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

發布時間: 2022-01-12 05:02:20

Ⅰ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辭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是中國刑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條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1)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的相關要求規定:

1、罪刑法定原則由兩個基本方面組成,其一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其二是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一個方面可稱之為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第二個方面,可稱之為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

2、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傳統上認為是自然法理論、三權分立學說及心理強制說,但現在通說認為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思想,或者說是民主與自由。民主主義要求刑法法律主義,即刑罰必須由法律事先規定,不可濫刑。

3、罪刑法定原則不是一條法律標准,在刑法中確認下來就萬事大吉了。較之在刑法典中確立罪刑法定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在司法實踐中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刑事立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則要付諸實現,有賴於司法機關實際的執法活動。

Ⅱ 我國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是中國刑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專為罪」和「法無明屬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Ⅲ 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內容

罪行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
(1)法律主義:成文法、行政法規章、習慣法內、判例不能成為刑容法的淵源,但是可能成為理解構成要件要素的材料。
(2)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禁止溯及既往):既是司法原則,也是立法原則。
(3)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4)禁止絕對不定刑與絕對不定期刑。
(5)明確性——明確性具有相對性:立法和理論的合力。明確性實現與否與罪狀的規定模式無關;規范構成要件在刑法中的存在不可避免。
(6)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
(7)禁止不均衡、殘虐的刑罰。

Ⅳ 什麼是罪刑法定原則

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Ⅳ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概念

罪刑法來定的早期思想淵源,一般認為自是1215年英王約翰簽署的大憲章,大憲章第39條確定了「適當的法定程序」的法的基本思想。該條規定:「凡是自由民除經其貴族依法判決或遵照國內法律之規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監禁、沒收其財產、褫奪其法律保護權,或加以放逐、傷害、搜索或逮捕。」到了17、18世紀,歐洲大陸啟蒙思想家針對封建刑法中罪刑擅斷、踐踏人權的黑暗現實,更加明確地提出了罪刑法定的主張,並以三權分立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使罪刑法定的思想更為系統,內容更加豐富。法國大革命勝利後,罪刑法定這一思想由學說轉變為法律,在憲法和刑法中得到確認。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第8條規定:「法律只應規定確實需要和顯然不可少的刑罰,而且除非根據在犯罪前已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在《人權宣言》這一內容的指導下,1810年《法國刑法典》第4條首次以刑事立法的形式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由於這一原則符合現代社會民主與法治的發展趨勢,至今已成為不同社會制度的世界各國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原則。

Ⅵ 名詞解釋: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6)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擴展閱讀: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中,並不存在罪刑法定這一原則,君主可以任意給人定罪處刑,這便造成了許多冤案和悲劇的發生。例如宋代名將岳飛,便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逮捕、處死。近現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治水平的提高,許多國家紛紛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我國亦不例外。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罪刑法定原則還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定罪的法定,二是量刑的法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罪刑法定原則

Ⅶ 簡述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內容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罪刑法定原版則可以分為絕權對罪刑法定與相對罪刑法定。絕對罪刑法定是完全排斥法官的自由裁量的,認為法官應當逐字地適用刑法。而相對罪刑法定則並不排斥法官的自由裁量,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容納司法裁量。我國刑法實行的是相對罪刑法定,因而給法官的司法裁量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在空白罪狀和概括條款的情況下,法官能夠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加以裁量。當然,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是有限度的,應當將司法裁量許可權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圍之內。只有這樣,罪刑法定原則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Ⅷ 罪刑法定原則的

罪刑法定原則的立法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罪刑法定原則是世界各國刑法理論與實踐中普遍接受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在刑法各項基本原則中處於首要地位的核心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第五條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Ⅸ 罪刑法定原則講的是

罪刑法定原則抄的基本含義襲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熱點內容
職業道德的重點是解決什麼問題 發布:2025-07-29 01:38:28 瀏覽:744
肇慶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7-29 01:38:23 瀏覽:482
國有資產損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9 01:32:52 瀏覽:594
法的社會控制理論 發布:2025-07-29 01:14:05 瀏覽:609
勞動法上一個夜班休息 發布:2025-07-29 01:14:04 瀏覽:417
南大考研法學群 發布:2025-07-29 01:12:34 瀏覽:925
法院案件駁回 發布:2025-07-29 01:08:03 瀏覽:634
離婚後財產分割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9 01:06:39 瀏覽:687
2013新旅行社條例 發布:2025-07-29 01:06:27 瀏覽:121
國家干預與法治 發布:2025-07-29 00:55:58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