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夏商法律總稱

夏商法律總稱

發布時間: 2022-02-23 09:39:05

❶ 我國夏商周時期,法律的主要稱謂

夏代法制簡況 (一)法律形式(1)習慣法(2)制定法——夏有亂政,而作禹刑。(3)誓——夏代君主在戰爭期間發布的緊急軍事命令。(二)法律內容 1、將原社會的禮改造成法律統治的有效武器。法律維護專制王權,鎮壓各種違背「王命」和反抗國家統治的行為。2、規定帶有行政法規性質的《政典》,用以維護奴隸主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3、確認土地「國有」的民法的內容。4、確認徵收賦稅的各項制度。(三)司法制度1、司法制度和審判制度 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稱「大理」,地方司法官稱「士」,基層稱「蒙士」。2、監獄的設置——圜土,圓也。 </B>商代的法律制度</B>一、商代的立法指導思想(一)「王權神授」的法律思想(二)「天討」與「天罰」的法律思想二、法律形式與主要法律 (一)法律形式 1、制定不公開的刑書——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 2、誓 3、王與權臣的命令、文告——商代權臣根據王的意志發布的命令,當時被稱為「訓」。(二)主要法律 1、《湯刑》——為商代成文刑書,也是商代法律的泛稱。2、《官刑》——商代懲治國家官吏犯罪、違紀與失職行為的專門法律,帶有行政法律的性質,但卻採取刑事制裁的方式加以處理。3、「居民」之法——丈量土地、劃分居住區域及安置百姓的法規。4、車服之令——商湯為區別尊卑貴賤的等級,曾下車服之令。三、法律內容 (一)軍事法規內容 1、以軍法保證對夏代的討伐戰爭 2、嚴格軍法,懲治「不服誓言」罪(二)刑事法規內容 1、運用刑法手段,嚴厲鎮壓反抗國家統治的各種犯罪——商代以刑法嚴酷著稱。 2、刑法嚴懲蠱惑民心擾亂社會秩序的犯罪。 (三)行政法規內容——制定了嚴格約束統治集團成員的行政法律規范《官刑》。 (四)民事法規內容 1、所有權問題——當時,土地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歸為王有,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婚姻家庭制度——商代在確定婚姻關繫上比夏代更明確地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但只適用於平民百姓。 3、繼承製度——兄終及弟,子繼為輔。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機構 商代中央最高審判機構改稱為司寇,司寇以下設「正」、「史」等審判官。 (二)審判制度 1、重案與疑案的審理 ◆商代對重要案件的審理一般要經過三級,即史與正的審理,大司寇的審理,以及三公參聽的審理,最後上報商王的批准。 ◆商代對疑案的審理持慎重態度,主張廣泛徵求意見,然後定案。 ◆主張審判依據事實,有犯意無實據的,不認為是犯罪。 2、天罰和神判 ◆統治者廣泛利用社會上普遍存在迷信與落後,假託神意進行審判。 ◆假託鬼神之意,實施殘暴的處罰和刑殺。 3、監獄制度商代因襲夏代制度,把監獄仍然稱之為「圜土」。商代又有專門的關押要犯的監獄,稱之為「囹圄」。

❷ 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夏商周

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隸製法律,以習慣法為主,禮刑並用。它體現了王權與族權的統一,滲透了神權思想。 西周的法律制度因於夏、商,到了西周更趨成熟。《呂刑》中對犯人施行五種刑罰的規定長達三千條;同時,明確規定了罰金等級和贖刑制度等。
春秋戰國春秋時期,奴隸製法制解體,各諸侯國的法律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成文法陸續頒布。鄭國執政子產「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左傳·昭公六年》杜預注),鄧析編訂「竹刑」。晉國亦「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促進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發展,標志著奴隸制的瓦解。
戰國時期封建制確立。各諸侯國陸續頒布了以保護封建私有制為中心內容的封建法律。其中,魏國李悝在總結各國刑法典的基礎上制定《法經》6篇,即《盜》、《賊》、《囚》、《捕》、《雜》、《具》。《法經》是以刑為主,諸法並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秦國統治者奉行法家學說,任法為治。公元前359年,商鞅以《法經》為藍本,改法為律,制定《秦律》6篇。此外,秦還頒布了大量法令。秦漢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把秦國的法律推行全國,第一次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封建法制。1975年12月,湖北雲夢出土的睡虎地秦簡,其中有《秦律二十九種》、《法律答問》、《封診式》3類法律文書,其內容涉及農業、手工業、商業、徭戍賦斂、軍爵賞賜、官吏任免以及什伍組織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說明秦代「莫不皆有法式」的說法是信實的。秦代法律以酷烈而著稱於世,刑罰種類繁多,手段也極為殘酷,有死刑、肉刑、徒刑、笞、籍沒收孥等,對罪犯往往數刑並施。

❸ 夏商兩代的法律淵源

夏商兩代,以天罰神判的法律思想為指導,基本形成了以身體刑為代表的刑罰體系,初步建立起軍事、行政、司法不分的審判體制。

夏朝統治者設立了各種官吏和軍隊以及監獄等作為國家政權的暴力機關;同時,打破了按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部落界限,開始按地域劃分居民,初步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體制。

相關信息:

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產生。夏朝同以前氏族社會有了區別。夏啟是通過暴力奪取政權的,他破壞了氏族成員共同選舉部落首領的原始民主制度的傳統習慣;夏啟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成為凌駕於社會之上的最高統治者。

❹ 夏代法律的總稱

a
《禹刑》作為社會上出現「亂政」亦即矛盾、沖突的產物,它既不是成就於一時的成文法典,也並非由夏禹個人所制定,而是在夏商兩代的長期發展中,出於調整社會關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不斷擴充的。其基本內容是以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刑事法律性質的習慣法為主。至於以「禹刑」為名,實際上不過是"夏刑「的代稱而已。 《禹刑》是隨著社會需要的不斷發展變化,逐步修訂、擴充而成的。一般認為,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是後人為紀念夏的 先祖禹而命名的 ,是後人追述的。

❺ 商朝的神權政治法律觀和例要立法是什麼

(一)神權政治法律觀

早在夏代,奴隸主貴族就已開始利用宗教迷信來維護其統治。《尚書·召誥》說:「有夏服(受天命)」,《論語·泰伯》也說:夏禹「致孝乎鬼神」。商朝的神權政治法律觀就是在夏朝「受命於天」的「王權神授」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鬼神崇拜,不是階級社會新產生的,它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人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原始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低下,靠自然界提供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自然界的種種事物和現象對人的日常生活經常發生巨大的影響。由於人們認識的局限,對日出日沒,月盈月虧,風雲驟起,雷電搏擊,寒來暑往,天災地害及人身的生老病死等現象,都感到驚奇和敬畏,於是便產生一種具有無限威力和不可抗禦的神靈幻影。同時,人們認為氏族子孫繁衍,族類昌盛,勞動經驗的例例及個人幸福都是祖先蔭庇的結果。人們紀念例例的祖先,幻想例魂不例例認例例人的世界之外例還有一個鬼的世界。馬克恩說:「宗教本身是沒有內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統治階級利用這種畏服神靈和感激祖先的信念,編造出一套「神權法」思想,作為立法、司法活動的指導原則。

同夏朝一樣,商王朝的統治者也把「天」歸納為自己權力的本源,聽命於天,聽命於神是商朝法制的重要指導思想。並且在此基礎上,開始把祖宗崇拜與上天崇拜結合起來,將自己的祖先與自然的神靈、萬物的統治者——上帝合二為一,即所謂「敬天法祖」,因而近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的神權政治學說。夏商統治者宣稱「天」域「上帝」有意志、有感情,是宇宙萬物的締造者、主宰者。「上帝」有好惡,能發號施令,賜人禍福,實施賞罰。他們把國家政權的得失,說成是「上帝」的意志、立法與司法也是「上帝」意志的表現。

綜括起來,夏商「神權法」思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法自天出」。統治者宣稱禮和刑是「天」或「上帝」創制出來的,是「上帝」意志的體現。《尚書·洪範》記載箕子聽說過「天乃賜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使禹掌握了教民和睦相處治國安民的法規。

第二,「代天行罰」。禮和刑是「上帝」意志的體現,具有普遍實施的最高權威,人們必須無條件服從。因此違反了禮法,就是違反天或上帝的意志,必然引起天或上帝的憤怒而加以懲罰,稱為「天罰」。「天罰」假手於受命的統治者代為執行,即「代天行罰」。

第三,「王權神授」。夏商的國王都把他們掌握的國家政權和統治權力宣稱為「受命於天」,無論是同族或異族反對他們的統治權,均被視為違背「天命」,必遭「大罰」。

(二)主要立法

商朝滅夏以後,針對新的形勢,迅速開始了立法工作。《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可以認為商初就制定了不公開的成文刑書。這里的湯刑也如禹刑一樣,是南朝法律的總稱,泛指商王朝的法律、法令和制度,而不應該視為某部固定的成文法典。以湯為名,表示對商族傑出領袖和開國之君湯的懷念。

商朝傳至湯長孫太甲,「不遵湯法,亂德」,肆行暴虐,使得國勢衰微,社會秩序混亂。為了穩定奴隸主貴族的統治,「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湯刑。」即對原有的法律進行修改和增補,以圖匡正國勢,穩定混亂的社會秩序。

商初的立法活動,受夏法制的影響很大。據說當夏滅亡時,其太史令終古曾攜帶夏朝的法律、法令投奔商朝,許多夏朝的臣子因不滿夏王暴虐無道,紛紛歸依商朝。這對商朝的立法具有很大的影響。」

商初統治者吸取夏朝從孔甲起「好方鬼事,淫亂」而敗亡的教訓,為整頓官紀職守,建國初即制定了「官刑」,確定了嚴格禁止的「巫風」、「淫風」與「亂風」,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風十愆」。其主要內容是:「敢有恆舞於官,酣歌於室,時謂巫風。必有殉於貨色,恆於游畋,時謂淫風。敢有辱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商朝的法律形式和夏朝一樣,主要部分仍然是國王的命令,如誓、浩、訓等。

「誓」的內容偏重於出兵打仗前的盟誓,主要是要求臣下服從命令、忠實於王事。「誥」偏重於對大臣的訓浩。「命」則是針對具體事件發布的命令。

在商朝的法律形式里,除國王的命令以外,不成文的習慣法佔很大比重。

❻ 夏商法律刑名 有哪些

夏代的法律制度
1、刑罰制度
(一)昏、墨、賊,殺
據《左傳》昭公十四年記晉國叔向引用《夏書》時所言夏的法律是「昏、墨、賊,殺。」昏,意為自己有惡行卻去盜取別人的美名;墨,意為貪婪且敗壞官紀;賊,意為殺人毫無顧忌。凡犯昏、墨、賊之罪者,《夏書》規定處以死刑。
(二)贖刑
根據後人所寫的《呂刑》「序」記,周穆王時因政事荒廢,命呂侯依照夏朝的制度,制定「贖刑」。可見贖刑在夏代已經產生。贖刑,即以幣或以財抵罪,罪犯若按規定交納贖金給官府,則可以獲得減輕或免除刑罰。《呂刑》中的贖刑是參考了夏代的制度而制定的。
(三)其他
「象刑」制度,即對本族犯罪者仍採用象徵性的刑罰加以處置。如:
穿著無領赭衣,表示此人犯有大辟之罪;
穿兩只不同顏色的鞋,表示此人犯有刖、剕之罪;
用黑色布巾包頭,表示此人犯墨、劓之罪。
據此可以推測「五刑」制度在夏已經形成,主要針對被征服者使用,而象刑則是對犯罪的本族或本氏族成員的一種優恤。
關於量刑的原則,《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夏書言:「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即在遇有疑案時,寧願放縱犯罪,也不能亂殺無辜。
注意的是,夏代法律並不只局限於「刑」。後世文獻也追記了夏行政、經濟、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令,比如禹時保護環境的禁令,《逸周書·大聚解》記,在夏代,春季禁止到森林中砍伐;夏季禁止下河湖捕撈。

商代的法律制度
法律形式與主要法令
1、主要法律形式
商代法律形式主要有刑書、習慣法、王命等。刑,指刑書,如《湯刑》。主要內容應是規定刑罰的種類。命,是商王發布的命令,這些命令大都以帝、祖的名義發布,所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外,商族的一些習慣為政權所認可,也具有了法的效力,如「彝」,其意為常法。
2、主要法令
根據後人的追述,商代刑事方面的法令有《湯刑》和《官刑》。《湯刑》或為商代刑罰總稱。其應與夏之《禹刑》一脈相承。商代的刑罰及統治者對刑罰的運用較夏代明顯地嚴酷。《官刑》是單行法規,是商湯時懲辦犯罪官吏的專門法律。
3、 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名
商代的刑罰初具體系,有些文獻記載,夏以前便有了墨、劓、剕、宮、辟「五刑」制度,但無法得到實物驗證。商有「五刑」已經不是「傳說」,因其有甲骨卜辭的印證,所以是可信的。
(1)墨刑,又稱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額頭上刺字,再染上墨。這種墨刑既是刻人肌膚的具體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恥辱、使之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墨刑是奴隸制五刑中最輕的一種刑罰。
(2)劓刑,即割去受刑人的鼻子。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而且與人的尊嚴密切相關。因此劓刑較墨刑為重。
(3)非刑,也作刖刑,指砍去受刑人的手或足的重刑。砍足曰非,砍手曰刖。另外,與砍手足相類似的還有砍去膝蓋骨的臏刑。
(4)宮刑,是破壞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殘酷刑罰,對男性為去勢,對女性為幽閉。這種宮刑剝奪了受刑人「傳宗接代」的能力,在中國古代社會被視為是最大的恥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為殘酷和最重的刑罰,一般適用於較重的犯罪者。
(5)大辟,是死刑的總稱。除常見的斬、戮等死刑方法外,還出現了炮烙、醢、脯等等酷刑。有斬、殺、磔等行刑方式。斬用斧,殺用刀,磔是碎割或分裂肢體的酷刑。
(二)其他
除五刑外,文獻中還有其他刑名的記載,比如對在公共道路上丟棄垃圾者施以「斷手「之刑。《官刑》中有專門適用於貴族的「罰絲」刑。《史記》中還記載,有將罪犯拘役使其勞作的徒刑。還有適用於本族成員的流(放)刑。
(二)罪名
1.不吉不迪
盤庚遷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如果行為不善,不按盤庚所說的正道行事,就將抗命者處以死刑,並滅絕其全家。
2.顛越不恭
盤庚遷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如果狂妄放肆,違法亂紀,不服從國王的命令,就處以死刑,並滅絕其全家。
3.暫遇姦宄
盤庚遷殷之前所宣布的罪名。意即,詐偽、姦邪、犯法作亂者,處以死刑,滅絕其全家。
4.舍棄穡事
商湯討伐夏桀時宣布的夏桀的罪狀,意為不務正業,荒廢了農事。

❼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服

(一)夏商法律制度:
(1)禹刑,是夏朝法律的總稱或代稱。《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2)湯刑,是商代法律的總稱,泛指商王朝的所有法律、法規和制度。《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夏有亂政,而作湯刑」。
(3)奴隸制五刑:墨、劓、剕、宮、大辟。
(4)天罰與神判:夏、商兩朝(特別是商朝)將宗教意識與神判精神相結合,形成了「天罰」與「神判」制度,這是夏、商訴訟制度的根本特徵和基本面貌。
(5)監獄:中國奴隸制時代的監獄大多稱為「圜土」,商代因襲夏朝,監獄仍然稱為「圜土」,同時另外還設專門關押要犯的監獄,稱為「囹圄」。
(二)西周法律制度:
(1)明德慎罰:西周將天與德、德與刑巧妙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以德配天」原則指導下的「明德慎罰」、「刑茲無赦」和「刑罰世輕世重」的法律思想。
(2)呂刑:「呂刑」也稱「甫刑」,記載了穆王命周王朝司寇呂侯進行法律改革的大致情況,是西周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法典。
(3)九刑:一是指周朝的刑書,另一種含義是指西周刑罰,即墨、劓、剕、宮、大辟五刑加上贖、鞭、撲、流等刑罰,合起來稱「九刑」。
(4)禮刑關系:1.禮與刑是西周法律體系中不可分割的兩個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了當時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禮是一種積極的規范,而刑則處於一種被動的地位,二者相輔相成。2.「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此一法律原則始於西周。禮不下庶人是指庶人不可能按貴族的的禮儀行事。而「刑不上大夫」則指大夫以上貴族犯罪,可以獲得某些寬宥,在適用刑罰時享有某些特權。但並不是說士大夫就可以不受刑罰制裁。
(5)刑事立法:A.刑罰適用原則:1.老幼減免刑罰原則:三赦——老、幼、蠢。2.區分故意與過失、慣犯與偶犯:三宥——過失、不知、遺忘;過失——生;故意——非生;慣犯——惟終;偶犯——非終。3.罪疑從輕、罪疑從重原則。4.寬嚴適中原則。B.主要罪名:1.政治性犯罪:違抗王命罪;賊(破壞禮法);芷(隱匿賊)。2.破壞社會秩序、侵犯人身、財產罪:冠攘奸尻罪(聚眾搶劫罪);盜(竊取財物);奸(盜用國家寶器)。3.瀆職罪:惟官(畏權勢)、惟反(徇私枉法)、惟內(為親屬徇私枉法)、惟貨(貪贓枉法)、惟來(受人請托枉法——斡旋受賄罪)。
(6)民事立法:A.契約:西周時有專門的官職管理契約事宜,稱「司約」,並設有「質人」作為具體的市場管理人員;質劑,適用於買賣關系的契約形式;傅別,借貸關系的契約形式。B.婚姻:三大原則——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七出」——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多言、盜竊:「三不去」——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C.宗法繼承:嫡長子繼承製。(商朝前期: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商朝後期:嫡長子繼承製牢牢確立。)
(7)司法制度:A.大司寇:西周時期,中央常設最高司法官為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誥四方」,實際負責輔助周王掌管全國司法工作。B.獄、訟:審理民事案件稱為「聽訟」,審理刑事案件稱為「斷獄」。C.五聽:一是「辭聽」,二是「色聽」,三是「氣聽」,四是「耳聽」,五是「目聽」,即運用察言觀色進行審訊以判斷當事人陳述真偽的方式。

❽ 法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氏族公社時期,最早的部落法律。先是有關生命的,比如同態復仇之類,後是關於權力的,祭祀等等。 夏商時期就有法律了。禹刑是夏朝法律規范的總稱,「
馬克思主義對這個問題給予了科學的解釋。馬克思主義關於法律起源問題的分析和闡述也有一個逐漸深化和發展的過程。1872年5月至1873年1月,恩格斯針對蒲魯東主義者散布解決工人階級住宅問題的資產階級慈善家的改良方案,撰寫了一組重要文章,先後發表在《人民國家報》上,而後以《論住宅問題》為題出版了單行本。在《論住宅問題》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蒲魯東主義者解決住宅問題的方案的理論基礎--「永恆公平」論,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住宅問題的解決總是有利於資產者,資產階級法律不可能解決住宅問題,並從正面科學地揭示了法、法學與社會經濟條件的內在聯系,對法律起源問題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闡述,然而由於受科學資料和研究成果的歷史局限,恩格斯關於法律起源的論述中仍然包涵著若干沒有獲得解決的重大存疑。直到19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人類學研究的迅速進展尤其是路易斯·亨利·摩爾根關於史前史研究的權威成果,才為解答恩格斯的存疑提供了客觀條件。《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在吸取摩爾根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撰寫出來的一本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法的問題的傑出著作,是馬克思主義關於法律起源問題的定型之作。

❾ 夏商法律制度和西周的區別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 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過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他死後,其子啟即位。原始社會後期的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
2. 商朝建立後,王位繼承也採用世襲制,其世襲的方式或是父子相傳,或者是兄終弟及。
3. 夏商已經有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國王統率大小官員,治理國家。商朝時,中央設有參與商王決策的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地方封侯伯。他們既是臣服於商朝的方國首領,也是商朝的高官。他們定期要向商王納貢,並奉命征伐。
4.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對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二、 西周的分封制
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實行分封制。內容為: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被分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服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的義務。
2. 春秋時期的楚王問鼎是諸侯國對分封制的公開挑戰。

三、 西周的宗法制
1. 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
2. 西周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就是分封制。

四、 總結
1. 中國早期(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足色彩。
2. 分封制實際上是中央政府與地方的行政關系。
3. 分封制與宗法制最突出的特點在於它們都以血緣為紐帶

❿ 你怎麼看待夏商周的法律制度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是對奴隸的專政。
同時,也體現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對以後社會法律制度建設產生了一定影響。

熱點內容
梅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2 10:31:25 瀏覽:767
青島市律師協會 發布:2025-07-02 10:29:12 瀏覽:162
朱城律師 發布:2025-07-02 09:59:40 瀏覽:223
刑事訴訟法受案立案 發布:2025-07-02 09:59:07 瀏覽:511
司法鑒定意見書的作用 發布:2025-07-02 09:57:34 瀏覽:825
噪音污染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2 09:45:11 瀏覽:370
掛靠車主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2 09:42:58 瀏覽:922
法律碩士復試招生人數 發布:2025-07-02 09:42:57 瀏覽:352
同性婚姻法演講 發布:2025-07-02 09:34:42 瀏覽:243
各國商事法院 發布:2025-07-02 09:33:51 瀏覽: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