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刑法
㈠ 歷屆司法考試最高分是多少
2017年司法考試最高分中國人民大學陳文豪523分。超過500的很少,幾乎沒有。
1、A類:適用於報名學歷為大學本科以上,考試成績為360分以上的應試人員。A類資格證書全國通用。
2、B類:適用於屬於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且報名學歷為法律專業專科,考試成績為360分以上的應試人員。
國家司法考試放寬報名學歷條件,主要是依據《法官法》、《檢察官法》和《律師法》有關適用本科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區,可以將任職、執業學歷放寬為法律專業專科學歷的規定而採取的措施。
3、C類:適用於屬於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考試成績為320-359分的應試人員,以及在民族地區,確需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訴訟而得到照顧的以民族語言文字應試的人員。此類人員包括報名學歷為法律專業專科和大學本科以上兩種情況。
(1)歷屆刑法擴展閱讀:
依據《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司法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確定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合格分數線。
全國合格分數線為180分。放寬合格分數線分為三檔,西藏自治區放寬合格分數線為140分;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四省涉藏州縣,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和甘肅臨夏州等「三區三州」放寬合格分數線為150分;其他放寬地方放寬合格分數線為160分。
客觀題考試合格成績在本年度和下一個考試年度內有效。
㈡ 古代歷朝歷代發明出了很多的酷刑,水滴刑是一種什麼樣的刑罰
古代歷朝歷代發明出了很多的酷刑,酷刑的目的就在於讓受刑的人生不如死,所以會對他們進行慘無人道的折磨,從肉體或者精神上折磨犯人,真真切切是讓人生不如死。
然後,人就這樣在一天天的絕望裡面,喪失了生氣,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直到頭皮,頭骨擊穿,水滴石穿的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一旦頭骨擊穿,大腦並徹底暴露在外,另外,由於大腦本身並沒有神經末梢,無法感知到外界的疼痛,但是心裡卻能很清楚的感知到。可以想像此時,大腦受到水滴的沖擊之後,會保持一段事時間的運作,然後在大約24小時內走向死亡。
㈢ 歷年來,《刑法》對於受賄罪主體規定的變化
受賄罪主體是指實施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並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197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賄賂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贓款、贓物沒收,公款、公物追 還。」該法第83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是指一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㈣ 從歷次的刑法修正案看我國刑法的發展
建築工程的招標投標,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招標投標法律的規定。
㈤ 中國歷代的死刑的都有哪幾種
中國古代的死刑種類很多,死刑不僅僅是剝奪犯罪人的生命,還包括了羞辱、報復等含義。有的是一種很殘忍的酷刑。其種類有:凌遲、斬首、絞、賜死、棄市、車裂、脯、戮、炮格、磔(音折)、烹、焚、梟首等。有的是法定刑,如斬首、棄市、凌遲、絞,其他的則是一些臨時設置或使用的酷刑。
凌遲(寸殛)
這種刑罰開始於亂世五代。宋仁宗時開始使用,主要是處死那些重罪犯人,以示報應、懲罰。遼、金、元、明、清都有這種法定刑。執行方法很殘忍,先從非要害部位割肉,直至犯人慢慢死去,民間叫做千刀萬剮。
凌遲,俗稱「千刀萬剮」,是中國酷刑之一。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而且,行刑很有講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則說明劊子手行刑失敗。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西方在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曾下令對女巫採用鐵鉤將骨肉分離至死亡的類似刑罰,史上第一位有名氣的女數學家希帕提婭(Hypatia)即被基督教暴民以類似手法殺害。中世紀歐洲有以鐵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紀日耳曼地區仍實施。
凌遲一詞最早見於《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本義為「丘陵之山勢漸緩」,引申其義至行罰上,即為「殺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
凌遲大約始於五代,《文獻通考》說宋代中後期始用凌遲,《慶元條法事類》首度載入此刑,《宋史·刑法志》:「凌遲者,先斷其肢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有汪端「數千人聚山澤為盜」,被俘後「磔汪端於郎州」。淳化五年(994年),又「磔李順黨八人於鳳翔市」。熙寧八年(1075年),沂州百姓朱唐告發越州餘姚縣主簿謀反,此事牽連了秀州團練使世居和醫官劉育等,最後李逢、劉育和河中府觀察推官徐革都被凌遲處死。《遼史·刑法志》:「死刑有絞、斬、凌遲之屬」。
元代以後正式成為官定刑罰,與斬首、絞刑同列法典。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張驢兒毒殺親爺,奸占寡婦,合擬凌遲。押付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明初朱元璋將凌遲列入《大誥》,范圍相當廣。《大明律》取消了大誥對凌遲的濫用,但依然明文規定對謀反大逆、殺父母、亂倫、連環殺人等重罪犯用凌遲處死,且凌遲殘酷度等級不同,以謀反大逆為最重一級。《大明律·刑律》:「謀反大逆:凡謀反,謂謀危社稷;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
斬首
又名斬,但執行方式在南北朝前後有所不同。南北朝前經常是腰斬,之後則一般是砍頭,嚴重的也斬腰。
腰斬
腰斬,是最殘酷的死刑執行方式之一,從罪犯腰部將罪犯切成兩段(或兩段以上)的刑罰,其目的是延長罪犯死亡的時間,增加其痛苦。明朝詩人高啟因文賈禍,被明太祖下令腰斬八截。一般來說,受刑人最終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而包青天劇中的鍘刑亦是腰斬之一種。
傳聞中,雍正十二年三月十二日河南學政俞鴻圖被判處腰斬,是中國最後一位處以腰斬的政府官員,監斬人是鄒士恆。俞鴻圖用手指蘸上身上的血在地上連續寫了七個「慘」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事後鄒士恆將此情景上奏,雍正亦惻然不忍,宣布廢除腰斬刑。
絞
古代將人用帛、繩等勒死或弔死叫做絞,自周、秦出現後,成為一種死刑。因為絞刑可以保全屍體,在隋唐之後,是法定刑中是次於斬的一種死刑。
賜死
這是對貴族和官員的處死方式,在唐朝定型,一般五品以上官員犯死罪,用這種方式處死,具體做法有自刎、上吊和服毒。
棄市
在秦漢時期是用刀刃殺死,魏晉以後是用絞刑處死,但地點都是在人多的鬧市,而且暴屍三天,以表示為眾人所拋棄,是一種帶恥辱特徵的死刑。
車裂
車裂即五馬分屍。車裂,又稱轅、磔。民間俗稱五馬分屍,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相傳此刑乃將犯人的頭及四肢分別縛到五輛車上,由馬引車前進以撕裂其身體。也有說法是用於已死者的屍體。
脯
脯是把人殺死後將屍體曬成肉乾。
在商朝末期,商紂王醢九侯之後,鄂侯認為紂王不應該醢九候,與其爭辯此事的利害得失,紂王將鄂侯殺死曬成肉乾。
戮
戮是先示眾羞辱,再處死(參考「殺和戮」)。
炮格
炮格就是炮烙,下邊點火把銅器燒熱,讓人赤腳在上邊走,使人掉進火中燒燙而死。或縛刑者於銅柱,銅柱大若鍾,中空置炭火於鍾內,焦灼肌膚而死。這種刑罰最早始於商朝末代君主商紂時,為針對百姓的抱怨和諸侯的叛變而設。
炮烙之刑最早起於商紂,《荀子·議兵》記:「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韓非子·喻老》記:「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史記·殷本紀》寫:「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但另一種說法炮烙是夏桀發明的。《玉函山房輯佚書·符子》說夏桀在瑤台觀看炮烙之刑,關龍逢諫之,桀遂以炮烙殺龍逢。
磔
磔即張裂肢體,令其乾枯,有的解釋說磔就是車裂。烹俗稱成煮。焚即活活燒死,有的時候叫點天燈。
梟首
梟首是把人斬首,然後將人頭掛在木桿上示眾,起到恐嚇作用,隋唐宋曾經廢除,但明清時對強盜還用。
五刑和肉刑
中國古代的五刑是五種刑罰的統稱,可分為奴隸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隸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宮、大辟。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奴隸制五刑在漢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後通行。兩種五刑制只是對古代刑罰的一種概括,不能完全包括古代的刑罰制度。
奴隸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種又叫做肉刑,因為這四種刑罰是對肉體的刑罰,而且受刑後無法復原。墨刑又叫做黥(音晴)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後塗墨,傷好後留下深色的傷疤。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經過魏晉隋唐,都沒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復,遼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輕罪則刺胳膊。到清末光緒末期,徹底廢除。
劓
即割鼻子,漢文帝廢除肉刑後,用笞三百代替,後來,又減少了笞數。此後,該刑不再出現。
刖
又叫|(音費),夏朝稱臏,周時稱刖。是指斬掉左腳、右腳或者斬雙腳。有的說稱臏是去掉膝蓋骨。秦朝稱為斬趾。
宮
又叫淫刑、腐刑、蠶室刑。開始是懲罰那些有***行為人,後來處此刑的人與***無關。宮刑是五刑中僅次於死刑的一種重刑。東漢時曾經用這種刑罰來作為死罪減等刑。隋朝法律正式廢除。
大辟
大辟,即死刑。秦漢以前的死刑種類很多,如戮、烹、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頭後懸掛示眾)、棄市(鬧市斬首後暴屍於眾)、絞、陵遲(也寫作凌遲)等。
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以前已經存在,到了隋唐正式定為法定刑罰使用。笞是笞打,原來的刑具用小荊條擰成,到了清朝則用竹板做成。這種刑一般打臀部。受刑的輕重和行刑人有關,可以徇私舞弊。笞分為五種等級: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
用粗荊條擰成,到隋朝時定為法定刑,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擊打部位是背、臀和腿。宋、明、清和隋唐相同,到清朝末年法律改革時廢除。
徒
強制犯人勞役的刑罰。《唐律疏議》的《名例》篇解釋說:「徒者,奴也。」即勞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兩年,兩年半,三年。唐朝不附加杖刑,而宋朝則加脊杖。
流
就是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不準回鄉。隋的流刑分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分別勞役二年、二年半和三年。唐朝則各加一千里,但勞役時間減少,都是一年。
死
隋唐之後,死刑一般是兩種:絞和斬。宋元明清還加上了凌遲。明清加梟首。
殺和戮
殺和戮都有殺死的意思,但二者又有一些區別。在古代,人們將戮刑視為奇恥大辱,所以,在這里戮又有了羞辱和恥辱的含義。戮可以分為兩種,即生戮和死戮。
生戮即先將犯人示眾,然後再殺死。死戮是先將人殺死,然後再陳屍示眾,如果沒有被殺就已經死的,就陳屍示眾,有時為了泄憤,還要鞭屍。或者將屍骨故意弄得到處都是,叫做鞭屍揚灰,這不但是對死者的侮辱,還是對他在世的親屬的羞辱。
戮刑是對要受刑的人的一種羞辱,所以,到近代以後,都注重人的尊嚴和榮譽,處死犯人時一般要秘密處死。
菹醢
醢刑也稱菹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之一,指將屍體剁成醢(即肉醬)。相傳這種刑罰是由商紂王所創,用以對付九候。但也有對於活人使用者。
騎木驢
騎木驢,中國古代的一種女性刑罰,出自小說等文學作品以及口耳相傳之成果,缺乏實際刑案檔案證實,較有誇大恫嚇之意義。
坑殺
坑殺,或阬殺,是指古代軍隊打仗,將敵軍俘虜殺死後把屍體堆積起來的行為。史家一般將坑殺這個詞用作譴責,指屠殺無辜,如大規模殺俘和殺平民。有人往往望文生義,以為坑殺是活埋的意思,是不正確的。古書中往往有描述坑殺後屍體堆積如山的描述,例如慕容垂在看到參合陂之戰中被北魏坑殺的燕軍將士的遺骸,堆積如山,郁憤而死。可見坑殺根本不存在埋的場景。以長平之戰為例,白起也是不可能有時間挖出可以活埋四十萬人的大坑,而投降的趙軍不加以反抗。
枷項、立枷
枷項是將犯人綁在衙門前或市中心示眾的一種刑罰,若枷的重量過高,很容易會令受刑者死亡,所以枷項不但是酷刑,還是一種死刑。
絞刑
絞刑,實際上分為縊死和勒死兩種。
縊死俗稱弔死,是指以將人的頸部吊在半空,以其自身的重力,拉緊頸部繩索,從而引起死亡。勒死則是以繩索勒住人的脖子而使之窒息而死。
絞刑一般是指執行死刑。又稱問吊、首吊、繯首死刑等。粵語稱吊頸,閩南語稱吊頭。
㈥ 中國歷代刑法
到底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酷刑,又是怎麼執法呢?今天要來為大家介紹,真的光看就腿軟!
◎剝皮
歷史上最愛搞剝皮的人是明太祖。由於他是貧民出身,最恨貪官污吏,一旦被他抓到貪污,下場通常就是剝皮,他即位之初,曾抓到一對父子貪污,震怒之下,下令剝皮。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
「剝皮實草」則是後來的事,並且有規定,貪污多少兩銀子以上就處以此刑。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從這里撕開,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
◎腰斬
電視上的包青天,開鍘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把人頭塞進去,刀起頭落,彷佛中國式的斷頭台。但是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包青天那三把鍘刀其實是腰斬用的,也就是一刀下去,就要把人分成兩段。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能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大家可以算算看一共要多少時間,而這段時間受刑人又得受多少苦痛。
◎五馬分屍
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不要以為這沒什麼,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另外常聽到的「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不過歷史上有一段記載,恐怕比大卸八塊還慘。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餵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凌遲
說到凌遲處死,那可就不簡單了。以前聽人家罵「殺千刀的!」意思就是詛咒這個人給凌遲處死。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劊子手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劊子手也要受刑。
◎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在國外來說,多半是使用絞刑台,絞刑台的構造是在受刑人腳站的地方有個活門,等繩子套好,活門一開,受刑人就兩腳懸空。
不過這樣子處死的受刑人通常不是窒息而死,而是因為頸椎被拉斷了,因此不會死得太痛苦。三毛就是這樣自殺的,據說這樣子自殺,只需要13公分的空間就足夠把頸椎拉斷。不過,中國人就沒那麼人道了,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請君入瓮
「請君入瓮」這句成語也是從酷刑來的..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
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
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
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閹割
談酷刑,大概絕對不能不談閹割。而中國的歷史上,有關閹割的東西可以寫成一本書。閹割的歷史非常久遠,有簡單的有復雜的。
簡單的就像阿拉伯人,只要犯了強奸罪,人家就會幫你准備一塊木坫,叫你把小弟弟擱在上頭,然後一斧頭剁掉。
復雜的就像中國人,由於代代都要靠宦官來服伺後妃(以免皇帝戴綠帽子),所以閹割的歷史久遠。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
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然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
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這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不起來,要出入行走都得靠拐杖。
◎插針
用插針當酷刑?沒錯,人身上有幾個地方,針插下去可是會哭爹喊娘的。插哪裡呢?插手指甲縫。俗語說:「十指連心」,被針插進指甲縫可會痛得椎心刺骨,不信你試試看。
以前這招也是用來逼供的,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用在女生身上,有可能是因為女生的忍耐力比較差吧。不過也聽說女生耐痛的能力比男生強,生孩子那種痛都撐得過來,男生絕對沒辦法。
這種酷刑很早以前就有人用了,很多筆記、小說裡面都有提過。而且現在還有人在用。
◎活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對日抗戰時,日軍就常用這招,另外一些第三國家的游擊隊也常用,所以常常有新聞報導在什麼地方又發現千人冢....
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頭,然後開始凌虐..
◎服毒
服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鴆」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鴆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據說這是一種鳥,鳥的羽毛含有劇毒,只要把羽毛泡在酒里,立成毒酒,飲之立斃。其次應該就是砒霜。這種毒葯中外皆有使用,以前拿來毒老鼠,當然,要人死也是很好用的。而且據說砒霜沒有什麼特別的氣味,長期少量加在飲食中人注意不到,自然一步步被毒死....
◎棍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
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裡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歷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另外紅樓夢里,尤二娘「吞金」自殺,就是類似的原理,利用金子的重量,吞進去之後,也是穿破胃腸而死。
這種酷刑還有變形,就是對待淫婦用的「木馬」。(滿清十大酷刑那部電影里有)也是拿根木樁,從下體插進去,由於木樁在木馬上,人又坐在木馬上,身體的重量會往下落,木樁便會慢慢穿入,也讓人死得很慘...
◎鋸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淩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鋸割刑罰的慘像,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形成一種十分恐怖的陰影,使人畏懼震驚。
◎灌鉛
這種酷刑,就是用鉛或錫灌入受刑人的腸子里,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四度,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梳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
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
㈦ 歷代刑法考的圖書目錄
上冊
刑制總考
刑法分考
歷代刑官考
行刑之制考
死刑之數
唐死罪總類
充軍考
鹽法考私礬考私茶考 酒禁考 同居考
丁年考
赦考
獄考
刑具考
下冊
律目考
律令
漢律摭遺
明律目箋
明大誥峻令考
沈家本先生學術年表
法律匡時因國艱經史垂後待世評
編後記
㈧ 歷年刑法司考命題人員都有誰知道
這幾年刑法,主要就是周光權教授和張明楷教授。
具體兩個人的生平簡歷,兩人都是清華法學院教授。
周光權
男,漢族,1968年1月出生,重慶市人,周光權,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學歷背景:
199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系,199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廳工作
2.1999年8月分配至清華大學工作,先後任講師(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
3. 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學法學部訪問學者
十一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副檢察長(掛職)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
社會兼職:
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獲獎情況:
1.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2.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年);
3.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胡繩青年學術獎」(2003年);
4.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2003年);
5.清華大學「學術新人獎」(2004年);
6.第一屆「法鼎獎」(中國青年法律學術獎)銀獎(2005年)。
張明楷,男,1959年7月生,湖北仙桃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原湖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同年攻讀本校法學碩士學位,1985年留校任教,1989年到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研修,1995年任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員,1996年任日本東京都立大學法學部客座研究教授,曾任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主任。1998年2月調入清華大學。張明楷教授多次獲得各種社會獎勵,多次被評為司法部優秀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2年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其科研成果也曾獲全國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等。
㈨ 《歷代刑法考》翻譯問題
我自己解釋一下
不能保證絕對正確
先王執政的時期,以教導(人內民)為先
刑法只是(教導不容足)時才使用的
沒有教導人民而使人民犯罪被殺
是先王不忍心看到的
國家設立官員 原本是教育引導這些百姓的
所以刑法不是威嚇震懾人民的工具
而是在教育不足時的輔助手段
㈩ 歷次刑法修正案的比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一、增設隱匿、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
二、增設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失職罪和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員濫用職權罪
三、修改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和偽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
四、修改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
五、修改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罪和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罪
六、修改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
七、擴大刑法第185條犯罪主體的范圍
八、修改非法經營罪
九、施行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修改非法佔用耕地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
一、增設投放危險物質罪,取消投毒罪
二、增設投放危險物質罪,取消投毒罪
三、修改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
四、增設資助恐怖活動罪
五、增設非法製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取消非法買賣、運輸核材料罪
六、增設盜竊、搶奪危險物質罪和搶劫危險物質罪
七、修改洗錢罪
八、增設投放虛假危險物質罪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九、施行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
一、修改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
二、增設走私廢物罪,取消走私固體廢物罪
三、擴大刑法第155條的犯罪地點,刪除走私固體廢物罪
四、增設僱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
五、擴大不能用作原料的廢物范圍,修改處罰的依據
六、增設非法採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和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國家重點保護植物製品罪,取消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罪
七、增設非法收購、運輸盜伐、濫伐的樹木罪,取消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樹木罪
八、增設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和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
九、施行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一、增設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
二、修改信用卡詐騙罪
三、增設過失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犯罪
四、施行日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一、修改重大責任事故罪一
二、修改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三、增設大型群眾活動安全事故犯罪
四、增設貽誤事故搶救犯罪
五、修改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和增設不按規定披露信息犯罪
六、增設破產欺詐犯罪
七、修改公司、企業工作人員受賄罪
八、修改對公司、企業工作人員行賄罪
九、增設掏空上市公司犯罪
十、增設騙取貸款、票據承兌、信用證、保函犯罪
十一、修改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
十二、增設擅自運用客戶資金犯罪和違規運用公眾資金犯罪
十三、修改違法發放貸款罪
十四、修改用賬外客戶資金非法拆借、發放貸款罪
十五、修改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
十六、修改洗錢罪
十七、增設強迫乞討犯罪
十八、修改賭博罪
十九、修改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
二十、增設枉法仲裁犯罪
二十一、施行日期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2006年6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1998年12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0年4月29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年8月31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年4月2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年4月2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2002年8月29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年12月28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