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反面推論
Ⅰ 民法上如何推論同時死亡卻不知道其死亡順序的請看例題
選A。
這是一道司考題,2008年的第60題。當時是讓選擇正確的選項,當時的A選項是:推定王某和李某先於女兒死亡。官方答案是4個都正確。
請看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本題中,王某、李某和女兒是相互有繼承關系的人,他們相互之間都是彼此的繼承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王某和李某是其女兒的長輩,應該推定王某和李某先於其女兒死亡,其女兒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王某和李某的遺產,A和D正確;又因為王某和李某是同一輩分,所以推定二人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關系,B和C正確。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Ⅱ 如何進行民事糾紛中的意思表示合理推斷
1、簡單的來說也就是默示,優浩律師事務所提示是指以明示(以語言、文字、或當事人了解其意義的符號直接作出的意思表示)以外的其他方式,間接作出的意思表示。
2、默示分為兩種:
(1)推定:從行為人作出的特定積極行為推知其意思表示內容。
(2)沉默:即從行為人的單純沉默(消極不作為)中推知其意思表示的內容。
3、《民能意見》第66條規定:不作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或當事人雙方有的情況下,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Ⅲ 民法知識點
概念: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及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
調整對象:1、人身關系,是就人格、人格權和身份、身份權發生的社會關系;
2、財產關系,以財產,服務和知識產品為媒介的,具有相互的社會關系;
3,平等主體,強調私法主體的平等性
民法的淵源就是民法的表現形式
我國民法的淵源包括1、法律:憲法中關於民法的規范、民法典、民事單行法、國務院發布的各種法規或制定的條例、地方性法規、規章部門;2、習慣3、判例4、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5、國家政策6、司法解釋7、學理
民法的適用范圍:1、對人的范圍:指民法適用於哪些人a、我國民適用於我國境內的一切人,包括我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b、適用於我國境內的本國法人和外國法人
2、對空間的適用范圍:指民法在什麼地域內適用。a、我國民法的適用范圍以屬地法為原則,凡在我國境內實施的民事行為,原則上都適用我國民法;b、但是在行為能力問題上,外國人可適用他們的屬人法
3、對時間的適用范圍:指民法從生效到失效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內,民法持續地保持法律效力;另外,民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
民法的解釋方法1、在法條的可能文義范圍內可解決的問題的方法:包括文義解釋,體系解釋,法意解釋,反面解釋,類推解釋,擴張解釋和目的性擴張,限縮解釋和目的性限縮,當然解釋,目的解釋,和憲性解釋,比較法解釋和社會性解釋
2、在法條的可能文義范圍內不能解決問題時的方法:包括漏洞補充和價值補充兩種方法
太多了,難的打!如果你是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建議你去買書看,網上東西太散!
Ⅳ 關於民法辯論賽
首先先分析流動商販的家庭背景,大部分的人,都是家庭生活困難的,對於這樣社會底層專的人,屬這樣的弱勢群體應該是保護為主,然後在分析現在群眾對城管的執法印象普遍不好。態度惡劣,動作野蠻等,相對小商販他就是強勢群體。把二者的勢力進行比較。在這樣身份懸殊的情況下,應當手下留情。第二找一些被媒體報道的過的,兩者正反面案例來例證。第三在對反方的辯題在否定的基礎上肯定。嚴格執法固然好,但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把嚴格執法演變為蠻橫跋扈
Ⅳ 法官可以在證據不足下靠推斷定罪嗎民事
法院審理案件,必抄須以事襲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進行審理,絕對不能靠推斷判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一百二十九條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Ⅵ 民法案例分析!
1、王強第一批無權代理30條皮被,得到李剛的追認,是生效的代理,無權要求撤銷。
王強第二批無權代理30條皮被,未得到李剛的追認,是無效的。
2、王強自己承擔第二批皮褲所導致的損失。
Ⅶ 民事案件為什麼二審法院不開庭要傳被上訴人去做筆錄
在審理方式上,民事二審分為開庭審理和不開庭審理,但只要是經人民法院傳票傳喚,上訴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均可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規定,按撤訴處理。【案情】上訴人(原審原告)黃某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沈某黃某繫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投資系副教授,管理學博士,國內券商首批行業研究員。沈某為住建部房地產司司長。2010年12月20日,黃某發表了兩篇為「第三輪樓市調控」建言獻策的文章,分別為《上海證券報》發表的《把控制樓價漲幅納入明年工作目標》、《證券時報》發表的《禁止投資性購房應上升為基本國策》,文章涉及了「把控制樓價漲幅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禁購第三套,限制第二套」等的調控建議。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即是被稱為「新國八條」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黃某認為 「新國八條」的主要政策創新大部分來自於黃某發表的上述兩篇文章的觀點。黃某據此向住建部索取政策建議被政府部門採納應用的書面證明,但未果。黃某遂於2012年2月16日對住建部及沈某提起知識產權訴訟。2012年2月17日晚,上海電視台第一財經頻道「財經夜行線」欄目報道沈某向記者稱黃某的行為屬於炒作,自己不會理會。2012年2月18日出版的《證券市場周刊》中「學者狀告住建部」一文報道沈某在電話中告訴記者「黃某隻是想炒作,住建部政策來源於黃某觀點是不可能的」。 黃某訴稱,沈某上述言論被媒體報道及轉載,在社會上產生廣泛而巨大的影響,社會後果十分消極,致使其社會形象遭受了嚴重損害,社會評價在短時間內明顯降低。沈某上述行為已經構成對黃某名譽權的嚴重損害,給其造成非常惡劣的社會影響,並造成巨大的精神損害以及經濟損失,沈某應當為其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現黃某起訴要求沈某:1、停止侵權行為,撤銷相關誹謗言論,消除誹謗言論造成的影響,公開道歉:分別在《證券市場周刊》、上海電視台第一財經頻道「財經夜行線」欄目刊登公告至少3次,向黃某公開賠禮道歉;並在新浪網、財經網、鳳凰網等網站頭版顯著位置,以及《東方早報》、《中國知識產權報》、《光明日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等刊發道歉公告至少一次。公開道歉的內容需經法院和黃某審閱認可,相關費用由沈某承擔;2、賠償黃某經濟損失4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5,000元、維權費用15,000元。
Ⅷ 民事訴訟中能用推斷的方法判案嗎
不能用推斷了判案。要依靠證據,沒有證據的要依證據規則。不能依證據規則的依法律原則。
Ⅸ 民法邏輯三段論推理
T→R(具備來T的要件時,即適用R的法律效自果)
S=T(特定的案件事實該當於T的要件)
S→R(關於認為特定案件事實,適用R的法律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規范(T)一般有眾多要件特徵組成,因此特定的案件事實(S),必須符合該法律規范(T)所有的要件特徵,才能發生該法律規范所定的法律效果。而這一思維模式也被稱為確定法律效果的三段論法。
依據上述過程不難判斷,一般的法律適用的過程最主要的步驟是確定作為大前提的法律規范和認定作為小前提的具體特定的案件事實。一旦確定了應當適用的法律規范,並認定了具體特定的案件事實,只需運用涵攝的方法即可獲得一定的法律效果。涵攝指將外延較窄的概念劃歸於外延較寬的概念之下的一種推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