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先息後本

民法先息後本

發布時間: 2020-12-30 20:02:44

民法裡面的孳息應該怎麼計算

不當得利復分為善意和惡意的。善意制的不當得利需要返還原物和孳息。對孳息付出的勞動,原物所有人應當返還。惡意的不當得利,付出的勞動,不能要求返還。另外,善意的不當得利,在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情況下,對原物的毀損,滅失,不承擔賠償責任。惡意的不當得利,如果原物毀損,滅失,應當賠償。區分善意還是惡意,以取得原物時的心理狀態為准。另外,如果取得的時候是善意的,後來轉為惡意佔有(不願返還),也視為惡意。銀行的那道題目,其屬於善意取得,返還原款10000,孳息5000,但是要扣除2000勞務費,實際返還13000.開錯車的題目,應當返還善意取得的100元孳息。這題難在什麼地方呢?我們需要搞清一個定義,那就是法定孳息。不要認為法定孳息就是租金和利息,那是表面的理解方式。所謂法定,是指基於法律關系所確定,並不是指法律的明文規定(和刑法中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理解相同)。只要是基於原物產生的,法律允許的財物,都是孳息!我舉個例子,一個的哥,開自己的車取得的打的款,就是孳息,只是我們稱它為「工資」。

❷ 一個關於民法上孽息的問題

您好來,我翻閱了下當時的筆記,答案源應該是D,您選的是對的。
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題目中的標的物都屬於天然孳息。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六條 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題目就簡化為對法定和天然孳息的判斷了,所有權人的判斷。
A項 天然孳息。根據動產物權交付主義,只要沒交付,所有權都是甲的
B項 天然孳息
C項 題目中的「均」太絕對化,天然孳息還是可以在當事人之間約定的。
D項 你懂得。

希望能幫助到您~

❸ 哪些屬於民法上的孳息

在民法來上,孳息分為天然自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比如,果樹結的果實、母畜生的幼畜,母雞與其所下的蛋。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等。《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❹ 民法上的孳息的具體含義有誰能幫忙指點一下

在物權法中,產生孳息的物或權利稱原物,而孳息分為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是指版按照物質的自權然生長規律而產生的果實與動物的出產物,法定孳息是指因法律關系而得到的利息、租金及其他收益。從定義可見,孳息與原物是兩個東西,所以當然是分離的,如果果實沒有離開樹枝,則屬於樹的一部分,則只存在蘋果樹這一個「物」。只有在分離之後才成為孳息。因為法律上的孳息關鍵問題就在於是否歸原物的所有人所有。如果沒有分離,那麼當然跟著原物走,還有什麼好特別說明的呢。

❺ 哪些屬於民法上的孽息

在民法上,孳來息分為源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比如,果樹結的果實、母畜生的幼畜,母雞與其所下的蛋。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等。《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❻ 4個關於民法的問題。。。求解。

1.不成立。我國民法理論上將意思表示分為三階段,「目的意思,效果意思,表示行為版」,像這樣的例子就權是沒有效果意思,也就是沒有要產生某種法律關系的意思,因此不屬於意思表示,當然就沒有後來合同成不成立一說。它屬於好意施惠。

2.成立,屬於委託監護人。

3.同樣還是意思表示的問題,因為這也是「好意施惠」,而不是意思表示,判斷它們的標准除了「效果意思」之外,還應該考慮到當事人的利益關系和公平原則,具體到本題,如果5個人事先考慮到了這一問題,沒有任何成員願意承擔此種危險,也就是說,題中約定E購買彩券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當然他們之間也就沒有合同關系。E理所當然的也不存在違約責任。

4.不應當。理由同3,應該考慮當事人的利益關系和公平原則。

補充問題

1.a 2.b 3.d

❼ 先還息,後還本,20年息中途能不能申請先還本後還息

其實沒有實際意義
第一,從法律來說,無論是民法還是合同法,債務償還回肯定是優先償還合答法利息然後才是本金,而且合同里也明確了
第二,從實際操作來看,也是一樣的,當債務人先歸還本金時,利息部分由於沒有被償還,就會計入本金,繼續計算利息,而不是利息部分永遠是固定的,而且很多利息存在滯納金或違約金,可能比利息還高

❽ 民法有規定利息不能超過本金的,知道是第幾條規定嗎

合同法裡面好像有規定,提前扣除利息的,以實際支付的本金計算!

❾ 法律中的孳息是什麼

孳息是民法中來的一個法律概念,源它指由原物所產生的額外收益。根據民法,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

孳息的法律意義體現在物權法和債權法兩個方面:在物權法方面,在當事人沒有約定或法律沒有特殊規定的情況下,我國采母物主義;在債權法方面,應特別注意買賣合同中,當事人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孳息與交付相聯系,而非與所有權相聯系。 孳息指由原物所產生的收益。

在民法上,孳息分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天然孳息指因物的自然屬性而獲得的收益,比如,果樹結的果實、母畜生的幼畜,母雞與其所下的蛋。法定孳息指因法律關系所獲得的收益,如貸款人根據貸款合同取得的利息,出租人根據租賃合同收取的租金等。

《物權法》第116條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而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❿ 民法中關於孽息的規定是怎樣的

孳息是與原物相對而言的,是指由原物而產生的物。孳息包括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專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屬然屬性而產生的物,如母牛所生的牛犢,果樹上所產出的果實,土地上所生產的糧食,都為天然孳息。法定孳息是指依一定的法律關系由原物所生的物,例如,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依股本金所得的股息,即為法定孳息。法定孳息與天然孳息的區別就在於,前者須依一定的法律關系才能取得,而在此法律關系中,有權取得孳息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而後者是基於物的天性所得,取得人並不以履行一定的民事義務為前提。法定孳息一般只能為須履行相應義務的人取得。

熱點內容
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修訂 發布:2025-10-10 01:46:36 瀏覽:69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 發布:2025-10-10 01:45:46 瀏覽:820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最新 發布:2025-10-10 01:36:18 瀏覽:67
缺乏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10-10 01:15:15 瀏覽:302
准則於條例談心談話 發布:2025-10-10 01:02:46 瀏覽:685
八級專業英語法律碩士 發布:2025-10-10 00:32:54 瀏覽:677
中級經濟法預算 發布:2025-10-10 00:25:18 瀏覽:309
浙江法律碩士點 發布:2025-10-10 00:12:08 瀏覽:758
司法所實習日誌 發布:2025-10-10 00:12:04 瀏覽:701
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同工同酬 發布:2025-10-10 00:11:12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