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知識產權案例

民法知識產權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30 04:18:56

❶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2

1 不會被核准 以物品物理性質來申請商標名稱的 不予核准。如「白花花」麵粉....

2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十五天內申請復審,由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終局裁定,並書面通知異議人和申請人。

❷ 知識產權法的案例有哪些

第一、劉某在手稿扉頁上題字屬贈與性質的行為。"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一種行為。本案中將自己的題字無償交給劉某,符合贈與行為的要件。
第二、王某對手稿不享有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由作者或者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享有,在本案中劉某贈與給王某的只是題字的物權,並沒有將著作權贈與。
第三、王子對手稿不享有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由作者或者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享有,在本案中劉某贈與給王子的父親的只是題字的物權,並沒有將著作權贈與。王子繼承的也只是題字的物權。
第四、劉某的繼承人劉子對手稿享有著作權。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由作者或者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享有。作品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保護期不受限制。
第五、劉子對作品享有以復制、發行、出租、展覽、放映、廣播、網路傳播、攝制、改編、翻譯、匯編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權利。這些權利本屬於劉某屬於,劉子作為劉某的繼承人在劉某死後享有上述權利。
第六、孫某的行為侵害了劉子的發表權。發表權,也稱公開作品權,指作者對其尚未發表的作品享有決定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是著作權法中規定的著作權中的一項權利。劉子作為劉某的繼承人有權決定是否將該題字進行發表。

❸ 知識產權法的案例分析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 畫家張某和圖畫愛好者楊是摯友,張某前後送楊自己的畫作 50 余幅,後張因病 去世,楊從張送的畫作中精選 30 幅以張的名義發行,張子女得知後認為其擅自 出版張的畫作,侵犯了他們及張的著作權遂與楊進行交涉,楊認為畫既然已贈送 給自己,自己便取得了包括著作權在內的所有權,繪畫是以張的名義發表的不存 在侵犯著作權。 問:楊行為是否侵犯張及其子女著作權,為什麼? 最佳答案 1.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 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 權利;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2.第十八條 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 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3.第十九條 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 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 4.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 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他已經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多項權利,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❹ 知識產權法案例

著作權通常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兩部分。其中,前者與著作權人人身的存版在不可分離,不具有權可轉讓性,不可以由其繼承人繼承;對於後者,由於這種財產權利與人身可以分離,具有可轉讓的性質,所以:
(1)乙享受手稿的著作財產權,因為手稿是在甲臨終前遺贈給乙的部分

根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 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乙是受遺贈人,因此,乙在甲死亡後的50年內,享有該作品的發表權。所以:
(2)丙是侵權人,丙將手稿向某雜志投稿發表,侵犯了乙的發表權

❺ 知識產權法案例解決

45.(1)如發生訴訟,甲反對乙出版合作作品的主張不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原因:甲與乙合作創作了這幅書畫作品是不可分割的合作作品,乙沒有正當理由,不能禁止甲行使除轉讓之外的權利。(2)丙無權反對乙出版該幅書畫作品。原因:美術作品的著作權不隨作品原件的轉移而轉移,丙只有對該幅書畫作品原件的所有權,而無著作權。
46.(1)乙公司不可以許可丙廠製造、銷售專利產品。原因:因為專利權的授權必須是專利權人或經專利權人授權的合法受託人。案例中專利權人甲沒有授權乙行使再授權的權利。(2)丁的銷售行為已構成侵權。專利法規定善意的銷售行為也是侵權行為。(3)甲不能向丁主張賠償。專利法第七十條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47.(1)2001年10月商標局對乙廠的注冊申請初步審定後予以公告,甲廠看了公告後,認為乙廠的行為損害了自己的權益,甲廠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救濟:在公告期間3個月內向商標局提出異議,進入異議程序;如果對商標據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如果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裁定不服,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2)若2002年1月商標局核准了乙廠美華商標的注冊申請。乙廠向甲廠提出不得再使用美華商標的要求,甲廠不允,乙廠遂告甲廠侵權。甲廠可以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抗辯:甲廠在侵權訴訟中可以請求法院認定自己的商標為未注冊的馳名商標,並可以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撤消乙廠的商標注冊申請。

❻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

著作權屬於 乙廣告作品
因為 1 甲乙之間屬於委託合同關系 未約定知識產版權歸屬的 權利屬於受託人。
2 李某權和王某屬於職務作品行為 根據我國法律 權利屬於單位。

外資企業行為侵權
1 廣告表達屬於著作權 著作權項下有翻譯權 可以禁止外資企業未經許可翻譯。

❼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

(1)不能,根據商標法第二十一條 注冊商標需要在同一類的其他商品上使用的,版應當另行提出注冊申權請。

(2)侵權,根據商標法五十二條第一款,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視為侵權。

建議你根據上述第一條,補注洗發液商品項。 你說的順延至其他類似群,並不準確,准確的講,應該是為你以後注冊類似商品項提供了便利,但並不能未經注冊就直接使用。

❽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 急

D行為構成侵權,侵犯了C的權利。

A是對歌曲的著作權,B是表演者權,C是CD的著作權人,D的行為構成侵權,侵犯到C的著作權中的機械表演權。歌星B享有向C獲得報酬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法》第三十七條 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未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錄像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像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錄音錄像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向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第三十八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製作錄音錄像製品,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

第三十九條 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並獲得報酬的權利。該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出版後第五十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8)民法知識產權案例擴展閱讀:

案例·:2017年1月,在綜藝節目《歌手》中,迪瑪希在節目中和《「文化中國 四海同春」全球華僑華人春節大聯歡》匯總未經授權使用了《歌劇2》的詞曲權利,原廠俄羅斯選手維塔斯向湖南衛視發送律師函。

隨後2月,張傑同在《歌手》中翻唱了歌曲《默》,版權方高曉松發文斥責湖南衛視侵權。而目前已經製作五季的《中國好聲音》也分別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2015年10月,因歌手演唱歌曲未獲得版權方許可遭到訴訟。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法院網:綜藝節目屢踩侵權紅線 亟待建立知識產權審查機制

❾ 知識產權法案例分析

不侵權
材料中電視台對金某的演出進行了兩種使用,分別是現場報道內和新聞報道,容
其中都只用了所攝的3個鏡頭,而並非完整的表演。
著作權鄰接權中的表演者權中的確包括現場直播權,但是電視台所用實在有限,
談不上對金某現場直播權的侵犯,也不會使看現場演出的人減少而導致金某的
損失,因此電視台的行為屬於對金某表演在新聞報道中的合理使用,並不侵權

熱點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詩詩句 發布:2025-10-10 12:59:48 瀏覽:175
上海律師職稱 發布:2025-10-10 12:58:39 瀏覽:424
周憶律師 發布:2025-10-10 12:58:32 瀏覽:840
行政訴訟法教學視頻 發布:2025-10-10 12:56:16 瀏覽:57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