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外分
❶ 新民法典有規定外孫女能繼承老爺的撫恤金嗎
第一個問題,如果爺爺沒有遺囑,則孫子孫女是可以代為繼承爺爺的死亡賠償金的。
依據:我國內《繼承容法》第十一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二個問題,死亡賠償金不屬於遺產。它是對於死者家屬的一種補償,司法實踐中一般是參照法定繼承方式由死者的第一順位人平均分配,如果有依靠死者生活或與其長期共同生活的親屬,也可能分得一份。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三條 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❷ 國外有民事和刑事的區分嗎
民事和刑事的劃分問題,這個在國外是沒有那麼細致的區分的!只有我們國家專門制定兩部法典予以區分和分別管轄!
但是,在美國呢,其民事訴訟的一切結果,就是歸結到金錢上面。因此,民事審判的性質與刑事審判完全不同,它的判決結果民事訴訟尋求的是「金錢賠償」!!!
美國的民事案件一般涉及個人或機構之間的爭議;而刑事案件則涉及某些被視為有害於整個社會的刑事行為。
刑事訴訟程序的特點可總結為:聯邦和若干州保留大陪審團審查重罪起訴的制度;非法取得的證據不得採納;廣泛使用審判前的「答辯交易」;辯護時,民事案件中的原告、被告律師,刑事案件中的公訴人和被告律師相互對抗爭辯,法官不主動調查,僅起「消極仲裁人」的作用。
總之,二者區別如下:第一,原告人不同。民事案件中原告為根據法律或合同認為自己受損或受害的一方,為自然人或機構團體,而刑事案件中的原告是政府方代表受害人起訴,而不是由受害人自己直接提出。在刑事案件中,常有被害方要求撤訴,但政府方卻堅持起訴的情形,如家庭暴力的案件。第二,依據的法律不同。民事案件中原告方依據雙方合同和相關民事法律,而刑事案件中,政府方只能依據有效的刑法條文起訴。第三,民事和刑事案件使用的程序也有較大不同,這在取證和最終判定上都有不同。第四,懲罰方法不同。民事一般是用金錢賠償,一般不會妨礙人身自由,而刑事一般是處以監禁和罰金,並會有刑事記錄。如此說來,是否刑事懲罰一定就比民事處罰更壞呢? 這恐怕還要具體來看。我們聽人說過,「要錢沒有,要命有一條」。碰上那樣的,民事懲罰和高額罰金可能更會叫他感到疼痛。
❸ 民法通則對房屋的專屬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民法通則並沒有對房屋的專屬部分進行界定,但物權對房屋的專屬部分的權利義務進行詳細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七十條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三條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但屬於城鎮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於個人的除外。建築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於業主共有。
第七十四條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❹ 民法分論和總論的區別
民法總論是民法理論最重要的部分,是對以下分論內容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總論傾向於理論。內
分論是比較具體容貼近實踐的東西,也就是具體法律條文,具體法律規則。
總論的基本概念對民法的學習和實踐至關重要,分論也非常重要。
學好總論才能更好的理解分論,分論是以後實踐實務的基本。
❺ 民法里侵權責任規則原則到底分三種還是兩種,有的說除了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外還有公平責任原則
公平責任體現在高空拋物這個種侵權
❻ 民法總則對自然人的行為分為哪三類
民法總則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❼ 關於民法的一個問題:對於不可分之債應當如何處理
不可分來之債是物的話,是通過折源價,變賣,共同佔有等方式處理的、
簡單地說,折價就是一方取得所有權,同時把其他方應得的份額換成錢來補給他們
變賣就是賣給市場,換成錢,錢按份額分配給各方
共同佔有就是各方按約定成為該不可分物的共同所有人、都具有所有權。
不可分之債是要求履行一定行為的
共同履行即可
❽ 幫忙找一個民事案例(額外加分)
可在網上搜<今日開庭>這個節目看,很不錯的.
❾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法人解散的,除合並和分立的情形外,什麼應當及時組成
清算義務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七十條法人解散的,除合並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義務人應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主管機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七十一條法人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組職權,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沒有規定的,參照適用公司法的有關規定。
第七十二條清算期間法人存續,但是不得從事與清算無關的活動。法人清算後的剩餘財產,根據法人章程的規定或者法人權力機構的決議處理。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清算結束並完成法人注銷登記時,法人終止;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清算結束時,法人終止。
第七十三條法人被宣告破產的,依法進行破產清算並完成法人注銷登記時,法人終止。
(9)民法外分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六十八條有下列原因之一並依法完成清算、注銷登記的,法人終止:
(一)法人解散;
(二)法人被宣告破產;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原因。
法人終止,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第六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
(一)法人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法人的權力機構決議解散;
(三)因法人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❿ 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法人解散的,除合並和分立的情形外,什麼應當及時組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七十條法人解散的,除合並或者分立的情回形外,清算義務人應答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主管機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10)民法外分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六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人解散:
(一)法人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二)法人的權力機構決議解散;
(三)因法人合並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