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原則
『壹』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
(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
(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
(1)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
『貳』 為什麼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
主要是出於司法公正、處罰與罪刑相當、有法必依、寬嚴相濟而有度,也是為了有效限定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叄』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辭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是中國刑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條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3)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的相關要求規定:
1、罪刑法定原則由兩個基本方面組成,其一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其二是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一個方面可稱之為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第二個方面,可稱之為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
2、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傳統上認為是自然法理論、三權分立學說及心理強制說,但現在通說認為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思想,或者說是民主與自由。民主主義要求刑法法律主義,即刑罰必須由法律事先規定,不可濫刑。
3、罪刑法定原則不是一條法律標准,在刑法中確認下來就萬事大吉了。較之在刑法典中確立罪刑法定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在司法實踐中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刑事立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則要付諸實現,有賴於司法機關實際的執法活動。
『肆』 哪些符合罪刑法定原則
您好,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是:
(1)禁止溯及既往(事前的罪刑法定),是指犯罪及其懲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定,刑法不得對在其公布、施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這一要求也被稱為禁止事後法。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溯及既往。
(2)排斥習慣法(成文的罪刑法定)。根據預測可能性原理,罪刑規范應當具有明確性、穩定性。刑事司法應當以成文法為准,排斥習慣法。
(3)禁止類推解釋(嚴格的罪刑法定)。類推解釋,是指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適用有類似規定的其他條文予以處罰。類推解釋實際上是對事先在法律上沒有規定要處罰的行為進行處罰,屬於司法恣意地對國民的行動自由進行壓制。刑罰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因此,對刑法的適用應嚴格適用,而不能類推適用;對刑法的解釋也應當嚴格解釋,而不能類推解釋。
(4)刑罰法規的適當,包含刑法明確性、禁止不確定刑和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三項內容(確定的罪刑法定)。刑法明確性,是指刑法條文應當清楚明確,使人能夠了解什麼是犯罪行為,讓人具有判斷可能性。禁止不確定刑,是指刑罰應當規定得清晰確定。刑罰越不確定,越容易被濫用。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是指由於刑罰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刑罰的適用應保持補充性、謙抑性,適用范圍應當合理適當。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伍』 試論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刑法第3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這一規定,就是通常所說的「罪刑法定」原則。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就是法院在判定一個人是否犯罪以及判處何種刑罰,必須依照法律的明確規定,不能隨意判案。具體說,只有法律將某一種行為明文規定為犯罪的,才能對這種行為定罪。判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罪,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標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和要求的,不能任意解釋、推測而定為有罪,並且在罪名的認定上也要按照法律的規定,法律規定是什麼罪,就定什麼罪。同時,對於犯罪的處罰,即判什麼刑,也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量刑標准,輕罪輕判,重罪重判,不能輕罪重判,重罪輕判。另外,罪刑法定原則在法律的適用上,還有以下幾個重要含義,一是時效原則,即認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必須以行為時的法律規定為准,有的行為,在當時法律並未規定為犯罪,但事後由於法律作了補充、修改,該行為被規定為犯罪,根據罪刑法定原則,不能用事後的法律去追究法律頒布前發生的行為。另一個含義是,對於刑法的規定,法院不能作出超越法律原則、界限和法律原意的解釋,法院的司法解釋必須在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必須遵從法律的原意,不能創製法律。第三,罪刑法定原則應當嚴格禁止類推。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是相對封建社會的罪刑擅斷而言的,確立這個原則,是現代刑事法律制度的一大進步。我國1979年制定的刑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但仍然是以這一原則作為立法和執法基礎的。鑒於當時實際情況,刑法中規定的犯罪比較少,而犯罪情況很復雜,可能出現一些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需要追究,而法律又沒有規定的情況,因此,為了有利於同犯罪作斗爭,原刑法在堅持實行罪刑法定原則的基礎上,規定了有嚴格控制的類推制度,即對於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可以比照刑法最相類似的條文定罪判刑。原刑法對類推的規定,是嚴格限制在必須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范圍內,在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掌握也非常嚴格,批準的類推案件極少。
『陸』 何謂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是指: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行為都是不是犯罪,都是法律許可的。如你所述,內拐賣14周歲的成年男子,容行為不是犯罪,因為法律並沒有明文禁止。法律有明文規定拐賣兒童,婦女的行為是犯罪,14周歲的成年男子不在此例。
『柒』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內罰。
基本要求容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捌』 罪刑法定原則的定義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簡單說來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罪要法定,刑也要法定」。由此派生出以下幾個原則:成文法主義;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罪刑法定主義是現代社會保障人權的要求和體現。刑法的機能,站在國家的角度要打擊犯罪,保護公眾;站在公眾的角度要限制國家權力,保障人權。罪刑法定主義,一方面,法律規定為犯罪的,必須要依照法律定罪處罰,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的,不得定罪處罰,這體現了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對人權的保障。所以說,罪刑法定主義是刑法機能的有機結合,它最終的落腳點是要保障人權
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執法機關、執法人員在確認犯罪時要依客觀存在的事實,認真把握犯罪的特徵、構成犯罪的具體要件,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線,做到定罪准確、不枉不縱、於情於理、有法有據,所判決結果經得起客觀事實和時間的考驗;罪刑法定原則,排斥了辦案、審案、判案的習慣性和類推性,要求辦案、審案、判案人員要嚴格以事實為依據,以法案為准繩,不超越許可權,不按個人理解和意識辦案、審案、判案,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折不扣地按「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行為,依照法律定罪判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玖』 名詞解釋: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的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9)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君主專制社會中,並不存在罪刑法定這一原則,君主可以任意給人定罪處刑,這便造成了許多冤案和悲劇的發生。例如宋代名將岳飛,便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逮捕、處死。近現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治水平的提高,許多國家紛紛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我國亦不例外。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罪刑法定原則還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定罪的法定,二是量刑的法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罪刑法定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