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形式

刑法的形式

發布時間: 2020-12-26 06:12:48

❶ 什麼叫形式犯罪

沒有「形抄式犯罪」這個概念,應當是刑襲事犯罪。
按照《刑法》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❷ 如何評述我國刑法中的形式解釋和實質解釋

在三階層犯罪構成體系下,論理上存在形式犯罪論與實質犯罪論。「承認構成要件的獨立機能,以社會的一般觀念為基礎,將構成要件進行類型性的把握的犯罪論,通常被稱為形式的犯罪論。實質的犯罪論對形式的犯罪論進行批判,認為作為形式犯罪論的中心的犯罪的定型或類型的內容不明,因此,在形式的犯罪論中,追求保障人權保護國民利益的處罰范圍難以適當劃定,主張在刑罰法規的解釋特別是構成要件的解釋上,應當從處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觀點,換句話說,應當從當罰性這一實質的點出發來進行。按照這種觀點,刑法是行為規范,但更應當是以法官為對象的裁判規范,即不外乎是為了導入實質的當罰性判斷的規范。因此,罪刑法定原則中的明確性原則或刑法的嚴格解釋原則並不重要,應當從處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立場出發,對刑罰法規或構成要件進行實質的解釋。」形式犯罪論者對構成要件進行形式解釋,實質犯罪論者對構成要件進行實質解釋,也即形式解釋是將構成要件獨立於違法性判斷,主張構成要件的行為類型說,實質解釋是將構成要件融入違法性判斷之中,主張構成要件的違法行為類型說。既然存在形式犯罪論與實質犯罪論的爭論,那麼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之間的爭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前田雅英是實質犯罪論者,也是實質解釋的積極倡導者。「前田堅持罪刑法定主義原則,但他反對形式的罪刑法定主義,主張從實質的觀點修正罪刑法定主義。罪刑法定主義的民主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思想基礎,使得刑法在規制行為時,必須考慮憲法上的必要性,即罪刑法定主義與實體的正當程序具有密切關系,故必須從實質上理解罪刑法定主義。前田認為,對刑法的解釋必須符合憲法。解釋刑法時,先是確定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然後確定該法規的保護法益,考慮刑法保護的必要性,再後,當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具有一定價值時,要對該價值與被害法益的價值進行衡量;此後,計算處罰該行為對其他案件的影響效果:最後,考慮解釋結論與其他法律規范的協調統一性。關於解釋允許的范圍,前田教授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公式:『解釋的實質的允許范圍,與實質的正當性(處罰的必要性)成正比,與法文通常的語義成反比。』即處罰的必要性越高,允許解釋的范圍就越大,距離法文的通常語度越遠,允許解釋的范圍就越小。」 {48}與此相對應,有學者批評了從罪刑法定原則的實質側面引申出來的實質解釋論的觀點,指出:「從刑法實質解釋的角度出發,有見解認為,在解釋的時候,必須在語言可能具有的意義的范圍、國民的預測可能性的范圍和保護法益、處罰的必要性之間進行比較衡量。按照這種見解,『解釋的實質處罰范圍和實質的正當性(處罰的必要性)成正比,和條文通常意義之間的距離成反比』。但是,罪刑法定原則是即便具有處罰的必要性,也不得予以處罰的原則,因此,在確定處罰范圍的時候,不應當加人處罰的必要性考慮。罪刑法定原則是即使犧牲處罰的必要性,也要保障國民基於預測可能性進行行動的自由的原則。

在三階層遞進式的犯罪論體系下,也許這種解釋方式的爭論有存在的必然性,也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回觀我國學者就形式解釋與實質解釋的爭論,仍然是在大陸法系犯罪構成理論之下展開的[6],存在這種爭論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如此,兩種解釋方法還是可以統一的。首先,從上面二者的爭論以及對爭論的評價中可以看出,有些爭論是無關緊要的,駁斥對方的有些論據顯得疲乏無力,既難以駁倒對方,也很難支持自己的主張。其次,對於有些問題,嚴格按照形式解釋的結論,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也難以為國民接受,此時,需要實質解釋為先,而對於另外一些問題,徹底遵循實質解釋立場,會出現擴大處罰范圍的處理結果,這時,有必要以形式解釋為首。再次,形式解釋論者在形式解釋之後,還要作實質解釋,並不是實質解釋論者批評的那樣,形式解釋論者僅作形式解釋而不作實質解釋,實質解釋論者在實質解釋之後,也要作形式解釋,並不像形式解釋論者批評的那樣,實質解釋論者在實質解釋之後,無法再作形式解釋[7]。本文認為,對於有些問題的解釋,需要形式解釋優先,有些問題則需要實質解釋優先,其餘的問題採取何者為先均可。盡管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都強調自己既進行形式解釋也進行實質解釋,但解釋的先後順序卻完全相反,根據本文的結論,嚴格的形式解釋論和徹底的實質解釋論都不能合理解決所有問題,有必要取消形式解釋論和實質解釋論的提法,代之為形式實質統一論或者並合論。

立足於當前我國仍以四要件平面式(或耦合式)為主的犯罪構成體系之下,似乎不應存在這種爭論,因為,犯罪構成要件是犯罪成立的全部要件,脫離違法性的構成要件沒有存在的餘地,這就意味著犯罪構成要件既要實質解釋—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又要形式解釋—符合刑法的明文規定,實質解釋和形式解釋在平面式的犯罪構成要件下,很難截然分開,也很難說先形式解釋合理還是先實質解釋合理,在實際判斷中,往往同時進行,形式解釋的同時也在實質解釋,反之亦然。

❸ 刑法上危害行為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二、 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
危害行為有多種多樣,刑法理論上根據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將眾多的危害行為分為兩種基本形式:作為與不作為。
(一) 作為
1. 作為的概念
作為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身體活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即「不當為而為之「。在刑法中大多數犯罪以作為的方式構成,如搶劫罪、詐騙罪、貪污罪、逃脫罪、強奸罪。作為是危害行為的基本形式,它自然具有危害行為的三個基本特徵,此外,還具有以下特殊性:①作為的外在表現是人的身體的積極動作,如將一名婦女按倒,強行實施姦淫行為。②作為通常由人的一系列積極舉動組成,而不是僅指個別的動作。例如扒竊行為,由靠近被害人,將手伸入被害人衣袋或提包,竊取錢物等動作組成。③作為是違反刑法禁止規范的危害行為。刑法規范由禁止規范和命令規范組成,作為即違反了刑法 的禁止性規范。
2. 作為的實施方式
(1) 利用行為人自己的身體實施的作為。這是作為最常見的實施方式。身體活動既可以是四肢的活動,也可以是五官的活動,還可以是身體和其他部位的動作,例如以拳腳傷人,以口頭誹謗、侮辱、誣告他人,以眼神示意教唆他人犯罪,都是以身體實施的行為。
(2) 利用物質性工具實施的作為。如利用刀、槍、毒葯去殺人、傷人,利用偽造的證件詐騙他人錢財。
(3)利用他人實施的作為。這是指行為人利用無責任能力的人(包括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實施的行為,如教唆不滿14歲的人放火、強奸。在這種情況下,無責任能力人的行為,實際上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工具。
(4)利用動物實施的行為。如利用患有狂犬病的狗、貓去傷害、殺害他人,利用毒蛇傷人、殺人。
(5)利用自然力實施的作為。如某甲將一智商低下的人騙到野外,明知電閃雷鳴會對人造成危害而故意讓自然的雷擊死,即是利用自然力實施的作為。
(二)不作為
1.不作為的概念
不作為就是指行為人負有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能夠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為。即「當為而不為」。不作為是與作為相對應的危害行為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構成刑法中的不作為,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義務,這是成立不作為的前提條件。行為人負有的這種特定義務是法律上的義務,不只是普通的道德義務。如果行為人沒有這種特定義務,則不構成刑法中的不作為。關於特定義務的根據或來源,通常認為有以下幾種。
①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這里的法律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一切行為規范的總稱,包括憲法、普通的法律(狹義)、行政法規、條例規章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法律規定的任何一種義務,都可以成為刑法中不作為的根據,只有其他法律所規定的義務,成為刑法規范所要求履行的義務時,才是不作為的法律義務的根據。例如,婚姻法規定的家庭成員之間有相互撫養的義務,但是夫妻兩人吵架,如果女方欲去自殺,而男方並不阻止其自殺,結果女方自殺身亡時,並不能認為男方有阻止或搶救的刑法 上的義務。因為刑法並未規定此種救助義務,所以對男方不能認定為成立刑法上的義務,從而追究其刑事責任。(這個問題目前刑法理論界有不同的看法,司法實踐中 有獎吵架後看著妻子自殺的丈夫判以故意殺人罪的判例。)
②行為人的職務上或業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如值班醫生有為病人治病的義務,消防隊員有救火的義務。它是以該行為人擔任某種職務,從事某種業務並正在執行為前提,否則就不發生履行該義務的問題。
③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法律行為是指法律上能夠產生一定權利義務的行為。若一定的法律行為產生某種特定的積極義務,行為人不履行該義務,以致使刑法所保護的客體受到侵害或威脅,就可以成立不作為形式的危害行為。例如,受雇為他人照顧小孩的保姆,負有看護小孩使其免受意外傷害的義務,如果保姆不負責任,見危不救,致使小孩身受重傷,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④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這種義務是指由於行為人的行為而使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處於危險狀態時,行為人負有採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險或防止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如果行為人不履行這種義務,就是以不作為的形式實施的危害行為。例如,由於行為人的過失行為引起火災時,行為人有積極滅火的特定義務;汽車司機在交通肇事後,有及時救助傷員的義務;成年人帶小孩去游泳,負有保護小孩安全的義務。
(2)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可能性或履行能力。行為人雖然具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義務,但是由於某種客觀原因存在,根本不可能履行或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能力,則不能成立刑法中的不作為。
(3)行為人由於不履行特定義務,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這是區分作為與不作為的外在標志。

❹ 刑事處罰的形式有哪兩種

罰分為主刑和來附加刑。自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附加刑,也稱從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附加刑的特點在於它既能獨立適用,又能附加適用。當附加適用時,附加於已適用的主刑,而且對於同一犯罪和同一犯罪人可以同時適用兩個以上的附加刑。
根據《刑法》第34條的規定,作為我國刑罰體系中與主刑相對應的另一大類刑罰方法,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另外,《刑法》第35條規定的,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也是附加刑體系中的內容,是特殊的附加刑。

❺ 刑法將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形式規定為哪幾種

刑法將尋釁滋事罪的客觀表現形式規定為四種:
①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
②追逐、專攔截、辱罵、恐嚇屬他人,情節惡劣的;
③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
④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

❻ ...這里的形式刑法和實質刑法是什麼意思

形式刑法就是刑法典,實質刑法就是所有含有刑法規范的條文,因為其它法律中也會含有刑法規范的條文,所以實質刑法的范圍要廣一些

❼ 刑法中罪過形式是什麼意思

罪過是主觀目的的表現。主要指犯罪構成中的主觀要件,罪過形式主要指版過失和故意權,其中故意又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所以所,故意犯罪當然是罪過的一種。

要判決定罪,主要看是否符合某項罪名的犯罪構成,包括主觀主體,客體,主觀要件,客觀要件這四個最基本的面,某些罪還要看犯罪結果等等。在一個行為中,只有一個罪過的形式,「法律上說要判定一個人到底有多少罪過」這句是不嚴謹的。罪數也是通過犯罪構成來判斷的,罪過是需要通過具體情況來認定的,而不是說在一個行為里判定有多少罪過。

罪過是抽象和具體的統一,作為法律概念,是抽象的。但是針對一個具體的犯罪行為中主觀意識時,又是具體的。

❽ 簡述我國刑法中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有哪幾種具體形式

相對確定的法定刑,是指分則條文對某種犯罪規定了相對具體的刑種和刑度。即既有刑罰的內限度,容也有一定的自由裁量餘地。我國刑法分則中的相對確定法定刑,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分則條文只規定一種刑罰,並且只規定最高期限。
(2)分則條文規定兩種以上刑罰,其中有期徒刑只規定最高刑期。
(3)分則條文規定兩種以上主刑,兩個以上刑罰幅度,或者同時規定附加刑,其中有期徒刑只規定最低期限,其最高期限,依照刑法總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4)分則條文規定兩種以上主刑,兩個以上刑罰幅度,或者同時規定附加刑,其中有的刑罰幅度對有期徒刑規定有最高和最低期限。
(5)規定援引法定刑。即分則條文規定,對某罪援引其他條文或同條的另一款的法定刑處罰。採用這種形式的法定刑,是為了簡化分則條文,但是,被援引的條文所規定的犯罪,必須是與本罪的性質近似。

❾ 我國刑法包括哪些具體的表現形式

您好,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回僅指刑法典,在我國答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從廣義上來講,包括刑法典以及修正案,單行刑法以及刑法的司法解釋。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❿ 刑法的定義和形式分別是什麼

刑法的含義:1、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處罰的法律.具體些說,刑法是掌握政權專的階級屬即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和應負的刑事責任,並給犯罪人以何種刑罰處罰的法律。
2、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3、狹義刑法即指系統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刑法典。
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熱點內容
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李主任 發布:2025-10-11 18:46:13 瀏覽:350
國民法典被稱為什麼 發布:2025-10-11 18:41:47 瀏覽:510
我國行政法也可以規定處罰 發布:2025-10-11 18:41:47 瀏覽:32
經濟法概論形成性考核冊完整版 發布:2025-10-11 17:57:13 瀏覽:671
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11 17:53:23 瀏覽:488
牛裂之刑法 發布:2025-10-11 17:28:44 瀏覽:778
關於合同法的案例視頻 發布:2025-10-11 17:22:08 瀏覽:382
公共法律實體平台建設應明確法律服務機構 發布:2025-10-11 17:21:08 瀏覽:916
等法院判決要多久 發布:2025-10-11 17:18:51 瀏覽:214
萬安縣律師 發布:2025-10-11 17:18:39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