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高人民法院交通事故案件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交通事故案件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2-30 09:14:26

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介紹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回成法治保答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討論,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法釋〔2012〕19號(201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

Ⅱ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十九條如何理解

就是說交通事故中機動車一方的所有權人沒有為機動車購買機動車交強險或者脫保的版,受損的一方可以起訴權要求該所有權人在12.2萬元的交強險賠償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所有權人和駕駛員不是同一人的,受損的一方可以起訴要求所有權人在12.2萬元的交強險賠償限額內與駕駛員承擔(連帶)共同賠償責任;
如果所有權人和駕駛員是同一人的,在交強險限額內不依照責任劃分來賠償,有多少就是多少。超出部分由駕駛員按照責任劃分賠償;如果所有權人和駕駛員不是同一人的,所有權人只以交強險賠償限額為限承擔責任,也就是有限連帶責任。
暈,打字太累

Ⅲ 安徽省最高人民法院對交通事故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安徽高級人民法院的解釋如下: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05年12月26日經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81次會議討論通過)為正確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統一執法尺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司法解釋,結合我省民事審判實踐,制定本意見。
第一條《民法通則》實施前已經過人民法院審理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現當事人再次起訴,要求致害方按現行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進行賠償的,不予受理。
《民法通則》實施後、《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實施前已經過人民法院審理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現當事人再次起訴,要求致害方按司法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進行賠償,一般不予受理。但如果原判決(調解)書已明確賠償項目中不包括殘疾用具費、後續治療費,當事人起訴要求上述兩項費用的,應予受理。
第二條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的高壓電線下垂釣或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物遭受電擊傷害的,可以認定受害人具有重大過失,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減輕電力設施產權人或供電企業70%-90%的責任。但電力設施的架設、運營及日常維護管理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規定的,只能減輕電力設施產權人或供電企業30%-50%的責任。
第三條在設有警示標志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的高壓電線下垂釣或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物遭受電擊傷害的,可以認定損害是受害人故意造成,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電力設施產權人或供電企業不承擔責任。
第四條在建築物上空架設供電設施造成他人傷害的,電力設施產權人或供電企業承擔全部責任。但電力設施產權人或供電企業能證明傷害是受害人故意造成的除外。
第五條《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前發生的交通事故,機動車所有人投保了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受害方起訴要求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的,應將保險公司和投保人列為共同被告;受害人起訴加害人的,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通知保險公司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前款規定的情形,保險公司承擔的責任以被保險人應承擔的責任為限,且不能超出保險合同約定的最大保險責任限額。
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項目和賠償標准與《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不一致時,保險公司按照國務院《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賠償范圍、項目和標准,在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責任限額內承擔責任。
第六條機動車所有人在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後投保的第三者責任險,應認定為《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
機動車所有人在2004年5月1日以前投保的、保險期限屆滿在2004年5月1日以後的第三者責任險,不認定為《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的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受害人要求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的,按本意見第五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認定構成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受害方起訴保險公司或者申請追加保險公司參與訴訟,應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保險公司參與訴訟的,案由仍應確定為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
保險公司參與訴訟的,按《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賠償項目和標准計算賠償總額後,由保險公司在保險合同約定的最高保險責任限額內據實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承擔的賠償責任小於賠償總額的,差額部分由加害方按所負的交通事故責任比例予以賠償。
保險公司以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存有過錯或者根據保險合同中約定的免除責任、減輕責任條款,主張減輕或免除其責任的,不予支持。但保險公司能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可以不承擔責任。
第八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在機動車管理部門登記的車輛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
在機動車管理部門登記的車輛所有人與他人簽訂協議轉讓機動車的所有權,但沒有到機動車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按本意見規定的掛戶車輛處理。
第九條掛戶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掛戶單位(個人)與車輛實際所有人承擔連帶責任。
車輛掛戶是指按口頭或書面的協議,在機動車管理部門將車輛登記在他人名下。
第十條掛戶單位(個人)承擔責任後,有權向車輛實際所有人追償。
車輛實際所有人能舉證證明已向掛戶單位(個人)交納了管理費用,但掛戶單位(個人)沒有履行掛戶合同約定的監督管理義務的,掛戶單位(個人)應自行承擔一定責任。掛戶單位(個人)收取管理費用,又與車輛實際所有人有"發生交通事故後不承擔任何責任"等類似約定,要求車輛實際所有人承擔全部責任的,不予支持。
第十一條計程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車輛屬計程車公司的,計程車公司承擔責任;掛戶經營的,按前兩條的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借用、租用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傷害的,車輛所有人與使用人承擔連帶責任。
借用人、承租人又擅自將車輛出借或出租的,與車輛所有人、實際使用人一並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三條車輛所有人按前條規定承擔責任後,向使用人追償的,區別以下情形處理:
(一)車輛所有人無過錯的,使用人承擔全部責任;
(二)車輛所有人明知車輛存在機械行車安全隱患,或者明知借用人、承租人沒有機動車駕駛資格仍然出借、出租的,應自行承擔不低於50%的責任。
第十四條借用、租用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借用人、承租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借用人、租用人自行承擔責任。但出借人、出租人明知車輛存在機械行車安全隱患仍然出借、出租的,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五條機動車駕駛員執行職務或從事僱傭活動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根據《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第一款和第九條第一款的規定,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僱主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承擔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的,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駕駛員所在單位或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依據有關規定,有權向駕駛員追償。
第十六條在正常的教學時間內,未成年人在校園內正常活動過程中因非第三者原因遭受傷害,如摔傷、跌傷等,對未成年人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在其過錯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七條在正常的教學時間內,未成年人在校園內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傷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對未成年人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有過錯的,在過錯范圍內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第十八條在正常的教學時間內,未成年人在校園外遭受人身傷害,區別以下情形處理:
(一)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按第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二)傷害不是由於第三人的行為造成,學校、幼兒園及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及其他教育機構已盡到教育、管理、保護義務仍不能阻止損害發生的,可以不承擔責任。
第十九條"正常的教學時間"是指按照學校、幼兒園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學計劃,屬於教學、課間休息、學生自習的時間;按寄宿制學校的規定,學生應在校時間均應認定為"正常的教學時間"。
學生上學進入校園以前及放學離開校園以後的時間不應認定為"正常的教學時間"。
第二十條因他人侵權行為受到傷害,同時又構成工傷的,當事人獲得工傷待遇後又向侵權人要求人身損害賠償的,應予支持。當事人獲得人身損害賠償後,又要求工傷待遇的,應予支持。工傷待遇中以貨幣形式支付的,可以扣除第三人已經實際賠償的部分,但營養費、精神撫慰金不應扣除。
工傷賠償和人身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是同一單位的,受害人只能選擇一種賠償。
第二十一條農村居民能提供在城鎮的合法暫住證明,在城鎮有相對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已連續居住、生活滿一年的(短期回農村探親等不視為中斷),人身損害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按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
農村戶口的未成年人在城鎮上學、生活的,人身損害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按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
損害事故發生時受害人是農村居民,但在生效判決宣告以前因法定事由成為城市居民的,其殘疾賠償金按城鎮居民的標准計算。
因同一事由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受害人既有城鎮居民又有農村居民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按城鎮居民的標准確定。
第二十二條普通適用型殘疾器具的標准,按照市場上國產的同類產品的中間價格確定。
當事人對殘疾器具的賠償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
第二十三條確定《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第四款規定的受害人定殘後的護理級別時,可以根據受害人在進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動等五個方面的護理依賴程度,並考慮受害人配置殘疾輔助器具的情況,將護理級別確定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對應的護理費賠償比例分別為100%、50%以上和50%以下。
第二十四條賠償權利人要求賠償義務人在支付死亡賠償金或殘疾賠償金的同時,還有權根據《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要求賠償義務人支付精神撫慰金。
第二十五條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的規定確定精神撫慰金的數額時可以參考下列標准:
(一)公民身體權、健康權遭受輕微傷害,不支持賠償權利人的精神撫慰金請求;
(二)公民身體權、健康權遭受一般傷害沒有構成傷殘等級的,精神撫慰金的數額一般為1000元至5000元;
(三)公民身體權、健康權遭受的傷害已經構成傷殘等級,精神撫慰金的數額可以結合受害人的傷殘等級確定,一般不低於5000元,但不能高於80000元。
(四)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撫慰金的數額一般不低於50000元,但不得高於80000元。
案件有其他特殊侵權情節的,精神撫慰金的數額可以不按上述標准確定。
第二十六條按前條的規定確定精神撫慰金的數額後,根據《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的規定,受害人自身有過錯的,應按其過錯程度減少精神撫慰金數額。
第二十七條受害人在一審判決前死亡,繼承人參與訴訟的,應要求繼承人變更訴訟請求,並根據當事人變更後的訴訟請求進行審理。
受害人在一審判決後二審判決前死亡的,其繼承人參與訴訟後訴訟地位的稱謂按受害人的訴訟地位稱謂確定。
受害人在一審判決後二審判決前死亡的,相關的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可以在組織當事人質證後確定,不必將案件發回重審。
第二十八條侵權人死亡,判決其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的范圍內承擔責任的,應當查明侵權人遺產的范圍。 第二十九條本意見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Ⅳ 最高人民法院對商品汽車交通事故賠償貶值的解釋

201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2〕19號),這部司法解釋對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作出了統一規定,以規范裁判尺度、明確裁判依據。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財產損失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財產損失」,是指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財產權益所造成的損失。

《解釋》第十五條:「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二)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四)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的解釋第十七條是什麼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回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 投保答人允許的駕駛人駕駛機動車致使投保人遭受損害,當事人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投保人為本車上人員的除外。
該條是關於交強險賠付責任方面的規定,主要解決投保人是否可以轉化為「第三者」的問題,即投保人只要不是本車的車上人員,都可以成為交強險的第三者,依法可以獲得賠償。最後一句中「投保人為本車上人員的除外」,是指投保人在車上的,不能得到交強險的賠償。投保人通常是車輛所有人,也可以是管理人,簡單點說就是為該車輛在保險公司買保險的人。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 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這里的受害人就是交強險中的「第三者」。

Ⅵ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公安部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

1992年12月1日 法發〔1992〕3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公安廳、局:

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車禍死亡的法律解釋

請參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如下規定:
第二十七條 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 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 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 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准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准,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釋第19條如何理解

問題不準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釋全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只有9條,沒有19條;
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有29條,其中第十九條規定的是: 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不是同一人,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從規定來看,應該這樣理解:根據相關規定,機動車所有人(投保義務人)必須為機動車投保交強險、自願投保商業三者險,發生交通事故,先由承包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如果機動車所有人沒有為機動車投保交強險,發生交通事故,全部責任都要有機動車所有人、駕駛人賠償,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見第十六條 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涉及精神損失賠償的只有一條: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最高人民法院解答

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

法釋〔2012〕19號

為正確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一、關於主體責任的認定


第一條 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並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機動車存在缺陷,且該缺陷是交通事故發生原因之一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無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三)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駕駛人因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等依法不能駕駛機動車的;

(四)其它應當認定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

第二條 未經允許駕駛他人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請求由機動車駕駛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具有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

第三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道路運輸經營活動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 被多次轉讓但未辦理轉移登記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最後一次轉讓並交付的受讓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五條 套牌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由套牌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被套牌機動車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同意套牌的,應當與套牌機動車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第六條 拼裝車、已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或者依法禁止行駛的其他機動車被多次轉讓,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由所有的轉讓人和受讓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七條 接受機動車駕駛培訓的人員,在培訓活動中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屬於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當事人請求駕駛培訓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機動車試乘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試乘人損害,當事人請求提供試乘服務者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試乘人有過錯的,應當減輕提供試乘服務者的賠償責任。

第九條 因道路管理維護缺陷導致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道路管理者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道路管理者能夠證明已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盡到安全防護、警示等管理維護義務的除外。

依法不得進入高速公路的車輛、行人,進入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自身損害,當事人請求高速公路管理者承擔賠償責任的,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

第十條 因在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物品等妨礙通行的行為,導致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道路管理者不能證明已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准盡到清理、防護、警示等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未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的強制性規定設計、施工,致使道路存在缺陷並造成交通事故,當事人請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 機動車存在產品缺陷導致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生產者或者銷售者依照侵權責任法第五章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三條 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當事人請求多個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區分不同情況,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十條、第十一條或者第十二條的規定,確定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或者按份責任。

二、關於賠償范圍的認定

第十四條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人身傷亡」,是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生命權、健康權等人身權益所造成的損害,包括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和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各項損害。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財產損失」,是指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財產權益所造成的損失。

第十五條 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二)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四)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三、關於責任承擔的認定

第十六條 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保險(以下簡稱「商業三者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則確定賠償責任:

(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

(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被侵權人或者其近親屬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優先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七條 投保人允許的駕駛人駕駛機動車致使投保人遭受損害,當事人請求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投保人為本車上人員的除外。

第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第三人人身損害,當事人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未取得相應駕駛資格的;

(二)醉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葯品或者麻醉葯品後駕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的;

(三)駕駛人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的。

保險公司在賠償范圍內向侵權人主張追償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追償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保險公司實際賠償之日起計算。

第十九條 未依法投保交強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不是同一人,當事人請求投保義務人和侵權人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條 具有從事交強險業務資格的保險公司違法拒絕承保、拖延承保或者違法解除交強險合同,投保義務人在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後,請求該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一條 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損失超出各機動車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和的,由各保險公司在各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損失未超出各機動車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和,當事人請求由各保險公司按照其責任限額與責任限額之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依法分別投保交強險的牽引車和掛車連接使用時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當事人請求由各保險公司在各自的責任限額范圍內平均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多輛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第三人損害,其中部分機動車未投保交強險,當事人請求先由已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保險公司就超出其應承擔的部分向未投保交強險的投保義務人或者侵權人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 同一交通事故的多個被侵權人同時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各被侵權人的損失比例確定交強險的賠償數額。

第二十三條 機動車所有權在交強險合同有效期內發生變動,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發生後,以該機動車未辦理交強險合同變更手續為由主張免除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機動車在交強險合同有效期內發生改裝、使用性質改變等導致危險程度增加的情形,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請求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情形下,保險公司另行起訴請求投保義務人按照重新核定後的保險費標准補足當期保險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主張交強險人身傷亡保險金請求權轉讓或者設定擔保的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四、關於訴訟程序的規定

第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應當將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但該保險公司已經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且當事人無異議的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當事人請求將承保商業三者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應予准許。

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無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明,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主張死亡賠償金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侵權人以已向未經法律授權的機關或者有關組織支付死亡賠償金為理由,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被侵權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無近親屬或者近親屬不明,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七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製作的交通事故認定書,人民法院應依法審查並確認其相應的證明力,但有相反證據推翻的除外。

五、關於適用范圍的規定

第二十八條 機動車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時引發的損害賠償案件,可以參照適用本解釋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 本解釋施行後尚未終審的案件,適用本解釋;本解釋施行前已經終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或者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的案件,不適用本解釋。


2012年11月27日

熱點內容
鄭州市勞動法實施細則 發布:2025-10-10 05:26:52 瀏覽:824
民法o 發布:2025-10-10 05:26:09 瀏覽:813
甘肅中天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10 05:21:40 瀏覽:792
社會與法何 發布:2025-10-10 05:20:45 瀏覽:683
船被法院查封如果要改封需要什麼 發布:2025-10-10 05:10:13 瀏覽:118
司考民法框架 發布:2025-10-10 05:02:56 瀏覽:873
嘉陵法院梁 發布:2025-10-10 04:49:15 瀏覽:575
武裝警察條例 發布:2025-10-10 04:32:47 瀏覽:634
三八節法律知識下鄉 發布:2025-10-10 04:31:07 瀏覽:162
擾亂社會治安是行政法范疇 發布:2025-10-10 04:15:13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