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87司法解釋
單行刑法是針對某種犯罪或某幾種犯罪和刑罰單獨制定的專項刑事法律。例內如1998年12月29日全容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發布.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刑法修正案是對刑法的修改和補充.
司法解釋、刑法修正案是不屬於單行刑法的.
2. 刑法第280條司法解釋誰知道的謝謝啦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
(公通字[1998]31號 1998年5月8日發布施行)
七、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牌證及機動車入戶、過戶、驗證的有關證明文件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1998〕20號 1998年8月28日公布 自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條偽造、變造、買賣海關簽發的報關單、進口證明、外匯管理機關的核准件等憑證或者購買偽造、變造的上述憑證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0]37號 2000年11月27日公布 自2000年12月11日起施行)
第九條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頒發的野生動物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等公文、證件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罪定罪處罰。
實施上述行為構成犯罪,同時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的非法經營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院 最高檢關於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1]22號 2001年7月3日公布 自2001年7月5日起施行)
對於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定罪處罰。
明知是偽造高等院校印章製作的學歷、學位證明而販賣的,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海關總署關於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向題的意見
(法[2002]139號 2002年7月8日發布施行)
九、關於利用購買的加工貿易登記手冊、特定減免稅批文等涉稅單證進口貨物行為的定性處理問題
加工貿易登記手冊、特定減免稅批文等涉稅單證是海關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政策性規定,給予特定企業用於保稅貨物經營管理和減免稅優惠待遇的憑證。利用購買的加工貿易登記手冊、特定減免稅批文等涉稅單證進口貨物,實質是將一般貿易貨物偽報為加工貿易保稅貨物或者特定減免稅貨物進口,以達到偷逃應繳稅款的目的,應當適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以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與走私分子通謀出售上述涉稅單證,或者在出賣批文後又以提供印章、向海關偽報保稅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等方式幫助買方辦理進口通關手續的,對賣方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以走私罪共犯定罪處罰。買賣上述涉稅單證情節嚴重尚未進口貨物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政研室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2002年10月24日發布施行)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研究室:
你院《關於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決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能否構成詐騙罪的請示》(魯檢發研字[2001]第11號)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偽造證據騙取法院民事裁判佔有他人財物的行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審判活動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作出處理,不宜以詐騙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偽造證據時,實施了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追究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有指使他人作偽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妨害作證罪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院研究室關於對行為人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擔任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佔本單位財物、收受賄賂、挪用本單位資金等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法研[2004]38號 2004年3月30日發布 自2004年3月30日實施)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2004]15號《關於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擔任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後利用職務便利侵佔本單位財物、收受賄賂、挪用本單位資金的行為如何定性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行為人通過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擔任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以後,又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侵佔本單位財物、收受賄賂、挪用本單位資金等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分別以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罪和相應的貪污罪、受賄罪、挪用公款罪等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數罪並罰。
最高院 最高檢關於辦理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相關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07]11號 2005年5月9日公布 自2007年5月11日起施行)
第二條 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行駛證、登記證書,累計三本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定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行駛證、登記證書,累計達到第一款規定數量標准五倍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規定中的「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條 實施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一款或者第三款規定的行為,事前與盜竊、搶劫、詐騙、搶奪機動車的犯罪分子通謀的,以盜竊罪、搶劫罪、詐騙罪、搶奪罪的共犯論處。
3. 刑法司法解釋全文
刑法解釋全文太長,無法全部復制到本標題下。僅舉例第二條,其它內容可以從網路文庫閱讀、下載。
刑法:第二條【刑法任務】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解釋】本條是關於刑法任務的規定。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其具體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刑法的首要任務。我國的國家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人民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取得的,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經濟制度,是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因此,用刑罰方法同一切組織、策劃、實施武裝叛亂、武裝暴亂、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以及勾結外國危害我國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等犯罪作斗爭,是刑法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刑法的打擊鋒芒,就是指向這類危害最嚴重的犯罪,這是符合國家和人民最根本利益的。
2.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根據憲法關於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規定,刑法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公民生產、工作、生活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同樣受國家法律保護。因此,刑法對於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的行為規定為犯罪,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
3.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其人身權利是指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民主權利是指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的各項權利;其他權利是指勞動、婚姻自由、老人、兒童不受虐待、遺棄等權利。刑法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作斗爭,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刑法的重要任務。 4.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我國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尤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需要一個良好的經濟秩序,否則,什麼事情也辦不成。因此,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成為刑法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於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犯罪,依照刑法予以打擊。
網路文庫:刑法全文解釋http://wenku..com/link?url=_rwq_-Os_C_aDnZBtjtTNMKTANv-RpyP_
4. 刑法第209條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第二百零九條 【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判決的執行】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後應當立即釋放。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了無罪和免予刑事處分的判決的執行。
一般而言,一審判決在宣判後並不立即發生法律效力。但無罪或者免除刑事處分的判決一經宣判,如果被告人在押,應當立即釋放。這主要是考慮審判階段羈押的目的是防止被告人逃避審判和繼續進行犯罪,危害社會。人民法院判處無罪或免除刑事處分說明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不應當受到刑事追究或被告人的行為雖然構成犯罪,但依法應當免予刑罰。這就失去了對被告人繼續羈押的條件和法律上的根據。如果繼續羈押,就是對被羈押人人身自由的侵犯。所以,無論被告人、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否上訴,同級人民檢察院是否抗訴,都應當立即釋放。
關聯法規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13條
5. 刑法246條的司法解釋
不是抄146條,是246條襲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印象中沒有司法解釋,實務中本條的應用也不是很多
「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要求一定是捏造的,如果是散布真實事實,不構成本罪
侮辱必須是公然的,私下的不符合本罪的犯罪構成,但可能構成其他的罪,比如造成人身傷害的可能構成故意傷害或過失傷害。也可能是民法中的侵權行為。
6. 司法解釋關於刑法253個人信息規范
司法解釋主要規定了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公民個人信息的范圍:,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2)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
(3)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所涉及的寬嚴相濟、犯罪競合、單位犯罪、數量計算等問題。
(6)刑法287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犯罪行為的定罪:
第七條 單位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之罪的,依照本解釋規定的相應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定罪處罰,並對單位判處罰金。
第八條 設立用於實施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的規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網路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依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定罪處罰。
第九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的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的規定,以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定罪處罰。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解釋
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該條的解釋:是關於刑訊逼供罪、暴力取證罪的處刑規定。其中:
刑訊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為。
暴力取證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證人使用暴力,逼取證言的行為。刑訊逼供罪和暴力取證罪的犯罪主體都必須是司法工作人員。
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被指控有犯罪行為而被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公訴案件中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前稱為犯罪嫌疑人,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後人民法院判決前稱為被告人,自訴案件中,在人民法院判決前都稱為被告人。
「使用暴力」,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證人施以肉刑、傷害、毆打等危害證人人身的行為。
「證人」,是指在刑事訴訟中,知道案件情況而向司法機關作證的人。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對刑訊逼供的規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手段殘忍、影響惡劣的;
2.致人自殺或者精神失常的;
3.造成冤、假、錯案的;
4.3次以上或者對3人以上進行刑訊逼供的;
5.授意、指使、強迫他人刑訊逼供的。
8.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85.286.287 條什麼、
分別是侵入計算機,破壞計算機系統,利用計算機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