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務員法司法解釋

公務員法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1-16 19:11:54

A. 公務員法第四十二條釋義

第四十二條 公務員因工作需要在機關外兼職應當經有關機關批准並不得領取兼職報酬。 【釋義】本條是關於公務員在機關外兼職的規定。 公務員是履行公職、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理當全心全力做好本職工作一般不應在機關外兼任其他職務。但現實中因各種原因有時也有需要在機關外兼職的情況因此本條對這種情況作了規定。 本條中的「機關外」是指國家機關和政黨等機關之外其他組織包括企業事業組織等。也就是說因工作需要在國家機關和政黨等機關之間的兼職是可以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現實中我們許多領導人員都是同時兼任兩個或兩個以上職務。比如由於工作需要黨委書記、副書記、常委一般都分別兼職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或者黨內組織、宣傳、統戰等部門的領導職務。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務員法第五十三條關於公務員紀律的規定公務員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但由於公務員確定的公務員范圍比較寬有些公務員比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政協委員、民主黨派領導人員等出於工作或發揮其專業特長等需要有時可能需要他們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兼任職務如獨立董事、顧問等因此本條作了例外規定。 公務員在機關外兼職需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得到有關機關批准。所謂「有關機關」一般是指需要在機關外兼職的公務員的直接上級機關如果是內設機構則指本機關。所謂「批准」一般是指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報經有關機關領導同意。第二不得領取兼職報酬。這里的「兼職報酬」可以作廣義的理解包括金錢、物質等利益。

B. 誰可以解釋<公務員法>第二條

通過了司法考試應該被任命,就算是大學畢業生,通過了司法考試,也應該有被任命。所以想進公務員先過任命關,找主要領導和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問一下吧!不要怕花錢啊!

C.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釋義的內容簡介

為此,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會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專門組織編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釋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教程》。《釋義》側重於解釋概念和法律條文的含義以及學習理解中應注意的問題;《教程》側重於闡述公務員法的立法思想、立法背景、制度原理

D. 公務員法條文解釋

總則是對法的一般性問題作出規定,主要是對立法目的、依據、調整范圍、基本原則和管理體制等問題作出規定。本法的總則共十條,內容包括:立法目的和根據,調整范圍,本法的指導思想,公務員管理的原則,公務員主管部門的職責和許可權等。這些內容的確定和規范,為以後各章具體條文的設計確定了指導原則和理論前提。

E. 公務員法的淵源是什麼

法的淵源就那麼一點記住就好啦。如下: 一、正式淵源(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政府規章、司法解釋、)二、非正式淵源(政策、習慣、判例)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釋義的介紹

公務員法頒布後,社會各方面都十分關注。特別是各級黨政機關和廣大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都紛紛要求公務員法草案起草修改單位能組織編寫一套正規的學習培訓輔導用書,以便大家正確把握立法原意,准確理解公務員法的精神實質。

G. 《公務員法釋義》是什麼部門制訂的有法律效力嗎為什麼

《公務員法》有法律效力,其釋義沒有法律效力。因為只是學說解釋,不是立法解釋。

H. 最新司法解釋,被判處緩刑屬於公務員法中「曾受過刑事處罰」的范疇嗎

緩刑是指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犯罪情節較輕、有悔罪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四項條件的,對其宣告緩刑,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緩刑列在刑法第四章「刑罰的具體運用」中,它是否是刑罰或刑罰執行方式,判處緩刑是否也是受到刑事處罰,大家認識並不統一。筆者認為:
一、緩刑不是刑罰的類別
有觀點認為,凡是符合刑罰性質特徵的方法和措施,都可視為刑罰的類別。因為從刑罰的定義來看:刑罰是依據國家刑事法律對犯罪分子適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對犯罪分子某種利益的限制和剝奪,體現國家對犯罪分子及其行為的否定評價。由此可歸納為刑罰具備如下三特徵:一是適用於犯罪人;二是適用依據是刑事法律的制裁方法;三是對犯罪人某種權利予以限制或剝奪。據此,我國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雖沒列在刑法第三章刑罰的種類中,但完全符合刑罰性質和特徵,是刑罰外延的體現,因此應屬於刑罰的范疇和刑罰的類別。但是,我國《刑法》第三章刑罰的種類中,只規定了五種主刑和三種附加刑,並沒有包括緩刑,另外我國《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38條、第72條中雖對管制和緩刑增加了「禁止令」的規定,但是,《刑法》並沒有明示該「禁止令」是主刑還是附加刑。從對罪刑法定原則的嚴格解釋出發,不能認定緩刑是刑罰的類別。
二、緩刑是刑罰的執行方式
我國刑法第38條第3款規定: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我國刑法第76條規定: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司法部副部長郝赤勇在就《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答記者問中表示:社區矯正是與監禁刑罰執行對應的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是指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有關部門、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不脫離社會,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司法部負責人在就《關於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中表示::社區矯正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是將管制、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置於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和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刑罰執行活動。因此,對管制這一刑罰的執行方式是社區矯正,對判處緩刑的犯罪分子實施的社區矯正,也就是對其的一種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
三、判處緩刑也是受到刑事處罰
對於構成犯罪,並依法追究,作出處理,在法律中有三種說法:一、追究刑事責任,二、被判處刑罰,三、受刑事處罰。仔細對照法律條文,不難發現,三種說法雖然大致相同,但也存在差別。追究刑事責任,即經過刑事訴訟程序作出有罪判決,其結果包括《刑法》37條規定的犯罪情節輕微,免予刑事處罰。如勞動部關於印發《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第29條:勞動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用人單位可依據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解除勞動合同。「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指:被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的、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被人民法院依據刑法第三十二條免予刑事處分的。勞動者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緩刑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被判處刑罰,則包括除「免予刑事處罰」以外的一切有罪判決,包括宣告緩刑在內。因為宣告緩刑的前提是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是確定無疑的刑事處罰,緩刑不過是刑罰的執行方式,被判處刑罰的核心是被判處的是否為刑罰,而不是其執行方式。受刑事處罰,則指判處刑罰並實際執行刑罰的情況。以前,人們對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存有誤解,認為原判刑罰不再執行就是未受刑罰,其實,原判刑罰不再執行只是原監禁刑不再執行,並不能否認以社區矯正為刑罰執行方式的非監禁刑已執行完畢。因此緩刑考驗期原判刑罰不再執行即意味著已受到刑事處罰並已執行完畢。
四、明確上述區分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 行政機關公務員依法被判處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二十四條 下列人員不得錄用為公務員: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上述法律、行政法規分別使用了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判處刑罰、受過刑事處罰的措辭,不明白它們的區分,就不能正確適用法律,特別是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及企業人員遭遇刑罰後的公職與養老問題。

I. 如何解釋公務員法第106條

工勤人員就是非在編僱用人員,一般都是以合同形式僱傭的。
是否是工勤人同就按以上二點來判斷~!

熱點內容
淺談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7-24 10:30:38 瀏覽:588
經濟法律知識考試試題 發布:2025-07-24 10:30:37 瀏覽:601
小學生應學那些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24 10:29:00 瀏覽:169
論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的依據 發布:2025-07-24 10:28:59 瀏覽:731
廈大勞動法專家 發布:2025-07-24 10:28:16 瀏覽:291
法學生暑假 發布:2025-07-24 09:45:21 瀏覽:67
粟法官 發布:2025-07-24 09:41:09 瀏覽:952
勞動合同法之前 發布:2025-07-24 09:23:54 瀏覽:466
崑山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發布:2025-07-24 09:04:33 瀏覽:969
申請法院減免 發布:2025-07-24 08:35:55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