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名詞解

刑法名詞解

發布時間: 2020-12-28 09:27:52

刑法名詞解釋

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專系的科學。屬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② 刑法上的幾個名詞解釋

1.世界主義是一種社會理想,認為全人類都屬於同一精神共同體,是與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相對立的思想。世界主義不見得推崇某種形式的世界政府,僅僅是指國家之間和民族之間更具包容性的道德、經濟和政治關系。
2.舉動犯。也稱為即時犯,是指按照法律規定,行為人一著手犯罪實行行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構成要件,從而構成犯罪既遂的犯罪。舉動犯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但存在既遂形態與預備形態及預備階段的中止形態之別。我國刑法中的舉動犯一般都是原本屬於非實行行為而被刑法分則實行行為化的犯罪行為,具體包括兩類:一類是原本為預備性質的犯罪構成。如參加恐怖活動組織罪之參加行為。二是教唆性質的犯罪構成。如煽動分裂國家罪之煽動行為。
3.特別再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被判處過刑罰,又犯相同類別之罪的犯罪分子。(第三百五十六條 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過刑,又犯本節規定之罪的,從重處罰。)
4.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度。犯罪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兩種類型。

③ 刑法的幾個名詞解釋。。。

緩刑:指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拘役(管制除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回情節和答認罪、服罪、悔罪表現,認為原判刑罰可以暫緩執行,規定一定期限的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的撤銷緩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
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後,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
免除刑罰:是量刑情節,是指根據《刑法》規定,對於符合規定的犯罪分子免於處罰.
減刑:刑法規定的刑罰執行過程中的一項措施。是對於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的,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
加重:對於同時觸犯多條法律的犯罪分子,在量刑時,對其加重處罰!

④ 刑法的名詞解釋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4年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中國先後通過一個決定和八個修正案,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⑤ 刑法學名詞解釋

1、形式特徵 正當化行為是一種非罪行為,既然不是犯罪,本不應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但正當化行為不同於一般的非罪行為,它在形式上與犯罪具有相似性。實質特徵正當化行為雖然與犯罪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它與犯罪之間存在本質區別,這就是正當化行為不具有法益侵害性。法律特徵正當化行為在法律上規定不認為是犯罪,或者雖然在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中不認定為犯罪,因而在定罪過程中應予排除。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化是非犯罪化。2、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其具有時間性、自動性、客觀性、有效性這4大特徵。3、兩罪的主要區別在於:1、犯罪對象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而職務侵佔罪侵犯的是私有財產。2、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職務侵佔罪的主體是非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 4、偽證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5、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6、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刑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在刑事立法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確立了科學嚴密的刑罰體系。我國刑法總則確定了一個科學的刑罰體系,這一體系由不同的刑罰方法組成。各種刑罰方法相互區別又相互銜接,能夠根據犯罪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運用,從而為刑事司法實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奠定了基礎。第二,規定了區別對待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總則根據各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大小,規定了輕重有別的處罰原則。第三,設立了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我國刑法分則不僅根據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建立了一個犯罪體系,而且還為各種具體犯罪規定了可以分割、能夠伸縮、幅度較大的法定刑。這就使得司法機關可以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犯罪人主觀惡性的大小,對犯罪人判處適當的刑罰。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7、訴訟欺詐 、合同詐騙罪、非法集資罪、票據詐騙、信用卡詐騙、保險詐騙、惡意透支信用卡。。。。8、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都列出來了,希望你滿意(感覺像是刑法分論的主觀題啊~~~)

⑥ 刑法學-名詞解釋2

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回科學。它答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⑦ 刑法名詞解釋

假釋,是對被判處復有制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後,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
自首 :①犯罪後自動投案,向公安、司法機關或其他有關機關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為。我國刑法規定,自首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②叛變投敵,屈節坦白:自首變

⑧ 犯罪的名詞解釋

犯罪釋義:一切危害社會觸犯刑法而應處以刑罰的行為。

我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的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8)刑法名詞解擴展閱讀

犯罪特徵:

1、危害性

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質特徵在於它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2、違法性

刑事違法性是指觸犯刑律,即某一個人的行為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對犯罪行為的否定的法律評價。在罪刑法定原則下,沒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沒有犯罪。因此,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

3、侵害性

法益侵害性是指對於刑法所保護的利益的侵害。這里所謂刑法所保護的利益,就是法益。刑法法益是關系社會生活的重要利益。

對此,中國刑法第十三條關於犯罪概念的規定中作了明文列舉,這就是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4、懲罰性

應受懲罰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徵,它表明國家對於具有刑事違法性和法益侵害性的行為的刑罰懲罰。犯罪是適用刑罰的前提,刑罰是犯罪的法律後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犯罪

熱點內容
項目授權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11 13:06:51 瀏覽:981
司法正義詩句 發布:2025-10-11 12:58:56 瀏覽:762
律師會見禁止性規定 發布:2025-10-11 12:34:56 瀏覽:759
條例違法怎辦 發布:2025-10-11 12:18:43 瀏覽:255
司法拍賣房營業稅 發布:2025-10-11 12:15:46 瀏覽:960
經濟法基礎理論內容 發布:2025-10-11 12:11:26 瀏覽:481
合同法約定年限 發布:2025-10-11 12:08:54 瀏覽:137
平安中國法治中國 發布:2025-10-11 12:08:52 瀏覽:108
合同法屬於哪個法 發布:2025-10-11 12:08:03 瀏覽:886
軍事法規共 發布:2025-10-11 12:00:33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