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刑法理論
其實無論是三階層還是四要件,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對犯罪構成做專到真正的把屬握。
今年司法考試使用了三階層理論,這是必然的,今後也將繼續適用。
雖然目前我國各法學觀點不同,代表人物對三階層與四要件的適用爭論不休,但是,在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基本上都已經用三階層來分析犯罪構成了,我國適用三階層理論是必然的趨勢。
因此,明年復習司法考試仍應以三階層為主。
㈡ 刑法上,現在司法考試因果關系採用的是什麼理論
司法考試堅持的學說:以條件說為基礎的因果關系理論。
.條件說公式:實行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著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的條件關系時,前者就是後者的原因。
注意:作為條件的行為必須是有導致結果發生可能性的行為,否則不能承認條件關系。例如,甲勸說乙自駕車旅遊,希望乙發生交通事故而死亡,後來乙果真死於交通事故。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不存在因果關系。
2.禁止溯及理論:當一個行為或者事實獨立地導致了結果發生時,就應當將結果歸責於該行為(或歸屬於該事實),而不能追溯至先前條件。
注意:判斷是否具有因果關系時,如果能從自然科學法則或者經驗法則意義上確定引起與被引起關系的,直接認定因果關系。
幾種特殊情況的因果關系:
(1)因果關系的斷絕。前條件必然會導致結果發生,在結果發生之前,後條件導致結果發生。前條件不是結果的原因。
例如,甲投放100%致死量的毒葯毒殺乙,2小時後乙必死無疑。在1小時50分鍾的時候,張某開槍將乙擊斃。甲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張某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
注意:因果關系的斷絕、假定的因果關系實際上也是因果關系中斷的情形,而這些理論都可以認為是「禁止溯及理論」的展開。為了方便區別各種情形,本書單獨加以講解。
(2)因果關系的中斷。在因果關系的發展進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行為、被害人的行為或特殊自然事實,則應通過考察介入情況的異常性大小、行為人的行為導致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介入情況對結果發生的作用大小等,判斷前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否存在禁止溯及的情形)。具體判斷思路如下:
首先判斷介入因素的出現是否正常。根據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周圍環境等判斷,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現概率很高,那麼介入因素的出現就是正常的,先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中斷。反之,如果介入因素出現的概率很低,那麼介入因素的出現就是異常的。異常的介入因素是否導致因果關系的中斷,還需要根據具體情形判斷該異常介入因素是否達到獨立導致結果發生的程度。如果達到了獨立導致結果發生的程度,那麼先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中斷,引起結果的原因是介入因素。反之,如果介入因素沒有達到獨立導致結果發生的程度,只是稍微提前了結果發生的時間,那麼先前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不中斷。
注意:該知識點是司法考試的重要考點,上述思路的具體運用參見下文的真題解析。
(3)假定的因果關系。甲行為導致結果發生,但即使沒有甲行為,由於其他原因也會導致結果發生。甲行為與結果具有因果關系。例如,被害人的父親張某在法警執行死刑之前,奪過法警的槍,將死刑犯擊斃。張某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二重的因果關系。兩個條件單獨都能導致結果發生,沒有意思聯絡,各自同時發生作用,競合在一起導致了結果發生。兩個條件與結果都有因果關系。
經典案例:甲、乙二人沒有意思聯絡,分別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100%致死量的毒葯,而且毒葯同時起作用,導致丙死亡。
第一,本案中甲、乙二人的行為都是死亡結果發生的原因,二人都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但不成立共犯。
第二,假定本案中毒葯並未同時起作用,而是其中一人投放毒葯引起死亡,處理結論有所不同:如果查清由甲投放毒葯引起死亡,那麼甲的行為與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而乙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如果查不清是甲還是乙投放的毒葯導致丙死亡,根據存疑時有利於行為人的原則,甲、乙兩人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都沒有因果關系,只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
(5)重疊的因果關系。兩個條件單獨都不能導致結果發生,相互之間沒有意思聯絡,結合在一起導致了結果的發生。兩者對結果都有因果關系。
經典案例:甲、乙二人沒有意思聯絡,分別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0%致死量的毒葯,導致丙死亡。對此,甲、乙兩人的行為與死亡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分別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
(6)可替代的充分條件。
經典案例:在丙出發去沙漠旅行之前,甲潛入丙的居所,在丙的水囊裡面投放了致死量100%的毒葯。隨後乙也潛入丙的居所,在丙的水囊底部鑽了一個孔。丙後來在沙漠旅行中渴死。在本案中,導致丙死亡的原因是乙的行為,乙成立故意殺人罪既遂;甲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甲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
注意:本案中甲、乙都可能提出辯解:沒有自己的行為,被害人也會死亡。進而主張自己的行為與死亡結果不存在因果關系。但是,因果關系是一種客觀的聯系,需要根據自然的科學法則和經驗法則進行判斷,本案中被害人「渴死」,而導致其「渴」的原因正是乙的鑽孔行為,所以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存在因果關系。
㈢ 司考刑法復習怎麼開始准備
司法考試的理論性越來越強,難度越來越大。這幾年,考查理論的題目較內多,即使考法條,也是考查法容條背後的規范。刑法、民法等,甚至法理和民訴法、刑訴法都出現了這樣的趨勢。考試的方式則主要是分析案例。
2、苦背法條。我們的考試內容其實就是刑法解釋學,就是對法條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對重點法條一定要逐字掌握。
3、細讀理論。法條來源於理論。不掌握理論,就不能記住法條。即使記住了,也做不了題目。
4、精做真題。司法考試就是用法條和理論分析案例。這些案例,每年考試的重復率都在80%以上。所以,我們說,精做歷年真題就是相當於做今年的考題。
5、詳究本質。要想直接看透知識點,只有一個方法:重復、多次重復。
㈣ 司考題 刑法
第一題
法理上的依據:首先,故意傷人罪的構成要件,主觀上,要求犯罪嫌疑人有殺人故意,故意分兩種,一種為直接故意,一種為間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明知行為會發生危害後果而積極追求該後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行為會產生危害後果而放任其發生。本題中,該行人被撞倒後,題干並沒有交代其傷勢如何,某甲將其抬上車後拋棄的行為屬於明知該被害人被拋棄在荒野會導致其死亡而放任,最終導致該被害人死亡之結果,構成故意殺人罪。至於為什麼沒與交通肇事罪並罰是因為有法律上的依據,即最高法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屬於法條競合。本案由於造成被害人死亡後果,因而適用故意殺人罪。(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第二題。
看似與第一題一樣,其實有本質區別,甲的行為更為惡劣,肇事後,甲發現乙甚至清醒,再起犯意,行故意殺人之犯罪,應與交通肇事罪並罰。此種情形並不屬於最高法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六條之情形。該第六條規定的法條競合的情形是 「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而本案中甲實行的是再次碾軋乙的行為,同時先觸犯了交通肇事罪後又故意殺人,應當並罰。
希望我解釋明白了。。
㈤ 司法考試,刑法的老師哪個好
刑法:韓友誼,他的課程把刑法講活了,講透了。嘿嘿,真不是蓋的,我答刑法都是上手就選,對了答案感覺也是這幾門錯的最好的,再說誰讓他與兩個出題人關系好呢!
㈥ 司法考試刑法中的重點與難點有哪些
從最復近兩三年的司制考來看,對刑法內容的考查越來越側重理論,所以,對刑法一定要看透教材(此處所說教材指《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這是基礎,當然,對於刑法,可以只看總則部分,刑法學的理論基本集中在總則部分。對它們,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來學習,掌握原理性的知識點,而並非單純的去記憶法條。然後在看重點法條,對於重點法條必須完全掌握,做到運用自如。之後,在把所有法條都看一遍,達到融會貫通之功效。
㈦ 司法考試刑法誰講得好
司法考試刑法老師主要有以下老師
陳永生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後、法學院副教授。03-06年參與《國家司法考試大綱》的修訂、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的編寫。
阮齊林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刑法學專家,司法考試輔導的王牌專家,其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劉鳳科
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師從著名刑法學家、刑法學司考命題組重要成員張明楷。劉老師授課條理清晰、認真細膩。
方鵬
方鵬,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講師。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博連讀研究生。出版《國家司法考試刑法要義與真題精解》。
你可以到我們網校聽一下陳老師的課程,很不錯,當然,其他幾位老師的課業值得一聽。
㈧ 司考課聽很多,刑法柏浪濤讓我進步最大.民法有沒象他那樣,對考點涉的行為方式和判斷標准分析特別清晰的老師
民法的名師有抄很多,我過司考那年聽的是張翔的,但是聽張翔的要一定的基礎才行,我建議還是試試李建偉的吧,他現在都是眾合的校長了,講課方面肯定不會差的,他對知識點的把握以及與考點的聯系還是很獨到的,希望能幫得到你
㈨ 本人要參加司法考試,請問怎樣學習刑法及
相對於其它部門法,刑法最重要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性強。針對這個特點,建議在復習司法考試的過程中,建議你要做到理論結合案例的學習方法。
刑法具有自身獨特的理論。從一般的刑法教材上,我們可以看出,刑法的理論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大塊,其中總論主要是刑法的理論部分,分論部分除了前半部分的罪狀、法條偏向於理論外,其他都是各個罪名和法定刑,偏向於實踐性。理論部分,我們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刑法的理論體系,細節部分也不能錯過。具體來說,刑法最重要的理論構成部分,顯然是統領刑法理論的犯罪構成理論。我們知道,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部門法,其中犯罪構成理論就是規定犯罪的部分。在這塊,理論性最強。一定要仔細研習犯罪構成的三階段新理論。
具體來說,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認識錯誤是司法考試中的重點。
在犯罪停止形態這部分,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預備、犯罪中止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尤其是像涉及到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犯罪預備的區分問題,在共同犯罪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有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實行過限、共同犯罪中的部分中止以及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和刑事責任。在罪數形態中,較重要的考點,像想像競合犯、牽連犯以及刑法分則特別規定的不適用數罪並罰的情形。
正當防衛這塊,一個重要的考點涉及到無過當防衛,或者稱特殊防衛。在刑法里,比較重要的考查的知識點,像死刑問題,剝奪政治權利的問題,緩刑、減刑、假釋、累犯、自首這些重要的刑法制度。
除了理論性,刑法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獨角獸網校的老師建議我們,在刑法的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結合案例,把刑法案例結合到學習中。我們知道,刑法中具有很多經典案例,對於這些案例,一定要知道典型案子的來龍去脈,以及案子所具有的意義,並且把案例同前部分的理論聯系起來,達到理論和案例的結合。
在刑法分則當中,涉及到400多個罪名,但是從司法考試所要求的情況來看,重點要考查的罪名非常少。在侵犯財產罪這一章,要考查的罪名比較多,也比較集中。具體來說,像盜竊罪、詐騙罪、搶劫罪、搶奪罪、敲詐勒索罪、侵佔罪、挪用資金罪。其次就是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這一章,比較重點的罪名有綁架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拐賣婦女兒童罪。
在貪污受賄罪這一章,也涉及到比較重要的罪名,比如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在瀆職罪當中,涉及到比較重要的是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徇私枉法罪。
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中,涉及到較重要的罪名有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窩藏包庇罪、偽證罪。在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這一章,涉及到比較重點的罪名有信用卡詐騙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走私罪、侵犯知識產權罪。
在危害公共安全罪這一章,涉及到的有交通肇事罪、重大責任事故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國防利益罪和軍人違反職責罪,不屬於司法考試的重點內容,但是我在這里要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罪名,在危害國家安全罪當中,比較重要的罪名包括間諜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在危害國防利益罪這一章,值得引起注意的罪名有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罪。在軍人違反職責罪這一章中,值得注意的是戰時自傷罪、阻礙執行軍事職務罪。
在刑法分則當中,在毒品犯罪這一節所規定的「特別再犯」制度,具體的說,在犯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以後,又犯毒品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在量刑這一塊,除了一些重要的量刑作為考試的內容之外,在卷四當中還有可能考查的,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些犯罪處罰的問題,關於這一點,在你復習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引起很大的疑慮。總之,你多聽老師講解就可以了。
在刑法分則中規定「絕對確定的死刑」,具體來說,劫持航空器致人重傷死亡,或者是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綁架者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故意殺害被綁架人的,拐賣婦女兒童情節特別嚴重的,實施貪污受賄行為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且情況特別嚴重的,這些情形都要處死刑。除此以外,還需要掌握盜竊罪的死刑適用,根據新刑法規定,僅適用盜竊金融機構、盜竊文物這些情形。搶劫罪當中,八種加重情形的死刑適用、故意傷害死刑適用,也是引起特別重視的。
在最近五年中,刑法在司法考試中,每年平均分值90分左右,基本就這些了,你在復習刑法時可以借鑒一下。
㈩ 司法考試 理論法學包括哪些
司法考試 理論法學包括法理學、法哲學、比較法學、法社會學、立法學、法律邏輯學、法律教育學和法律心理學等學科。
包括法的概念,法律價值,法的要素,法律淵源與法律體系,法的效力,法律關系,法律責任,法律的動態過程,法律適用的一般原理,法律推理,法律解釋;
法律的歷史演進,中國法的發展,法律與社會,憲法的基本理論,國體與政體,國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國家機構,立法,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等內容。
(10)司考刑法理論擴展閱讀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命題范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制定並公布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准。客觀題考試採用閉卷的方式。主觀題考試配備法律匯編,在民族自治地方組織國家司法考試,可以使用民族語言文字試卷進行考試。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考試分為同年度客觀題考試和主觀題考試,客觀題每張試卷分別為分150分,主觀題滿分1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