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良方
Ⅰ 法院不能改變或推翻議會的制定法,但可以解釋法律。簡述法律解釋的司法方法(屬於英美法系的)
為什麼不是大陸法系?這方面是一樣的。
跟我國的司法解釋是一樣的。是對法律的補充說明。
法律不能由法院制定,三權分立。
Ⅱ ADR是什麼意思
存托憑證
Ⅲ 什麼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為哪幾類
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對責任主體依其所負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懲罰性或保護性強制措施。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有密切聯系。
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但有法律責任不等於有法律制裁。當責任人主動履行了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時,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當責任人不主動承擔法律責任、需由特定國家機關憑借國家強制力追究其法律責任時,才稱為法律制裁。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為司法制裁(包括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3)司法良方擴展閱讀
根據《憲法》第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以上是關於法律制裁包括哪些這個問題的解答,每個公民都要知法、學法、懂法、守法,不做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同時還要積極主動和違法行為作斗爭,堅決打擊犯罪分子,共同維護良好的法制社會,共創美好的法制環境。
Ⅳ 本人記憶力不好,有沒有什麼高效的司法考試准備方法本人法本畢業
我沒考過司法考試,但和你一樣,記憶力不好。很少看到有人真正明白記憶力不好是怎樣的體驗,所以給出的建議並不適用。
首先,對自己的認知(元認知)非常重要,對症才能下葯。一般來說記憶力不好則是遺傳的,無法改變的,不是靠什麼訓練方法、吃什麼補品能改變的,改變現狀首先就要承認這一點,知道這是無葯可救的。
其次,如果從小記憶力就不好,那學習一定是比較累的。人和人的差異很大,學霸背2兩遍就能記下來,普通學生需要背5-6遍,而我們需要20遍,這就是差距。那些高考狀元哪個是記憶力差的呢?他們都天生比別人學得快,然後再加上勤奮。七分靠天賦,三分靠勤奮,這才是事實,不要被心靈雞湯騙了,僅勤奮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得認識到這一點。
再次,記憶力不好雖說是遺傳的,但機制可能不同。不過,因為記憶力不好,就會藉助其他能力,例如理解能力、遷移能力等,就好比健身時,一塊肌肉沒有力氣時,就自然會藉助其它肌肉發力。這么多年學校生活磨煉下來,其他能力會得到鍛煉。當然,這也需要靠遺傳,如果你理解能力還不錯,記憶力不好,那你備考復習時會傾向於藉助理解能力去記憶,於是理解能力得到鍛煉,反正總有一扇窗是開著的。(如果遺傳決定真的沒有窗戶……那還是放棄吧,註定不適合現有考試制度)
最後,考試制度是死的,規則自有道理,記憶力不好面對目前大多數考試是吃虧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認識自我,看看除了記憶力,還有什麼能力略強一些。再就是反復背,反復背,背到吐,然後再背,心裡要知道我們需要比別人多花一倍或更多的時間。
背書,容易陷入文字細節,而忽視整體知識的脈絡,背到一定階段到達瓶頸期,需要放小看大,看看書的目錄,回過頭從整體上串聯一下知識結構,可能會有突破。
Ⅳ 司法考試學習方法
不要過早的進行模擬考試,也不要過於重視模擬考的成績~~我倒是建議你把真題好好研究一下,張能寶的真題是很適合逐門科目研究著做的,做的時候不能先看答案,要先把答案蓋住,一道一道的自己做,然後對答案,對錯都知道原理,這樣幾遍下來才行,只是過過目肯定不行~~~
說白了,練習題和模擬題可以說是雞肋,有無均可的,把真題研究透了才是王道
切記:真題和法條是最重要的,沒有任何參考書能夠取代真題和法條的地位~~~
簡單說一下我的復習方法,希望能幫到你:三大本是要看的,沒有任何理論參考書比三大本更權威了,但也不是都看,都看應該要出人命的吧~~再說看那麼多肯定記不住~~~第一卷大部分都要看,經濟法和職業道德不用看;第二卷只看刑法總論即可,其它不用看;第三卷看民法的全部,其它不用看;另外還要精讀兩本書:李建偉的民法62講和阮齊林中法網的刑法課堂筆記,其他科目的參考書意義真的不大~~~然後就是真題和法條了,真題大概要做三遍,要把自己做錯的題研究明白,為什麼錯了,原理是什麼,不要對照著輔導書研究,要對照著法條研究,司法考試從本質上講考的就是你對這個國家現行法律體系的掌握~~~平時最好少做模擬題,最好除了真題之外別做題,基本最後都會形成誤導,只在快考的時候做幾套模擬題找找考試的感覺就可以了~~~
另外,行政法、兩個訴訟法、商法、經濟法都是只看法條就足夠足夠了的,但要把法條讀透,要會用,最好是結合真題來讀~~~
祝你成功!
Ⅵ "法律方法綜論"是什麼
一、法律方法綜論,應是指專門、全面研究法律方法的綜合性論述。
二、相關基本概念:
法律方法的概念,隨時代發展而改變,至今尚無定論。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種意義上的使用:
1、法律方法的最初意義。在我國80年代初,認為只要是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社會問題」就被稱作是法律方法。今天在法學界已經很少在這種含義上使用這個概念了,但是並不排除在法學界之外,人們仍在此種意義上來使用這一概念。如《論宏觀調控中的法律方法》等就是從這個意義上來使用「法律方法」這個概念的。
2、法律方法的廣義說。其指在法律條件下,為解決「法律問題」而使用的一些手段、辦法、步驟、方式的總和。具體應該包括立法的方法、執法的方法、司法的方法、法律監督的方法等。實際上也就是法律運行的各個環節所要用到的各種方法。
3、法律方法的狹義說。專指司法過程中,為解決各類案件糾紛所要用到的手段、步驟、思維方式等。更具體說,可專指法官在裁判案件時所運用的各種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的方法、步驟與技巧。
三、相關背景資料:
2011年12月13日,第六屆全國法律方法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儒家法文化學會副會長陳金釗教授對法律方法有段論述,現與你分享:
陳教授認為,如今對法律方法的研究已經日臻成熟,對法律方法論的研究已經有所定位,研究方法也越來越清晰,諸如「法律方法究竟有什麼用」「法律方法理論無法聯系實際」的問題都已經成為偽問題。他總結了理解、認識法律方法論的三把鑰匙,即邏輯角度的法律方法論、修辭角度的法律方法論和解釋角度的法律方法論。首先,法律方法作為邏輯規則的運用,分為形式邏輯和非形式邏輯。非形式邏輯強調自我證成、自我思維,強調個人作為主體來進行思維。其次,法律方法還需從邏輯向修辭轉向。因為理解法律不能僅僅靠邏輯,更應該注重表達,比如言辭,比如論辯,這就需要修辭方法。於是現在也有了法律言辭的會議。最後,法律方法作為一種方法,更需要解釋角度的研究。陳教授強調的解釋主要是司法的角度,他強調司法者眼中的法律是活的。但是,他又強調,這里的法律是活的不等同於法社會學研究的「活法」。在闡述了自己的總結意見之後,陳教授指出,中國的法治建設是需要法律方法的,若不需要是因為法治還沒有起步,還需要發展。他期望法律方法的發展與中國法治建設共同進步。
Ⅶ 司法考試速成方法
1、你的專業課不能丟:否則的話,拿不到本科學歷,你可能就會搶失去司法考試的報考資格。
2、如果真想將來做律師,建議你最好是現在與學校協商轉到法律專業,大一轉專業還不晚。或者是在保證拿到本專業本科畢業證的情況下爭取報考法碩,因為將來的律師行業,一個非法本很難得到好的發展。
3、在考上法碩後再參加司法考試,一是學習時間較充足,二是你的法學基礎要更好一些、通過更容易一些。
4、如果真想現在備考:也不宜現在就去讀法條,建議你先看一些基礎的法理知識,到大三時再看法律出版社的司考三大村教材和司考法條,因為:法律條文這幾年都在修改,你現在看的到2、3年可能會修改很大,會誤導你的。
而現在規定大四可以報考:所以你可以在考前一年看實戰的東西,此前學法理基礎。
5、關於考試范圍:司法考試不是考所有法條,而是有一定范圍,這個范圍你可以借來往年的司法考試教材三大本看看就知道。
6、光看法條肯定不行,現在的司法考試已經不是早年背背法就能通過的時代,對基礎法理知識的考查正越來越多,尤其是第四卷,沒有基礎知識簡直無法及格,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說「得第四卷者得天下」,早期是「得民刑者得天下」,也就是說:司考的重點是:大民法范圍、刑法范圍,這兩部分弄懂、弄通就基本能能通過。
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補充:
1、朋友,看來你還真的是對法律一點基礎都沒有,我說的「學法理基礎」是指學法學理論,但學習理論也不是完全與法條脫軌的,絕對不是「只看法理基礎,不用看法條」,法學理論基礎知識也是要結合法律條文來學習、理解的:比如,你學民法,就會涉及到很多的民法通則、合同法的法條,涉及到的法條你就得看。
2、你說你只想速成通過司法考試?那你就先看司考的三大本教材吧,看教材時可以結合看看法條。
3、「用看那麼長時間嗎?」:你兩年能把基礎、學用的法理知識弄通弄懂就不錯了,嘿嘿。
4、還有,如果不把法學理論學好,光憑通過司考是做不成好律師的,我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