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司考刑法
你好!李文華老師不要求對外傳.我聽過他的串講班確實不錯.有獨特的刑法記憶,總結的很好,很有條理和邏輯。網上有一些音頻,你收索一下,應該可以找到。求採納.
Ⅱ 司法考試刑法的重點罪名有哪些
司法考試刑法分則重點罪名
第一分考區 危害公共安全罪重點罪名
放火罪 投放危險物質罪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 劫持航空器罪 非法持有、私藏槍支罪 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 交通肇事罪 重大責任事故罪
第二分考區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重要罪名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走私文物罪 走私貴重金屬罪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其他貨物、物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虛報注冊資本罪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罪 為親友非法牟利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貨幣犯罪 高利轉貸罪 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違法發放貸款罪洗錢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集資詐騙罪 貸款詐騙罪 信用卡詐騙罪 保險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逃稅罪 抗稅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假冒注冊商標罪 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商業秘密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虛假廣告罪 合同詐騙罪 非法經營罪 強迫交易罪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第三分考區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重點罪名
故意殺人罪 過失致人死亡罪 故意傷害罪 強奸罪 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 非法拘禁罪綁架罪拐賣婦女、兒童罪 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 誣告陷害罪 強迫職工勞動罪僱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 非法搜查罪 侮辱罪 誹謗罪 刑訊逼供罪 虐待被監管人罪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重婚罪 破壞軍婚罪 虐待罪 遺棄罪 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
第四分考區 侵犯財產罪重點罪名
搶劫罪 盜竊罪詐騙罪 搶奪罪 侵佔罪 職務侵佔罪 挪用資金罪 敲詐勒索罪
第五分考區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重點罪名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妨害公務罪 招搖撞騙罪 妨害公文、證件、印章的犯罪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 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 賭博罪 開設賭場罪
第二節 妨害司法罪
偽證罪 妨害作證罪 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 窩藏、包庇罪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破壞監管秩序罪 脫逃罪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倒賣文物罪 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罪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妨害傳染病防治罪 非法組織賣血罪 強迫賣血罪 醫療事故罪 非法行醫罪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盜伐林木罪 濫伐林木罪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非法買賣制毒物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組織賣淫罪 強迫賣淫罪 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引誘幼女賣淫罪 傳播性病罪嫖宿幼女罪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 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六分考區 貪污賄賂罪重點罪名
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賄罪 利用影響力受賄罪 行賄罪 介紹賄賂罪
第七分考區 瀆職罪重點罪名
濫用職權罪 玩忽職守罪 故意泄漏國家秘密罪 徇私枉法罪
Ⅲ 司考刑法選哪個老師
這個還能自己選老師嗎,
Ⅳ 2013的考研 法碩內容是採用司考的犯罪構成三要件說么刑法新舊理論還有什麼區別
法碩內容是採用司考的犯罪構成三要件。
犯罪構成三要件是包括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組成的遞進式犯罪構成理論。四要件說是傳統的主客觀、主客體構成理論。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所有犯罪必須具有的構成要件。只是三要件說是一種遞進式的邏輯方式,相當於一層層的過濾,最後剩下的就是犯罪行為。四要件說因為長期以來為我國理論和實務中所採用,其思維方式已經根深蒂固,改變還需要時間。
刑法
新增法規:
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2013年12月18日) 法發〔2013〕15號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6次會議、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 2013年5月2日公布 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 法釋〔2013〕12號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
(2013年10月23日發布 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法發〔2013〕12號
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89次會議、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9次會議通過 2013年9月6日公布 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法釋〔2013〕21號
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92次會議、2013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12次會議通過 2013年11月11日公布 自2013年11月18日起施行) 法釋〔2013〕25號
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5次會議、2013年4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2次會議通過 2013年4月23日公布 自2013年4月27日起施行) 法釋〔2013〕10號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79次會議、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5次會議通過 2013年7月15日公布 自2013年7月22日起施行) 法釋〔2013〕18號
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81次會議、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檢
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7次會議通過 2013年6月17日公布 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 法釋〔2013〕15號
Ⅳ 司考題 刑法
第一題
法理上的依據:首先,故意傷人罪的構成要件,主觀上,要求犯罪嫌疑人有殺人故意,故意分兩種,一種為直接故意,一種為間接故意。直接故意就是明知行為會發生危害後果而積極追求該後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是指明知行為會產生危害後果而放任其發生。本題中,該行人被撞倒後,題干並沒有交代其傷勢如何,某甲將其抬上車後拋棄的行為屬於明知該被害人被拋棄在荒野會導致其死亡而放任,最終導致該被害人死亡之結果,構成故意殺人罪。至於為什麼沒與交通肇事罪並罰是因為有法律上的依據,即最高法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屬於法條競合。本案由於造成被害人死亡後果,因而適用故意殺人罪。(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第二題。
看似與第一題一樣,其實有本質區別,甲的行為更為惡劣,肇事後,甲發現乙甚至清醒,再起犯意,行故意殺人之犯罪,應與交通肇事罪並罰。此種情形並不屬於最高法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第六條之情形。該第六條規定的法條競合的情形是 「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而本案中甲實行的是再次碾軋乙的行為,同時先觸犯了交通肇事罪後又故意殺人,應當並罰。
希望我解釋明白了。。
Ⅵ 一個司考的刑法問題
這個算是毋庸置疑的。這個過程只需要考慮丙和乙在主觀上和客觀上有沒有救助的意思。丙在主觀上沒有救助的意思,客觀上藏匿劉某,所以丙沒有救助的意思;乙在主觀上不確定是否有救助的意思,至少是放任,不作為,在客觀上開車離開並未積極救助,也沒有救助的意思。總的來說便是逃避了。
Ⅶ 司法考試刑法需要把普通法條的具體刑期什麼的背下來嗎
刑法的具體刑來期在司法考試中,一般自不會重點考查,當然刑法中重點罪名的刑期是必須要記住的,如交通肇事罪等!一般考的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刑罰的追訴時效,還有在案例分析當中用的比較多!
一般的法條具體刑期,不要記,記也記不了那多,有個印象即可,甚至有的看都不用看!
Ⅷ 司考刑法老師哪個講得好
首推柏浪濤,去年聽的劉鳳科的,他太過推崇張明楷的觀點,而否定他人觀點。專但這與司屬考的考察方式不合,司考重點考觀點展示。今年也去試著聽了他兩節,太過啰嗦,本來他的課就出得晚,還講半天抓不到重點,司考生是耗不起的。至於蔡雅奇,課沒聽過,不評價,但做了他今年出的刑法實務卷,個人感覺很一般。做了一點已放棄,不想浪費時間,和劉鳳科的題比起來有較大差距。綜上,建議聽柏的課,可以做劉的題。蔡放棄。
Ⅸ 刑法2013司考題主觀題,第二小問,答案是甲乙是假想防衛,雖有過失行為,但過失行為只在造成重傷的場
注意假警察該打這句話,說明甲可能認為程某是假扮警察來對他怎麼樣,所以就還有假想防衛的性質,但程某已經表明身份,甲乙二人仍對其毆打的行為是否無罪值得研究。
Ⅹ 司考刑法題
四人偽造國家機關復證件後制招搖撞騙的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罪名,屬牽連犯。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按照上述規定從重處罰。從該犯罪事實相牽連的兩種刑罰來看, 冒充人民警察招搖撞騙的從重處罰。而且從本案的具體情形來看,被告人是以招搖撞騙為目的,而採取的手段是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由此來看,招搖撞騙行為重於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的行為,故就此犯罪事實應定為招搖撞騙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