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民法典
① 大學生對民法典的認識和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是一個我國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充分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特徵。民法典草案凸顯著中華文化的印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民法典沿著「權利通則—各種權利-權利救濟」的邏輯展開,權利是民法典的軸心。所以說,民法典是人民的權利法,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② 結合中國第一部民法典談談你如何理解民法是生活中的憲法
《民法典》作用的發揮決不可忽視其背後的憲法,對於可能存在的憲法問題不能視若無睹,應當在民事裁判中時刻關注憲法的規定,在個案中踐行社會主義對弱者保護的原則,發揮憲法的根本法作用和合憲性審查對於維護法制統一之功能。
保持《民法典》的基本法律地位,防止其被其他法律掏空價值,在權利保護方面積極對接憲法的規定,實現從依據憲法制定民法典到民法典實施中依靠憲法作用的發揮的轉變。如此才有可能全面實現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實現憲法和民法典的良性互動。
《民法典》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翔實的規定,並規定侵權責任,明確權利受到削弱、減損、侵害時的請求權和救濟權等,體現了對人民權利的充分保障,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③ 對民法典有什麼新的認識和看法
民法典制定的意義在於: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
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④ 請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談談對民法典的認識
民法典對人的看法,發生了相當重大的改變。
民法典總則編第二條,「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就跟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不同。《民法通則》的相應規定,是把財產關系放在人身關系的前邊。當時對人的定位,主要是期待人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體;而當我們來到21世紀第二和第三個十年的交匯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其最為核心和關鍵的內容,已經從吃飽穿暖變成了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我們首先是把人定位為推動實現自身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主體,然後才是實現其他發展目標的主體。
與此相呼應,民法典在編排體例上一個重大的創新,那就是我們有了獨立成編的人格權編。這就是在集中表達民法典對人的看法,只有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得到了法律的確認和保障,人才有可能成為推動實現自身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主體。包括在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中間,還有自甘風險的規定,這就是鼓勵人們去進行探索創新,甚至合理范圍內的冒險。民法典希望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都是生機勃勃的生命,這就是民法典對人的看法。
⑤ 簡要談談對中國民法典的認識
中國的民法典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的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要求,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而制定的民法典。
⑥ 對於中國人民共和國人民法典的認識
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認識。他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
⑦ 你如何看待民法典的意義
《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也法典命名的民法。它以為著我國法律走向更加民主,更加公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是美好社會生活的前提。
⑧ 如何認識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版建設的重大成權果,凝聚著14億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夢想。民法典是一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利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激勵政府依法行政、推動政府治理水平提升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動社會共建共治共享、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保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樹立法治大國形象、提升國際法治話語權的大法。
我們也相信隨著民法典的正式出台,必將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助推,實現制度優勢向國家治理效能的不斷轉化,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等九部法律廢止。
按照上級要求,《民法典》自7月至12月為民法典宣傳時間,要求達到家喻戶曉,農戶知曉率達到90%以上。黨員幹部帶頭學習《民法典》,在全鄉掀起學習民法典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