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民法法典
㈠ 為什麼出現民法法典化
現在我國民法體系是《民法通則》《合同法》《婚姻法》《繼承法》以及很多專其他法律、司法解釋組成的。把屬所有這些東西揉到一起,形成有體系的一部法典,就是民法法典化。一般來說,不光是柔道一起,還應該在體系、內部邏輯等方面一體化,不是簡單羅列。
㈡ 民法法典化的意義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效力貫穿民法始終,體現民法的基本價值,集中反映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針,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范起統率和指導作用的原則,我們國家民法基本原則分為: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開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一、平等原則集中反映民事法律關系的本質特徵,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於其他法律關系的主要標志,是民法最基礎、最根本的一項原則。
二、自願原則的實質,就是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識,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三、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是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沒有相應的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判決。
四、誠實守信原則是按照制度互惠性行為,在目前復雜多變的市場制度中暴露出了種種弊端,就會表現出種種局限性。
五、守法原則一般不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任意性和倡導性,民事主體的活動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
六、公序良俗原則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是維護國家利益和道德觀念的重要功能。
七、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和習慣,應當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民法的基本原則貫穿於民法整個過程中,對於民事活動能夠提供各種基礎的指導,進行民事活動中,不能偏離其基本原則。
一是認定侵權行為的機能。即在行為人看來合法的行為,由於其對他人造成了損害,使該行為被認定為侵權行為,作為說明這一判斷的表達方式而援引「權利濫用」的場合即是。例如,出租人強制執行承租人拆屋還地,對承租人的建築物任意進行破壞而使其材料價值顯著減少的情形。 二是權利范圍明確化機能。即當制定法出現抽象概括,並有漏洞的情況下,禁止權利濫用原則具有使權利的內容及范圍得以明確化的機能,這種機能在權利的性質和范圍發生沖突的場合,尤為典型。如相鄰土地所有人均為營業目的而利用地下水,其中一方打了一口水井,故妨礙了另一方的用水權,這種行為被判定為權利濫用。 三是權利范圍縮小化機能。即可以縮小某一權利的范圍,如房屋所有人為將房屋高價出售而不顧對承租人的損害提出解除房屋租賃合同,被認為是缺乏「正當理由」的解除權濫用。 四是強制調解機能。依照禁止權利濫用法理,強制權利人參與調解的機能,以涉及公共利益為限。如公用事業單位擅自鋪設地下管道的行為雖為非法,但已成事實,土地所有權人不得任意主張拆除,而必須參與調解程序
㈢ 《憲法》和《民法通則》算不演算法典
所謂法典就是對某一個法律部門的全部或者絕大部分問題進行詳細的條文化規定回的法律文件。 法典的特答點是: 1,內容全面詳實,把該法律領域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問題都進行了集中的規定或者解決。 2,條文嚴整規范,相互照應,總體結構完整,邏輯性強。 3,立法技術比較先進。既有完整的基本原則、又有詳細的法律規則。 《刑法》符合上述要求,就是刑法典。 《民法通則》遠遠達不到上述要求,原先在立法時本來是《民法總則》,後來增加了很多總則外的東西,改為《民法通則》。是一個民法典立法的中間產物,民事單行法律立法的基礎文件。 民法典,不是民事法律匯編。
㈣ 民法典是中國第幾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草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
民法典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范。
民法典的編纂在我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法典《,是一部什麼樣的法律聽說以後買的房子是終身,,那麼商業門點和公寓怎麼辦
民法通則是一部基礎大法。是社會公平交易活動的法律。個人產權適用於物權法。房屋產權是終身的。土地使用權是七十年。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法典《,是一部什麼樣的法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抄大三次會議表襲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的法律。
作為中國第一個用「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將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它將守護著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它也霸道的將現行的民法通則和物權法等相關法律不再保留。但是它卻由之前的法律合並而成的。其中包括了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家庭婚姻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編,總共1260條。
不管是衣食住行,生產經營,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等,我們每天都將與它打交道。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會,它都給每個公民帶來了嶄新的體驗。
1、為人事權利提高保護,這是史上第一個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的法典。不僅僅是將以往人格權利的整理,而是對人格權利的全面保護。
2、為家庭和諧提升助力。法律更周全的保護了家庭的和睦。
3、為社會治安增添光彩。對於人民需求保持高度敏感性,新增內容不少是針對輿論以及熱議的立法回答,中國社會治理得到了有效提升。
㈦ 如何理解民法的法典化和非法典化
從我國來看,民法的法典化已然成為趨勢,去年物權法的通過標志著民法法典化又向前邁出了堅專實的一部屬。民法的非法典化指的是法律的非正式淵源,比如民事交易的習慣、關於民事行為的一些政策等等,當然這些只能在現實交易過程中,以個案正義的方式實現。
㈧ 古羅馬共和政體時期最重要的民法法典是
一、古羅馬共和政體時期最重要的民法法典是《羅馬法》。
二、《羅馬法專》的淵源:
屬(1)習慣法。公元前450年以前,羅馬國家法律的基本淵源為習慣法。
(2)「立法機構」制定的法律。羅馬共和國時期的主要立法機關是民眾大會、百人團議會與平民會議,它們制定的法律是共和國時期最重要的法律。
(3)元老院決議。元老院是共和國時期羅馬最高國家政權機關,並享有一定的立法職能,議會通過的法律需經它批准方能生效。帝國時期,元老院被皇帝所控制,其本身所通過的決議具有法律效力。
(4)長官的告示。羅馬高級行政長官和最高審判長官發布的告示具有法律效力,是羅馬法的重要淵源之一。
(5)皇帝敕令。主要包括:敕諭、敕裁、敕示、敕答。
(6)具有法律解答權的法學家的解答與著述。
㈨ 法導課上,老師說民法法系有五大法典(民法典、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刑事訴訟法典、商法典)。 這五大
普通法系,又稱英美法系,其法律淵源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其中判例所構成內的判例法在容整個法律體系中佔主導地位。從19世紀到現在,其制定法也不斷增加,但是制定法仍然受判例法解釋的制約。判例法一般是指高級法院的判決中所確立的法律原則或規則。這種原則或規則對以後的判決具有約束力或影響力,由於這些規則是法官在審理案件時創立的,因此,又稱為法官法。除了判例法之外,英美法系國家還有一定數量的制定法,同時,還有一些法典。如美國的《統一商法典》、美國憲法等。但和大陸法系比較起來,它的制定法和法典還是很少的,而且對法律制度的影響遠沒有判例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