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民法原則
⑴ 民法原則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平等原則、意思自治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以及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誠信原則要求一切市場參加者遵循誠實商人和誠實勞動者的道德標准,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益的前提下,追求當事人的利益。公序良俗,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及一般道德觀念的功能。綠色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行為准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⑵ 民法總則的基本原則有什麼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基本原則有:(1)平等原則,即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法律地位平等,平等地受法律保護,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2)自願原則,即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體現自己的意志,作真實意思表示,通過自己的內心真實意願來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公平原則,即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用來衡量民事主體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確定民事主體的民事權利義務及民事責任承擔等。(4)等價有償原則,即取得他人財產利益或得到他人勞動服務,均應向對方支付對等價款或酬金。(5)誠實信用原則,即民事主體在為民事行為時應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信守諾言。(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即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遵守法律和國家政策,不得損害他人和社會公共利益。
⑶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如下:
1、平等原則;
2、自願原則;
3、公平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俗原則;
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7、綠色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民法上的基本原則是指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一般原則,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沒有寫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⑷ 民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綠色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⑸ 傳統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私有財產所有權不受限制、契約自由、過失責任等三大原則。
⑹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是由民法調整的市民社會關系的平等性決定的,是指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及適用法律的平等和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法律平等地位,是指權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平等(相同),法人有與其自身活動相應的權利能力(不相同),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適用法律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護是指法律對民事主體的保護規定是相同的,適用法律時不能區別對待,是由法律地位平等,適用法律平等決定的。
2、自願原則
自願是指在民事活動中體現當事人的意志,排除他人強迫,欺詐及其他不當影響和壓力自己作主。這一原則也是由市民關系的平等性決定的。我國民法的自願原則主要表現為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遺囑自由。
3、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原則
社會公共道德,就是廣大市民公認的道德准則,與共產主義道德有區別。調整市民社會關系的民法,必然以市民的公共道德為准則。這是由道德和法律的一致性決定的。民法與市民道德精神一致,民事立法、執法、適用法律均不能違背公共道德。在法無規定的情況下,道德可以成為民法的淵源,成為解決法律糾紛的依據。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按照誠實不欺、信守諾言的道德准則平衡當事人之間及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的原則。
此項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實事求是,自覺履行義務,也賦予法官一種解釋法律及法律行為的裁量權,即以一個誠實信用人的理解進行解釋。
5、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權利濫用,是指民事主體在行使權利時超出權利本身的目的和社會所容許的界線。此種行為是違法的,故為法律所禁止。
行使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專以侵害他人為目的,以絕小瑕疵拒絕對方給付,違背權利目的等,均為法律所禁止。
⑺ 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內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容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