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二審
A. 你覺得社會輿論對法律的判決會有影響嗎
有多大不好說,但是肯定有影響。
對於「社會輿論」對法律判決的影響,確實有法學教授做過相關實證研究,一位是徐光華教授,一位是白建軍教授。二位博導,都是熱衷於進行實證研究的刑法學者,尤其是白建軍教授的論文。
在徐光華教授在論文中總結了130份判決,其中23份,民意對刑事司法的影響。白建軍教授曾總結2000年以來的刑事判決,共32萬份,其中無罪判決僅586個,而受到輿論影響的無罪判決就有8個,這個數字不可謂不驚人。
回歸到個案上來,輿論的監督對一些案件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許霆 ATM 機盜竊案」,由於民意的影響,從無期徒刑改判為5年有期徒刑;「崔英傑殺死城管案」順應民意判處死緩;「鄧玉嬌刺死官員案」最終判處防衛過當並免於刑事處罰;「深圳機場梁麗拾金案」無罪處理。這類案件因為行為雙方的身份差距巨大,引發了社會的巨大關注,最終也確實影響了判決,可這類判決的基礎有的是在自由裁量的空間內對民意進行回應,有的則跨越了法律本身的維度,比如馬克昌教授就曾明言:「若沒有民意,鄧玉嬌至少會判緩刑。」
當然不能只著眼於這類案件,同樣是因為輿論的關注,比如對「齊二葯假葯案」、「河南三鹿奶粉案」、「河南瘦肉精案」的關注,最終推動《刑法修正案(八)》增設食品監管瀆職罪,修改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構成要件並加重其法定刑。這就是輿論關注的正向反饋。
所以社會輿論確實對法律判決有影響,這樣的影響有正向反饋也有負面反饋,可不論如何,司法還是應保持其獨立性,以塑造其權威性。這有賴於整體法治環境、法治文化、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道德水平、普通民眾個人素養的提升。而這恰是如今轉型升級的中國的陣痛點。
B. 刑法修正案九一審通過,如果等待二審三審還需要多長時間
一、目前刑法修正案還在二審之中,至於後邊的日程還不太清楚。
二、關於刑法修正案的最新消息: 6月2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常委會組成人員紛紛表示,這次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充分吸納了一審時很多委員、代表和群眾的意見,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同時,他們也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意見建議。
三、人大網鏈接:http://www.npc.gov.cn/npc/xinwen/lfgz/2015-06/28/content_1939626.htm
C. 刑法九二審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2014年10月,第十來二屆全國人大常委自會第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2014年11月4日至2014年12月3日,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之後,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各方面的意見,對草案作了修改,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審議稿)》。2015年6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審議。現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審議稿)》在中國人大網公布,社會公眾可以直接登錄中國人大網(www.npc.gov.cn)提出意見,也可以將意見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號,郵編:100805。信封上請註明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審議稿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2015年8月5日。
D. 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是區別
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區別如下:
(一)違法主體不同。
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公務人員或受國有單位委託管理、運營國有錢財和產業的人員。但挪用公款罪的主體只能是國家公務人員。也就是說貪污罪主體范圍大於挪用公款罪。
(二)行為人的認識不同。
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的關鍵區別在於行為人主觀上能否具有合法佔有公款的成心和目的。挪用公款罪和貪污罪的主觀方面雖然都是成心,但是內容不同。挪用公款罪是合法佔用公款,目的在於合法獲得對公款的掌控權。貪污罪是合法佔有公共財物,目的在於合法獲得公共財物的一切權,即意圖永遠地合法佔有公共財物。
(三)兩者進犯的客體不同。
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在客體上都進犯了國度打工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但兩者的區別也是分明的。貪污罪進犯的是公共錢財和產業一切權中的佔有、運用、收益、獎勵權四種權能。而挪用公款罪只進犯公款的佔有、運用和收益權。貪污罪進犯的是公共錢財和產業的一切權,而挪用公款罪僅進犯的是公共錢財和產業的運用權。
(四)客觀行為方式不同。
貪污罪在客觀上表現為運用並吞、偷盜、騙取等辦法將公共財物據為己有。挪用公款罪的行為表現為私自決議動用本單位公款,雖然有時也採取一些詐騙手法,但普通不採用並吞、偷盜、騙取手法。貪污罪是國家打工人員或許受國有單位委託管理、運營國有錢財和產業的人違法而挪用公款只能是國度打工人員。挪用公款罪是非法佔用公款,而貪污罪是不合法佔有公共財物。
(4)刑法修正案二審擴展閱讀:
貪污罪介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的規定,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國有財物的,以貪污罪論。
與前兩款所列人員勾結,夥同貪污的,以共犯論處。
貪污罪屬於一種嚴重的經濟犯罪,不僅損害了黨和國家的形象,阻礙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進程,同時還降低了黨政機關的工作效率,造成整個社會的信任危機。
挪用公款罪介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與前述貪污罪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內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樣具有特定性和公務(職務)性。
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