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幹警考試民法
⑴ 政法幹警本科民法考什麼呢
根據歷年政法幹警民法考試情況,主要集中分布在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民法總論、物權、債權、人身權、婚姻家庭、繼承和民事責任。從分析歷年真題的考點分布和分值比例可以發現,民法總論、物權、債權和民事責任這四部分,基本每部分約佔20%,也就是每年考查的分值在30分左右,但不同的年份會有稍微調整。剩下的三部分:人身權、婚姻家庭和繼承由於知識點相對較少,這三部分合起來大約佔20%稍微多一點。
⑵ 考政法幹警民法看什麼書
就看《民法政法幹警》,專門有這本書的。
⑶ 政法幹警民法怎麼考啊,該怎麼復習
您好,中公教育為復您服務。
政法制幹警本科層次的教育科目民法考試時間150分鍾,分值150分。題型題量分布為:單選35題,簡答3題,論述1題,案例分析2題。題目難度適中,但內容要求較全面。
民法考試內容包含總論、物權、債權、人身權、婚姻家庭、繼承權、民事責任。其中總論、物權、債權、民事責任各佔20%,其餘內容佔20%。中公教育河南省公務員考試網專家通過歷年真題的比較研究,各部分所佔分值如下表所示:
綜上,總論和民事責任所佔分值是最多的,這兩部分在歷年真題中必出主觀題,所以考生在對這兩部分進行復習備考時應將其作為重點,且備考過程中不僅僅是要求自己能夠理解知識點,還要求能夠進行准確的記憶。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⑷ 我想考政法幹警,可是政法幹警考的民法和司法考試考的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
政法幹警考試民法學:
1)考試內容
①民法學基本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民法學的基本原理。
②各種基本民事權利,具備在具體社會關系中識別各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能力,並准確地表述基本民事權利義務的內容。
③具備運用民法學理論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民事法律問題的能力。
2)試卷內容結構
①總論 約20%
②物權 約20%
③債權 約20%
④人身權、婚姻家庭、繼承權 約20%
⑤民事責任 約20%
國家司法考試
1)考試內容包括: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現行法律規定、法律實務和法律職業道德。
國家司法考試實行全國統一命題。
2)考試分為四張試卷。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為機讀式選擇試題,試卷四為筆答式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試題。各卷科目為:
試卷一:綜合知識。
試卷二:刑事與行政法律制度。
試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
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試卷四:案例分析、法律文書、論述。
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
⑸ 政法幹警的民法和司法考試考的是一樣的嗎
你好:
不一樣,政法幹警的民法只是基礎知識,要比司法考試簡單很多。
⑹ 政法幹警的民法考什麼,怎麼復習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有針對政法幹警考試的本考復習書籍,在各地新華書店就可以買到,網上也有賣的。本科類的政法幹警考民法比較注重基礎知識,與司法考試不同,偏重於理論性的。所以你要多背基礎知識。政法幹警的公告上有大綱,按照大綱來背,就夠用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⑺ 政法幹警考試中,民法包括哪些內容
參考民法大綱 公告中會有大綱
⑻ 政法幹警考試中的民法
一、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調整對象 (三)民法的淵源【1.制定法2.習慣】
(四)民法的適用范圍【1.時間上的適用范圍2.空間上的適用范圍3.對人的適用范圍】
(五)民法的基本原則【1.自願原則2.平等原則3.公平原則4.誠實信用原則5.公序良俗原則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二、民事法律關系
(一)民事法律關系概述1.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與特徵2.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3.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實的分類;民事法律事實的構成)。
(二)民事權利1.民事權利的概念
2.民事權利的分類:(財產權與人身權;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與抗辯權;絕對權與相對權;主權利與從權利;原權利與救濟權;既得權與期待權。)
(三)民事權利的保護方法:1.公力救濟2.私力救濟
自衛行為;自助行為。
(四)民事義務的概念與分類
三、自然人
(一)自然人概述:1.自然人的概念2.自然人的住所
(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1.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與特徵 2.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開始與終止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1.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與特徵2.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種類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
(四)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1.宣告失蹤:宣告失蹤的條件與程序;宣告失蹤的效力。
2.宣告死亡:宣告死亡的條件與程序;宣告死亡的效力;死亡宣告的撤銷。
(五)監護:1.監護的概念 2.監護的設立(法定監護;指定監護。)3.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4.監護人的職責
三、法人
(一)法人概述:1.法人的概念與特徵、2.法人應具備的條件、3.法人的機關
(二)我國現行立法對法人的分類
(三)法人民事權利能力:1.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概念、2.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特徵
(四)法人民事行為能力:1.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概念 2.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特徵
(五)法人的變更、終止與清算:1.法人變更的概念與類型、2.法人終止的概念與原因、3.法人清算的概念與清算終結
四、合夥
(一)合夥的概念 (二)普通合夥:1.普通合夥的概念與特徵2.普通合夥設立的條件3.普通合夥的財產
4.普通合夥事務的執行 5.普通合夥損益的分配與合夥債務的承擔
6.普通合夥人的入伙、退夥:(入伙的概念、條件及效力;退夥的概念、形式及效力。)
7.特殊普通合夥的概念與特徵
(三)有限合夥:1.有限合夥的概念與特徵 2.有限合夥設立的條件 3.有限合夥人的入伙、退夥
五、民事行為
(一)民事行為概述:1.民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民事行為的分類:(單方行為、雙方行為和多方行為;要式行為和不要式行為;有償行為和無償行為;諾成行為和實踐行為;主行為和從行為。)
3.民事行為的形式
(二)民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1.民事行為的成立要件 2.民事行為的生效要件 3.民事行為的特別生效要件
附條件民事行為;附期限民事行為。
(三)無效民事行為:1.無效民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無效民事行為的情形 3.民事行為被確認無效的法律後果
(四)可撤銷的民事行為:1.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的情形 3.撤銷權的行使
(五)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1.效力待定民事行為的概念與特徵 2.效力待定民事行為的情形
六、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與特徵
(二)代理的類型:1.委託代理、法定代理與指定代理 2.本代理與復代理
(三)代理權的行使:1.代理權行使的原則 2.濫用代理權的禁止 (四)代理權的消滅
(五)無權代理:1.無權代理的概念與特徵 2.狹義無權代理:(狹義無權代理的情形;狹義無權代理的法律後果)
3.表見代理:(表見代理的概念;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表見代理的法律後果)
七、訴訟時效和期限
(一)時效的概念與種類
(二)訴訟時效:1.訴訟時效的概念 2.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3.訴訟時效的效力4.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5.訴訟時效的種類(普通訴訟時效;特殊訴訟時效) 6.訴訟時效的起算、中止、中斷和延長
(三)期限:1.期限的概念 2.期限的確定與計算
第二部分 物權
一、物權概述
(一)物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物權的客體:1.物的概念與特徵
2.物的分類:動產與不動產;主物與從物;原物與孳息;可分物與不可分物;特定物與種類物;流通物、限制流通物、禁止流通物;有主物與無主物。
(三)物權的類型:1.我國物權法規定的物權種類
2.民法學上物權的分類:(自物權與他物權;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主物權與從物權;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四)我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1.物權法定原則 2.公示公信原則
(五)物權的保護:1.請求確認物權2.請求返還原物3.請求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險4.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5.請求損害賠償
二、物權的變動
(一)物權變動的概念 (二)物權變動的原因:1.基於民事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2.非基於民事行為引起的物權變動
(三)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1.動產交付 2.不動產登記
三、所有權
(一)所有權概述:1.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徵 2.所有權的內容:(佔有;使用;收益;處分)
(二)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1.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徵 2.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內容
(三)相鄰關系:1.相鄰關系的概念與特徵 2.各種相鄰關系
(四)所有權取得的特別方式:1.善意取得:善意取得的概念、構成條件及法律效果。 2.拾得遺失物
3.發現埋藏物或隱藏物 4.添附:附合;混合;加工。
(五)共有:1.共有的概念與特徵 2.按份共有:按份共有的概念與特徵;按份共有的內部、外部關系;共有物的分割。
3.共同共有:共同共有的概念與特徵;共同共有的內部、外部關系;共同共有的類型。
四、用益物權
(一)用益物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與特徵 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取得
3.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消滅
(三)建設用地使用權:1.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概念與特徵 2.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與期限 3.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消滅
(四)宅基地使用權:1.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與特徵 2.宅基地使用權的內容
(五)地役權:1.地役權的概念與特徵 2.地役權的取得 3.地役權的內容
五、擔保物權
(一)擔保物權概述:1.擔保物權的概念與特徵 2.擔保物權的擔保范圍 3.擔保物權消滅的情形
(二)抵押權:1.抵押權的概念與特徵 2.抵押權的設立:抵押權的標的;抵押合同;抵押登記。
3.抵押權當事人的權利:抵押權人的權利;抵押人的權利。
4.抵押權的實現:抵押權實現的條件;抵押權實現的方式;抵押權實現的順位。
(三)質權:1.質權的概念 2.動產質權:動產質權的概念;動產質權的設立;動產質權當事人的權利。
3.權利質權:權利質權的概念;權利質權的標的。
(四)留置權:1.留置權的概念 2.留置權的取得:(留置權取得的積極要件;留置權取得的消極要件)
3.留置權人的權利與義務
六、佔有
(一)佔有概述1.佔有的概念
2.佔有的分類:有權佔有與無權佔有;善意佔有與惡意佔有;直接佔有與間接佔有;自主佔有與他主佔有。
(二)佔有的保護
第三部分 債權
一、債的概述
(一)債的概念與特徵
(二)債的分類:1.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 2.特定物之債與種類物之債 3.簡單之債與選擇之債 4.按份之債與連帶之債
5.單一之債與多數人之債 6.主債與從債
(三)債的發生原因:1.合同 2.侵權行為3.無因管理:無因管理的概念與性質;無因管理的構成條件;無因管理之債的內容。
4.不當得利:不當得利的概念及構成條件;不當得利的基本類型;不當得利之債的內容。
(四)債的保全:1.債的保全的概念2.債權人的代位權:債權人代位權的概念、成立要件、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及效力。
3.債權人的撤銷權:債權人的撤銷權的概念、成立要件、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及效力。
(五)債的擔保:1.債的擔保概念
2.保證:保證的概念與特徵;保證合同;保證方式;保證擔保的范圍;債權人與保證人的關系;保證人與主債務人之間的關系;保證責任的免除。
3.定金:定金的概念;定金的成立;定金的效力。
(六)債的移轉:1.債的移轉的概念 2.債權讓與:債權讓與的概念;債權讓與合同的有效條件;債權讓與的效力。
3.債務承擔:債務承擔的概念;免責債務承擔;並存債務承擔。
4.債的概括移轉:債的概括移轉的概念;債的概括移轉的類型;債的概括移轉的效力。
(七)債的消滅:1.債的消滅概念 2.債的消滅原因:清償;抵銷;提存;免除;混同。
二、合同
(一)合同概述:1.合同的概念與特徵2.合同的分類:單務合同與雙務合同;有名合同與無名合同;諾成合同與實踐合同;要式合同與不要式合同;主合同與從合同。
(二)合同的訂立:1.合同訂立的一般程序:要約;承諾。2.合同成立的時間與地點
(三)合同的內容和形式:1.合同的內容:提示性條款;格式條款;免責條款。 2.合同的形式
(四)合同的履行1.合同履行的規則
2.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不安抗辯權的概念、成立要件、行使以及效力。
(五)合同的變更與解除:1.合同變更與解除的概念 2.合同解除的分類 3.合同解除的條件 4.合同解除的程序與法律後果
(六)各種合同:
1.買賣合同:買賣合同的概念與特徵;出賣人與買受人的主要義務;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規則;標的物風險負擔的規則。
2.贈與合同:贈與合同的概念與特徵;贈與人的主要義務;贈與合同的撤銷;贈與合同的解除。
3.租賃合同:租賃合同的概念與特徵;出租人與承租人的主要義務;租賃合同的解除。
4.承攬合同:承攬合同的概念與特徵;承攬人與定作人的主要義務;承攬合同的解除。
5.保管合同:保管合同的概念與特徵;保管人與寄存人的主要義務。
6.運輸合同:運輸合同的概念與特徵;客運合同的概念、特徵,客運合同當事人的主要義務;貨運合同的概念與特徵,貨運合同當事人的主要義務。
7.委託合同:委託合同的概念與特徵;委託人與受託人的主要義務;委託合同的解除。
8.居間合同:居間合同的概念與特徵;委託人與居間人的主要義務。
第四部分 人身權
一、人身權概述
(一)人身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人身權的分類:1.人格權 2.身份權
二、人格權
(一)人格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生命權:1.生命權的概念與特徵 2.生命權的內容
(三)健康權:1.健康權的概念與特徵 2.健康權的內容
(四)姓名權與名稱權 :1.姓名權的概念與內容 2.名稱權的概念與內容
(五)肖像權:1.肖像權的概念與特徵 2.肖像權的內容
(六)名譽權:1.名譽權的概念與特徵 2.名譽權的內容
(七)隱私權:1.隱私權的概念與范圍 2.隱私權的內容
三、身份權
(一)身份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榮譽權:1.榮譽權的概念與特徵 2.榮譽權的內容 (三)其他身份權
第五部分 婚姻家庭
一、概述
(一)婚姻家庭法的調整對象
(二)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則:1.婚姻自由原則 2.一夫一妻原則 3.男女平等原則
4.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原則 5.計劃生育原則
(三)身份法律行為與身份權:1.身份法律行為的概念、特徵及分類 2.我國婚姻法上的身份權
二、親屬關系原理
(一)親屬的概念與種類:1.親屬的概念 2.親屬的種類(配偶;血親;姻親)
(二)親系、行輩與親等
1.親系:親系的概念;親系的分類。 2.行輩:行輩的概念;行輩的分類。
3.親等:親等的概念;親等的計算方法;我國婚姻法關於親屬關系計算方法的規定。
(三)親屬關系的發生與終止:1.配偶關系的發生與終止 2.血親關系的發生與終止 3.姻親關系的發生與終止
三、結婚
(一)結婚的概念與特徵:(二)結婚條件:1.結婚的實質條件(結婚的必備條件;結婚的禁止條件)2.結婚的形式條件
(三)事實婚姻:1.事實婚姻的概念 2.我國現行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規定
(四)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
1.無效婚姻:無效婚姻的概念;婚姻無效的情形;宣告婚姻無效的程序;婚姻無效的法律後果。
2.可撤銷婚姻:可撤銷婚姻的概念;婚姻可撤銷的情形;撤銷婚姻的程序;婚姻被撤銷的法律後果。
四、夫妻關系
(一)夫妻人身關系
(二)夫妻財產關系:1.夫妻財產制度(夫妻財產制度的概念;我國現行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制度的規定) 2.夫妻間的扶養
3.夫妻間的繼承
五、離婚
(一)離婚的概念與特徵(二)登記離婚:1.登記離婚的概念 2.登記離婚的條件和程序
(三)訴訟離婚:1.訴訟離婚的概念及適用情形 2.訴訟離婚的程序 3.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 4.訴訟離婚的限制性規定
5.離婚的法律後果:離婚在當事人身份上的後果;離婚在當事人財產上的後果;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離婚在父母子女關系方面的後果。
六、父母子女
(一)父母子女關系的概念與分類
(二)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1.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 2.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管教、保護的權利和義務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4.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七、收養
(一)收養的概念與特徵 (二)收養法的基本原則:1.有利於被收養人撫養、成長原則2.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合法權益原則 3.平等自願原則 4.不違背社會公德原則 5.不違背計劃生育原則
(三)收養關系的成立:1.收養關系成立的實質條件(一般收養關系成立的條件;特殊收養關系成立的條件)
2.收養關系成立的形式條件
(四)收養的效力:1.收養關系成立的法律效力(收養的擬制效力;收養的解消效力)
2.收養行為的無效(收養無效的原因;確認收養無效的程序及收養無效的法律後果)
(五)收養關系的解除:1.收養關系解除的方式(協議解除;訴訟解除)
2.收養關系解除的法律後果(人身關繫上的效力;財產關繫上的效力)
第六部分 繼承權
一、繼承權概述
(一)繼承權的概念與特徵
(二)我國繼承法的基本原則:1.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原則 2.繼承權平等原則 3.養老育幼、互助互濟原則
4.互諒互讓、和睦團結原則
(三)遺產的概念與范圍 (四)繼承權的接受、放棄與喪失
二、法定繼承
(一)法定繼承的概念與特徵 (二)法定繼承人的范圍與繼承順序:1.法定繼承人的范圍 2.法定繼承人的繼承順序
(三)代位繼承與轉繼承:1.代位繼承的概念和特徵 2.轉繼承的概念和特徵 3.代位繼承與轉繼承的區別
(四)法定繼承中的遺產分配:1.法定繼承的遺產分配原則 2.非繼承人的遺產取得權
三、遺囑繼承
(一)遺囑繼承概述:1.遺囑繼承的概念和特徵 2.遺囑繼承的適用條件
(二)遺囑的設立:1.遺囑的概念與特徵 2.遺囑的形式(公證遺囑;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
3.遺囑見證人的資格
(三)遺囑的有效條件:1.遺囑人須有遺囑能力 2.遺囑須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 3.遺囑內容合法 4.遺囑形式合法
(四)遺囑的變更與撤銷 (五)遺贈:1.遺贈的概念與特徵 2.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六)遺贈扶養協議:1.遺贈扶養協議的概念與特徵 2.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
四、遺產的處理
(一)繼承的開始與遺產的保管:1.繼承開始 2.遺產保管
(二)遺產的分割與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1.遺產分割的原則 2.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
第七部分 民事責任
一、民事責任概述
(一)民事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二)民事責任的分類:1.合同責任與非合同責任 2.雙方責任與單方責任 3.共同責任與單獨責任 4.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5.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
二、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
(一)締約過失責任:1.締約過失責任的概念 2.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 3.締約過失責任的適用情形
4.締約過失責任的形式
(二)違約責任:1.違約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2.違約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3.為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
4.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5.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繼續履行;賠償損失;定金;違約金)
三、侵權責任
(一)侵權責任概述:1.侵權行為的概念與特徵2.侵權責任的概念與特徵
3.侵權責任歸責原則:侵權責任歸責原則的概念;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
4.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5.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二)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1.加害行為 2.損害事實 3.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4.過錯
(三)數人侵權行為與責任:1.數人侵權行為的概念 2.共同侵權行為及其責任 3.教唆行為、幫助行為及其責任
4.共同危險行為及其責任
(四)我國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各類侵權責任:1.監護人責任 2.職務侵權責任 3.網路侵權責任 4.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責任
5.教育機構傷害責任 6.產品責任 7.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8.醫療損害責任
9.環境污染責任 10.高度危險責任 11.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12.物件損害責任
⑼ 政法幹警專科要考民法嗎
政法幹警專科考的是文綜。政法幹警考試科目介紹如下:
(一)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內。
9月20日上午,容9:00 — 11:00 進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試,滿分為100分;
9月20日下午,14:00一16:30 進行《申論》考試,滿分為100分。
(二)教育入學考試。
9月21日上午,9:00 — 11:30 ,報考專科層次(高中及以上學歷起點專科)的考生進行《文化綜合(歷史、地理、政治)》考試,滿分為150分;
報考本科層次(專科及以上學歷起點本科和第二學士學位)的考生進行《民法學》考試,滿分為150分。9:00 — 12:00,報考法律碩士層次的考生進行《專業綜合Ⅰ(刑法學、民法學)》考試,滿分為150分。
9月21日下午,14:00 — 17:00 ,報考法律碩士層次的考生進行《專業綜合Ⅱ(法理學、中國憲法學、中國法制史)》考試,滿分為150分。
⑽ 政法幹警考試的民法學多久可以背下來!我每天只能背7個小時!因為白天要忙別的!急急急!希望有經驗的幫下
民法是所有法律中體系中最強的,先以民事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事實為主線,把民法的法律體系構建起來。去年9月中旬考試,6月底開始看書,每天看一點,做做題,有了一定的體系和概念後,再把網上的100多道簡答題目背下來,這樣對於理解民法原理非常有幫助。最後利用9月的兩個禮拜時間,每天12個小時多,每天背華圖的100多頁講義。我是這樣做的,民法成績128分,而且這分數明顯被壓低了。要想民法高分,必須把簡答和論述拿下。把民法拿下了,政法幹警也基本拿下了。
樓主應該不是科班出身,我建議樓主越到最後強度最好越大,臨近考試最後幾天,最好請假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