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行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⑴ 政法委正式工人能享受政法津貼1200元每月嗎
政法委,司法局津貼1200元是真的。
1、人社部《關於調整司法助理員崗位津貼標準的回通知》(人答社部發[2009]172號)下發後,全省大部分地區司法助理員津貼標准發放工作都已落實到位,較好地調動了基層司法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但也有個別縣(區)由於當地財政部門對司法助理員稱謂理解有歧義,導致津貼標准還未按要求發放。
2、給基層司法助理員發放崗位津貼是黨和政府對基層司法行政工作人員關心愛護的具體體現。司法助理員是一個歷史概念,就現實而言,是指列入國家政法專項編制並在鄉鎮(街道)司法所工作的公務員。
3、現司法所在編在職的公務員都應當享受調整後的崗位津貼。各地級以上市司法局要認真檢查落實本地區基層司法助理員崗位津貼發放情況,跟蹤督辦並給予具體指導。
4、仍沒有按調整後的標准發放的,請及時協調當地財政部門,根據人社部發[2009]172號文的通知精神,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⑵ 司法局上班時間是
司法抄局屬於國家政府機關單位,國家規定一般政府機關上班時間是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00 。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
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
(2)在司法行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擴展閱讀:
業務處室:
辦公室 、法制處 、研究室 、法制宣傳處
律管處 、公管處 、基層處 、司法考試處
計財處 、法援處 、審計處 、行政處
組織處 、人事警務處、宣教處 、老幹部處、紀檢委(監察處)
直屬機構:律師協會 公證處 老幹部活動中心 市律師培訓中心 市法律援助中心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局)
⑶ 市委跟市政府有什麼不同二者分別是什麼職能
1、全稱不一來樣。
市委全稱中自國共產黨XX市委員會;
市政府全稱是XX市人民政府。
2、職能不同。
市委職能是領導本地區的工作,支持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
市政府職能是維護國家安全與主權、加強國防建設、消除社會隱患和內部腐敗、保護生態環境、吸收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提高國民生產能力等。
3、所屬序列不一樣。
市委是共產黨的組織機構;
市政府是國家的組織機構。
4、地位不一樣。
市委是我國直轄市、地級市或縣級市設立的最高領導機構,統領全市黨組織和黨員;
市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城市的國家行政機關。
5、所領導的機構不一樣。
市委工作部門主要有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機關工委、研究室、台辦、紀委、政法委;
市政府的工作部門是負責管理城市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行政事務的職能機構,有局、委員會、科、辦公廳等。
⑷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是什麼會議提出的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通過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並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乾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努力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執法司法公開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帶有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司法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司法體制改革意義: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權力統一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但並不是所有的權力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設立的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分別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既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又是監督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的監督機關。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
與西方憲政制度另一個不同的是,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在人大之下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平行的國家機關,它和審判機關共同構成中國的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任務是以履行國家的法律監督為專門職責,目的是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正確實施。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又一個重要特色。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特別是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轉型中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大量地以訴訟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人民群眾對通過司法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和保障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
司法環境出現的這種新變化,必然要對司法工作提出相應的新要求。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當然,黨不是政權本身,不能取代政權機關的職能。黨對各級政權機關、組織和團體等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支持和保證它們依法履行職責方面。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⑸ 司法局招聘司法行政工作,這個工作主要是做什麼的啊我是女的 應該不會很辛苦吧
司法局的主要工作是,監獄、勞教、普法教育、律師、公證、基層司法所的管理。不會太辛苦的。
⑹ 司法局會處理土地糾紛嗎
從法律上來講,應該不會,因為這屬於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