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法學者
Ⅰ 為什麼要去日本學法律
1.我國屬於大陸法系國家,大部分的法律都是移植於日本、中國對日本的民法、商法、刑法等部門法的學習及交流借鑒能追溯到晚清的時候。兩國法學理論界的交流非常廣泛與深入
2.實務上有切實的需求。兩國是近鄰,經貿往來頻繁,許多律師事務所都有專門的日本部,需要精通日本法律的人才。
3.在國內未見得能讀上一流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去日本你能讀上很不錯大學法律專業,因為你是國內留學生,和日本人以外考日本大學。考試標准比較低。
Ⅱ 中國民法學的泰斗有哪些有哪些經典著作
中國民法學的泰斗有:
1、江平(1930—— ),最負盛名的民商法專家,原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負責人,被譽為「中國民法三傑」之一。
江平教授1930年12月出生,浙江省寧波市人。1948年至1949年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新聞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導師。
2、梅仲協
梅仲協 (1900-1971) 字祖芳,浙江永嘉人。法國巴黎大學法學碩士,1933年後在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和中央政治學校擔任民法講席,曾任中央政治學校法律學系主任,抗戰期間重慶東吳大學教授。
3、謝懷栻
謝懷栻,男,漢族。湖北省棗陽縣(現為市)人。1919年8月15日生。1938年在重慶入中央政治學校大學部法律系,1942年畢業。次年參加高等文官考試司法官考試合格。
1944年後歷任重慶、台北、上海各地法院推事。1948年任上海國立同濟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課,講授民法、民事訴訟法。
1979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擔任過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於1988年退休。
4、佟柔
佟柔(1921年6月20日——1990年9月16日)男,滿族,遼寧省北鎮縣人,中共黨員。生前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民法專業博士生導師。
國內法學界,尤其民法學界,公認佟柔教授是新中國民法的開創者、民法理論的奠基人,是民法學的帶頭人,稱贊他是中國民法的權威或「泰斗」。
日本有的法學家譽其為「中國民法之父」,美國有的法學家稱他是「中國民法先生」。
5、史尚寬
史尚寬先生(1898—1970),字旦生,安徽桐城人,生於1898年農歷元旦,性厚重而穎悟,十一歲能文章,十五歲留學日本,由京都第三高等學校而東京帝大法律系,獲法學士學位。
史尚寬先生的「民法全書」對民國的立法時間產生了重大深遠的影響,對後世的法學的研究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國民法學經典著作:
《民法要義》、《公司法概論》、《公司法教程》、《國際私法新論》、《中國票據法釋義》、《法學緒論》、《中國司法大辭典》等。
Ⅲ 日本民法學者有哪些
1、中川善之助(中川 善之助,なかがわ ぜんのすけ)
2、星野英一(ほしの えいいち)
3、小口彥太
Ⅳ 請教高人,到日本學習法律學什麼好
既然你到日本去來學習法律,自那就不要學冷門
強烈建議你學民法或刑法,二選一即可。日後如果有所成,你會感激這個決定的
我國屬於大陸法系國家,到現在沒有民法典,而我國大部分的法律都是移植於日本。有大量的中國學者在研究日本的民法,刑法。但是多數都是通過看書了解,而不是深入的去日本體驗,實習。
最基本的就是最重要的,日本民法,刑法都比中國先進很多,訴訟法也比我們好的多
民法范圍是大,因為內容比較多,物權法,擔保法,債法,合同法都可以考慮
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級的導師就是一個日語通~~專門研究法理~很吃得開哦
我覺得我們國家的物權法,合同法都有待於提高~~~
刑法也不錯~~中國刑法大鱷張明楷~~陳興良~~據說陳興良就不會日語,看的都是別人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書,偶爾因為翻譯的質量問題,導致他虐待我們這些考生~~
Ⅳ 日本民法典的評價
日本移植外國法律的方式,今天看來,有的過於簡單和草率。例如把德國的民事訴訟法幾乎逐條譯過來,在舊民法中也有這樣的情形。但這些都是限於當時的具體情況而不得已的做法。就像本文中說過的,江藤新平急於翻譯法國民法典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對此,不應加以苛責。
在繼受(移植)外國法的過程中,發現外國法與本國原有的國情有不合或沖突的地方發生爭論甚至沖突,也是一種必然的現象。日本的「法典論爭」是一個典型例子。問題是如何判斷所謂「國情」,對那種國情應持何種態度。在日本制定民法的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可說直到今天)維護固有的「淳風美俗」的說法。究竟什麼是淳風美俗,一夫多妻(蓄妾)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否「淳風美俗」,正如中國在清末變法中,女人纏足、男人蓄長辮,三跪九叩首,這些是不是好的風俗習慣,都必須首先澄清。在日本,民法中的家制(包括家督繼承)長期是激烈斗爭的焦點,絕非偶然。日本明治民法的起草人之一穗積陳重認為日本的家制是日本優越於「萬國」的所在, 二次大戰後修改民法時,牧野英一(貴族院議員)堅決反對完全廢除家制。 這些例子給人的教訓都是重要的。
不論那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特點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的。因而在繼受外國法時,辨別自己的特點也是一個重要問題。機械地、盲目地照搬外國的法律,當然不一定好;強調、甚至借口自己的特點,而拒絕接受先進的外國法律,也是不對的。
要敢於接受,善於研究,不斷修改,這是繼受外國法律很重要的原則。日本可以給我們提供不少經驗教訓。例如在民法中,日本仿照西方規定了收養制度,拋棄了東方原有的一種收養制度,直到1987年,又在民法中增訂了一種「特別收養」,實際上是又恢復了東方式的一種收養。又如在民事訴訟法中,起初照搬了德國的證書訴訟與票據訴訟程序,1926年認為這種程序在日本沒有必要,將之刪除;到1964年,又將之恢復。 如果接受時猶豫不決,接受後發現缺點又不敢修改,是很不好的。……
日本在接受了外國法律後,很注意對之進行研究。在繼受法律之後,日本接著就從事理論研究。不僅繼受法律條文,也要繼受法律條文後面的理論。日本學者(如北川善太郎)把日本法學界在20世紀對德國法學理論的研究稱為「理論繼受」。只有從理論上繼受了外國法,外國法才能在日本紮下根來,日本又可在理論繼受過程中,發現哪些東西適合於日本對日本有利,哪些不是的,這樣又可以修改繼受來的法律,使外國法律「日本化」。 日本在這方面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Ⅵ 日本民法是最早把誠信原則寫入民法的嗎如果不是,是哪個國家
我也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反正不是日本
日本的誠信原則是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才慢慢樹立起來的,在此之前日本的誠信做的並不好,比如毒大米毒奶粉地溝油之類最早都是從日本傳過來的
Ⅶ 高分求日本民法
大哥你也太有才了,日本民法典完全不具備做成電子書的的條件。
學者研究日本民法,根本也不可能在網上找資料,全都去買書。需求量太低了,根本不會有人花時間傳到網上的。要是寫論文去圖書館借吧,要想長期看,買一本日本民法典吧,不貴,30元左右。
只能說樓上的爺們太強悍了
Ⅷ 日本留學學法律有前途嗎
我覺得應該看情況而論吧,法律方向和你以後選擇在那個國家發展有很大的區別!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法律,舉個例子吧,如果你學的是日本法律的話然後畢業後在當地發展,幫華人處理法律問題,那也可以。其他的就有的難了!
然後,如果你學的法律的方向是宏觀性的(例如國際法律,海洋法等),也沒什麼問題,就是就業很難。
法律這一行業在中國市場都是供大於求。競爭大,就算是海歸也未必吃香。都是基本三部曲。
1,考證
2,找工作地方
3,找屬於自己專屬的大客戶。
以上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組。
Ⅸ 學法律的 ,想去日本留學
1.在日本從事純粹的法律工作,這樣的工作確實不容易找到;
2.我從業這么多版年,辦理的法學本科權畢業,在日本法學修士畢業的學生,留在日本工作的居多,當然也有創業的和回國工作的。這次我們去日本采訪的時候,正好碰到一個慶應大學法學碩士即將畢業的學生,她說已經接到了幾個企業的就職內定,都是跟商貿有關的,這個學生說:日本的碩士課程也是一個素養修煉的過程、也是擴展人脈的過程、而且對外貿易工作會涉及到一些法學相關知識,她相信自己會有用武之地的。之前到大阪大學院研究反壟斷法的一個學生,也順利留下日本一家商業公司工作,負責行政方面,反饋大抵也是如上內容;
3.申請日本的研究生,日本的教授說的很多的就是這是一個學術研究的場所,不是提供就業技能的學習過程。我覺得大學的背景、學習的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是到名牌大學的學習目的。功利性不用特強,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未來的事情,也都順其自然比較好,主要看您是不是還是想學習自己本專業?
如果您還沒有日語基礎,建議您到語言學校過渡,這個語言學習期間,您可以再觀察什麼樣的未來進路更適合自己?多跟別人交流、多了解發達地區的信息、多交朋友對您未來的發展是益處良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