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講刑法
A. b站出現大量羅翔說刑法高仿號,刑法老師羅翔為什麼受到這么多網友的喜愛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老師們開始習慣在網上講課,在網路上講課,你的課可以被更多的學子聽到,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趁著互聯網的風口,一些老師們也開始火了起來,其中就法外狂徒張三的創作者,羅翔老師。一開始,羅翔老師只是通過網路授課的方式教授刑法學,但是因為其講課內容生動有趣,十分幽默,吸引了大量粉絲駐足觀看。現在,羅翔老師的觀眾已經從單純的法考學子,擴張到了全網網友。
可以說,羅翔的爆火是有理由的,他的個人魅力巨大,同時基本上沒有什麼黑點,在成名之後,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本職工作,還是安安心心教書,不去追趕那些浮躁的東西。要知道,憑借羅翔現在的熱度,他通過自媒體賺錢可以說就想喝水一樣輕松,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他知道,名氣有時候會變成一種傷害,對他來說,能夠安心教書,將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傳播出去,就是最有價值的事情了。
B. 思修課刑法案例具體分析
1.被告人楊某,男,1994年5月1日生,中學生。2009年8月29日楊某到同學家玩,因同學出去了,感到無聊,想找本書看,無意中發現抽屜里的小口徑步槍及子彈數發。由於好奇,隨即拿起槍並裝上子彈,恰好這時候他看到樓下街道上有一青年,便想嚇唬他一下。楊某用槍瞄準他前面的水泥地擊發,結果打中前面的一位老人,經搶救無效而死亡。楊某後來在父母的陪同下到當地派出所投案自首。
試問:(1)楊某應否對自己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我國刑法上有關已滿14歲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的過失犯罪規定應如何進行處理?
(2)楊某行為時的主觀罪過是什麼?
1.答:(1)楊某不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因為根據我國刑法17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於過失犯罪,不負刑事責任;但應當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2)楊某的行為的主觀罪過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2.被告人趙某,女,30歲,系被害人孫某的妻子。因新婚,決定考驗妻子是否忠貞,故謊稱要出差十天。第二天晚上,孫某潛回家中,於是上床睡覺,其妻以為是歹徒,忙拿起枕邊的鐵錘朝孫某頭上猛擊,孫某當場死亡。事後查明被告人枕邊的錘子是為防備歹徒而准備的。
試問:(1)被告人趙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2)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是正當防衛?
2.答:(1)被告人趙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趙某對於危害結果的發生主觀上沒有罪過,因而危害結果的發生屬於意外事件。即主觀上既不是故意,也不是過失。
(2)被告人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被告人趙某對自己行為的性質存在錯誤認識。因為實際上並不存在不法侵害,而被告人誤認為是不法侵害,所以趙某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在這種情況下,趙某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因而主觀上沒有故意,而且趙某的認識錯誤在那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她對於危害結果的發生主觀上也沒有過失。
3.被告人錢某,男,25歲,司機。2008年6月21日,被告人與李某為其舅父拉鋼材,因手續不符規定,鋼材收購小組負責人王某責令其卸下鋼材,被告人不肯。於是王某將汽車扣下。22日晚被告人企圖強行拉走鋼材,王某上前阻止,而被告卻加速行駛,將保險杠上的王某摔下,王某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試問:被告錢某對王某的死亡是何種罪過形式?
3.答:被告人錢某的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其行為構成間接故意殺人罪。我國刑法規定,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在本案中,被告人錢某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發生,但是為了將鋼材強行拉走,而置王某的生死於不顧,即對被害人是死是傷持一種放任態度。因此,被告人錢某的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
4.被告人張某,男,28歲,某礦務局警衛。2009年3月12日凌晨,張某與同伴執行任務時,發現有盜竊分子,他們立即上前捉拿。在捉拿過程中,張某在三人圍毆的情況下,身上多處受傷。他曾發出警告:再打我就動刀子了,可無人理會,張某在此情況下將一人刺傷,一人刺死。
試問:被告人張某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為什麼?
4.答:被告人張某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我國刑法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防衛行為。被告人張某的行為符合正當防衛的特徵。
5.被告人魏某,2009年4月15日至18日連續三天到工商銀行某中心支行門口尾隨著去銀行交款的多名女交款員,伺機用磚頭打傷交款員後搶劫,均因附近工地有值班人員巡邏,未敢下手。
試問:被告人的行為屬於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請簡述理由。
5.答:被告人魏某的行為屬於搶劫罪的預備,而不是搶劫罪的未遂。犯罪預備是指為了實施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犯罪未遂是指行為人已經著手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犯罪預備是行為人尚未著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行為,是為了實施該種犯罪行為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犯罪未遂是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我國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行為。在本案中,被告人魏某尾隨交款員的行為,屬於為搶劫犯罪准備條件的行為,尚未著手實施搶劫行為。因此被告人魏某的行為是犯罪預備而不是犯罪未遂。
6.岳某夫婦有一個兒子,今年12歲。一天晚上,岳某夫婦帶著兒子到事先觀察好的一無人在家的住戶陳某家中偷盜,岳某本人進入房間行竊,兒子進行運送,其妻在門口望風,結果竊取大量的財物。
試問:此一家三口是否構成盜竊罪的共犯?為什麼?
6.答:岳某夫婦的盜竊行為已構成盜竊罪的共犯,而其12歲的兒子卻不能認定為共犯。
這是因為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岳某夫婦符合共同犯罪的構成條件:(1)有二人以上的犯罪主體;(2)在客觀方面,都具有共同犯罪的行為;(3)在主觀方面,他們又都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盡管一個入室實施偷盜行為,另一個在門口望風,沒有直接實施偷盜行為,但是這只是共同犯罪中的分工不同,不影響他們共同犯罪的成立。
其12歲的兒子因為並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能成為犯罪的主體。岳某夫婦帶著他去偷盜,事實上是把他當作犯罪的工具使用。
7.李四夫妻共有存款5萬元,李四有一母,兒子剛參加工作,女兒乙讀中學,李四突然死亡,以清理遺物中發現其親筆書寫、簽名的一份遺囑,並註明年月日,其中寫明,在其死後將5000元留給女兒乙讀書用。李四死時,其妻懷有身孕四個月。問:(1)遺囑是否有效?(2)5萬應如何繼承?
7.答:(1)遺囑有效。(2)5萬元作如下分割:①5萬元為李四夫妻共有財產,其中2.5萬元歸其妻所有,2.5萬元為遺產。②2.5萬元遺產中,0.5萬元為遺囑繼承,歸其女所有;另外2萬元為法定繼承。③法定繼承人有其妻、母、兒甲、女乙同為第一順序繼承人。④同一順序繼承人,分配時原則上均等。⑤應為胎兒保留1份,待胎兒出生後最後確定此份遺產的去向:出生時為活體的歸胎兒繼承;是死體的由法定繼承人分割;是活體而後死亡的,由他的法定繼承人繼承。
8.2002年3月13日,某傢具商場購得一批新式沙發,價格為每組1880元,售貨員在製作價格標牌時,誤獎1880元寫成880元。3月20日,甲、乙二人來逛商場,發現同樣的沙發在別的地方賣近2000元,而該商場還不到1000元,覺得價格非常便宜,便一人買了一組,由於擺放的兩組沙發均已售出,售貨員再去倉庫提貨時,發現沙發的價格根本不是880元,而是1880元,甲、乙二人的沙發每人少交了1000元。得知這一情況後,商場馬上派人查找甲、乙二人,並終於在2002年4月27日找到了這二人。傢具商場要求甲、乙二人退貨或補足價款,但遭到拒絕。問:(1)商場同甲、乙二人之間的買賣行為是屬於什麼樣的民事行為?(2)應如何處理這一糾紛?
8.答:(1)商場與甲、乙二人的買賣行為屬於有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71條規定:「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商場本意是要將沙發以1880元的價格賣出,由於售貨員製作標牌的錯誤,使得每組沙發少賣了1000元,這是商場由於疏忽大意導致結果與自己本意相悖。甲、乙二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按照標牌上的價格買下沙發,所以,商場同甲、乙二人的買賣屬於重大誤解的民事行為。
(2)商場同甲、乙的買賣行為可以變更或撤銷。《民法通則》第59條的規定: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撤銷,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所以,只要商場或甲乙任何一方提出變更或者撤銷買賣關系的請求,人民法院都應予以支持。根據《民法通則》第61條的規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以後,當事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受損失的一方,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而受的損失。所以,如果這一買賣行為撤銷,甲乙二人應將沙發返還給傢具商場,傢具商場返還甲乙二人的貨款,並承擔甲乙二人因此所受的損失。對於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變更;當事人請求予以撤銷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變更或撤銷。
9.某運輸公司受農場委託長途運送生豬,途徑某市遇酷熱天氣,運輸公司派出的押運人員張某、楊某根據經驗決定給生豬降溫,從某農資公司購得噴霧器一架,清洗後灌入自來水即向生豬噴水降溫。運達後收貨人某肉食公司覺生豬異常,經檢驗生豬不同程度農葯中毒。後查該噴霧器出售前曾借給農戶李某使用,農葯系李某使用後殘留所致。問:(1)肉食公司可否拒收生豬?為什麼?(2)誰應該對生豬中毒負責?為什麼?(3)張某、楊某有無過錯?為什麼?(4)農場應向誰索賠?為什麼?
9.答:(1)可以,因為生豬中毒,違反合同約定的質量條款。
(2)農資公司,因農資公司出售的噴霧器存在嚴重的瑕疵,這是造成生豬中毒的原因。
(3)沒有,因張、楊二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噴霧器內殘留有農葯的情況。
(4)應將運輸公司作為被告起訴,因農場和運輸公司之間訂有運輸合同,生豬在運輸途中發生問題。
10。某市商場舉辦有獎銷售。某校校長決定從該商場為黨校購買一台機器,同時得獎券100張,分給每位教師各兩張,言明如得獎金即歸持券人。同時賀某與其他幾位教師又去購物抽獎,但由教師丁某代墊款項。賀某因急事出差,只將3張獎券號碼登記下來,對丁某說:「這3張就算我的了。」但未還丁款。獎開,學校出資部分有1張獎券得1等獎,獎金5000元,持券人為丁某;個人出資部分,賀登記的3個號碼有1張中2等獎,獎金4000元。
此時賀某尚在外地,丁某持券取回獎金9000元,賀某回後得知此情,找丁某要求給付中獎的4000元,丁某不允,言此券系自己所購所持,賀某既未付款,也未佔有獎券,應歸自己享有。賀某甚怒,宣布一等獎券系學校出資,獎金應歸學校所有,丁仍不允,賀訴至法院。問:(1)學校出資部分中獎歸誰所有?為什麼?(2)個人部分中獎的獎金應歸誰所有?為什麼?(3)賀宣布一等獎歸學校所有是否有效?為什麼?(4)賀某未付丁某購物抽獎的款項,在賀某與丁某之間存在什麼性質的法律關系?為什麼?
10.答:(1)應歸丁某所有,因學校已言明在先,所得獎金歸持券人,且獎券已實際交付個人,屬於贈與行為。
(2)應歸賀某所有,因賀某已登記獎券號碼並向丁言明此3張獎券歸他。
(3)無效,因獎券已交付,贈與行為不得撤銷。
(4)借貸關系,因丁某系替賀某墊付款項。
11.王甲和劉乙系鄰居,兩家關系很好。因業務需要,王甲被單位派往設在海口的辦事處工作,臨走拜託劉乙照看自己的房屋及物品。夏天來臨,王甲從海口給劉乙打電話,稱其在海口買了一台櫃式空調,家裡原來的掛壁空調不要了,請劉乙幫忙以合適的價格賣掉。劉乙的同事李丙聽說此事後,表示想買下這台空調,但他不願多出錢,李丙就對劉乙說:「你給王甲打個電話,就說空調的冷凍機壞了,要想快點出手就得降低價格。」劉乙覺得自己和李丙是同事,不答應會影響今後的關系,況且他有許多事要求著李丙,於是就按李丙的意思給王甲打了電話,王甲說既然冷凍機壞了,降低就降低吧。於是,劉乙就以500元的價格把空調賣給了李丙。過了一陣,王甲從海口回來,准備把櫃式空調安裝上,聽人說了賣掉掛壁空調的事,王甲非常生氣,找到李丙,要求李丙返還空調。問:(1)劉乙、李丙買賣空調的行為是否有效?(2)本案應該如何處理?
11.答:(1)劉乙、李丙之間買賣空調的行為無效。王甲委託劉乙把他的掛壁空調賣掉,在王甲和劉乙之間實質上形成了委託代理關系,劉乙是代理人,王甲是被代理人。《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因為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是由被代理人承擔法律後果的,所以代理人必須維護被代理人的利益,不得濫用代理權。《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本案中,劉乙為了和李丙搞好關系,就答應李丙的要求,謊稱製冷機壞了,以過低的價格把空調買給李丙,這實際上是劉乙和李丙惡意串通損害王甲利益的行為。所以,劉乙、李丙買賣空調的行為是無效的。
(2)根據《民法通則》第66條第3款的規定:代理人和第三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本案中,劉乙、李丙惡意串通,損害王甲的利益,劉乙、李丙應對王甲的損失承擔連帶責任,王甲要求李丙返還空調,李丙應返還空調,王甲應返還李丙的500元錢,如果王甲還有其它損失,劉乙、李丙應負責賠償。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C. 我國的刑法中從犯的概括是什麼
根據我國刑法的這一規定,從犯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所謂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對於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是指雖然直接參加了實施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行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屬於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參加了實施犯罪行為,但在整個犯罪活動中起次要作用。比如,在犯罪集團中,聽命於首要分子,參與了某些犯罪活動;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參與實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動。一般地說,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具體罪行較輕、情節不嚴重,沒有直接造成嚴重後果。
2、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這就是指幫助犯。所謂幫助犯是相對於正犯而言的。是指沒有直接參加犯罪的實行,但為正犯的犯罪創造便利條件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一般是指為實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創造有利條件、排除障礙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窺探被害人行蹤,指點犯罪地點和路線,提出犯罪時間和方法的建議,事前應允幫助窩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窩贓、銷贓等。
我認為,次要作用與輔助作用雖然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的分類,但兩者有著內在的聯系,也就是說,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也就意味著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反之則不然。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幫助犯都屬於從犯。
[編輯本段]從犯的處罰我國刑法第27條第2款規定:「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從犯與主犯相比,無論是主觀惡性還是客觀危害,都要輕一些。因此,我國刑法規定的從犯的處罰原則具有科學根據。
D. 司法考試刑法誰講得好
您好!
個人覺得李文華講的很好,今年在北京聽他的課,授課條理非常清晰,簡單的說幾句就能將知識點點破,經常結合自己所辦的案例講解。我舉些例子吧!
如:數罪並罰,司考教材寫了一頁半紙,多而雜,看李文華老師總結,只有三個問題:1、漏罪主觀惡性大,還是新罪主觀惡性大?2、「先減後並」重,還是「先並後減」重?3、即有漏罪,有犯新罪怎麼辦?(先算老賬,再算新賬)。
也就是說,只要理解記住這三個問題,數罪並罰就不用看其他資料了,沒有理解上面問題,聽他在課上講,你會很清晰,理解很透徹。
再如: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如何認定是歸個人使用,教材也很復雜,李文華老師總結:
填空記憶法:
首先考慮:只要是將公款供自然人使用的,都認定歸個人使用。
(誰)→(以誰名義)→(為誰謀取利益)「個人」多的話就是「歸個人使用」
註明:()里填「單位」或「個人」。
就這兩句話,可以結合歷年的真題用用看,感覺太簡單了。
還有「事實認識錯誤」對當時的我來說感覺挺難的,聽完他的課,不這么認為了,「財產犯罪理論」,講的也很經典,還有就是他的「刑法聯想記憶法」和「場景記憶法」等等,可以在網上搜他的視頻和資料,聽聽他怎麼講。希望能幫助你!
E. 刑法裡面哪位老師講的最好
中國有句話來:師傅領進門,自修行在個人。靠天靠地靠別人,一切不如靠自己。
對於法律的學習,興趣是首要的,沒有興趣只有功利,學之無味,最好的老師也不是萬能的味精;所謂講的好,無非是可以自己省點心,少花點力氣,少動點腦子,有此想法,已經是學習法律的大忌!好學生,從來不是教出來的。
事實上,老師還是老師,他就在那裡,而他的學生呢?答案不言自明。學習法律有捷徑嗎?自然是有的,還是那句古話:書山有盡勤為路, 學海無涯苦作舟。本人建議的學習態度是:老老實實,腳踏實地,認真啃教材,邊學邊總結,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F. 於越的刑法講的怎麼樣授課方式如何
於老師講的好,好懂。
G. 刑法有哪些原理
刑法概說、罪刑法定原則、犯罪概說、刑法的適用范圍、違法構成要件、責任構成要件、犯罪的特殊形態、共同犯罪、刑罰的裁量、刑罰的消滅
H. 古代十大刑法是哪十大刑法 能講講十大刑法的具體內容嗎
滿清十大酷刑(轉載)
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
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
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
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
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
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
里。。。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
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
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
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車裂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
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
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
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
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
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
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
活活嚇死。。。凌遲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
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
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
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
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
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
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
(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
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
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
斷氣。。。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
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烹煮即「請君入瓮」那
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
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
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
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
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
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宮刑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
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
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
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
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
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
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
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I. 張明楷《刑法學》
你好朋友,我看過張明楷教授的第三版《刑法學》這本書,你說的這種情況的意專意思是 如果出現這種極其罕屬見的事情,而法益侵害非常嚴重,刑法沒有規定為有罪,那就是沒有罪,但一樣會承擔民事侵權責任。希望你順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