集的周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