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違法阻卻

民法違法阻卻

發布時間: 2022-01-11 05:39:13

1. 被害人承諾能否成為民事責任的阻卻事由

你好。
案例,雪天的晚上,計程車司機說太危險,不拉客了,但是客人急著回家,求司機,司機說,如果出了交通事故,造成你的損害,我不負責任,客人說,沒問題,結果真的出事,客人受傷。

分析:
(一)【合同法角度】
司機與乘客之間是運輸合同關系,保障旅客的安全,是運輸合同的主要義務。
司機的行為屬於格式條款。《合同法》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因此,司機不能以乘客同意為由免責。
(二)【侵權法角度】
司機的行為構成侵權,符合侵權行為的所有構成要件。
首先,下雪與車禍的發生並無直接的因果關系。下雪天行車不是一定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發生與司機的駕駛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
其次,當時司機的人身和意識都是自由的,既然他已經意識到危險,在乘客執意要求的情況下仍然有拒絕的可能,但他沒有拒絕。
乘客可以說根本沒有過錯。(《侵權責任法》對受害人過錯的認定非常嚴格。除非乘客強搬方向盤、毆打司機造成交通事故等才認定有過錯,僅僅同意根本不算過錯)
因此,司機負全責。

(三)在侵權和違約競合的情況下,只能主張一個(基於民法的補償原理,受害人不能獲得雙倍賠償),主張侵權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四)司機是計程車公司的員工,屬於員工緻人損害,本案中應以計程車公司為被告。

【滿意請採納。謝謝!】

2. 違反刑法、民法、行政違法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首先我們要了解,三者的根本區別是刑法、行政法是公法,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法版律,而權民法是私法,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的法律。
公法上不能並行不同形式的處罰,即一事不再罰。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不能並罰,如果發生並罰的特殊情況,應該對處罰內容進行扣減。也就是說,刑法和行政法不能並行,那麼如果違法的話,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程度問題,構成刑事責任就是犯罪,違反行政法只是違法。
民法是私法,作用是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可以與公法並行,比如說有人殺人了,那麼他首先要承擔刑事責任,接受國家的處罰。同時,殺人者也要承擔民事責任,比如賠償之類。那麼違反民法與違反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就是,違反民法,只需要承擔民事責任,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不會受到國家的處罰。
希望能幫到你

3. 民法:則與該行為間接結合的過失行為的違法行被阻卻。

就是說一個人故意、一個人過失共同造成一種損害,那麼故意的那個人構成侵權,而過失的那個人則不構成侵權了,因為故意的那個人由主觀故意同時構成了所追求的結果,就可以承擔全部的責任。
當然,我覺得這句話說得有些絕對。比如對於損害的賠償責任,如果是輕過失那麼當然可能被故意侵權人吸收,但如果是重大過失,那麼對於過失造成損害擴大的部分,過失行為人也要賠償,其行為還是具有違法性的。

4. 民法中是不是有「阻卻「這個概念啊

債的體系裡面有「意定之債」比如合同,還有「法定之債」,其中之一就是「侵權之債」「侵權之債」構成有4要件1.損害客觀事實存在2.行為既有違法性3.因果關系4.過錯(無過錯責任例外)針對第二個構成要件「行為違法性」出現了「阻卻事由」比如:正當防衛,職務行為等。發生這些情形著行為不既有違法性。學習民法,一定要體系化。[] 查看更多答案>>

5. 法律責任的免責,違法阻卻事由,免責事由

分約定和法定兩種。
約定的免責是由就是雙方在合同條款中有明確記載可以使某方免責的條款內;
法定是容由就是指法律規定可以免責的理由,比如說: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買賣合同簽訂後,不是由於合同當事人的過失或疏忽,而是由於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發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者推遲履行合同,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地震等。
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6. 什麼是責任阻卻和違法阻卻

責任阻卻:雖然有違法行為,且侵害了法益,但因為有免責事由的存在而不承擔刑事責任,比如主體資格,未成年,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

違法阻卻:由是大陸法系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排除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一般來說大陸法系國家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需要從正反兩方面評價,從正面看犯罪成立的條件是構成要件的符合性、行為的違法性和有責性,只要客觀上與構成要件相符合的行為,都被認為具有構成要件符合性。

違法阻卻由與犯罪行為一樣,都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刑法卻放任這種行為,這就涉及違法阻卻性事由的本質問題,國外刑法理論上對違法阻卻性事由的本質有很多爭論,大致有三種主張:法益衡量說、目的說和社會的相當說。

違法阻卻事由是指事實或者行為違反法律規定,但是由於某種原因而不必負法律責任,通常在發罪構成上來說,緊急避險,正當防衛,被害人承諾,事實認識錯誤,自救行為,法令行為等屬於客觀違法阻卻事由;而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法律認識錯誤等屬於主觀違法阻卻事由。

拓展資料:

符合要件的行為雖然原則上具有違法性,但也存在例外現象,即在具有特別理由、根據的情況下,也可能否認符合構成要件行為的違法性,這便是違法阻卻性是由,又稱排除犯罪的事由,所以違法阻卻性事由是從反面否認行為構成犯罪。

例如故意殺人與正當防衛時制人死亡,從結果上都造成了他人的死亡,但因正當防衛有益於社會,故沒有社會危害性,阻卻了刑事違法性。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目前的刑法中並沒有明文使用「違法阻卻性事由」一詞,雖然也規定了與之類似的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等情況,但是卻沒有規定正當行為與職務行為免責,使得諸如警察依職務擊斃歹徒等合法行為沒有刑法上的依據,這是我國刑法需要完善的地方。

7. 關於侵犯肖像權,請問 阻卻違法事由是法理上的說法嗎 民法通則上沒有發現,民通意見上也沒有發現。。。

什麼是阻卻違法事由?簡單概括為有違法行為,但缺乏主觀要件等,按照法律規定應屬於不非法,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被侵害人同意、職業所需等。相信這樣你應該明白,該名詞在法律上沒有,但部分條文的內容說明了這一點。

8. 在民法中,違法行為侵權行為和非法行為有什麼關系以及區別

違法行為侵權行為和非法行區別:
1、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版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
2、違法行為(非法行為)是指違反國家現行法律規定,危害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定義解釋:
違法行為:又稱「非法行為」或「不法行為」。「合法行為」的對稱。違反強制性法律規范,並應受法律追究的行為。民法中的違法行為,主要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
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義務,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主要是指:是行為人不法侵害他人的財產權利或者人身權利的行為。

9. 給民法上的行為分類時,防衛過當屬於除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之外的其他行為。但是防衛過當的含義又是。

在大陸法系,防衛過當到底屬於違法阻卻事由還是責任阻卻事由存在爭議。責任減少說認為,由於防衛過當不是正當防衛,因此不存在違法性阻卻事由,也即具有違法性,但由於防衛過當是在緊急狀態下實施的,防衛人受到不法侵害這的心理壓迫,因此不能給予強烈的非難。也就是說,防衛過當的違法性與一般犯罪的違法性沒有區別,只是責任不同。如果徹底堅持責任減少說,就重視主觀上的陷入緊急狀態是事實,就可以減免刑罰;反之,如果以積極的意思造成過當結果,則不認為責任減少,即使存在緊迫的不法侵害,也不能減免刑罰。違法減少說認為,防衛過當雖然不完全符合正當防衛條件,但與一般的法益侵害行為不同,而是針對緊迫的不法侵害防衛正當的利益,因此,防衛過當的違法性就減少了。違法減少說雖然能說明對防衛過當的減輕處罰,但不能說明對防衛過當的免除處罰。違法責任減少說認為,在防衛過當的場合,不僅違法性減少了,而且責任也減少了,這就是刑罰的減免根據。

10. 誰知道阻卻違法是什麼意思 謝謝!

指排除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的違法性的事由。即在具有特別理由、根據的情況下,也可能否認符合構成要件行為的違法性。

一般來說大陸法系國家一個行為要構成犯罪需要從正反兩方面評價,從正面看犯罪成立的條件是構成要件的符合性、行為的違法性和有責性,只要客觀上與構成要件相符合的行為,都被認為具有構成要件符合性。

符合要件的行為雖然原則上具有違法性,但也存在例外現象,即在具有特別理由、根據的情況下,也可能否認符合構成要件行為的違法性,這便是違法阻卻性事由,又稱排除犯罪的事由,所以違法阻卻性事由是從反面否認行為構成犯罪。

例如故意殺人與正當防衛時致人死亡,從結果上都造成了他人的死亡,但因正當防衛有益於社會,故沒有社會危害性,阻卻了刑事違法性。

(10)民法違法阻卻擴展閱讀:

刑事責任年齡的阻卻違法應用:

1、我國刑法將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按照三分法進行了區分。不滿14周歲的人是無責任能力人。周歲的計算原則,應當以實足年齡為准,自過生日的第二天起才為已滿14周歲或16周歲。

2、對於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對於故意殺人、故意重傷害、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承擔刑事責任。

3、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17條第二款規定以外的行為,既上面所講的8種行為以外的行為,同時觸犯了刑法第17條第二款行為的,應當依照刑法第17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定罪處罰。

4、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對於滿足轉化犯條件而成立的故意殺人罪、故意重傷害也承擔刑事責任。

5、但是轉化型搶劫罪中有一個例外,即已滿14不滿16周歲的人,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故意致使他人重傷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殺人的,定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不再轉化成搶劫罪。

6、已滿14不滿16周歲18周歲的時候犯罪,應當從輕減輕處罰,並且不適用死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違法阻卻性事由

參考資料來源:雞冠法院-什麼是刑法上的責任阻卻事由

熱點內容
產科相關法律責任與醫療糾紛課件 發布:2025-07-29 21:39:13 瀏覽:969
法律民法典法律常識 發布:2025-07-29 21:35:29 瀏覽:327
司法改革執行局 發布:2025-07-29 21:34:06 瀏覽:773
民法典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發布:2025-07-29 21:33:26 瀏覽:858
考試國際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29 21:21:18 瀏覽:260
加拿大婚姻法和繼承法 發布:2025-07-29 21:18:57 瀏覽:402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 發布:2025-07-29 21:18:43 瀏覽:749
有道德之人 發布:2025-07-29 21:12:52 瀏覽:15
刑事訴訟法變更強制措施的條款 發布:2025-07-29 20:51:56 瀏覽:177
什麼人員不受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7-29 20:47:06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