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不正當競爭司法解釋

不正當競爭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2-31 02:38:18

❶ 企業被舉報不正當競爭和經營,工商局罰款20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注銷公司,法人會承擔刑事責任嗎

如果企業被舉報不正當的竟爭和經營,屬於違法行為,工商機關應依據工商法內律的規定,對容經營者進行行政處罰。
如果處罰決定下達後,注銷公司,工商機關是不會批準的,會要求先履行行政處罰。
對於注銷公司後,法人是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公司注銷,罰款也就會終止。

❷ 反不正當競爭法商業賄賂司法解釋。

你好
一、商業賄賂犯罪涉及刑法規定的以下八種罪名:(1)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2)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3)受賄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4)單位受賄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條);(5)行賄罪(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6)對單位行賄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條);(7)介紹賄賂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條);(8)單位行賄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
二、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其他單位」,既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等常設性的組織,也包括為組織體育賽事、文藝演出或者其他正當活動而成立的組委會、籌委會、工程承包隊等非常設性的組織。

三、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包括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國有單位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

四、醫療機構中的國家工作人員,在葯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葯產品采購活動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銷售方財物,或者非法收受銷售方財物,為銷售方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受賄罪定罪處罰。

醫療機構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醫療機構中的醫務人員,利用開處方的職務便利,以各種名義非法收受葯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葯產品銷售方財物,為醫葯產品銷售方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五、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國家工作人員,在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的采購等活動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銷售方財物,或者非法收受銷售方財物,為銷售方謀取利益,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受賄罪定罪處罰。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有前款行為,數額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依法組建的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采購中談判小組、詢價采購中詢價小組中國家機關或者其他國有單位的代表有前款行為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的規定,以受賄罪定罪處罰。

七、商業賄賂中的財物,既包括金錢和實物,也包括可以用金錢計算數額的財產性利益,如提供房屋裝修、含有金額的會員卡、代幣卡(券)、旅遊費用等。具體數額以實際支付的資費為准。

八、收受銀行卡的,不論受賄人是否實際取出或者消費,卡內的存款數額一般應全額認定為受賄數額。使用銀行卡透支的,如果由給予銀行卡的一方承擔還款責任,透支數額也應當認定為受賄數額。

九、在行賄犯罪中,「謀取不正當利益」,是指行賄人謀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政策規定的利益,或者要求對方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行業規范的規定提供幫助或者方便條件。
在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商業活動中,違背公平原則,給予相關人員財物以謀取競爭優勢的,屬於「謀取不正當利益」。

十、辦理商業賄賂犯罪案件,要注意區分賄賂與饋贈的界限。主要應當結合以下因素全面分析、綜合判斷:(1)發生財物往來的背景,如雙方是否存在親友關系及歷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來財物的價值;(3)財物往來的緣由、時機和方式,提供財物方對於接受方有無職務上的請托;(4)接受方是否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提供方謀取利益。

十一、非國家工作人員與國家工作人員通謀,共同收受他人財物,構成共同犯罪的,根據雙方利用職務便利的具體情形分別定罪追究刑事責任
(1)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2)利用非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3)分別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質追究刑事責任,不能分清主從犯的,可以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這是司法解釋全文,歡迎採納。謝謝

❸ 反不正當競爭法司法解釋什麼時候發布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7〕2號)於2006年12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12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1】

《解釋》共19條,涉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四條的規定,對「傍名牌」、虛假宣傳、侵犯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判斷標准進行了明確界定。這是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第一個涉及不正當競爭案件審理的司法解釋。

其部分亮點列舉如下

  • 《解釋》對"知名商品"作了明確界定:在中國境內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法院認定知名商品,應當考慮該商品的銷售時間、銷售區域、銷售額和銷售對象,進行任何宣傳的持續時間、程度和地域范圍,作為知名商品受保護的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 《解釋》列舉了三種行為可以被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對商品作片面的宣傳或者對比的;將科學上未定論的觀點、現象等當作定論的事實用於商品宣傳的;以歧義性語言或者其他引人誤解的方式進行商品宣傳的。

  • 《解釋》首次從法律層面明確,通過反向工程方式獲得的商業秘密合法。

  • 《解釋》對商業秘密中的「客戶名單「明確界定,《解釋》規定,客戶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以及交易的習慣、意向、內容等構成的區別於相關公知信息的特殊客戶信息,包括匯集眾多客戶的客戶名冊,以及保持長期穩定交易關系的特定客戶,構成「商業秘密中的客戶名單」。

在此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出台更新的司法解釋。

【1】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186198

❹ 一般給回扣算不算犯罪會受到什麼處罰

1.這種商業賄賂行為,如果數額較大就是犯罪。

2.個人受賄數額在5千元以上的就涉嫌犯罪。回

3.《刑法》第答三百八十七條規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前款所列單位,在經濟往來中,在帳外暗中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以受賄論,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拓展材料

1.回扣是指賣方從買方支付的商品款項中按一定比例返還給買方的價款。按照是否採取賬外暗中的方式,回扣可以簡單分為兩種,即「賬內明示」的回扣、賬外暗中的回扣。

回扣行為只是商業賄賂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但不能將商業賄賂行為和回扣行為混為一談,商業賄賂行為還有其他的表現形式。

❺ 網路域名與姓名權等權利沖突時應該怎麼辦

目前我國調整兩者之間沖突的主要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域名司法解釋」)、《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不正當競爭司法解釋」)。其中,按照域名司法解釋第四條的規定,「在認定域名注冊、使用是否存在侵權或不正當行為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原告(註:即本文中的權利主體,下同)請求保護的民事權益合法有效;
(二)被告(註:即本文中的使用人,下同)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構成對原告馳名商標的復制、模仿、翻譯或音譯;或者與原告的注冊商標、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關公眾的誤認;
(三)被告對該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權益,也無注冊、使用該域名的正當理由;
(四)被告對該域名的注冊、使用具有惡意。」
基於上述規定,在網站域名與姓名權(或商號權、商標權等)產生沖突時,案件的焦點,或者說侵權的認定無外乎取決於以下幾點的認定:
1)權利主體主張民事權益是否合法有效;
2)網站注冊人、使用人(以下合稱「使用人」)是否對網站域名享有相關權益,或者有其他注冊、使用的正當理由;
3)使用人是否存在惡意搶注網站域名的行為;
4)公眾是否會對網站域名與某特定主體或該主體產品之間的聯系產生混淆。

熱點內容
法院職責作用 發布:2025-10-09 21:31:06 瀏覽:431
社會責任法律法規程序 發布:2025-10-09 21:20:18 瀏覽:500
仲裁調解書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9 21:11:32 瀏覽:911
安全環保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9 21:11:30 瀏覽:386
勞動法36至44條 發布:2025-10-09 21:00:52 瀏覽:282
民法由羅馬 發布:2025-10-09 20:31:03 瀏覽:631
朝陽法院強制執行法官電話多少 發布:2025-10-09 20:29:11 瀏覽:892
八閩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9 20:22:47 瀏覽:223
環保處罰條例全文 發布:2025-10-09 20:05:38 瀏覽:300
道德經朗誦全文 發布:2025-10-09 20:05:38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