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通則何時實施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最新是哪一年頒布的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貳』 民法總則生效,那之前發生的案件可以適用嗎
關於這個問題,上海高院的法官已經做出了詳盡細致的解答。節選一部分,供大家參考。這次修改把原文中的圖片也搬運過來,方便閱讀。
如何處理訴訟時效新規定的溯及力
1、《民法總則》實施時舊法訴訟時效已屆滿的,無溯及力
從訴訟時效作為消滅時效的性質來看,此時請求權人的時效利益事實上已經享受完畢,訴訟時效已因此而歸於消滅,不可能因新法的實施而使已消滅的時效重新「激活」(見圖一)。從實踐效果來看,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賦予請求權人重新計算時效的權利,就會產生一種不符合邏輯的結果:即在前後兩段時效未屆滿的期間(從舊時效產生到舊時效屆滿、從《民法總則》實施到新時效屆滿)中間還存在一段時效已屆滿的時間(從舊時效屆滿到《民法總則》實施),而且也不符合訴訟時效制度促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穩定現存社會秩序的制度本意。因此,在該情況下以不賦予請求權人溯及保護為宜。
圖五
『叄』 民法通則是否廢止
否(截至2020年12月)
截至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仍未廢止。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3)新民法通則何時實施擴展閱讀:
關於《民法總則》頒布的意義
民法總則把對人的權利的保護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法是私法的基本法,它以對人的保護為核心,以權利為本位,系統全面地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民事活動中享有的各種人身、財產權益。因此,民法典被視為現代法治文明的扛鼎之作,被譽為法治健全完善的標識。
民法總則的制定彰顯了黨和國家編纂民法典的堅定決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對我國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懷疑。民法總則的順利通過,也推動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真正駛入快車道。
民法總則為民法典分則各編的制定確立了指導思想、價值取向,並且設立了框架結構,民法典分則各編的編纂工作必須在民法總則的指導下展開。接下來,我們即將展開現行民事法律規范系統整合、修訂完善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法院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國法院網-《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如何在銜接中共融
『肆』 最新民法通則修改亮點有哪些
1、彩禮退不退,終於有說法
《民法總則》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2、訴訟時效改為3年
《民法總則》第188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3、胎兒也有繼承權
《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4、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周歲
《民法總則》第19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5、虐待孩子的父母要被「替換」
《民法總則》第36條:
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和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
6、做好事救人有保障了
《民法總則》第183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次《民法總則》給善良的做好事的人們一劑鎮心丸,對見義勇為行為的多個情況進行了明確。
譬如:
(1)因見義勇為受損害,由加害人負責,沒有加害人的,誰得好處誰補償;
(2)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3)「可以」還可以理解為,不管見義勇為者受損害的責任是否已被侵權人承擔,只要受益人自願給見義勇為者補償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
7、個人信息泄露有了保障
《民法總則》第111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8、Q幣等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民法總則》第115條: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127條: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伍』 最新民法通則全文2017年最新版本哪裡有買
您好!沒有所謂的民法通則2017年最新版本。
《民法通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版國人民代權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於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通過,現予公布,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而《民法總則》已經於2017年3月頒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陸』 最新民法通則全文有哪些修改
《民法通則》第99條也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版照規定改變自己權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冒用。《戶口登記條例》第18條,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18周歲以上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公民的姓名權受到侵害時,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1]
『柒』 欠款有效時間<<民法通則>>的新規定
《民法通則》復第135條規定的:「制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時效為一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捌』 2017新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是不是一回事
您好,並不是一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由1986年4月12日第六內屆全國人民代表大容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修正;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因此,兩者是不一樣的。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玖』 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 有哪些新
您好,從立法體系看,民法包括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從民法通則到民法總則有以下新看點:
亮點一:明確胎兒利益保護
亮點二:以年齡來劃界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調為8周歲
亮點三:再次強調撫養贍養義務
亮點四:擴大監護對象范圍
亮點五:單位將不作為監護人
亮點六:完善撤銷監護人情形
亮點七:新增非法人組織為民事主體
亮點八:細化了知識產權的范圍,增加保護數據、虛擬財產規定
亮點九: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由兩年延長為三年
亮點十: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起算點作了明確的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拾』 民法總則實施之後民法通則有效嗎
不會,但是民法總總則施行後民法通則與總則不一致的,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